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剛剛成立半個月,轄區少則4000多戶,多則萬餘戶,工作人員10人左右,網格化均沒有完善,居民都不知道有這個社區……這些關鍵詞,是熊嶽鎮剛成立不久的5個新社區的真實寫照。當新社區遇到這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如果不是有人帶路,記者還真找不到位於熊嶽鎮內的和平社區。門口兒沒有牌子,室內新裝修的氣味還沒散,空空的卷櫃、嶄新的桌椅,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社區。和稍顯雜亂的辦公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齊碼放在桌面的防疫材料。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熊嶽鎮和平社區 黨支部副書記 胡知遠


這個是我們第一次排查的記錄,都是手寫,我們很快就能形成表格制,這個是每天車輛出入信息,每天都有反饋,這個是觀察人員的信息。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一萬多戶居民,不到20名工作人員,嚴峻的防疫形勢……這對於社區工作經驗少、剛剛上崗半個月的胡知遠來說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熊嶽鎮和平社區 黨支部副書記 胡知遠


最初的職業規劃是到2月底形成體系,讓老百姓認識我們,知道有我們這個社區,沒想到,現在用這樣的方式讓大夥兒知道。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時間,胡知遠轉變原有的工作思路,迅速進入防疫狀態。居民不知道新社區,他就挨家挨戶邊排查、邊亮身份;社區人手少,他就從自己做起,延長辦公時間,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對於年輕的胡知遠來說,這次防疫,既有挑戰,也有收穫。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熊嶽鎮和平社區 黨支部副書記 胡知遠


起初我們只有八個人,鎮上的領導看到了我們的難處,又為我們派駐了十二名機關幹部,還有八位民兵。現在我們社區設立了二十八個防疫檢查站,對於每個小區,我們都有專人對進出的人員、車輛進行登記測溫。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靠著最原始、最辛苦、也是最實用的“磨地頭兒”,胡知遠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和胡知遠有些不同,剛剛成立的濱城社區黨支部書記姜軍,是一個有著20多年社區工作經驗的“老”書記,面對疫情任務,他結合轄區實際情況,找到了既省時省力,又不落一戶的排查辦法。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熊嶽鎮濱城社區 黨支部書記 姜軍


我們轄區有個特點,就是三個小區都是中高端小區,這幾個小區都是實行管家式的服務和管理,業主的信息和情況他們都非常瞭解,所以第一時間我們就與物業聯繫,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根據物業提供我們的材料我們梳理出來2000多戶,這樣給我們的排查工作節省了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時間和精力。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據瞭解,春節前,熊嶽鎮進一步整合轄區資源,重新劃分成立了五個新社區,這些新成立的社區除濱城社區是一位“老”書記外,其餘四個社區都是80、90後的年輕書記,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所有人都為這些年輕書記捏了一把汗。但,越是大事、難事面前,越能體現出擔當。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青城社區黨支部書記白文卓是五個新社區中唯一的女書記,她的團隊因為女性工作人員佔大多數,也被大夥兒稱作“娘子軍”。由於轄區內有一個大型的開放式小區,白文卓帶著大夥兒在每一個單元嚴看死守,直到防護欄全部安裝完畢,白文卓和同事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熊嶽鎮青城社區 黨支部書記 白文卓

我們轄區內的三十八個單元,全部是開放式的小區,沒有任何的封閉措施,我們的情況就非常的複雜,所以我們在每一個單元口都設立了單獨的人員,進行“死看死守”,雖然溫度很低,我們很冷,但是我們一直都在咬牙堅持,沒有一個人退縮。現在防護欄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投入到更繁重的工作中去了。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人員很有限,防疫任務很繁重。防疫一線,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鐵東社區組織社區黨員幹部和黨員居民組成“紅馬甲”黨員突擊隊,並與物業、民警聯防聯控,築起堅實的防疫牆;怡城社區有了下派機關幹部的支援,對各小區、路口每個關卡嚴看死守,在此過程中,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也給了大家繼續前進的動力。


​別看我們“年輕”家園我們一樣守護


疫情警報仍未解除,防疫形勢依然嚴峻。採訪中,記者看到社區工作人員的疲憊,同樣也看到了大家堅定不移防疫、戰疫的信心和決心,我們也共同期待,摘掉口罩,走上街頭,繁花與共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