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這位姥姥給的忠告,做女兒的該反省了

文|杉杉育兒

一個家庭的成立,也伴隨著諸多的問題,家務、人情世故,帶孩子等等。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生二胎的比例也在逐漸增多。但是,現在生活節奏快,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大,就出現雙職工的家庭。

很多年輕的寶媽們要重返職場,那誰帶孩子?很多媳婦害怕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害怕發生婆媳矛盾,打破平靜的生活,這時候讓姥姥來帶孩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近日看到網上有位姥姥吐槽:“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費力不討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剛退休下來的林阿姨,接被女兒連環電話催來帶外孫,林阿姨想,平時跟女兒感情還不錯,基本沒紅過臉,想著來帶外孫應該也是不錯的老年的生活。誰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骨感的。

“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這位姥姥給的忠告,做女兒的該反省了

一天晚上,外孫吃完飯,不知道什麼原因吐了,但是林阿姨看著外孫的臉上正常,也沒其他的不舒服,想著是小問題,而且看時間女兒在下班的路上了,就沒打電話告訴女兒。

可是,女兒一回來就直接問,為什麼沒通知她,讓孩子遭這麼罪,還說不知道接你來是幹嘛?女婿在一旁臉色也不好,顯然是認同女兒說的話,一時間真是有點啞口無言。

一邊要接送孩子上下課,一邊還要買菜煮飯收拾一些家務了。只要孩子一生病,女兒一著急就會埋怨她照顧不周,甚至還會大聲的吼她,怎麼什麼都做不好。林阿姨真是有苦說不出,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保姆,被人么三或是,被人嫌棄,年齡這麼大了背井離鄉,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連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所以,真是希望不要幫女兒帶娃了,她一邊需要你,一邊嫌棄你,這中間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姥姥不願意幫女兒帶娃了?無非是這些原因,女兒要反省了

1、女兒說話更直接,姥姥覺得委屈

“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這位姥姥給的忠告,做女兒的該反省了

寶媽小小說,自己從小很少會跟媽媽吵架,不說吵架,爭吵也很少。可是自從媽媽來幫忙帶孩子,母女兩的爭吵就多了起來小小說,自己也不願意和媽媽吵架的。當初婆婆不肯來帶孩子時,媽媽怕我辛苦,主動過來幫忙,我很感激媽媽。

可是媽媽來家裡以後,特別寵愛小孩,要什麼給什麼,老說小孩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只要自己稍微提出反對,就會被劈頭蓋臉地批評,說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照顧的,也不見得你有什麼。姥姥覺得帶孩子這麼辛苦,女兒還指手畫腳,姥姥有時候想想也覺得特別委屈。

其實老人幫忙帶孩子,在一個家庭中就是新老育兒觀念的碰撞,有時候女兒覺得是自己的親媽,我們的關係更親密,所以說話也更直接了點,但恰恰是這種直接傷害了媽媽。

2、姥姥也比較溺愛外孫

“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這位姥姥給的忠告,做女兒的該反省了

小浩從小就跟著姥姥,跟姥姥是最親密的,姥姥也是最寵愛他,導致這孩子性格霸道,在家裡爸爸媽媽都不敢隨意批評他,只要他一犯錯,就找姥姥當“救兵”。爸爸媽媽也感到很無奈,就怕孩子真的被寵壞了。

隔輩親,這話不假,不管哪位老人帶孩子,溺愛孩子都是很普遍的現象。溺愛孩子沒有好處,孩子性格不好,交際圈發展不好,孩子缺乏獨立能力,長期以往下去,孩子只好越來越糟糕。爸爸媽媽可以儘量抽時間出來,多帶孩子,多陪孩子出去走走。老人也能稍微輕鬆一些,對孩子的性格成長也是好處多多的。

姥姥來幫忙帶孩子,寶媽應該注意什麼?

1、能忍就忍。

不管多時髦的老人,他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都有著不同的地方。所以,如果請姥姥來幫忙帶孩子,生活細節上儘量不要太磕刻,能忍就忍家庭才會更和諧。老人的很多習慣是日積月累而成的,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如果不是真的難以忍受的習慣的話,我們就尊重老人的習慣吧!

2、長輩來給我們帶娃,我們就要常懷感恩的心。

“一定不要幫女兒帶孩子”,這位姥姥給的忠告,做女兒的該反省了

畢竟長輩的年紀擺在那裡,大部分老人的身體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是為了兒女的幸福,只能硬撐著幫孩子分擔一部分壓力,帶娃也就成了老人的事。既然選擇了讓老人來帶娃,父母們就要心存感恩的心,時不時給老人送一些小禮物,比如:保暖的圍巾,帽子,衣服之類的,不會太貴,又表達了自己的孝心,平時對老人多點關心,你對老人好了,老人自然也更盡心地幫著帶孩子。

照顧孩子是寶爸寶媽的義務和責任,如果老人幫忙帶孩子,我們應該心懷感激,不要讓老人又受累,又受委屈。

今日話題:寶媽們,你有讓自己親媽帶孩子嗎?有沒有好好地對她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