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国学书籍跟近代外国书籍的人,有没有感觉是两种性格?你怎么看?

陌上北花开


中国文学不用多诠释,无论从神话故事还是聊斋志异史书著作或者明清小说等文学,中华5000年文化堪称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了解的。

而外国文学个人觉得奔放一些,崇尚英雄主义,也所谓浪漫主义。浓缩了世界各国的地域文化特色,语言的表达可能不一,但是弘扬真善美和对人生人性的思考是世界所有文学崇尚的主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文化的沉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库。研究外来的文学,既是语言的阐释,也是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对话。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中外文明相互交融这一世界发展总格局的进程中,外国文学研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国文学研究是我国学术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中国在深层次上了解世界,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

文学源于现实,由于地域与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文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中国文学是悲与喜、哀与乐、魂与肉的结合,而外国文学则是悲与喜、哀与乐、魂与肉的分离。

1.中国文学

中国的文学传统源远流长,从《诗经》《论语》的时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1917年开始,我们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场域、新的话语空间。中国新文学不是本土文学顺理成章的延续。比如唐代文学进入了宋代仍然得以传承,这两个朝代之间的更替,对于文学来讲没有特别的断裂,而是一种很自然的前后相续,唐宋词和唐宋散文都是跨越历史朝代的;唐诗在宋代被高度认同,黄庭坚等人的“江西诗派”就是以效仿杜甫为其标的。但是新文学和古代之朝代更迭与文学更迭关系都不一样,它进入了一个新的语境——世界文学的新语境之中。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但是基本上是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发生、发展。这其中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汇。从汉代、南北朝一直到唐代,佛教文化、佛教文学的传播和影响是常常被提到的中外文化和文3学融合的例子。但是整体而言,在几千年间,我们的文学是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发生发展。进入19世纪末,随着鸦片战争,门户开放,外来文化的涌入,对于中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学开始面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中国文学也开始与世界文学、世界文化对话,开始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我们就看到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得科幻文学雨果奖,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还有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到2017年又看到刘震云获得阿拉伯世界的文学奖项。

2.外国文学

自近现代以来被译介到中国之后,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都成了国内家喻户晓的名著,荷马、维吉尔、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卡夫卡、马尔克斯、川端康成、乔伊斯、萨特、加缪、海明威、沃尔夫等也都成为了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古希腊]荷马 著 罗念生 王焕生 译

荷马史诗• 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 著 王焕生 译

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 著 王焕生 译

一千零一夜 纳训 译

源氏物语 [日]紫式部 著 丰子恺 译

十日谈 [意大利]薄伽丘 著 王永年 译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著 杨绛 译

培根随笔集 [英]培根 著 曹明伦 译

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 译

鲁滨孙飘流记 [英]笛福 著 徐霞村 译

格列佛游记 [英]斯威夫特 著 张健 译

浮士德 [德]歌德 著 绿原 译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歌德 著 杨武能 译

傲慢与偏见 [英]简• 奥斯丁 著 张玲 张扬 译

红与黑 [法]司汤达 著 张冠尧 译

格林童话全集 [德]格林兄弟 著 魏以新 译

希腊神话和传说 [德]施瓦布 著 楚图南 译

高老头 欧也妮• 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著 张冠尧 译

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著 高莽等 译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著 陈敬容 译

悲惨世界 [法]雨果 著 李丹 方于 译

基度山伯爵 [法]大仲马 著 蒋学模 译

三个火枪手 [法]大仲马 著 李玉民 译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丹麦]安徒生 著 叶君健 译

爱伦• 坡短篇小说集 [美]爱伦• 坡 著 陈良廷等 译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斯陀夫人 著 王家湘 译

大卫• 科波菲尔 [英]查尔斯• 狄更斯 著 庄绎传 译

双城记 [英]查尔斯• 狄更斯 著 石永礼 赵文娟 译

雾都孤儿 [英]查尔斯• 狄更斯 著 黄雨石 译

简• 爱 [英]夏洛蒂• 勃朗特 著 吴钧燮 译

瓦尔登湖 [美]亨利• 戴维• 梭罗 著 苏福忠 译

呼啸山庄 [英]爱米丽• 勃朗特 著 张玲 张扬 译

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 著 丰子恺 译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著 李健吾 译

昆虫记 [法]亨利• 法布尔 著 陈筱卿 译

茶花女 [法]小仲马 著 王振孙 译

安娜• 卡列宁娜 [俄]列夫• 托尔斯泰 著 周扬 谢素台 译

复活 [俄]列夫• 托尔斯泰 著 汝龙 译

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 托尔斯泰 著 刘辽逸 译

海底两万里 [法]儒勒•凡尔纳 著 赵克非 译

八十天环游地球 [法]儒勒•凡尔纳 著 赵克非 译

3马克• 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美]马克• 吐温 著 叶冬心 译

汤姆• 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 吐温 著 张友松 译

爱的教育 [意大利]埃• 德• 阿米琪斯 著 王干卿 译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法]莫泊桑 著 张英伦 译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俄]契诃夫 著 汝龙 译

泰戈尔诗选 [印度]泰戈尔 著 冰心等 译

欧• 亨利短篇小说选 [美]欧• 亨利 著 王永年 译

名人传 [法]罗曼• 罗兰 著 张冠尧 艾珉 译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苏联]高尔基 著 刘辽逸等 译

绿山墙的安妮 [加拿大]露西• 蒙哥马利 著 马爱农 译

杰克• 伦敦小说选 [美]杰克• 伦敦 著 万紫等 译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奥地利]卡夫卡 著 叶廷芳等 译

罗生门 [日]芥川龙之介 著 文洁若等 译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菲茨杰拉德 著 姚乃强 译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著 陈良廷等 译

飘 [美]米切尔 著 戴侃等 译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著 马振骋 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 著 梅益 译

静静的顿河 [苏联]肖洛霍夫 著 金人 译

这些世界文学流传于世富有世界主义是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世界主义至少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十种形式:

(1) 作为一种超越民族主义形式的世界主义。

(2) 作为一种追求道德正义的世界主义。

(3) 作为一种普世人文关怀的世界主义。

(4) 作为一种以四海为家,甚至处于流散状态的世界主义。

(5) 作为一种消解中心意识、主张多元文化认同的世界主义。

(6) 作为一种追求全人类幸福和世界大同境界的世界主义。

(7) 作为一种政治和宗教信仰的世界主义。

(8) 作为一种实现全球治理的世界主义。

(9) 作为一种艺术和审美追求的世界主义。

(10)作为一种可据以评价文学和文化产品的批评视角[8]。

无论中国文学或外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都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大鸿篇。

当了解中国文学文化,再钟爱外国文学者,他的思想一定是开阔的,就像哥伦布探索新大陆一般。之所以觉得大篇幅介绍外国文学,因为我们要博览众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种大视野去领悟世界文学的格局和思想。

莫言2012年获得瑞典诺贝尔文学奖,把我们中国文学带向了世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文学热。

他的《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丰露肥臀》、《生死疲劳》有兴趣可以看看。

文学无国界,传递真善美即可。


天下敦煌



再聚时把盏言欢


提此问题 是有一次跟朋友交流 朋友觉得看外国教育书籍会比较科学,而国学文化比较呆板😓 大家怎么看?


陌上北花开


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个系统,太专注于哪个领域,都自然会受到那种文化的浸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关键还是,对每种文化的实质,有个客观的把握,才会汲取有益的营养,服务于现实生活。


生命感怀


一体两面

国学读来心旷神怡

国外书籍读来畅快淋漓


多读读两类不同的书籍,接触不同的文化

复合成长

增广见闻


李vincent


没有吧,书籍传递的文化最终都是相同的,亲情、友情、爱情殊途同归。只是文化背景各异,每个人的代入感和体会不一样罢了。


说三道四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世界大同,因人而需。


徐徐品来


不同文学,有不同文学之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月印江南562


没有牵扯,每个人有多种性格


古刹青灯


都是好读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