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人類自然要面對死亡,古人也便是如此,但在面對死亡之時,古人的喪葬觀念,卻有著那個時代的特徵,形成了一股獨特的喪葬文化。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喪葬文化,又是在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喪葬禮俗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古代的喪葬禮俗和喪葬文化,對於瞭解古人的喪葬觀念,古人的思想觀念,以及傳統文化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古人喪葬觀的主要特徵

從先秦時代開始,喪葬制度就開始慢慢形成和完善,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了社會習俗的重要部分,而古人的喪葬觀,其實就是主要表現在當時的喪葬制度上。每個時代的喪葬制度和喪葬禮俗,有著一定的差別,與當時的社會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形態都有著一定的關係,但綜合來看,古人的喪葬觀念,主要體現了一下幾個特徵。

1、禮儀繁多,體現等級制度

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決定了喪葬制度中,也體現著一種等級劃分制度。在封建社會的傳統禮制當中,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決定了喪葬禮俗當中的秩序等級。不僅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就連死去之後的葬禮,都有著“高低貴賤”的分別,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不同的喪葬禮俗,封建社會當中的現實等級制度延伸到了死去之後的世界。

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平民百姓和王公貴族的喪葬禮俗,完全不一樣,無論是從葬前禮、守孝之禮,還是從掃墓和陪葬禮方面來說,此種等級制度都體現的淋漓盡致。但“禮儀繁多”是所有喪葬禮俗當中的普遍特點,在儒家經典著作《禮儀》當中,就有《喪服》、《土葬禮》、《既餐禮》、《土虛禮》等篇,來記錄喪葬禮俗的內容,證明了古代喪葬制度的複雜的禮儀。

2、厚葬之風盛行

除了上述的特點之外,其實繁多的禮儀也體現了古人喪葬觀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那就是崇尚厚葬之風。自秦朝開始,厚葬之風就開始形成,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這厚葬之風是古代封建時期喪葬禮俗的主要風氣。而古代厚葬之風的開端,以及最能體現厚葬之風的,就是秦始皇的陵墓了。

據《楚元王列傳》記載,“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石槨為遊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 又多殺宮人, 生薶工匠, 計以萬數”。由此可見,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如此厚葬之風。

二、 古人為何崇尚厚葬之風

從上述特點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發現,這“厚葬之風”是古人喪葬觀念的主要內容,也是古人喪葬制度當中的最主要的特點。那麼,古人為何如此崇尚喪葬之風呢?<strong>與當時的朝代特點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有著重要的聯繫,究其根本,有以下幾個原因。

1、思想觀念:靈魂觀念和祖先崇拜的影響

厚葬之風的形成,主要與人們當時的思想觀念有著最重要的聯繫,而在思想觀念當中,主要影響了厚葬之風的形成的,就是古人的靈魂不滅觀念,以及對他們祖先的崇拜。首先是,古人的靈魂不滅的觀念,其實就是古人對靈魂的信仰。在許多宗教觀念當中,都是有“靈魂”這一種觀念存在的,佛教的“本性”、道教的“魂魄”以及耶穌教的“性靈”,都是“靈魂”的不同說法。在宗教信仰觀念當中,“靈魂不滅”觀念都是存在的,因此此種觀念也是當時人們推崇厚葬之風的主要原因。

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其次,是人們對於祖先的崇拜,也是古人崇尚厚葬之風的主要原因。因為有了根深蒂固的“靈魂不滅”的思想影響,所以人們認為已經逝去的祖先,會保佑自己,所以對於死去親人的厚葬就很有必要。這與“靈魂崇拜”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在死去的親人下葬之時,準備厚禮,是中國人崇拜祖先的最主要的體現。

2、儒家思想:先秦儒家孝親觀念的影響

除了以上思想觀念之外,對於古人厚葬觀念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的就是處於古代正統思想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孝親觀念當中,有一種“事死如事生”的觀念,這在《荀子·禮論》中便有提及:“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意思就是說,人死去之後,要在陰間仍然過著與陽間一樣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也“事死如事生”,因此在古人的葬俗當中,陪葬的一些物件都與陽間的生活用品相仿照。

事死如事生,這一觀念,在封建時期的歷代統治者心中,頗為重視。因此,許多封建統治者的陵墓當中的,厚葬以及陪葬品都非常驚人,在此之中,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秦始皇的“兵馬俑”。在秦始皇陵墓附近發掘出的兵馬俑,總數高達8000,這可謂是古人厚葬之風的典範。

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3、 統治者:統治者對於厚葬的身體力行

在上文中也提到過,統治者對“厚葬之風”的推行,而正是由於統治者對於厚葬的身體力行,使得古代的各階層人民都形成了一種厚葬觀念,厚葬觀念也得此深入人心。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統治者的厚葬都十分引人注目,秦始皇的驪山墓,是古代厚葬禮俗當中的重要代表。而漢代的統治者的厚葬之風,比之秦王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漢代地位的厚葬之風,尤為突出,在《晉書·索琳傳》當中曾有記載:“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獻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如此可見,漢代統治者的厚葬,竟然要用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來作為厚葬禮的費用,可見古代統治者,對厚葬禮俗的推崇和運用。

正是由於統治者的身體力行,因此下層民眾也崇尚如此的厚葬之風。

在儒家的孝親觀念和統治者對身體力行之下,各層百姓都開始推崇這厚葬之風。在《呂氏春秋·節喪》當中便有提及百姓的厚葬風俗:“今世俗大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三、 古人崇尚厚葬之風所帶來的影響

而在各朝代,各層百姓都推崇這“厚葬之風”的習俗之下,也造成了一定的後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古人對厚葬之風的崇尚,主要帶來了以下幾個影響。

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1、使儒家孝道觀深入人心

因為受儒家孝親觀念的影響,所以人們開始崇尚“厚葬之風”,但反過來,對厚葬之風的推崇,也使得儒家的孝道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對於廣大下層民眾來說,“孝”的最明確的解釋,就是要“尊老養老”,這“厚葬之風”在各層百姓的推崇之下,也傳播了儒家的孝道觀念,更有漢代統治者對於“以孝治天下”的推行。無論是從當時統治階級所推行的基本國策來看,還是從百姓對厚葬禮儀的推崇來看,對於厚葬之風的崇拜,已經讓儒家的孝道觀念深入人心。

2、 厚葬之風逐漸演變成奢靡之風

但“厚葬之風”就一定是好的嗎?其實並不是。對於人們的孝親觀念和祖先崇拜觀念可以理解,但厚葬之風,終究帶來的是一種奢侈的葬俗,演變成為了一種奢靡之風。到了明清時期,

這種厚葬之風,各處葬禮的習俗,都開始越發的奢靡了起來。

在《福州府志》當中便有記載:“有亡歿之人,舉家不敢哭,臨先將田產出賬去賣”。

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厚葬禮俗,已經成為了各層老百姓的主要財政壓力,各種“變賣家產葬父葬母”的行為,的確是非常常見。因為,在“厚葬之風”的盛行之下,厚葬禮俗已經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起的了。

3、厚葬之風歸根結底是一種陋習

發展到如今,厚葬之風儼然成為一種傳統陋習的代表,因為厚葬之風不僅鋪張浪費,而且還破壞環境,因此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許多地方,因為厚葬之風的盛行,開始競相攀比,形成了一種不正的風氣,可謂是一種“迷失的孝道”。因此,雖然厚葬之風是古人喪葬觀念當中的主流,但實際上已經延續稱為一種“面子行為”,是一種炫耀財富的代表行為,因此不值得提倡。

為何厚葬之風,依舊是古代喪葬禮俗的主體風氣?談談古人的喪葬觀

四、總結

縱觀古人的喪葬觀念,我們可以發現,“厚葬之風”是古人喪葬文化當中的主流,這是由於古代人們受到“靈魂不滅”思想的影響,以及儒家孝道觀念的推廣的影響,和統治階級的身體力行的影響,所形成的。雖然“厚葬之風”的形成,有著許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但究其根本,還是

源於古代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有著當時的時代特徵,如今,厚葬之風儼然不適宜現在的社會條件了。

參考文獻:

1、《禮儀》

2、《楚元王列傳》

3、《荀子.禮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