骄傲!这个3次荣立三等功的战士来自咱卢氏

段玉洋,卢氏县官坡镇火炎村人,2010年7月毕业于黄淮学院,2009年12月参军入伍,现为32101部队四级军士长。在校期间,获河南省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参军入伍后,先后担任原沈阳军区政工网网络编辑、北部战区陆军新媒体编辑,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解放军报》《陆军报》等媒体发稿千余篇。2014、2018、2019年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宣传报道先进个人等。

段玉洋,参军入伍10年,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标兵,大家都说这个小伙子了不起!下面,一起倾听“兵记者”段玉洋的军旅故事。

红色基因埋下梦想种子

段玉洋,80年代末出生于豫西革命老区——卢氏县官坡镇火炎村。艰苦的农村生活磨练了他坚毅的品格,6岁时天不亮就要走好几公里山路去上学,每天需要在学校排队打饭刷碗,遇到下雨还要暂时走出教室避雨生怕教室倒塌,童年的生活让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走出大山去。

小学毕业后,他如愿考入官坡镇第二初级中学。在这里,他开始了梦开始的地方,接受了更为系统的学习。在众多学科中,他对历史课格外感兴趣,尤其喜欢听革命故事。当得知所在学校就是原二十五军军部遗址时,他更是如饥似渴地了解那革命年代的故事……

他一次次站在那块旧址纪念碑旁,听老一辈讲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在段玉洋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也使他对军人这一职业心生崇拜。

“好男儿,当兵去”。2009年12月,大学即将毕业,当身边的同学们忙着备考、找工作之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军入伍。那一年冬天,他带着心灵深处的梦想,带着同学的祝福,带着对军旅的向往,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启了军旅之路……

“兵之初”并非一帆风顺

凡是当过兵的人,相信对“兵之初”都有着特殊而又难忘的记忆。

初入军营,段玉洋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不适应由大学校园的舞文弄墨到绿色军营的舞枪弄炮,不适应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不适应连开饭都要集合站队唱军歌,不适应每天雷打不动看新闻坐得板板正正,不适应零下20多度还要在室外训练,不适应军姿一站一个小时,不适应一个人的夜岗……众多的不适应造成了心理极大的落差。

是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的军人不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般执着,不是《我是特种兵》中小庄那么坚毅,更不是大阅兵上那般英姿飒爽。一时间,他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说这一切还只是心理上的落差,那么现实中的当头一棒更是让他彻底醒悟了。那是新兵连的一次队列会操考核,这些考核的科目平时也都练了很多遍。由于自己是大学生入伍,在学校时也参加过多次军训,接受能力快,对这些队列动作当然是不屑一顾。然而,在考核场上,当班长下达“向后转”的口令后,他比班里其他战友慢了半拍。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结果落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本可以在新兵连亮相夺旗,却出了洋相。战友的埋怨,班长的批评让他的情绪降到了人生的低谷。

痛定思痛。夜深人静之后,他常常一个人在俱乐部里静静的思考。深深悔悟之后,他知道了什么是集体,什么叫一切命令听指挥,更懂得了“这博士那硕士,首先都应是好战士。”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在凹凸不平的地上爬战术,青紫不一的颜色在胳膊上、腿上随处可见;忍受疼痛的折磨,在跑道上进行体能训练,一瘸一拐的颠簸为的是到达终点不被别人看不起;控制急躁的情绪,将被子叠了一遍又一遍,方正的“豆腐块”见证的是自己的脸面。

“孩子,在部队受累了吧?”

“妈,不累,我挺好的,你放心吧!”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这是他至今还保留着的QQ签名。

青春无畏,军旅无悔。段玉洋最终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可以。经过三个月的入伍集训,他以全优的成绩通过考核。

军营“小记者”重拾信心

“怎样才能当一个好兵,好兵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下到老兵连队不久,常常困扰在段玉洋心中的一个问题。

机械的重复,没日没夜的训练,这似乎并不是他想要的。大学学的一点都没用了吗?就这样平淡下去吗?他似乎心有不甘,更有一种“初入军营不怕苦,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冲动与执着。

军营的苦与累,他将一点一滴用文字来表达。粘贴剪报本,写军营日记,描述心路历程成了他闲暇之余的一个爱好。或许,在这个枯燥的军营里,文字是他最好的伙伴。几年下来,日记本写了一本又一本,满满的都是回忆,都是历程,都是走过的点点滴滴。

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一次理论骨干集训让他“一战成名”。那次全团组织理论骨干集训,作为新兵的他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集训结业,在交流体会环节,大多数战友都是极不情愿地被抽上台进行交流。眼看交流即将结束之时,他却自告奋勇地跑上了讲台,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学习的心得,他侃侃而谈,顿时赢得了台下官兵的热烈掌声。而他当时仅仅是刚入伍半年的新兵。或许有些“年少无知”,但正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精神,他获得了集训的第一名。在连队、在团里,一时间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骨干集训、理论考核、上级座谈,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这次理论骨干集训,让他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他对“军人”的慢慢理解,对军营生活的感悟,他渐渐明白了责任与使命并不是游离生活之外的夸夸其谈,更是一种行动。大学生也是普通一兵,最打动人的气质不是学识的渊博和外表的浮华,而是来自强大而稳静的内心,只有不断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兵。

两年的基层连队生活经历,两年磨砺与摔打,在第三年签完士官后,他进入了机关工作,成为了宣传报道员。从此,他以笔为枪,经常活跃于训练场的各个角落……

为梦想坚定而执着

10年的军旅生活,一路走来,倍感艰辛。有人也曾问他,你不觉得累吗?而段玉洋却说道:“有一种东西我会矢志不渝,拼死力争,这就是内心那点安宁”。或许,正如他一篇文章里所写:追求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充实。

从大学校园到绿色军营,从意气奋发的书生到默默无闻的一兵。身份的转换,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勇气,充满挑战。

担任单位宣传报道员后,他天天与文字为伍,键盘是钢枪,稿件是子弹。冬季拉练的长途跋涉,野营驻训的训练一线,艰苦演习的炮火实弹,无不见证着他的足迹。你看见他时,他的名字在纸上。你看不见他时,他和新闻在路上。他工作特殊,他用相机和文字记录着团队的点滴发展。他身份平凡,他用勤奋和坚守书写着人生的美好画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他在《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等各级媒体发表稿件千余篇,并整理了个人文集《军旅年华》,较好地宣传了单位大项工作和战友们生龙活虎的训练场景。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士官标兵、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并在2014年、2018年、2019年先后收获了三等功的军功章。

10年磨一剑,10年的军旅生活成为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看着收获的一枚枚军功章和一个个荣誉证书,他始终在心里告诉自己:梦在心中,路在脚下,追逐梦想的人永远都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