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高景清,高岳崧之父。在清朝社会急剧动荡、回汉矛盾凸现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一言九鼎,掷地有声,为促进民族和解的义举更是标立了做人的楷模。

高景清是清代咸同年间陕西的著名富商,以经营银钱业为主。创办了众多的钱庄票号,不仅资金实力雄厚,而且经营有方,业务遍及西安、成都、兰州、银川、西宁等西部城市,而且拓展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汉口等开放的外阜。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高景清自幼苦读诗书,有深厚的学养,后以太学生议叙道员,赏戴花翎。虽然是个五品闲职,却表明他崇儒重商,以官商身份引领商界潮流的决心。在西安金融界,他以敏锐的目光和创新精神,最先引进西方银行管理理念,除精熟于汇兑外,还推出现代诸多金融诸多业务,店前常常是顾客盈门,车水马龙,应接不暇。

在其示范效应下,西安金融业如日中天,各种钱庄票号一下子发展到200多家,每年经手的银两以千万计,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以至在北京,西安人常常被视为‘金融家’而提及。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高景清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咸同年间,陕西屡遭大旱,到西安城乞讨的饥民塞得沿街满巷,清晨出门,常常会遇见倒毙路边的饿殍。据《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为搭救难民,高景清每于官府赈济之前,最早在钟楼、鼓楼、广济街口、东西南北四门设粥棚舍粥。

至今,西安还流传着这样一则轶闻:有天黄昏,高景清视察粥厂回来,在家门口,忽然看到有几个吃过舍饭的青壮年饥民从身旁经过。奇怪的是,尽管他们衣不蔽体,却把裤子扎了裤角挂在脖子上,边走边说:“高家的粥,块块儿稠,装进裤褪不外流。”他急忙拦住问,一人一碗,为什么要多吃多占?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饥民们七嘴八舌说,粥厂上汉民太多,俺是回回,按教规,不能和汉民一锅同食。裤腿里装的,是回去给没劲抢食的老人孩子吃的!高景清听罢,捶胸顿足道,啊呀!我怎把这个风俗忘了?接着,他问清他们的住地,每天派人用担子将热粥挑着送过去。

清中叶以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奉行一条对外屈辱求和,对内残酷弹压的政策,全国人民的反清斗争此起彼伏,一天也没有停歇。同治初年,渭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以烈火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了关中大地,并得到陕北、甘肃、宁夏回民的奋起响应,许多汉民也参加进来。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回民义军有十万之众,连续攻占了朝邑、泾阳等县城,矛头直指清政府在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西安,在省城外围的咸阳、周至一线展开大战。西安城内一片惶恐,每天都在严密的戒严之中。一天,一名回族青年在西大街被巡逻队误以奸细殴打致死,引发回族群众强烈不满。

他们不顾森严的戒严法令,成群结队到巡抚衙门前游行抗议,要求讨回说法。一时谣言四起,纷纷传说西安回民作为内应已经闹起来了。城内空气顿时紧张万分,大有黑云压城、山雨欲来之势。各个仓廒坊巷,团练标营,纷纷发放刀枪长矛,秣马厉兵,磨刀霍霍。一场血腥的拼杀,迫在眉睫。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北院门的高家大院恰在回民区和陕西巡抚衙门近旁,看到群情激奋的游行队伍,有人劝说高景清赶快离开是非之地,到外面暂避一时。高景清深知其中原委,回答说:“我绝不怀疑西安的穆斯林兄弟是什么内应。我要是走了,他们怎么办?”

于是,在这危急关头,他连忙跑出门去,将回民中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一邀至家中,在厅堂就座;又派人将汉民的头面人物请来,召开了一个回汉和解会议。当大家掏出心里话,双方释疑后,作为东道主,他还鼓励各自做出保证。他首先对回族耆老发誓说:“从今往后,如果汉民方面还有发难的,我就将我的妻儿交出来,任凭你们或杀或剐!”会后,西安城内很快恢复了平静。此事载于《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这年秋天,荆州将军多隆阿调任西安将军,带援军入潼关镇压回民起义。他在渭北富绅的废墟中,挖掘出大批银两,仅在大荔八女井李家的地窖中,就掘得100万两白银。(见李刚李丹《解密陕商》)大军云集,兵勇手中皆是白花花的银锭银元宝,需要换取制钱(铜钱),以便日常花销。

由于市面上制钱有限,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回汉商贩叫苦不迭,新的对抗骤然升级。高景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平息可能发生的事端,他找到有关当局,自告奋勇,带领70余家钱商,临时组成“钱行公局”,特事特办,专司兑换,很快平息了一场风波。

一代陕商高景清,义举安境救乡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