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有人写“弱弱地问一句”这几个字,我就会感到反感,这是为什么?

条友协会会长


这句话谦虚,生动,幽默,以退为进。这是汉语的表达魅力呀。

不明白你为什么会产生反感。


生死有多远


你之所以会反感,无非是以下两个原因:

没有遇到过用这几个字的环境

我在学生时代特别讨厌别人说“恶补”,觉得这个词像是骂人,又蠢又笨。

直到我工作以后,三天后汇报,稿子里有一块必须用一种我不懂的模型进行计算才行。不到三天的时间必须学会。于是就抱着书拼命学。那个时候在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两个字“恶补”。从此以后我就不讨厌这个词了。同理,当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或者看一看)这句话都用在什么场合,你就不会反感了。

不清楚这是一种礼貌问话的书面方式

当我在说“弱弱地问一句”的时候,从本质上讲,我是害怕这个问题会冒犯你,会让你不舒服。如果用口语问的话,根本不需要说“弱弱地问一句”,你完全可以通过和缓、委婉的语气去表达,别人也会理解。但是在书写的时候,别人并不知道你的态度是什么。因此“弱弱地问一句”实际上是别人表达礼貌,愿意与你沟通的话语,说明,要么对方跟你不熟,要么你这个人不大好惹,要么是这个问题有点尴尬。


老商头子


首先,我们来给那些”弱弱”问一句的人做一个心理侧写,这些人在生活里是什么样的嘴脸?



大凡开口就称呼自己”弱弱的”人,大多是食草动物,他们个性懦弱,压抑,自卑,缺乏自信,不善于竞争,显得人畜无害,又,胆小怕是,喜欢讨好强者。他们就像一只受惊的小白兔,随时随地在观望他人的情绪,企图迎合别人的喜好。


当他们开口”弱弱地问一句”时,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可能是童年时代强势的父母的长期打压,或者从小受到同龄人的欺凌,长期造就了个性上的拘谨,不舒展。这些人在现实中也缺乏个性,躲在人堆里不声不响,毫不起眼,他们极少具有领袖能力,也没有宽阔胸襟格局,因此是生活中的弱者。




题主对这些人的痛恨,并不一定代表现实中题主就是个强者。从心理分析上讲,人对于他人的愤怒情绪,往往是内心对自己不满的投射,也就是说,题主从那些”弱弱”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

比如说,从小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小孩,或者曾经懦弱(包括现在),特别憎恶于自身的软弱。也有可能家中父母有人懦弱,因此从小受到别家欺负……

所以一旦题主看到生活中的弱弱的人,就会联想到自身缺陷,仿佛看到生活中那个备受欺凌,又无力反抗的怂包,看到那个自己都不喜欢的自己——进而激发出对这种软弱个性的愤怒,厌恶以及批评。这种心理,替代了对自己的否定,指责,属于心理防御。


西双版纳的茶花


首先是用久了就厌烦了。

想当年,涨姿势、 虾米、酱紫、偶、表、 抓狂

、老鸟,大虾、蛋白质等网络用语多么新鲜,今天看来多么烂俗!

其次是用滥了就矫情了。

其三,不该用而用就显得装了。

其四,强者示弱,那是谦虚礼貌,本来就弱,那就不显得礼貌反而矫情了。

总之,一切都要出于自然,自然而然。

至于你反感,可能因为你是一个直爽的、强势的人,不讲究说话方式的人,你很讨厌装腔作势。

人怎样说话,那是生活和命运教的,是教养教的。



大悔忆智冰


因为说话人很鸡贼地把对方置于强权霸道地位,抢占道德高地的做法,当然会让人厌恶。

当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有想要插话、想要反驳的时候,尤其当对方的说法不明不白,我们不太能理解,甚至不太能赞同的时候,往往就想追本溯源,打破沙锅问到底。

但社交领域里,有些东西可以探寻究竟,有些东西就涉及个人隐秘,或是秘密,不方便拿来公共场合讨论。

这种时候,想要提问的人就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重要,还是维持社交基本礼仪、保持尊重和距离重要?

鉴于此,这些好奇宝宝就发明了一个词:弱弱地问一句……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有一句屁话要说,可能惹毛你,但你不能生气。

然而,跟你说话的人就活该被你惹毛、激怒?明知道对方可能不爱听,你先打个预防针,撇开自己的责任,转而给对方一顶道德的高帽子:如果你生气,你就是小气没度量!

对方何其无辜啊,还没开口,就被套上“迫害者”的罪名?

“弱弱地问一句”,这跟那句万能的开场白:“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实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加恶劣。

毕竟,“当讲不当讲”,处置不当的是说话人,没有甩锅给对话者;而“弱弱地问一句”,却仿佛处置不当的是对话者,你看,都“逼”得对方“弱弱问”了,根据“我弱我有理”原则,这可不就是“你强你活该”?

强者都是可耻的,都应该被打倒,给你一顶“强者”帽,你自行领会。

领会不到核心意思?

笨!“强者”帽带来的最大义务: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啊!

财富上的强者,就活该将财富均分给众人。

权势上的强者,就活该运用权势为众人谋福祉(好吧,对于那些伟人、圣人,这是他们毕生追求,心之所愿,但对普通人,真的很难自发自觉做到,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使其承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基础义务)

而话语上的强者,咦~口舌招尤啊,你口齿如此伶俐、思维如此敏捷、说话如此有道理……那你就是个言语暴君,还给不给嘴笨的人活路了?

行吧!说话有理的人,在“弱弱问一句”面前,自行退让三分,不仅和颜悦色将自己不愿与人分享的东西公诸于众,还得包教包会,自觉地为对方答疑解惑,直到“弱弱”喜笑颜开,不再弱为止。

至于说强者的心情,谁在乎?

你不高兴,你不是强者么,说出去谁信?

就可怜了那些“被迫强者”的孩子们,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被一句“弱弱地”套牢,只能扯着笑脸大度了去。

最后,送给“弱弱”们一句话:该问的理直气壮,不该问的自行闭嘴,少特摸甩锅给别人!


元二使安西


这句话最早提出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新奇、有趣还略带点谦虚,属于正面印象,所以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并广泛传播,但到了现在还这么说的话,就给人一种弱智、矫情的负面感觉了。

包括现在还有一个流行语“一丢丢”,开始听着还觉得挺有趣,有点小文青的清新,但现在再听,就觉得有点“傻白甜”的感觉。

当今时代,新的流行语不断出现,旧的流行语不断消失,由新到旧的转换频率越来越快,暗示着人们喜新厌旧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当然,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膳食营养补充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事出有因,

比如某个喜欢用这个的人,你很讨厌Ta,导致一看到这句话就连带产生不好回忆,

还有一种情况,在某些地方看到相关的言论,(比如某些批评网络用语或说这话的人很娘娘腔之类的负面言论)就会产生类似的心理(洗脑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一种原因,由于自身原因讨厌这句话后面所带有的人格。(说是自身原因其实也是被人影响居多)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呢?


明灭灯火


给人一种装可爱的感觉。我也讨厌。因为现在人普遍喜欢女汉子形象,对于心机婊很是讨厌,所以弱弱的给人感觉就是装可爱。其实女汉子形象我也喜欢,小女人的形象我也喜欢,唯独自己并不可爱却要强行装可爱的人特恶心,所以带着这几个字也反感起来。还有就是就我自己觉得。。。吗,这句话也特讨厌。


墨杂谈


我想“嗷嗷的”解释一下纸哈……我认为,“弱弱的”就是谨小慎微滴,悄悄摸摸滴,不着痕迹滴,前恭后屈滴,低三下四滴,胆战心惊滴……种子吧,尤其一个大老爷们,不好好说话问话,就喜欢悄悄摸摸滴压低声音,反正就是挺烦人那种大气都不敢喘的贴你耳根子问你,不是吻你💋(美女吗没所谓了😍),形如告密,又似说悄悄话似的,特腻歪人的,就这么的磨磨唧唧滴在你耳边弱弱的耳语半天你还没听清楚他说的啥……唉,尤其一个大老爷们,弱弱的也是问,嗷嗷的也是问,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像我这样嗷嗷的:“请问,弱弱的是几个意思!请回答!别和我弱弱的黏黏糊糊的,谢谢”,多痛快啊……人活着就不能这么“弱弱的”说话办事,离唯唯诺诺就不远啦。😂😂😂


辽南刀客


三千个常用汉字,哪个不被重复用?用多了就烦——那汉字能用几次?汉语句用来用去也就几十种类型,用多了嫌烦的话,汉语也就没法用了,换语种?弱弱地问一句:这是哪门子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