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歌德說: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

前幾日在網上看到兩則新聞,一則新聞是8歲孩子趁父母被隔離期間刷爆信用卡揮霍1萬3玩手遊,另一則新聞是兩兄妹為武漢捐出攢的兩千塊零花錢,同樣是差不多大年齡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的行為差距這麼大呢?


心理專家說0-6歲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核心時期,父母究竟要該如何從小幫助塑造孩子的好品性呢?


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父母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

俗話說:身教大於言傳。

美國電影《生活多美好》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小鎮鎮民對主人公喬治說了一句話:你的為人我還不清楚嗎?等有錢了再還我。

主人公喬治的好人品從小深受他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一家公司的老闆,經常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喬治從小看著自己的父親做善事,喬治說:他看著父親幫助鎮民脫離平民窟,從小喬治就經常幫助他人,在他長大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都很樂意幫助他。

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從小就看在眼裡,他們在模仿著我們言行。


記得有一次,我在看一部電影感動得哭,孩子在邊上看到,吼道:媽媽別回去,別哭!

我詫異的問道:媽媽從來沒有這樣對待你,你這樣從哪裡學來的?

孩子麻溜的回答道:爸爸就是這樣對我的,每次我哭爸爸就說憋回去。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真實的照出父母真實的樣子,你永遠教不會孩子你連你自己都不懂的道理。


《荀子》有云:仁者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從能父母那學會尊重他人。


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引導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對旁邊的爺爺奶奶拳打腳踢。


孩子來到世界上他就像一張白紙,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就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哄,爺爺奶奶溺愛孩子,孩子動手打爺爺奶奶,任憑孩子打,不制止孩子無理行為,長大以後孩子必然喜歡動手打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是非對錯,分辨不清善惡原則,就會無底線原則,很難培養出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教會孩子懂得是非原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難免會犯錯,但當孩子犯錯以後,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傷害他人的事不能做,及時制止孩子不恰當的行為,及時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不懂善惡原則,更多跟環境有關係。


有時候我們經常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懂是非,無理取鬧,我們就會責備自己的孩子,並不是孩子不懂是非,只是在孩子的思想中,並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的狀態,孩子無法真實瞭解他做的這些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可是我們做父母的要如何教孩子尊重他人呢?


(1)

讓孩子在“心理”上尊重別人,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別人的想法,才可能有尊重別人的行動。

(2)讓孩子在“態度”上尊重別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將體現出這個人對別人的尊重程度。比如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謙虛待人,禮貌待人,實事求是地評論人或事,都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3)讓孩子在“禮儀”上尊重別人,禮儀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人品,還能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好感。出入公共場所而連頭垢面、不修邊幅:.不擘喜損舀己的形象,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湊到對方耳邊竊竊私語,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4)讓孩子在“名字”上尊重別人,沒有任何語言能比親切地稱呼人的名字更能打動人心,所以,給別人取綽號、濫用貶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5)教育孩子在“時間”上尊重別人,如果要參加一個聚會,就應當準時赴約;如果要去上學,就應該準時到校,否則,會被視為對邀請人或老師的不尊重。


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從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

西塞羅說: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孔子有一個弟子曾子,曾子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孩子說:我這樣說話都是你們教的

我們是不是常常答應孩子週末陪孩子,可是因為工作原因臨時加班無法向孩子兌現承諾,時間長了,孩子也就不再相信我們說的話,父母無法做到立信於孩子。


在我們常常責備於孩子不聽我們的話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先反思自己有沒有做到對孩子誠實。


我們常常欺騙孩子,孩子也就很難從我們做父母的身上學會誠信,父母不懂誠信,孩子也就很難學會誠信。

魯迅說:誠信為人之本。


這樣的大道理我們做父母的都懂,可是我們常常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個誠實的人,當孩子撒謊時,更多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就是責備孩子,而我們自己很多時候卻無法做到誠信。


有時候孩子撒謊,並非不誠信,只是孩子內心害怕自己爸爸媽媽責備與打罵。


我們做父母的該如何引導孩子誠實?

  1. 放下自己的道德評判,先不責備於孩子;
  2. 引導孩子與你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3. 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撒謊只是想要保護自己。

曾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孩子平時在家愛玩電腦,媽媽一個人帶著兩孩子,平時還要上班,每次媽媽跟孩子們立好規矩約定玩電腦的時間。一次,媽媽外出買東西,孩子兩人在家偷偷玩了會電腦,媽媽回來發現電腦是發熱的,就問孩子是不是玩電腦了,孩子打死也不承認,智慧的媽媽告訴他們:“媽媽非常相信你們可以遵守約定,但是看你們辜負我對你們的信任,媽媽很傷心。 ” 孩子不想看到媽媽難過,就承認了在媽媽出門的時間是玩了電腦。

上面的媽媽並沒有立馬責備懲罰玩電腦,而是正確的表達媽媽對孩子的信任,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感受到媽媽不會責備於他們,內心有愧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想要教養出有高級品德的孩子,我們需要從自身做起,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父母真實的樣子。


從小塑造孩子的一個好人格,這個才是我們父母給到孩子一輩子的財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作者簡介:秋同,喜歡創造,因為富有挑戰,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內心的迫切感,必須一直創造;喜歡文字,用文字為你傳遞正能量,我就請關注我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