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当一个作家需要什么?

归土666


这个问题我试着来回答你吧,虽然我不是作家,只是个教中文的老师。

写作这个事情放在现阶段,似乎是全民都在参与的一件事,我们看新闻会刷到“农村妇女自媒体写作月入十万元”这样的标题党文章,好多人会被鼓动起来,觉得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好歹是大学生啊,好歹是识文断字比较强的啊,那我应该也要做个作家了。

其实这样想就犯了一个错,作家≠自媒体写作者,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下面我就把当作家和自媒体写作的差异说一下,再给你说明作家具体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自媒体写作者有一部分是在写网络小说

这个还是可以和作家在未来搭边的,毕竟网络文学也作为和传统文学互为补充的一个门类确立下来了,也有很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获了奖,出版了单行本,比如上海作家金宇澄的长篇小说《繁花》从在网上连载到刊登在文学杂志《收获》上,再到出版了单行本发行,一共获得了以下各类奖项:

  • ①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

  • ②2013年凭借《繁花》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13年中国好书第一名;

  • ③2013年获得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

  • ④2013年获得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 ⑤2015年8月《繁花》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 ⑥2018年9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 ⑦2019年10月11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

还有很多有些的网络文学作品最后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形成了网络文学IP的变现,与影视作品共赢,这个比较多,《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少年的你》《盗墓笔记》《法医秦明》《东宫》《甄嬛传》《锦绣未央》等作品都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单纯的多平台跟风写流量文挣钱的自媒体写作者和作家创作是两码事

自媒体写作现在是全民写作项目了,没有什么门槛,开了多平台的自媒体写作者,一般也是同一时间多平台同时发文,目的是挣那个阅读量带动的广告流量,就是我们说的点击率和收益是挂钩的。

这种文字要想让流量达成爆款文的程度,那就意味着要既是跟风并保证紧跟热点,才可能抢到时效性,所以我们会看到自媒体写作者往往要追着热点写作,并且要快速成文还要有新闻敏感度,这个和传统写作不是一回事。

我一个朋友写了明星的一篇文章,春节期间多平台点击率加在一起超过了五百万,结果这篇文章的流量给他带来了合计10000+的收入。还有个朋友写的文章并没有深度,可是正好引发了争议,很短的一千字文章也成了阅读量三百万的爆款文,这一篇就是几千块钱的收入,所以,前面说的农村大妈们做自媒体月入超过万元,如果指的是写作就是这类型的。

自媒体营运还有一个就是视频的拍摄或者是直播带货带来的收入,这个跟写作就更没有什么关系了,惟一相关的是拍摄前需要写出来一定的大纲吧

这种自媒体的拍摄有时候也需要写一点少量的文字介绍什么的,所以有人做这个也说自己是写自媒体的,但是精髓不在写作上,在寻找创意上。

你只要找到别人看到你的标题或者是视频封面就想点进来看的欲望,你差不多就能在收入上实现月入过万,但是这种和我们说的作家完全不是一码事。

真正的作家需要的是什么呢,区别刚才说的那些门类的写作,要想成就一个作家需要的是以下几点

①持续不断的阅读输入是保证创作的源泉

要想写出来好的作品,必须有阅读的积累,阅读量上来了,你才知道作品的好坏,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知道自己的阅读喜好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才有用文字来表达的欲望。

②要有生活的阅历和看法,不一定指年龄带来的,也有阅读带动的思考和生活环境带来的感受

张爱玲说什么是作家呢,作家就好比是园子里的一棵树,院子里的草长莺飞、花开花落,这棵老树、大树全都尽收眼底,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娓娓道来就可以了,这个就是作家的写作了。

也有些文化名人表达过类似的思想,有人干脆说大学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文化学者的,作家需要那种自然的、“野生”的东西,就是我们说的原生态的感受吧。张爱玲自己是因为亲身经历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感受,家庭、父母、学业、上海、香港、婚姻都带给了她很多讲故事的新视角。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成为散文名篇,他自己也成长为很著名的作家,是因为即将出国留学的他在骑车回家的路上因为一只茄子摔了一跤,出了车祸,最后高位截瘫,一个健康活泼、生龙活虎、多才多艺的人,突如其来遭此横祸,这种痛苦如何发泄呢,文字是最好的手段,这才有了史铁生作为作家的重生和涅槃。

生活本身里面是有人生困惑的答案的。池莉,一个写武汉的著名女作家,武汉这个城市的精神和她的生活息息相关,她每天都感受着城市里的各类人群,经历带来思考,阅读带来顺畅地表达,后来的爱情和婚姻的苦楚和甜蜜使她更快速地成熟,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作家。

还有,北京一个钟点工范雨素,写了一篇文章,在微信上转载疯了《我叫范雨素》,我们也能看到生活的阅历带给人们的很多思考是可以通过文字传播开来的,前提是你要有思想,要有传播的价值。

③要有自律的精神,板凳坐得十年冷,要持续不断输出

既然是要做一个作家,就要进行文字表达上的训练,要自律,要学会讲故事、或者是叙述和议论的手段。

著名作家严歌苓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写作硕士,其实这个写作就是我们国内现在说的创意写作和非虚构类写作这种细分下来的写作训练。

严歌苓是个非常自律的写作者,她从文艺小女兵在文工团跳舞走到现在国际上声誉斐然的著名作家、美国好莱坞认可的编剧,这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写作来保证作品的成文速度和数量的,当然质量也同样过硬。

严歌苓说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写作,就要持续不断地加以训练,天才的作家一定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资质平平却一直在坚持写作的作家们,比如日本的村上春树。

他最初有职业,业余时间写作,等入迷了就全职写作,每天长跑至少十公里,每天至少写作多少字,这都是必须要坚持的,否则写作的状态就很难保证下来。

④要有自己的创作特色,形成无可替代的风格,同时有强大的心理支撑

想要成为作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自己的创作特色,不能人云亦云,要形成自己无可替代的风格,不要管别人的评价,你只需要持续不断地去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西安的格格作家叶广芩在写作之前是一名护士,但是从决定写作开始,她就被人看成是天才作家,至少也是有天赋的作家,彼时她应该是48岁了,她的自己的家世给她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她就娓娓道来,现在已经发表出版了大量的作品,《采桑子》《去年天气旧亭台》《梦也何曾到谢桥》《黄连厚朴》等都得到了广泛好评,被称为京味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还有新疆的散文家李娟,主打就是散文,她的文字辨识度很高,里面的格局和文字表达很有个人特色。残雪也是在写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特点的作家,这都是坚持自我的典型。

写作者应该这样,找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发力,自律地写作并坚持不懈,相信你可以成长为一个作家的。给自己加加油吧,你可以的!


十里荷塘秋水长


作为一个180线的出版物作者,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资格自称作家。满打满算写作10年,其中撰写出版物7年,从编著到著,一路走来,也只能算个出版物作者。

下面我立足自己这十年写作经历,以出版物作者的角度,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百花齐放:当出版写作遇上自媒体时代

出版写作和自媒体写作有什么区别?

在自媒体的流量时代,全民写作成为当下最盛的风口。多少人自幼怀揣一个作家梦,在这个时候终于透过“互联网”看到了实现的可能。但事实上,出版写作与自媒体写作有着极大的差异。

  • 自媒体写作讲究的是“快准狠”——热点追得快,读者心理抓得准,爆点爆得狠。

2014年时,我曾与从事运营的朋友探讨过自媒体稿件撰写,那时我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自媒体时代是读图的时代。如今随着小视频的兴起,自媒体的时代又开始渐渐过渡为小视频时代。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文案撰写更追求的是短小精悍、标题吸引、直击痛点。其中最标志性的就是咪蒙。当咪蒙缔造的“女权”泡沫破碎,当咪蒙化写作看似成为过街老鼠,我却还是认为咪蒙派的自媒体写作有着可圈可点之处。譬如,如何在众多流量文中脱颖而出,如何用寥寥几个字的标题抓住人家的视线。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每个自媒体人自行提炼总结。

  • 出版写作更多是沉浸式写作。很多跟我一样从传统出版写作转入自媒体创作都会遇到一个瓶颈:没阅读怎么办。

与追热点不同,出版创作流程长,规范更多,新闻素材等到出版时早就是旧闻。这也造就了出版写作很难追热点的现象,许多出版物作者都缺乏敏锐热点的嗅觉。并且从语言风格来说,出版写作措辞要求相对规范,包括标点符号、标题层级等等都有着一套规范要求。但是自媒体写作更多可能会要求直击人心,通俗易懂。二者不分高下,只有是否合适。

厚积薄发:积累才能给你的文字血和肉

在写作中,天赋是否重要?

无论哪一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堪称天才。创作上也是如此。

不是天才,所以很难理解有的人为何能够出口成章,为何字字珠玑。不过不能理解不代表不存在。总有那么一个人会让你觉得自己写那么多年稿子,看那么多书,不及人家灵感闪现。

可是,天赋可遇不可求。我们更多时候只能靠不断累积,让自己变得充盈,让自己的创作变得言之有物。

我见过许多稿子(包括我自己)偶尔会陷入这样的困局:“颠三倒四”说的话都差不多,词句华丽,但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或许当时没能看出缺少了什么,但是等到多一段时间(或许1个月、2个月,甚至更多)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你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你所觉得的缺憾,其实是因为空泛。没有足够的阅历,或者素材的积累支撑,再华丽的词藻不过是皮囊。这就是积累的重要性。有时候文笔的幼稚不在于词藻、语句,而在于阅历和累积。

而在我看来,最好的累积其实是融入生活。

  • 我自己的累积是看语言类综艺。

举个例子,年前很火的《主持人大赛》。透过节目,我可以见识不同人对同一段素材的不同角度诠释。兴起时,我也会借着节目提问,拷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从怎样的角度进行解读?对于节目出现的一些金句,我也会记下来,不断去回味。

  • 是听不同人讲不同的故事。

阅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并且不同人的不同经历会影响他对事物的见解。这时候听别人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有利于扩展视野。这里的听故事不同于听八卦,听过就算了,你还要懂得对他们的经历进行提炼,透过别人的故事,去了解暗含的“真相”。

  • 是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我还是坚持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不限制自己看怎样的书籍。从管理学,到心理学,到历史,到国学,到小说,再到新媒体文案,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工匠精神:作品要用心打磨方不负手中的笔

怎样才能写出满意的稿子?

  • 你要明白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之前会有很多朋友找我帮忙改稿子,最初我都会帮忙改改,但是后来越发觉得这种修改未必有意义。同样的一句话,或许不是他的表述有问题,而是我们语言风格不同。所以,不要轻易找人帮你改稿子。
  • 你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修改者。我在自己的每篇稿子完稿后,都会反复读,不断调整语言表达,打磨措辞。绝大多数语病会在阅读的时候被你自己发现。(我自己实践发现,朗读出来的效果会比默读更好)我的每篇文章至少自己会读5次以上,每次都会发现各种小毛病,然后又进行修改。我在修改稿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感觉:觉得已经读到自己都开始出现排斥心理。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觉,可以先缓一缓,过段时间,等自己的排斥心理缓过来,再去读再去改。

我其实更愿意把写作当作一项工艺,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匠,让自己沉下心以工匠精神去钻研。文字要经过锻造才能迸发出岁月的魅力,熬得住时光的流逝。

戒骄戒躁:写作是一条漫长且寂寞的路

坚持写作你会得到什么?名?利?

其实,没有人能告诉你,你写多久,写多好才能收获想要的名和利。没人能告诉你,自媒体写作更容易,还是传统出版写作更容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

更多时候,走在写作这条路上,你大概率会很寂寞。

在今日头条这段时间以来,我最经常见到的同行的提问就是:

没有粉丝怎么办?

没有阅读怎么办?

没有转化成收益怎么办?

你是否也有过困惑,你明明已经写得呕心沥血了,为什么没能获得青云计划,或者明明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追热点了,可是为什么没有阅读量?

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答案。创作真的非常主观:大多数情况下,不获青云计划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够优质,没有阅读也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够好。只能说明,你可能还没理解你所在的平台规则。

我初涉出版物的时候,曾经空写了5年的时间。作为一个黄毛丫头,在没有引路人的情况下,摸爬滚打整整5年。不断退稿、不断修改的焦虑曾一度让我严重失眠,并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这样的焦虑感在我入驻今日头条后也不断出现,因为我面临着没有阅读量、没有粉丝的焦虑。

不过也是这么多年与焦虑作伴的经历告诉我,写作这条路从来都是寂寞里来,寂寞里去。所以没有粉丝和阅读的时候,有点焦虑,但也还行。

从文字转化成收益就更难了。

在浮躁的创作潮来临下,很多人都认为写作很赚钱。没错,总有那么一拨人很赚钱。但更多的是,很多人的作品不差,却迟迟无法转化为收益。

你会问公平吗?

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公平?转化收益,除了能力,还要有机遇。

太多人在机遇来临之前就放弃了。我曾经无数次回想,在那空写的5年里,如果我放弃了会怎样?有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奇怪,那么难为什么不放弃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写作可能是我最大最大的执着了。

无论求财,求认同,或者求名,一旦选择了写作这条路,你就要知道你选择的是一条寂寞的路。你,要熬得住寂寞。

说了这么多,成为一位作家(作者),你需要具备什么?

首先,你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累积的能力。随着写的稿子越来越多,我对自己的认知也越来越形象化。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箱子,写作就像不断从箱子里掏东西。一旦有一段时间不充电,我就会觉得我这个箱子空荡荡的。这里的充电指的是多阅读,也指的是多累积,多听多看多感受。

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用于上学,也适用于写作。没有任何作者的成功是空想来的,好文笔不是问出来的,也不是摘抄金句就可以了,更多的,你要练。前不久和一位朋友交流写作的时候,她有个选题迟迟无法下笔,而我说的最多的不是方法,而是让她先写出来。不写出来的稿子犹如空中阁楼。

写得多了,写出感觉来了,就能写好。相信我~

第三,戒骄戒躁。始终记住,写作这条路很漫长,你要守得住寂寞。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你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认可,得不到阅读,得不到粉丝,更得不到收益。如果在拥抱光亮之前,你的心态就崩了,或者就放弃了,那么你永远都无法成为作家。

第四,学会适应。不同的平台,不同方向会有不同需求。固守陈念很难取得突破,迂腐的人才会死抱着原来不放手。在适应规则的同时走出自己的特色能让你的写作之路走得不那么艰难。

最后,加油呀~

(部分图片源网络,侵删)


吴婉绚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高兴回答并与大家分享拙见,以抛砖引玉。

作家是文化的使者、先行者,是文化的解读者、传播者,是寒夜的明灯,是前行的导航 。非十年寒窗苦读而无以立足!我认为要当一个作家,一个合格、优秀的作家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修身立德;

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的追求和使命,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星火传承,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奠定了不朽之功。而作为文化使者的作家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和核心价值自然是无可替代的。可谓责任越大则要求越高,对于能影响人心向背、诉说历史变迁的作家,其德行品性自然是第一位重要的。倘若其自身的德行品性都有问题,善恶真假、荣辱是非不分,更或是唯利是图、气浮心燥则遗害无穷。纵观真实的历史中,传世的文作之中,就有极少部分类似于野史、传记之类的,文学造诣不低,却三观不正的作家之产物,给历史、给一代一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而且是不可抹灭的毒瘤。可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一个作家,无论是擅长史实、诗歌、散文还是游记,也无论是明理、传道、授业还是解惑,要上对历史负责、下对读者负责,修身立德当属首务。否则,才气越高对社会的毒害和影响就会越深。

第二,术业专攻;

世事洞明皆学问!学而明理、问而不惑。十年寒窗苦读修炼的就是基本功、内功。做学问也是一门专业,也有它专业的积淀要求和功力。倘若仅凭天资聪颖对人物事臆断、不学无术对理道惑一知半解,轻则难有成就、贻笑大方,重则祸国殃民、遭人唾弃。因此,作为文化的解读者、传播者,必须要勤学广思,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量,要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困惑点,尤其是创作的垂直领域或近相关领域知识、理论、逻辑等方面的积淀要达到较强的火候、相当的专业水准,方能具备作为一个作家的基本条件。

第三,深耕细作;

作家创作的素材大多起源于生活的原态,或藏于深山、没于江海、彰于庙堂、显于市井、烙于人心……,要收集到有价值的素材,捕捉到创作的灵感,深入原态生活之中体验、涉身风险场景发掘等等就再正常不过了。且在深入体验、涉身发掘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诸多考验洞察力的细节、拷问灵魂的理念、挑战极限的场景,不可谓不辛苦、不可谓不沥胆。作为一个作家,设身处地、深根细作也都是必须的。当然也会有一些作家是用意念创作的或许处境略有不同,但烧脑开脑洞却也是另一种辛苦。

个人愚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沟通交流;欢迎➕ 关注【知行和逸】互动探讨!


知行和逸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山东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已经10年有余了,每每的夜幕降临,夜深人静时,心中总会泛起一丝丝的创作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

今日头条是很友好的平台,很适合我们随性的自由表达,我每天在头条上写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短短的时间收货了一百个粉丝,有兴奋,有激动,更也了动力,2020一起加油!

今天我们要回答的这个问题,“究竟一个作家需要什么”?

首先要有梦想,喜欢创作。

有梦想很好,不埋怨谁;也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路在脚下!

小时候自己就特别羡慕作家,很知性,很有文艺范,不俗套,梦想着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作家,就算当不成也没关系,最起码一定要写一个想写的故事。虽然后续转学理科了,儿时的梦想还在,尤其是我们现在,来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有着最好的互联网平台,相信像我一样的逐梦人,会像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成为一名作家,因为梦想,我们在一起,路就在我们脚下!

其次,要有信念和坚守。

信念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点亮黑夜的眼睛,在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有一种启迪让你我豁然开朗,一名作家笔耕不辍,只有强烈的信念和坚守,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了繁华。

89岁的著名作家彭老爷子,每天坚持创作。晚年仍以作家的强烈历史使命和责任感,笔耕不戳,他先后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红颜文学奖,湄公河文学奖等10个重要的文学奖项,在当今中国文坛年近九旬,创作激情不减,不断有高水平的长篇作品问世。正是他一生的信念与坚守,成就了一个文学的传奇。

最后,博学多才,有内涵

一个好的作家,只有博学多才,不断思考,才会有真知灼见。读其文章如沐春风,令人着实折服。古今大家,自成一体之大家者,盖莫如是。正所谓才华横溢者,生平著作显深功。

以上是我对一名作家需要的认知:有梦想,热爱创作;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守;有内涵。

一个好的作家,其作品即人品,文如其人,读后如沐春风。

乘万里风,破万里浪,向着文艺作家,扬帆起航


游动的螺旋藻


需要两“分”加一“奋”

一.天分

天分这似乎是任何一个行业成功者必备的一个先决条件。从作家来说,高学历,优越家庭背景往往不一定能产出一个优秀的作家,反倒是一些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没有多高学历的人,最后成为了优秀的作家。比如法国的卢梭、俄国的高尔基、丹麦的安徒生、英国的济慈、中国的沈从文、老舍、路遥、陈忠实等。当然并不是说条件优越的人成不了优秀作家,只是说天份更为重要,比如敏锐的洞察力,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等。

二.勤奋

勤奋是成为一个作家的必要条件。一个作家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完成一部包罗万象的作品的,尤其是小说家。而这知识储备,不但要靠自己学习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而且要靠自己平时对世间万物的敏锐地观察和洞悉能力。

三.缘分

独特的人生经历、阅历往往能成就一个作家。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作家笔下的世界,跟他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密切相关,有时甚至就是自己人生阅历的写照。如果缺乏丰富独特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是不能成就经典流世的作品的。比如中国古代的李白、范仲淹、文天祥、李清照、曹雪芹;当代的张爱玲三毛、徐志摩、老舍、路遥等。

(本人在考核期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信仰的旗帜


所谓作家,就是在文艺领域中,写得多,写得好,并且为权威以及读者认可的写作高手。

我以为的。这种说法是专指写出成就的写作专家。现代有个时尚叫法“写手”大概是以手指来写作的吧,我老感觉“写手”不如“作家”的形象崇高似的。

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称为‘’写手‘’,但“作家”的桂冠不是一般人可配戴得。

当作家需要拿出高质量征服人心的扛鼎之作。

作家可能写了许多作品,但要有一两件是拿出手的代表作。作家是以作品说话的。

当作家还需要什么?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 拥有娴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要生动,表达力要强,写出的作品才耐读乃回味。作家是以书面语来跟读者交流的,除了个别人有天赋的(如韩寒),大多的是靠平吋多读多想多写,经日积月累而功到自然成的。

二 经过生活的“水深火热”,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热爰火热的生活,在碱水里泡过。

,在苦水里长大。不脱离生活的作家才有不竭的活力。如路遥凭借他独特的感受和苦难的生活经历,写出了名噪一世的名作“平凡的世界

三 要有深邃广博的恩想素养,不同几响的恩想主张,敏説的观察力,独特的眼光,要达到这个要求,语言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哲学的书籍都不能不读。

读书本理论,还要到生活中学习,因为文学是从生活中来的。

作家最起码的思想素养,是爰国爰党爱社会玉义,这个不得不提一下的,

当然,当一个作家需要很多,如勒奋学习刻苦写作的优秀品质,人要经起得苦难,创作要耐得住寂寞,有强健的体魄,有精力有毅力,保障时有作品输出。

那么,成为作家还有何捷径可走?

有的话,还是老生常谈啦——

多阅读,多写作,多思考,多发表!




文心一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

讲个身边的例子吧。

第一个朋友,自媒体写手,现在已经是自媒体公司老板,出了四本书,属于赚钱、赚名的那种。

这些人的文章和书,以赚眼球和流量为目的。你说作家是什么呢?如果是短期的名利,这个算一种。

第二个朋友。作协领导,出的书,或者写的文章,都是列入推荐阅读书目。或者在教材里的,动不动参与个国家级的报告文学的创作,获奖就是国家级的。但是,她一篇文章,放到自媒体上是没有阅读量的。

自媒体写手这个朋友,在特殊时期说了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该写一些能够流传的东西,而不是一时哗众取宠,没两年就销声匿迹了。

所以,作家,要什么?

要眼界,要格局,要境界,要有传世的作品。

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学多看多写,要以开阔的胸怀去悦纳新事物,同时以深钻、透视的文字去创作作品。



孟诸书屋


需要亲近大自然,体会大自然所敷淤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是变化莫测的,一个好作家如果知会纸上谈兵,不去实践生活,不去体验风风雨雨,是写不出优秀的作品的,一个作家写一部诗集,小说,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有一个很大的成就,诺贝尓奖的作家莫言先生,写的《红高粱》经利了战火的洗漓,从民国,抗日,到解放,从一个有血,有肉,有国,有恨的旧中国,到抗日的血雨腥风的战场写的淋漓尽致,接近时代感,接地气,不愧为一个好的作家,只有有体感的东西出来的作品,有忍性,有活力,给人一种生命的渴望


祥云客3


文为时而作,歌为时而吟!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想作家应有此情怀!

知识渊博,信手拈来,还得有为时代、为民众鼓与呼的情怀......



洞庭潮声


需要的太多太多:深厚的文学功底,一如鲁迅;洞察世事的锐利眼光,一如巴尔扎克;严密的逻辑思维,一如马尔克斯;广博的生活阅历,一如巴金;心念苍生的悲悯情怀,一如路遥;坐得冷板凳的无边定力,一如陈忠实;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热爱,一如艾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