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前天和老妈通电话,老妈说:你三姨家的大表嫂马上就出月子了,这段时间又没办法出门,不能去“看月子”(老家的习俗,谁家生了小孩,亲戚朋友要在宝宝满月的时候去看望产妇和小宝宝,谓之“看月子”),你就在网上给人家发个红包,道个喜吧。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我找到了大表嫂的微信,道了喜,发了一个红包。大表嫂发来信息说:感谢你的祝福!红包我就不收了。听四姨(我老妈,在众姐妹中排行老四)说你在做育儿自媒体呢,肯定懂得很多怎么养育孩子的知识,你要是愿意教教我,别让我家小宝”输在起跑线上“,可比发个大红包的价值高多了。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仅是早教机构招揽生意的经典广告语,也是每一个焦虑的中国家长的心声。于是乎,几个月的孩子就开始上“早教班”,幼儿园要学习小学的知识,家长忙着为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甚至看到有家长问“1岁的孩子还不会写字,正常吗?”,一场对孩子童年的掠夺正在进行。结果就是“忙坏了家长,累坏了孩子”。因为人生不是短跑,人生是马拉松,起跑快出几秒对漫长的长跑来说是不起作用的。其实,早教,更注重在行为与性格上的培养。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如果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那将祸害无穷。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那么,是不是就不应该对婴幼儿进行“早教”了呢?当然不是!0-3岁是幼儿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国内外婴幼儿研究表明,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一个准备接受早教的大脑,因此,宝宝出生之后就要开始早教,并且应该要随时随地抓住每一个机会。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对婴幼儿进行“早教”呢?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书中曾经强调的,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所以,若兰妈咪要在这里提醒各位准爸妈以及新手爸妈们:一定要遵循宝宝的发育特点,为宝宝提供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了五大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五大感官是我们感受、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人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对事物接触获得经验,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孩子往大脑里存储的感知经验越多,以后可提取的信息与经验也就越多。因此,对3岁之前的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所有的感官就已经开始逐渐发育了。从宝宝呱呱坠地起,便已经能用感官来感受这个世界,并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不断地传递到大脑中去,使感官-大脑-身体-行动逐步协调起来。相关研究发现,0-3岁是对宝宝进行感官训练的关键时期。所以,爸妈们如果想要帮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就应该在宝宝3岁之前对其进行视、听、嗅、味、触觉方面的训练,这将会大大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对日后的身心发育都有好处。

那么,小宝贝的五大感官,是如何在不动声色中,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发育历程呢?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促进宝宝五感发育呢?这将是本篇文章,若兰妈咪要为大家分享的内容。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嗅觉——出生即拥有的“超能力”   

胎儿的鼻子早在妊娠第2个月就开始发育,到了第7个月,他的鼻孔就能与外界相互沟通。因为气味不受羊水的阻挡,可以直接传递给胎儿,所以宝宝在肚子里时就可以闻到妈妈吃的食物味道。胎儿一出生,灵敏的嗅觉就能派上用场。

嗅觉是宝宝出生即拥有的“超能力”,就好像是宝宝拥有的雷达,能为刚出生的宝宝提供寻找母亲乳房的信号!宝宝刚出生时,视觉尚未发育完善,完全凭借嗅觉辨认妈妈的气味,只要闻到妈妈的味道就会有安全感(比如:当宝宝哭闹不休时,如果将留有妈妈味道的衣服放在他的枕头边,那宝宝就会安然入睡。),而安全感又是宝宝向外界探索学习的“底气”。因而,嗅觉是新生宝宝最信赖的一种感官。所以,妈妈们在喂奶的时候尽量不要擦香水、抹香粉,以免带来的异味影响新生儿辨别母亲的能力,从而表现出不安的心理状态。

宝宝刚一出生就完全具备了辨别多种气味和适应气味的能力,满月时宝宝的嗅觉已经很发达,二个月时宝宝可以分辨出酸、甜、苦、辣等五味,喜欢的气味想要亲近,讨厌的或者刺激性气味会想要躲避。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虽然宝宝天生就具有灵敏的嗅觉,但是我们依然要通过更多的气味来训练儿童的嗅觉,让宝宝的嗅觉更加灵敏。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促进宝宝的嗅觉发育:

第一,闻闻生活用品。把带有不同气味的物品让宝宝来闻一闻,就是训练宝宝嗅觉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宝宝小,常常没有安全感,熟悉的气味可以让宝宝觉得周围环境是熟悉和安全的。平时可以让宝宝闻闻自己的生活用品,像是睡袋、毯子、宝宝香水、香皂、小玩具等等,这样可以使宝宝熟悉自己的生活,也能促进嗅觉发展。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第二,亲近大自然。经常带宝宝去户外闻闻花草树木的气味、泥土的芬芳、雨水的味道、河水的泥腥味、海水的鱼腥味等等;将衣物等挂在户外晒一晒,还可以闻到被太阳晒过的味道;只要走出户外,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味道一定能给宝宝的嗅觉以全面的冲击(特别提醒: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还是乖乖的待在家里比较好,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促进宝宝嗅觉发育的办法不止这一种

)。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第三,给宝宝更多嗅觉体验。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没法外出。其实,就算是宅在家里,也可以给宝宝提供很多种不同的嗅觉体验,比如: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让他闻闻浴液、香皂、洗发液等的味道;做饭的时候让宝宝闻闻一些有特别味道的蔬菜,比如芹菜、香菜、筒篙等的味道以及做好的饭菜的香味;吃水果的时候也让宝宝闻闻水果的香味。

另外,适当让宝宝闻些刺激性的味道,更能促进宝宝嗅觉完善,例如香醋的酸味、腐乳制品的臭味、拨开的榴莲的味道等。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在训练宝宝的时候,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顺着宝宝的兴趣。特别是闻那些刺激性味道,不能一下子就闻很浓的,要慢慢让宝宝适应。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视觉——发育过程是场“持久战”   

艺术大师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眼睛是可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其实,眼睛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更是提升人类智慧的重要“通道”,因为人类学习的知识有85%是通过视觉而得来的。著名的婴幼儿教学专家程海教授说过:“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就是给宝宝的大脑做按摩。“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宝宝的视觉发育,早在母亲怀孕第四周就已经开始,以后四、五个月,眼神经、血管、水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六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我怀若兰的时候,是24周的时候进行四维大排畸检查的,但是,检查完了其他的所有项目,就差一个正面照了,宝宝就是不肯把脸转过来。我爬楼梯、吃甜食,各种办法试了个遍,宝宝还是不配合。后来,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可以用亮光刺激一下,我就找了一个比较隐蔽的角落,让宝爸把手机上的手电筒打开,在肚皮上晃动了几下,并对宝宝说“宝宝,看这里”,然后就感觉到宝宝动了,我立刻进取检查,宝宝果然脸转向外面来了,正在笑呢。医生立刻截取了那个画面,完成了全部检查。宝爸看到那个截图,也开心了很久。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视觉是成熟最晚、发展最慢的一种感觉器官。虽然基本视觉皮层能在怀孕7个月时从胎儿眼中接收讯号,但视觉通道的神经细胞在出生后数月仍不成熟。宝宝的视觉发育在生长的过程中不停地发展、变化,在3岁前有个快速生长期,到6岁基本发育成熟,接近成人水平。在此阶段,任何不良因素都会影响到儿童的视觉发育,使其发育滞后,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说,宝宝的视觉发育过程,就是一场“持久战” 。

在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宝宝3岁之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宝宝出生以后至3岁之前视力的发育可分以下4个阶段: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1、刚出生~3个月时

宝宝刚出生时,两个眼球虽然成形,但其视力并未完全发育。出生一个星期的新生儿,其视力仅为0.01至0.02,只能看到距离自己10-20cm的东西。一个月大的婴儿视力为0.05至0.1,宝宝的视力距离能再增加3-4cm,所以,刚出生的宝宝就是一个“大近视”,新生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片模糊的。这也是前文中提到的新生儿是通过”嗅觉“,而非”视觉“寻找和辨认妈妈的原因。

三个月之前的宝宝,眼球并不会固视,而会被脸孔、明亮或运动的物体所吸引。所以,有时候会表现出“斜视”的外观。

2、3~6个月时

3个月时,大多数幼儿的视觉可以很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色彩、运动的物体都能吸引幼儿,而这些都可以促进视觉的发展。4 个月内的宝宝,几乎没有辨识颜色的能力,更偏好对比度较高的黑白色物体。

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视觉“。在这时期,视网膜己有很好的发育,幼儿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物体的细微部位也能看清楚,对于距离的判断也开始发展。4-7个月是宝宝视觉全面发育的重要阶段,颜色辩识力、视力范围都会大幅进步,手眼协调性也会变好。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3、6个月~1岁时

6个月宝宝的眼睛己有成年人的三分之二大,看物体是双眼同时看,从而获得正常的“两眼视觉”,而距离及深度的判断力也继续发展。1岁时,幼儿的视力为0.1至0.3,眼、手及身体的协调更自然。

4、1~4岁时

此时的儿童喜欢看图片、画画,带有图片的故事常能吸引儿童的专注。3岁宝宝的正常视力为0.6至0.8,4岁时的正常视力为0.8至1.0。3岁时,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相对于嗅觉来说,宝宝的视觉发育要更加持久一些。用眼睛看东西的过程能刺激新生儿大脑的发育,在“看世界”的过程中,孩子逐步学会认识周围事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不同的用途等。不同发育时期需使用不同方法来促进视觉发育,比如: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宝宝刚出生的0-4个月里,他的视觉还不敏锐,对彩色概念模糊,反而对黑白很敏感。过度绚丽色彩的刺激,可能令宝宝更不安。所以,要在宝宝床周围放一些黑白几何图案,黑白人物头像,棋盘图形等等。

对于4个月以内的宝宝,家长可以是试试这个看移动玩具的小游戏用一个鲜艳的玩具或者用一个红色的小球,距离宝宝眼睛约20厘米处慢慢移动,先引起他的注意,再将物品移向一侧,接着移向另一侧,吸引宝宝追视。

再比如这个看摆动玩具的小游戏:在宝宝床头上方轮换吊挂布娃娃、铃铛、彩色球等,使之来回摆动,吸引宝宝看和听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时间,宝宝床头的床饰和悬挂物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使宝宝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有一个彩色的环境,但又不至于过杂过多,以免扰乱宝宝本不成熟的视觉系统。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4个月开始,宝宝进入了彩色世界,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这时候,就要重点对宝宝进行色彩感知度和认识度的培养了。亲密家庭成员的衣着,包括宝宝衣着,床单等,应多些色彩变化,最好不同的色系、色调都要有,让宝宝看到不同颜色,以免因长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视觉迟钝。柔和,温暖的颜色最适合此时的宝宝。

6-12个月时,可以多给宝宝看颜色对比鲜明的图像和玩具。比如:将混在一起的彩色珠子放到宝宝面前,让他挑出同样颜色的珠子,或者准备两副相同的卡片,让宝宝给卡片配对。这些简单的游戏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还能逐步提高观察力、辩识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等。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味觉——天生偏爱甜食“超任性”   

婴儿味觉的发育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胎儿第二个月时嘴巴开始发育,怀孕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羊水了。在胎儿7-8个月时味觉的神经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

实验证实,出生第2天的婴儿就有味觉能力,1个月以内能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味道。当把甜的液体放到婴儿嘴里时,他们表现出很轻松愉快的表情,并满意的吸吮起来,但对咸、酸或苦味液体则做出皱鼻子、噘嘴和不规则的呼吸等拒绝性的反应。4-5个月的宝贝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6个月到1岁,宝贝在这一阶段味觉发展最灵敏。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婴幼儿天生偏爱”甜食“,但是,如果长期只不让宝宝尝试其他味道的食物,很容易造成宝宝挑食、偏食,长期下去就会营养不良,影响健康。所以,我们要适当的对孩子进行一些其他口味的刺激,让他知道除了甜还有其他的味道,进而来丰富他们的味觉器官。那么,平时该怎么训练婴儿的味觉呢?

首先,可以通过母乳传递不同味道。对于母乳喂养且尚未添加辅食的宝宝,他们会认为母亲吃的所有食物都是安全的,并会逐渐接受、习惯这些味道。为了帮助宝宝味觉发育,母乳喂养的妈妈要选择品种丰富的健康食品,食物的味道也会通过母乳传到宝宝的味蕾上。

其次,喂少量的果汁”尝味道“。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喂一点点各种水果榨成的汁(注意,是”一点点“,就是让宝宝”尝尝味道“而已),从4个月开始,就可以用小勺刮一点苹果汁或果肉喂给他吃,还可以喂一点香蕉肉、桔橙肉等给宝宝吃,一是可以刺激味觉的发展,二是可以增加维生素,为以后学会吃各种辅食作好味觉适应的准备。

最后,要及时增加辅食。母乳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时,不管母乳是否充足,都要开始逐渐增加辅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宝宝身体发育的营养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宝宝除了习惯于母乳或其它乳品的味道以外,要让他的味觉早一点适应其它食品的味道(这些味道有咸的、甜的和酸的),为以后断奶作准备。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触觉——接受外界信息的“传感器”   

宝宝最早发育的能力是触觉。实际上胎儿生命一开始,当他们被子宫内温暖的软组织和羊水包围时就开始有了触觉。用超声显像方法可以看到,早在胎儿24周时就有吸吮拇指的动作。总之,触觉是小婴儿安慰自己、认识世界以及和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

触觉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新生儿的触觉器官最大,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其中,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婴儿期的孩子通过对手或玩具的吸吮、咬、舔等动作来探索世界,同时,通过手、脚、皮肤的触觉感知,体会冷暖、轻重、大小、粗细、软硬、质地及形状,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使更多信息储存入大脑。

宝宝的触觉是他探索认识外界的重要途径,大人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应用各种方法刺激宝宝的触觉,以促进心智的发展。接下来,若兰妈妈就跟各位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如何帮助宝宝促进触觉发育。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首先,请多多抱抱你的宝贝。宝宝出生后所处的环境跟子宫里面不一样,会觉得很无助。如果经常多拥抱宝宝,让他感受温暖的肌肤接触、聆听熟悉的心脏跳动,那么可以让宝宝更快适应这个环境。爸爸妈妈抱宝宝的时候,是表达亲密的时刻。爸爸妈妈的拥抱与抚摸,让宝宝感到满足和舒适,从而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

其次,多给宝宝做抚触操。抚触是一种对婴儿健康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的刺激,不仅增进彼此间感情的交流,而且从多方面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抚触可以使孩子肌肉放松,不再啼哭,抚触后的新生儿变得安静、易入睡,并且睡眠时间长。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最后,不要阻止宝宝的摸爬滚打。

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时,就能到处“推推拉拉”,摸一摸自己的小脸等等。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宝宝主要是被动地等待父母的抚摸和接触。到宝宝4 个月时,便想要开始伸手摸一摸周围的东西。此时,宝宝用双手探究世界的本能也开始出现。作为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尽情触摸地板、家具等物体,我们要让孩子自由活动,去感觉外界。

爸爸妈妈要知道的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爬行是不能缺少的,它能够让宝宝获得丰富的触觉刺激和经验。在爬的时候,宝宝的大脑还会将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整理、比较,使宝宝的大脑发育。如果爸爸妈妈允许孩子光脚走路,当他走在床上、地毯上、或者不小心踩到一块小积木,触觉经验是很不同的。让孩子接受不同触觉,也就是接受了更多的刺激,对大脑信息存储和提取很有帮助。

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触觉刺激,比如:大自然中的草地、沙地、植物等。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宝宝出去感受大自然,与泥土、石块、树干、小草等进行零距离接触,这对触觉发展大有帮助。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听觉——拥有神奇听力的“顺风耳”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千里眼“和”顺风耳“总是一起出现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小宝宝虽然没有”千里眼“(实际上,3岁以前的宝宝,不但没有”千里眼“,还是一个”近视眼“),却拥有一双具有神奇听力的“顺风耳” 。

新生宝宝的听觉是十分灵敏的,婴幼儿听到自然界的流水声、鸟叫声、不同物体的敲击声等,能够对节奏和声音产生感知反应。宝宝在10个月以前,视觉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和外界的交流和接触主要是依靠听力来传输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对宝宝听觉的训练使他感知外界,并在接收大量信息的过程中充分刺激其听觉神经进一步快速发育。具体的听力训练方法都有哪些呢?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第一,让宝宝听听音乐。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为宝宝右脑的发育增加特殊的“营养”。选择音乐的标准有三条:优美、轻柔、明快。中外古典音乐、现代轻音乐和描写儿童生活的音乐,都是训练宝宝听觉能力的好教材。最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播放一首乐曲,一次5-10分钟左右为宜。播放时先将音量调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音量,直到比正常说话的音量稍大一点儿即可。

第二,给宝宝念儿歌。宝宝一般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妈妈可以经常给宝宝哼哼儿歌,如在哄宝宝睡觉时或在宝宝睡觉醒来时。儿歌容易刺激宝宝的大脑皮层,使宝宝记忆深刻。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第三,多和宝宝说情景语言。每一个宝宝的听觉能力训练,一开始都是在妈妈的悉心呵护照料过程中完成的,在照顾宝宝的同时,别忘了与宝宝多说多笑,这都是对宝宝最有效的听觉能力锻炼。妈妈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对宝宝讲一些情景语言。如宝宝吃饭时,可以说“宝宝吃奶,快长大”;宝宝睡醒了,妈妈可以说“宝宝醒了吗?让妈妈看看”。

和宝宝说话能培养宝宝的听觉能力,增加母婴间的感情,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妈妈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宝宝讲话。注意,讲话的声音要轻柔,要富有感情。

第四,有效借助音响玩具。可供宝宝进行听觉能力训练的音响玩具品种很多,如各种音乐盒、摇铃、拨浪鼓,以及能拉响的手风琴等。在宝宝清醒时,爸爸妈妈可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动玩具,发出响声,引导宝宝转头寻找声源。进行听觉训练时,需注意声音要柔和、动听,声音不要持续很长,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而不予配合。

婴幼儿感官发育关键期,聪明爸妈这样做,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若兰妈咪提醒:

6-12月龄是宝宝了解事物细节差异的敏感期,家长要培养孩子关注事物的细节差异,可提供区分大小、色彩、声音、软硬、冷热、外形特征等不同属性种类的玩具,培养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大感官能力的发展。

12-36月龄是宝宝探索事物的兴趣持续时期,也是五大感官能力精准练习时期,家长可以由简到繁地为孩子提供细化感官练习。

总之,多感官训练要从婴幼儿开始做起。我们要抓住婴幼儿时期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感觉的刺激,只有每一个感官都正常发展,正常的跟外界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才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容易融入这个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