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城市:傾國傾城公主嶺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銀裝素裹聖潔無暇,更兼具“天下糧倉”的雍容大氣,只有在這樣的隆冬季節才能領略只屬於“公主”的卓絕風姿,正可謂東北大地一精靈,傾國傾城公主嶺。

  文|曲雪松

  “公主嶺”這個名字好記,城市中以女性命名的並不多,況且這名字還自帶皇家氣質,其實,它也的確是由乾隆三女兒固倫公主的衣冠陵地而得名。

  這地方離我的家鄉長春很近,以前上學時坐火車回家,列車員一報上“公主嶺”的站名,我就知道家就要到了,開始收拾行李準備下車了,而在這半小時的車程裡,眼睛就一直望著窗外,看飛馳的列車穿過窗外無邊無際的大平原。

  沒來過東北的人,是無法想像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的,看大平原,也必定是在火車上才最能體會它的全貌和氣勢,以列車的速度和跨越的空間,幾十分鐘之內你的視線不會出現起伏的地勢,而是一馬平川;如果是在秋冬,廣袤的黑土沉靜莊重,如果是在春夏,這大平原上玉米和水稻相連的大地生機勃勃滿眼綠色,你會不由得感嘆,松花江上、遼河水邊,東北這片大地真是一片寶地。

  公主嶺就在這片大地之上,位於吉林省的西部,是“中國玉米之鄉”,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被譽為“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與美國、烏克蘭齊名。玉米就是它的標籤,更因此而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基地。玉米之鄉,對我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東北人的日常生活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現在的主食是大米,但在小時候,主食是玉米,一到吃飯點兒,一鍋玉米碴子大豆粥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那種揭開鍋蓋撲鼻而來的香味兒,至今都是不可磨滅的記憶。當然,後來大米佔據了主食位置,意味著細糧替代粗糧,我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現在回想,那一捧沒有被改良的最原始的玉米,熬出來的“玉米碴子大豆粥”的香味兒,卻是沒有任何味道可以替代的。

  大米也產自這片土地。說到大米,就必須要提到一個人——於文鬥,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但他的女兒大家都知道,于鳳至。凡來到公主嶺的人,必定要去位於市區西南部的南崴子鄉“于鳳至故居紀念館”看一看。昔日的皇家公主我們無從尋覓,而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青名的大家閨秀卻近在咫尺,她的音容笑貌觸手可及,一段紅塵往事就在眼前。於家祖上在山東做官,奉咸豐皇帝“招墾令”來到東北拓荒耕種、經商創業。到於文鬥這一代更是家業興隆,還聘請水稻專家大面積種植水稻,產出的稻米專供皇家御用。於文鬥不僅具有以商振國的格局,還全力資助東北軍抗日武裝,並且重視子女的教育,曾經帶于鳳至赴前線勞軍。

  在這樣家庭出生長大的於家三小姐自然氣度不凡,于鳳至和張學良的姻緣則成為一段民國傳奇。

  冬季是“公主”最美的時候。因為只有在這樣的隆冬季節才能領略只屬於“公主”的卓絕風姿,銀裝素裹聖潔無暇,更兼具“天下糧倉”的雍容大氣。

  在嚴寒中生存,塑造的是東北人樂觀又溫暖的天性,隨著雪花起舞,在堅冰上嬉戲、坐在熱炕頭兒嘮家常、圍著大鐵鍋吃亂燉,外面的寒氣和屋裡的熱氣構成冰火兩重天的極致,也讓你從此記住這座城市,東北大地一精靈,傾國傾城公主嶺。

  

私享城市:傾國傾城公主嶺


  生活裡有詩,但沒有所謂遠方

  因為它就在眼前,我用筆記錄的每一個瞬間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道)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9年12月下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