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才比得过莎士比亚吗?你怎么看?

庄生荒谷


他们俩人的才华不可一蹴而就,因为李白和莎士比亚是东西方两个语言差异的文明文化。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白是浪漫派诗人,写的诗歌绝大多数是没有严格的格律,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唐代大诗人。唐诗不能翻译成英文,所以李白代表的是中华文化,是国人的。

莎士比亚是英国戏剧家,诗人。他在创作过程中,也为扩充英语的单词作了很大贡献。他的诗歌是属商籁体,好比唐诗的律诗。所以说莎士比亚是世界的。

文学的意义不在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高低,而是在于领略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及不同文化的独特意蕴和内涵。


新星满满


李白,莎士比亚,其诗才平分秋色。

每当我颂读了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的第六十首《十四行诗》,我就会联想起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将进酒》来。

欲评论东西方两位大诗人,首先来欣赏一下他们这两首诗吧。

1.十四行诗,第六十首

(莎士比亚)​

正像海涛向卵石滩头奔涌,​

我们的光阴匆匆地奔向灭亡;

后一分钟挤去了前一分钟,

接连不断地向前竞争得匆忙。

生命,一朝在光芒的海洋里诞生,

就慢慢爬上达到极峰的成熟,

不祥的晦气偏偏来和他争胜,

时间就捣毁自己送出的礼物。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

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

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

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可是,去他的毒手吧!我这诗章,

将屹立在未来,永远地把你颂扬。

2.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李白和莎士比亚是不是都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朋友们,你们看呢?




庄生荒谷


  • 回答这个问题不可一蹴而就,因为李白和莎士比亚是东西方两个有语言差异的文明文化。
  • 李白以诗和散文为主,他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而莎士比亚除了艺术剧本的创作外,也有十四行诗。在沙士比亚创作过程中,也为扩充英语的单词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唐诗不能翻译成英文,所以李白代表的是中华文化是国人的。莎士比亚是世界的。
  • 从艺术层面看,莎士比亚更胜一筹,因为他的戏剧艺术是李白所没有的。但在写作诗歌方面,因李白是浪漫派诗人,写的诗歌绝大多数是没有严格的格律,但一点也不妨碍他作为唐代大诗人。莎士比亚的诗歌是属商籁体,好比唐诗的律诗。所以各有千秋。

文学的意义不在于比较不同文学乃至不同文化的高下,而在于领略不同的文学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由文学所折射出来的不同文化各自的独特意蕴与内涵。


冷雨似箭


作为中、英文学发展史上两位统领风骚的大诗人,李白和莎士比亚以其创作的诗歌分别为本国文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对世界诗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位诗人在创作中都倡导了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诗风,这与他们颇为类似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李白怀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遍于诸侯”,“历抵卿相”,并在而立之年,向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递交了充满激情的自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是在三十岁的时候,莎士比亚曾将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呈献给庇护人骚瑟普顿伯爵,以求得到他的支持,并在诗集的扉页上附了一封和李白《与韩荆州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自荐信。给权贵写信这种看似偶合的人生经历,真实反映了两位诗人对理想追求的迫切与执著。但昏庸的统治阶级并没有真正重视和爱惜人才,嫉贤妒能的社会也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李白在被玄宗召至长安待诏翰林不久便由于奸佞毁谤而遭贬谪,壮志难酬。莎士比亚虽然初到伦敦便引起轰动,但很快就遭到“大学才子”罗伯特·格林的嫉妒与攻击,使他一度身陷困境。此时“悲愤”是两位诗人诗作中共同的旋律。 但两位诗人并没有在“悲愤”中消沉下去,而是始终保持一种自强不息的高贵气节,坚信诗歌创作的伟大力量,这种信念又进一步升华成一种崇高的“乐观”精神,使他们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无限的热情。 这种看似矛盾的“悲”与“乐”其实正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他们统一于化悲为乐的开阔胸襟之中。这种开阔胸襟需要宏大的理想,艰苦卓绝的毅力和磅礴的浪漫主义气势。另一方面,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规律性。


乾坤书书


李白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各大文人对李白的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这还不足以证明李白诗的伟大吗?

至于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他被誉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诗人”(或直接称为“吟游诗人”)。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

我爱李白,也爱莎士比亚,但我内心从来不会问他们俩谁更厉害或更伟大。对我来说,你可以问:莎士比亚好在哪里?李白好在哪里?但是你不应该问他俩谁更好一些。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较劲,我会觉得自己在犯傻。

上面所说纯属个人感觉,因为自认为能欣赏李白,也非常喜欢莎士比亚(读过他的绝大部分剧本,一半超过两遍,少数几部超过四遍)。如果问自己李白杜甫白居易谁更伟大,对我来说答案很明显。但如果问李白和莎士比亚谁更厉害,第一反应是没有答案,仔细一想会觉得我不应该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赤壁怀沙


不同民族的文学,各有其福特的发展道路,各有其统领风骚的大诗人,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而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没有可比性。




Lenas


从艺术层次看,我认为莎士比亚更胜一筹。

因为他的戏剧艺术是李白所没有的。但是在写作诗歌方面,李白是浪漫派的,写的诗歌绝大多数是没有严格的格律,但也不妨碍他作为唐诗大家。莎士比亚的诗歌也就是商籁体,好比唐诗的律诗,当然他有点儿像子美,产量惊人。所以各有千秋。


宁乡田土


这要看东西方各自的文化影响力的消长了。因为,所谓强者的文化,往往更加受人关注。



什么叫强者?自从社会达尔文主义风行以来,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强者。因为拳头硬,就拥有话语权。然后,其文化就被认定为先进的,也就更容易被追捧。其实,这样看问题是片面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近几百年来,以欧美为中心的倾向,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欧美各国的纷纷崛起。在这种情形之下,西方的莎士比亚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其他各国,远远超过东方的李白,一点也不出奇。



李白是唐代诗人,也是饱受赞誉的唐诗的杰出代表。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令人神往;他的绚烂多彩的诗篇,今天的人们还在吟诵。称李白为世界文化名人,一点也不过分。



莎士比亚,活跃于16世纪的女王伊莉萨白一世的年代。其实,他的戏剧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他的十四行诗。16世纪的英国,刚刚踏进了资本主义社会。莎士比亚的出现,也意味着,在英国吹响了文艺复兴的号角。


李白是唐诗的代表,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旗手;李白来自于1300年前,莎士比亚成名于欧洲中世纪的后期;李白的诗篇传遍了东方各国(至少可以说以东方为主),莎士比亚的戏剧随着西风东渐,逐渐为世界各国所熟悉。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看,随着中国的全面复兴,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会重新焕发其勃勃生机,也更加会被世界所了解和认识。李白与莎士比亚谁更厉害?也许,这个问题,让百年以后的人们回答更好。


俚言杂谈


李白以诗歌名世,莎士比亚以戏剧名世。不能评判谁比谁强。就像印度之有泰戈尔,俄国之有普希金,德国之有歌德,英国之有拜伦。中国的李白和英国的莎士比亚,也不能拿来与他们任何一个人比。李白的诗歌,一贯以高亢的主笔调讴歌人世,是进取的風格。而莎士比亚的诗和戏剧是以猛烈的批判,倾泻他对人世丑恶,阴谋的鞭苔。这也难怪,李白出身于大唐李氏皇族血脉,才高八斗,终生以游历山水为务,不管钱帛从哪里来,总有来处。他一不仕宦,二不从商,三不事桑麻。只用眼看,用脚丈量,感到世界山水怎样的好,他就热烈地用诗歌把心里奔腾的向往写出来。而莎士比亚出身微贱,以做赶马车的车把式为业。他少年学拉丁文,父亲经营皮毛生意破产后,为谋生计他当过卖肉的学徒,乡村教师。二十岁后才到伦敦的剧院当马夫,杂役,然后入剧团做演员当编剧作导演,最终成为一个剧院的股东。所以,在与西班牙大作家《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同一天去世前,他都只是一个描写牺牲与悲剧的平民作家。不管是他的154篇四行诗歌,还是他的那些戏剧,比如:罗宻欧与朱丽葉,仲夏夜之梦,李尓王,哈姆雷特,虽然都对生活,爱情进行了歌颂,但感觉那种深刻的对阴谋,背叛的批判,就像雾都伦敦,有点让人心生拔凉!所以,出生不同,经历不同,创作的主旨不同就决定了作品的各有千秋。好比曹雪芹与法国的雨果,都是写悲剧的文学大腕,你能说谁比谁更伟大吗?因此文学家,诗人,各个国家各自有自己的高峰!


李老根2017


李白和莎士比亚都是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巨星!如果非要比较的话,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一个照耀人类的白昼,一个点亮世界的黎明,一个横空出世在东方,一个万古流芳在西方,珠联璧合,有了他们,世界文学史才如此完美的呈现给千秋万代的后人,他们一个是语言的天才,一个是天才的语言大师,登峰造极不为过,后无来者也恰当!我们时而顶礼膜拜在《哈姆雷特》《李尔王》的舞台,时而如痴如醉地沉迷《窗前明月光》,一袭白衣自带仙风道骨,一柄长剑潇洒地北天南,斗酒诗百篇,千古第一人,“天生我才必有用”,试问天下谁能如此气贯长虹!五千年华夏文明造就了一个李白,有谁能比!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白,没有华人的地方也有李白的诗章,李白带给世界一个唐朝,带给后人一个诗歌帝国,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语言之不同!此时,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纪之初,东西方一起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正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