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曾被叔叔明代宗所废,为什么后来仍然承认叔叔的皇帝身份?

眞愛壹丗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明宪宗不是一位十分强势的君主,多称其有强烈的恋母情结,此时已是明代中期,士大夫的话语权日益争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士大夫们对于力挽狂澜挽救大明江山的景泰帝,多有肯定,抵制取消其帝号的行为,尹直是典型代表(《明史.尹直传》)

但是这并不表示宪宗对其叔就没有怨言,给予谥号“戾”,是个地地道道的恶谥;在编修景泰帝实录时,就充斥着否定景泰帝合法性的春秋笔法,参见《明英宗实录》附《废帝郕戾王附录》


外贸达人秀


一、朱祁钰当皇帝时守住了底线

朱祁钰干了两件坏事儿:(1)软禁了朱祁镇;(2)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朱祁钰一生就做了这两件坏事儿,朱祁钰于公于私都守住了做人的原则,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要谋害朱祁镇和废太子朱见深的性命。朱祁镇被软禁起来后,朱祁钰给他的待遇和皇帝一样,登记后立即将朱见深的生母周妃晋封为皇贵妃,朱祁镇在南宫时,生了3个儿子,朱祁钰将他的儿子全部封为亲王。

二、朱祁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

朱祁钰在统兵、治国方面能力要高于朱祁镇,毕竟两人的天赋不一样。朱祁钰在位时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没有人敢否认,“夺门之变”发生后,孙太后向全国宣布朱祁钰贪享天位,不仁不义,但她却没有说朱祁钰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不足。

三、朱祁钰是朱见深唯一的亲叔叔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们俩个从小感情就十分要好。加之朱祁钰中途儿子夭折,朱祁钰的晚年其实非常可怜。当初朱祁钰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也是无奈之举。

四、朱见深是一个性格非常柔和的人

他的性格和朱祁镇非常像,虽然朱见深在位时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朱见深对于是非还是分的非常清的。如果朱见深是一个大昏君,那他肯定不会给朱祁钰平反。

当然,朱见深登基之后并不是立即就给朱祁钰平反,而是在登基之后的第11年,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十二月才下诏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号是恭仁康定景皇帝。只有7个字,而大明朝皇帝一般谥号都是21个字左右,朱见深给叔叔打了个三折左右。所以朱见深只是有限度的平反。

明朝灭亡后,流亡朝廷给朱祁钰彻底平了反,封号是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但仍然存在缺陷,因为根据《明代宗实录》记载,朱祁钰在《明英宗实录》里面叫《废帝郕戾王附录》。


公元前


不熟悉明朝历史的可能会感到疑惑和头疼:一个皇帝曾被自己的叔叔废了,若干年后反而还承认他叔叔的皇帝身份!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宪宗的叔叔是谁?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则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而明朝第七位皇帝就是明宪宗的叔叔明代宗朱祁钰。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了,“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很好理解,但“侄承叔业”似乎并不是传统的皇位继承方式,除非这位叔叔皇帝没有子嗣才会出现这种可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牵扯到一段复杂的历史。



临危受命的郕王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面对日益崛起强大的蒙古瓦剌,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由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结果这一仗非但没有打下来,反而兵败,身为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也就是历史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国不可一日无主,而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如若兵败后由一个婴童登基为帝,那岂不是向蒙古瓦剌示弱的表现?这只会让蒙古瓦剌人笑话,令大明朝更无颜面。况且,对于蒙古瓦剌给予的羞辱和欺凌,以及狼子野心,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支撑大局的人来领导,那么大明朝将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形下,由兵部侍郎于谦等一众大臣的建议下,经由孙太后同意,将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扶上皇位,继位为帝,是为明代宗,而明英宗朱祁镇则被尊为太上皇。

朱祁钰知人善用,精图励志,在他的领导下成功击退了瓦剌的入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在大明朝的危难之际,是朱祁钰挺身而出,坐镇指挥,成功保住了大明的基业,避免了北宋亡国悲剧的重演。



朱祁钰易储,太子朱见深被废。

在明代宗朱祁钰的领导下,大明对蒙古瓦剌取得了多次的胜利,最终无利可图的蒙古瓦剌让大明顺利迎回了明英宗朱祁镇。然而此时的大明皇帝是朱祁钰,于公,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朝廷上下一片融合向上的景象。于私,站在朱祁钰的角度立场,他内心也不愿意将皇位还给哥哥。因此,明英宗被接回来后直接就被软禁了。随着朱祁钰的皇权愈加巩固和稳定,对于皇储之位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思。虽然他当时是大明的皇帝,然而太子却是自己的侄儿,这显然不是朱祁钰想要的。于是,经过他的一系列努力,终于排除重重困难,成功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除,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明英宗复辟,朱祁钰帝号被废。

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朱祁钰新立的太子朱见济第二年便夭折了。经受打击的朱祁钰也病重不起,朝廷诸臣对于皇储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就在这个时候,在石亨和徐有贞策划下,明英宗朱祁镇抓住时机顺利复辟。复辟后的明英宗将朱祁钰废为郕王,于谦等近臣也一并下狱。朱祁钰被废后不久便离奇死亡。在其死后,他的帝号也被废,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显然,朱祁镇对于朱祁钰是极为不满的。想来也是,换作任何人恐怕心里都会有芥蒂和怒意,明英宗这么做也能够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到了明宪宗时期,他要给自己的这位有着“夺位”之恨的叔叔平反呢?

明宪宗为叔叔平反,承认其皇帝身份的原因。

1、朱祁钰并非篡位,而是即位。

前面也说了朱祁钰继位登基为帝的原因,他是临危受命,是在太后和朝臣的共同举荐下登上皇位的,名正言顺。这一点即便是明英宗内心也是认可的。若是真的认定朱祁钰篡位,那么按照大明律例,在其复辟后就直接诛杀了,而不是将其废为郕王。

2、明代宗朱祁钰的功绩不可磨灭。

在大明王朝的危难之际,是朱祁钰挺身而出,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因为朱祁钰大明朝才可以度过那段艰难时期。并且在朱祁钰在位年间,大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进步,呈现出一片中兴向上的局势。

3、政治需要,稳定大局。

明英宗复辟后虽然勤政不少,但依然遇到了诸如“曹石叛乱”的内乱,整个大明朝局面依然不稳定。到了明宪宗登基后,各地爆发的动乱以及明英宗时期累积的矛盾,让明宪宗头疼不已。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稳定人心是最重要的。而明宪宗采取的方式就是为昔日的冤狱平反。包括于谦等在内的有功人士全部得以“恢复名誉”。而作为曾经为大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明代宗朱祁钰成为了“受益者”,加上诸多朝臣的“推波助澜”,最终恢复了明代宗朱祁钰的皇位身份,并赐予了“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谥号。



朱祁钰也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大家觉得明宪宗的做法如何?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应不应该恢复呢?


月关略萌


1.历史不会忘记,英宗不英明,代宗真贤君

无论史书上如何修改,总有人会记下真实的历史。英宗和代宗相比,实在是太烂了。一个积四世之底蕴,却搞出了土木堡之变;复辟之后未见励精图治,国内荆襄流民起义不断,边疆女真开始崛起。是代宗临危继位,击败来犯的瓦剌;重用于谦等贤臣,整饬国政,恢复天朝威仪。是宪宗设置郧阳府,安置流民;成化犁庭,摧毁女真巢穴,阻止其崛起。为了给后世一个交代,也为了安抚当下的百姓,所以必须恢复代宗皇帝尊号。

2.明朝文官集团崛起

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明的五十万精锐,也摧毁了朱元璋设计的武功勋贵与文官集团互相掣肘的制度。本来大明的军权归五军都督府,土木堡之变后,军权转移到六部之一的兵部,文官集团就此成为大明第一势力。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终一流放,二死罪的下场,文官集团肯定推波助澜了的。代宗是文官集团拥立的,文官集团自然心向代宗。英宗在位时不能恢复,宪宗朝自然会有人提出恢复代宗及于谦等人的合法性。

3.代宗虽然有私心,但不狠心

代宗在稳固自己的地位后,废除了宪宗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代宗无论对被迎会的英宗,还是被废的宪宗都没有下杀手,一直只是软禁。作为皇帝如果想他们父子死,自然有人出手,有史官粉墨历史。宋太宗赵光义的位置是哥哥赵匡义亲传的,面对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弟弟不还是痛下杀手。代宗虽生在帝王家,但是个仁义之人,如果够无情英宗宪宗恐怕咋就不在人世了。

4.多门之变夺的是宪宗的皇位而非代宗

多门之变发生的背景时宪宗病危,满朝文武商议着复立宪宗为太子。如果不是多门之变,大明下一任皇帝应该是宪宗。宪宗自己应该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即位后恢复了代宗的皇帝尊号。


楼船夜渡风涛急


因为政治需要。

当年他爹明英宗朱祁镇为一己私利,在“夺门之变”后杀害于谦等一批正直有功之臣,极大影响了自己的声誉。尽管他后来为挽回影响,处死了几乎所有帮助他复位的佞臣,并且赦免了于谦等人的后人。但为其面子,不能完全承认自己倒行逆施。

因此,为于谦全面平反恢复名誉的工作只能由宪宗来做。

于谦一生最大功业就是在皇帝被俘时力挽狂澜,因此被拥立的明景帝也要被肯定――不然于谦就是乱臣贼子。


真正鳄鱼不哭


帝王作为一国之主,一直都是坐镇中央,掌控天下大局。每天都在与各色人等,打着交道。而帝王之术就是皇帝能够安坐天下的致胜秘诀。何为帝王之术,说白了也就是驭人之术,处世之道,当地帝王们面形形色色参差不齐的官员以及嘈乱繁杂的事情时,这就要求帝王要有着过人的待人处事的本领。

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同年郕王朱祁钰在众大臣以及孙太后的拥立下登基,还年号,景泰。随后在代宗朱祁钰的领导下扭转了国家危亡的局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瓦剌在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情况下,又将明英宗朱祁镇送回了北京。

明英宗朱祁镇

更让人出人意外的是本就是代理皇帝的朱祁钰并没有打算将皇位还给哥哥,而是将哥哥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囚禁了整整八年,朱祁钰在位期间还曾想改立太子,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位,朱祁钰暴毙。之后又被哥哥朱祁镇各种诋毁,否定了景泰年间所有功绩,还杀掉了代宗的亲信忠臣。

但是与之相反的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继位后,却为叔叔朱祁钰平反了,同时英宗时期被处死的忠臣于谦也被正了名。仔细品味,这正是朱祁镇与朱见深父子帝王之术的高超之处!明宪宗为何要为叔叔朱祁钰以及被处死的官员们平反?这样做的好处又有哪些?

一帝王之术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帝王不懂得帝王之术就很难在百官面前立足,那么什么是帝王之术呢?帝王之术,在于驭人,驭人作用,在于大局。也就是说帝王要有识人,用人,能够鼎立大局的能力,纵观,历朝历代,皇位更迭,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而作为刚刚登基的新帝,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迅速稳定大局,招揽人心,避免心怀野心之人趁机作乱。

每个皇帝招揽人心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其中以施仁政,加恩惠为主,再有就是平反冤案,大赦天下。这是每个皇帝登基以后必做的事情。如果拿明代宗与明英宗相比,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任用贤良,广开言路,惩治贪官污吏。经济上,对于灾区,根据不同程度的灾情,减免税收。兴修水利工程,预防水患。军事上,改革军队建制,清除弊病。最重要的是景泰元年,在代宗朱祁钰带领下,打破了北京城危机。

从而保住了大明江山,总得来说虽然朱祁钰在位仅仅不到九年,但是在这九年里,却让明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中兴之象,所以说朱祁钰的功绩,是百官以及天下人有目共睹的。而朱祁镇在位期间,不仅宠幸官宦,而且经过土木堡之变,将大明的家底一挥而空,大明精锐部队毁之一旦。再到后来的夺门之变,任人唯亲,听信徐有贞,石亨等小人之言,诛杀了明朝的大功臣于谦。

然而在于谦的心中只有天下,至于大明朝的皇帝谁来做,他并不在乎。朱见深最终能放下偏见,为叔叔朱祁钰和忠臣于谦平反,足见其心胸之大。殊不知这看似宽广的心胸背后确实高明的帝王驭人之术。

于谦诗

对于朱见深来说,为他们平反,是一举三得,一来抚慰平民之心,二来笼络朝中大臣之心,三来树立威信,建立明君形象。整理思路,我们再来回顾整件案情,明英宗复位,贬代宗,诛忠臣,昏君之名,朱祁镇肯定是跑不了的,毕竟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心中都很清楚。


雍荣娴雅


因为明代宗的钱皇后力保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甚至被废后,也在所不惜。朱见深很念旧情,因此继位后仍然立钱氏为代宗的皇后,自然承认明代宗的帝位。

同时也有安抚代宗时期的旧臣,缓和一下政治矛盾的意思。





晶晶乐道道历史


明中期经过土木堡之变皇权变更成为关乎明帝国兴衰的关键因素。

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不防回推重演。

1.明英宗土木堡被俘虏后如若没有代宗景泰帝临危受命重用于谦等能臣力挽狂澜,明王朝能否继续存在亦未可知。故,明代宗“实有功于社稷”

2.虽然明代宗一朝一度废除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太子之位,但是并没有对回来后的英宗父子过多的迫害。叔侄情谊扔在。

3.明宪宗本人一生独宠比自己大十五岁的万贵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义之人!

4.无论承认与否,存在即是事实。毕竟景泰帝八年帝王的身份是不可更改的。(朱棣不承认朱允文帝王身份,但历史是承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