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跪而拜之",唯有他挺身而出


蝗蟲作為危害農業的害蟲自古以來就早有耳聞,其實它也不是什麼罕見的物種,草地裡就有很多,也叫蚱蜢。田地裡也有蚱蜢,只不過沒有危害四方而已,它們只有在特殊的環境中才能串通一氣興風作浪,這和一方的地理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

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

乾旱的環境比較適合蝗蟲的繁殖增長,蝗蟲是個繁殖能力超強的物種,在乾燥裸露的土壤裡,每平方米的土壤就可以產下四五千個卵塊,聽起來頭皮有沒有發麻?所以一方氣候裡如果不下雨,氣候乾燥土壤含水量又低,或者湖泊河水面積的縮小,就更給蝗蟲提供良好的繁殖地。再加上現在全球溫度普遍升高,更縮短了蝗蟲越冬的時間。雖然它們的天敵也比較多,可是像鳥類蟲獸都不喜歡在乾旱的環境中生存,無疑又給蝗蟲創造生存的條件。

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

蝗蟲增多氾濫成災就會發生蝗災,它們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對農作物以及畜牧業都造成極大的危害。像小麥、玉米、高粱等多種農作物都是它們攻擊的對象,不過好在今天水利設施以及科學技術比較發達,除了涵養水土以外還可以通過殺蟲劑治理蝗蟲。但在古代就沒有這些先進的手段,那他們是如何保護自己的莊稼呢?

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

早在《詩經》裡就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蝗蟲成災,危害百姓的莊稼,人們用火去消滅它們。在古代人們由於不明白蝗災現象,總是覺得大量的蝗蟲是上天派來懲罰他們的神蟲,肯定是由於他們做的不對惹怒上天才遭此浩劫。於是燒香跪拜祈求神靈,當然是沒有用的,我們要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

早在唐玄宗時期就曾發生過蝗災,身為一方宰相的姚崇主動請求去治理,無奈唐玄宗怕治理不善影響自己的形象就拒絕了他的請求。不過姚崇比較堅定說如果治理不好自己就告老還鄉,治理得當就是你唐玄宗的功勞,這樣皇帝當然應允了。

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

姚崇帶領當地百姓晚上開展殺蟲攻略,首先他們在田地旁邊挖坑,並在周圍引火,由於夜間蟲子都喜歡飛往亮處,大量的蝗蟲就撲火被消滅了,他們把殺死的蝗蟲就地掩埋,剷除後患就這樣把當地的蝗災給治理好了。

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

到了宋朝的時候,人們開始用鏟卵除根的方法對付蝗蟲。人們會在地裡找到蝗蟲的老巢,用挖土斷根的方法去消滅它們,這樣做很累不說,有時候還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後來有人用陳醋混合液和百部草濃汁來殺死蟲卵,這大概就是原始農藥的雛形吧!

中國歷史上蝗蟲氾濫,人們

還是元朝的人意識比較先進,他們超前的意識到,蝗蟲多滋生在乾涸的土裡,像水草豐茂的地方就很少有蝗蟲的繁殖,因此好好的治理環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蝗蟲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問題。

到了現代隨著全球溫度的上升,植被覆蓋率的減少,蝗蟲又開始爆發性的作亂,比如現在非洲面臨蝗災問題更是造成今年農作物10億的損失,而蝗蟲也有往亞洲蔓延的趨勢。任何物種的爆發都不是隨機行成的,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才是我們當下應做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