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興:東江庫區小鎮的抗疫“群英譜”

紅網時刻郴州2月18日訊 (通訊員 廖智慧 黃慶華)“荷坳、大江兩個服務點今天早上可以撤回,但疫情尚未過去,大家切勿放鬆警惕。防疫工作進行如下調整……”2月16一大早,湖南省資興市滁口鎮幹部黃慶華就接到通知,從大江防疫服務點撤回後,又急匆匆地趕往位於市區的鎮移民點駐點服務。

一場不期而至的疫情打亂了中國年的節奏,檢驗著黨員幹部危難時刻的責任和擔當。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從60後到90後,這個東江庫區小鎮的可愛“戰士”輪番上陣,為全鎮人民的生命安全築起一道堅強的屏障。

资兴:东江库区小镇的抗疫“群英谱”

60後“文藝兵”退休不退崗

“我作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應當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抗疫的前線發揮餘熱。特向黨委政府提出申請……”2月7日,滁口鎮文化站站長何平權走進鎮黨委書記李金衛的辦公室,鄭重地遞交了一份“延遲離崗的申請書”,這天原本是他退休的日子。

“疫情未除,大家都在忙,我現在退休呆在家裡也安不下心,還不如在單位多做一點事。”疫情防控進入了關鍵時期,何平權把延遲離崗的想法說出後,得到了家人一致贊成。

大年三十以來,60歲的何平權每天都和其他年輕幹部一樣到疫情防控點值守,一有空暇時間,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紙、墨寫幹起自己的“老本行”——書寫防疫宣傳標語。在村頭巷尾,村民總能看見老何那熟悉的筆跡。

“老何,別累著自己了,讓年輕人去寫吧。”鎮幹部李曉強有些心疼的對何平權說。何平權腿部有靜脈曲張,不能久站,寫一段時間便要坐下休息幾分鐘。在寒冷的戶外,何平權經常寫到滿頭大汗。

“沒事,我在滁口鎮寫了30年宣傳標語了,這也是最後一次咯。”何平權笑著說,即使是最後一班崗也必須守好。

70後“炊事員”暖心又暖胃

“哇,鋒哥,這時候你上哪買到這麼新鮮的豆腐啊?”2月5日中午,正在食堂吃飯的滁口鎮幹部高興地問“後勤保障員”陳潤鋒。因為疫情防控,食材採購難,一碗新鮮的豆腐都成了幹部們眼中的“美食”。

今年41歲的陳潤鋒是滁口鎮一名人民調解員兼後勤管理員。俗話說“百人百胃”,後勤工作難,陳潤鋒卻“調解”得井井有條。他不僅清楚每一個幹部的口味,還經常為鎮幹部“開小灶”。當得知幹部想吃新鮮豆腐了,陳潤鋒和妻子連夜泡豆子、磨豆腐,第二天便把一箱白嫩的豆腐送到了食堂。

為了保障鎮幹部用餐安全,陳潤鋒還自制了餐桌“隔間”,用紙板立成擋板防止發生交叉感染。“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絲毫馬虎。”陳潤鋒認真地說。在閉餐時間,他就紮在食堂消毒搞衛生,犄角旮旯都不放過。

雖不在防疫一線,陳潤鋒卻是一線幹部最堅實的“靠山”。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還編了個順口溜送給他:“食堂有鋒哥,心細人最忙。一日三餐全想到,暖心暖胃屬他強。”

80後“運輸兵”高效又無私

“市裡安排了一批防護物資,你馬上出發把物資連夜運到鎮裡來,明天8點前就要送到各個疫情防控服務點。”2月6日晚上10點多鐘,鎮幹部李軍華接到指令,立馬發動汽車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現在大家都盼著帳篷呢!”李軍華說,入春了,天氣時晴時雨,村上的疫情防控服務點都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棚,遮不了風避不了雨,好幾個幹部都感冒了,必須儘早把帳篷送過去。

滁口鎮距離市區80公里,翻山越嶺,彎多坡陡,一來一回得花5個小時。運送物資任務往往繁重而且緊急,既要確保物資及時送到,又要確保行車安全。誰來負責這個工作呢?分管領導犯了難。

“我是退伍軍人,有底子,身體好,聽指揮,效率更高一些,而且有過類似的一線經歷與經驗,可以更好地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曾在部隊服役13年的李軍華主動請纓。因防控需要,車輛調度也是個頭疼的工作,為了及時運送防疫物資,李軍華還“徵用”了自己剛買的小車,來來回回跑了數千公里,但對於車輛的費用他隻字未提。

90後“宣傳員”傳遞正能量

“廣大村民大家好,溫馨提示加勸導,過年期間不亂跑……”每天早上7點半,90後幹部王皓東都會準時打開“村村響”廣播,向鎮區群眾播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

“村裡老人多,防範意識比較薄弱,防疫宣傳馬虎不得。”王皓東說。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滁口鎮每天分六個時間段定時向鎮區循環播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王皓東除了擔任“廣播員外”,還兼任採、編等職務於一身。

白天不播廣播的時候,王皓東就到村上村民量體溫、做記錄,講解防護知識,沿路聽到的、看到的暖心故事都是最鮮活的新聞素材。晚上回到宿舍,王皓東趁熱打鐵,完成了一個個“有溫度”“帶露珠”“冒熱氣”的抗疫稿件,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廣播一響,耳邊有黨,新聞一看,黨員在幹。”村民劉立新說,通過宣傳,感受到黨和國家有聲和無言的關心,安全感滿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