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曾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就叫做《七步诗》。相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曹植所做。曹丕和曹植都是奸雄曹操之子,二人争抢世子位置,算是政治对手。最后曹丕取胜,继位以后,曹丕嫉妒曹植的才华和在百姓中的人气,就想故意的刁难他,让他在走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聪明的曹植就写了这么一首叹咏手足之情的七步诗,也借着这首诗讽刺曹丕对自己的迫害,感叹为何同根兄弟却手足相残。曹植借由此诗保命,也让这首诗流传千古。然而我们很好奇,这首诗真的是曹植所做么?


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之间就可以做出这样声情并茂、情深义重、用词简单却又表意明确的佳句,怪不得七步诗能流传千古,无人不知。就连周总理在皖南事变中也曾说过“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句话就是来源于《七步诗》。

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在百度百科和各文献中,都表示《七步诗》的作者是曹植。但是这跟说法的由来并不是出自正统史书,最先有记载的,其实是南朝时期的一本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载的是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的一些名人的言行和趣闻轶事,严格来说算一本野史。


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其实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曹植如此聪明之人,其实不太可能写出这样与曹丕针锋相对的讽刺曹丕不顾亲情的诗句。当时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曹丕的心胸狭窄和睚眦必报是有目共睹的,他在位短短六年时间,逼死了无数名臣,连曹丕的族叔、救过曹操性命的曹洪都差点遭到毒手。

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小肚鸡肠且出手狠辣的帝王,是绝对不会顾念什么手足之情和天下人的悠悠之口的,曹植和曹丕是亲生兄弟,对曹丕的性格再熟悉不过。曹植少年成名,对于曹丕来说是很大的威胁,所以他的处境本来就岌岌可危,自然不会再做什么《七步诗》,妄想以此感动曹丕,这简直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纵观曹植那时候的做法,真的是非常的内敛含蓄。身在屋檐下,曹植必然选择低头,做事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在他刚被贬为安乡侯的时候,曹植写了《谢初封安乡侯表》,黄初四年,又写过《封鄄城王谢表》。虽然心里很苦闷,还是要强颜欢笑,保命要紧。文采如曹植,自然知道如何把文章写得漂亮,把话说的委婉。就比如在《赠白马王彪》中,曹植也曾借着手足离别之情抒发过自己的不满,但是并没有敢把矛头直指曹丕,对这个小心眼的哥哥的态度,依然是十分恭敬的。所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明显的指责之词,是不会从当时的曹植嘴里说出来的,这不是不要命了么!


曹植到底有没有写过《七步诗》?还是作诗另有其人?

在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其实都没有曹植的七步诗记载。而曹植的所有是做都收集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一共十卷,收录了曹植的基本所有诗文,却从来没见过《七步诗》的出现。所以其实《七步诗》只是一段民间的野史趣闻,被记录在《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被罗贯中知晓后,写在了《三国演义》中,所以《七步诗》才家喻户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