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该先做朋友还是先立规矩?

LJR当爱走过


做朋友和立规矩,可以同时进行的,不矛盾。什么叫做朋友,能做朋友就是有平等的人格,这个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没有这一点,亲子关系的建立是沙滩建房子的。真正的好朋友之间是有边界感的,不是什么都混为一谈就叫朋友。立规矩,从教育意义上来说,是3-6岁的一个重点,此时可以说是“恩威并施”的。没有规矩,没有原则,会让孩子迷惑的,有规矩有原则,孩子会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自我吸收和探索总结的,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的建立是很重要的。


Lily百合心


孩子的教育是大事,作为一名教师,耳闻目睹了身边许多的孩子的事情,家长管不了,老师说不听,外人劝不动,为什么孩子会走到这一步呢?从我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没有做好,这才导致孩子走到这步天地。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真实的情况。

我现在所教的职业高中的班级里48名学生里面就有近半数的学生痴迷网络游戏,整天以打游戏为业,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各种招数的管理,在他们面前都不见成效,这里面当然有学校管理措施的问题,但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这样不是到职教中心才这样的,有的人甚至可以推到小学阶段就这样了。这些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有一方过世,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等等。长期的缺乏关爱,养成了许多的坏毛病、坏习惯,积习难改。还有一部分更为隐形的,就是父母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娇纵、管理方法的失当,对孩子人格性格的影响,导致孩子这样。

我所列举的例子应该不是个例,但通过长期的接触,也了解这些孩子的欢乐悲伤痛苦,回到问题上,不是这些孩子不想改,但长期养成的习惯难改,又加上大部分人没有恒心毅力,所以很困难。

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要缺位,一定在关键时候给他立好规矩,从小培养他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许多不能触碰的底线,这样他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安稳而不致跑偏。











张子谈教育


我孩子三岁半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整,小朋友有时候任性,想管理挺难的。现在就是因为疫情在家不上学,在家制定了学习计划,上午学习汉字,一天五到十个。下午数学和英语,学累了就看会ipad或者绘本。至于规距那些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实际情况在教给她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没有特别教规律,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主要是先养好习惯……


格格物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先理解【什么是朋友?】【为什么要定规矩?】【朋友之间有规矩吗?】这三个独立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朋友?】:朋友一要在心理认知上彼此接受或者互补,要么能在共同的爱好上找到共鸣,要么能在差异中求同存异,互相理解。二是可以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支持,是彼此的精神支柱。三是朋友之间不存在地位差异(工作以外的私交),既然是朋友,那么需要坦诚相待,不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身边的事,好事一起分享,坏事共同分担。

彼此互信,彼此需要,彼此相处自然是最终的结果。

其次【为什么要定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已经说明规矩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尽管我们每一个人是独立自由的个体,但同时一件事往往又需要很多独立个体的参与,而个体之间又会有想法差异,我们无法去辨别孰对孰错,所以在漫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基于道德树立了一些大众都能认可的规矩,以方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实现更多的发展。

所以说定规矩的目的不在于限制个体,而在于集众家之所长,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实现突破发展。

最后【朋友之间有规矩吗?】:当然有,也必须有。就像上面总结的一样,朋友之间也需要求同存异,也有不可以触碰的底线。所以朋友之间需要规矩来集所长,求发展,这也是我们共同希望看到的。朋友不代表没有原则与底线,规矩也不代表没有自由和发挥,它们都是相对的。有规矩的朋友,才值得深交。

我相信在回答完上面3个问题后,您的疑惑也会清晰不少。“交朋友”与“定规矩”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定要有顺序,那么我的回答是“想要和孩子交真朋友,那就先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来定好规矩,定规矩的过程一定是商量的,探讨的,而不是个人主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我,我们一起努力,做好教育!


90后的Jonny张


我是北京的书法教师,很高兴能够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

想跟自己的小孩做朋友?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如果是西方式教育,恳请悬崖勒马!我身边就有个朋友,他和他的父亲以哥们相称,他爸现在什么也管不了他,一切孩子自己做主。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当有一天你觉得一个朋友处不下去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绝交?作为一个朋友绝交意味着无非失去一个朋友,而朋友还可以再交。但当有一天孩子把自己的父亲当成朋友时,并觉得这个“朋友”处不下去了,他要和父亲绝交,怎么办?而当父亲的有一天被孩子绝交就意味着小孩不再有爸爸。辛辛苦苦十几年养个孩子最后各玩各的,各走各的,这样真的好么?现在觉得可怕了么?为何我们过年要吃团圆饭?为何我们邻里邻居住得非常近?中国人讲的是“合”与“和”。

但我也并不支持很小的孩子就开始理规矩,到底该何时立规矩?我先分享一下教育小孩子的步骤,从中我们找答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通常会把小学前的孩子分成两个阶段:0~3、3~6。这两个阶段至关重要!“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它决定了未来您的教育是不是轻松。0~3岁是养成他们对“性情”的把控的好时期,人有人性,猫有猫性,狗有狗性,《论语》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里的性,就是指人性。比如遇到问题时,大声的嚷、哭喊能否解决问题?要让他知道他是个人,哭闹是动物的做法,达不到效果。当妈妈没做好饭的时候,哭是没有用的,着急催妈妈只会让妈妈把饭烧糊或者不熟。《易经》的屯卦和需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学会等待,小草刚发芽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当它头顶有大石头,也不会使劲去挤它,而是顺应自然找自己的出路,这就是“道”。感悟人性,就是感悟道的存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是最有“灵气儿”的,所以这是初步了解人性的最好阶段;而3~6岁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好时机,如何叠被子、穿衣服、刷牙洗脸,各种好习惯都要这时候养成,如果这时候的孩子爱看书,那未来就不用太担心语文问题。以上两个部分的根儿都是在解决孩子“心”的问题,心一旦静下来,做事会逐渐顺利、成绩会慢慢提高、朋友的质量增强,将来的事业也会越来越顺利。这也是佛家所一直强调的。

综上,是否看到立规矩的时间段了?至少是在3~6岁。太早,孩子并不懂,他也做不到。太晚,规矩就没用了,因为他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会认为规矩会把人框框住,也就很难继续做更深刻的教育了。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修心”,教育孩子要从教育自己开始。首先反思:作为家长,我自己是否爱读书?是否“吾日三省吾身”?是否做事踏实认真?等等。家庭环境永远是最好的教育。老子的《道德经》从来都会说“无”比“有”更重要,通过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也应该足够重视,未来毁灭人类的并不是原子弹,这都属于“有形”,病毒这样“无形”的威力才是巨大的。而作为家庭,环境的熏陶才是关键。再好的规矩,如果孩子有一天说:“爸爸,你自己都做不到为何让我做呢?”您又该如何呢?



做朋友和立规矩本身就没有冲突,所以不存在先后之说,应该是同时存在的!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规矩下迚行的,作为家长,我们越早让孩子认识这一点越好。

但是对孩子立规矩,家长占有主导权,就跟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样,行政执法部门拥有主导权!所以规矩怎么立、怎么遵守才是问题关键,但无论是法规还是家规,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性,不仅孩子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循。

那么作为主导人的父母应该怎么立规矩呢?我建议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着手,规矩的作用不仅是为了约束行为,更多的是推动正面的积极发展,所以立规矩一定要想好立的目的是什么,否则不仅没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脸谱自媒体课堂


我觉得这并不矛盾啊,交朋友不算坏规矩,立规矩也是相当于朋友箴言!

孩子处于的阶段是一个面临众多诱惑、错误、正向、选择、疑惑等等的阶段,他们没有严格意义上辨别力,这时候他学到他见到的一切都是可以为他之用的,所以尽量规避孩子遇见不好的东西,尽量去其糟粕,当让,不可能让他生存在一个纯净水的环境。所以这个阶段,他需要朋友,也需要明令禁止。

举个例子,孩子参加亲子游,一起做游戏,这时候你会以他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一起完成,但是游戏过程中发现他总是有意无意的触摸游乐场所的电门,一次不听二次不听,第三次你就需要和他义正言辞的谈一谈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不是朋友了,但是规矩还是要立下,因为他再纵容就会出危险。

有人建议和孩子相处要一直像处朋友一样,但是,朋友也需要执政错误,助他成功啊!

祝各位健康!



华夏九歌


都说妈妈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孩子的举止,爸爸的性格爱好影响了孩子的内涵,父母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个人素养。因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家庭教育自古皆有,个人觉得真没必要非要分个到底是朋友还是立规矩。我觉得重要的是榜样教育:

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榜样教育更具有现实感,孩子也更容易被引导。生命健康的认识,正能量的事情处理,更能在疫情期间让孩子受益匪浅,播下更好的心灵幼苗。你的行为习惯也将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看中家庭教育,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非常时期,亦师亦友未尝不是好事,有效的引导、沟通是孩子教育的前提。


专叶说教


本身作为家长,已经是长辈的角度,如果再先立规矩,只会加深长辈的概念,让孩子觉得有距离感,不敢亲近。但是,如果先做朋友,就有了亲近感,孩子的想法也会更愿意表达,在知道孩子想法的时候,你的对策才会有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不打没准备的仗。




糖球成长季


没有先后顺序,因为立规矩是在孩子做事层面,而做朋友是在做人层面上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的规矩就是一种边界,一种底线。在这之内孩子可以有权自己作主,让孩子享有主动权,以显示孩子在家中的价值。在孩子做人上必须以孩子为友,这样才能建立信任,孩子在外面不敢说的话才敢在家中给父母说,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所以孩子的教育在于启迪,在于唤醒和印证,多多鼓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