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呼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本着“严之又严、细而又细”的原则,运用“快、严、实、细、准”五重管理举措,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着力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快”上下功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呼中区在疫情发生后,本着“上下联动、快速落实”的原则,以区委书记和区委副书记、区局长双指挥长为首、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市场监管组等9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镇、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实行24小时开机制度,实时保持信息畅通,确保中央、省、地各项指示精神、工作安排部署传达迅速、从速从快落实,实现工作落实不过夜。同时,利用55个社区网格微信群,第一时间转发《大兴安岭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公告》、《大兴安岭返乡人员隔离观察办法》等疫情防控部署及举措,实现上通下达,在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

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严”上下功夫

对呼中南北2个进城路口实施严格的“双签字”“双审批”制度,没有指挥长签字的一律不允许放行,城区内严格执行通行证出行政策。呼中区对4镇5个社区38个小区封闭路口的377个雪墙进行再加高,使其全部达到了1.5米以上,同时派城管部门配合志愿者对雪墙进行监管,防止居民翻越。组织420名社区工作人员、机关志愿服务者、公安民警组成38个居民出入卡点登记测温处和流动巡逻小分队,小区进出口卡点管控时间延长至晚20时。在区广播电视台、“中国最冷小镇微信”平台设立曝光台,对不按规定佩戴口罩、随意翻越雪墙不服从管理、扰乱工作秩序的人员进行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利用“雪亮工程”对镇内流动人员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杜绝了居民集中外出、聚集现象的发生。

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实”上下功夫

呼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出台了《呼中区返乡人员隔离观察暂行管理办法》,对全区各镇的三重包保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工作职责,处级包片领导全部下沉一线,指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实施跟踪管理,100%签定《隔离人员告知书》,每日记录体温监测,户外张贴警示标,增加防控宣传密度。区纪委监委、各镇公布举报电话,对隔离人员私自出门、组织和参与家庭聚集性活动进行举报,对造成疫情传播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细”上下功夫

各疫情防控工作组严格对各超市、药店、粮油店、熟食店、五金店的营业时间进行统一管理,要求营业时间一律定为上午6:30至下午5:30,其他时间禁止营业。对区内73家超市、粮店进行监管,详细了解区内蔬菜、肉蛋等居民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和储存量,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4台车辆办理了跨区域车辆通行证,执行交通管制以来,累计运输蔬菜水果等民生物资9车39吨,与春节前相比,呼中区蔬菜价格稳定且略有下降。对全区所有药店签订《暂停销售“退热、止咳药品”承诺书》,售卖的退烧药、咳嗽药一律下架,发烧患者一律由应急转运车送至区发热门诊,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防止交叉感染,坚决将内防扩散关键环节抓细抓实。

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准”上下功夫

呼中区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了网格地毯式排查“回头看”,对出现10人以上病理重点地区返回(流入)人员实行台账化管理,详细掌握社区返乡人员、外来人员底数,实行动态化管理。呼中区政法委采取按实有人口总数15%比例抽查、对大数据的落地查人与网格排查比对复查、对购物场所街头巷尾流动人员随机盘查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网格排查“回头看”,实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既定目标。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同时,关心关注社区弱势群体,对社区鳏寡孤独、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群体进行详细统计排查,做到防控和服务精准对接,确保弱势群体“疫情有人控,生活有人帮、生病有人管”。

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呼中区时刻紧绷工作落实这根弦,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措施,以最坚决的态度、最精准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最“硬核”的推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呼中区“五重举措”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监制:刘同欣 审核:杨 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