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成“抗蝗”英雄救災場面很有看頭#4000億隻蝗蟲 3萬鴨兵#

當國人因新冠病毒而對空中飛舞的蝙蝠談之色變時,埃塞俄比亞裂谷的農夫們也正緊張的注視著北側天空的一抹緋紅。

儘管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度下,周邊各個國家採取了一定程度的防止措施,但年底的異常降雨還是讓這些努力付之東流——時至今日,至少有3場蝗災在非洲,印巴邊境,兩側持續滌盪,其中非洲之角的蝗災最為嚴重。盤踞在這裡的蝗群破壞力極大,規模為一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該地區1190萬人的糧食供應受到蝗災直接威脅。更悲觀的是,已經進入孵化期的蝗群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按照FAO判斷,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下的500倍,最遠可以波及到南亞大陸的印巴邊界。

而恰巧20年前我國也陷入蝗災的漩渦之中,讓我看看我們上前線對抗蝗災的小英雄吧。

據錢江晚報報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當時,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當時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據當地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


“鴨子每天進食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小時後,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時才回來。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


第一次養鴨的牧民馬永剛對鴨子的守紀律性深感驚奇,他說:


“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不用費心,它們出去、回來全是分成幾個縱隊,每個隊中鴨子一隻跟著一隻,很像訓練有素的部隊。”

鴨子成“抗蝗”英雄救災場面很有看頭#4000億隻蝗蟲 3萬鴨兵#

滅蝗鴨成了搶手貨

  前些日子,烏魯木齊市出了條讓其他各省鴨農眼紅的新聞,這條新聞是說烏魯木齊市蘆草溝鄉農民王學智的滅蝗“醜小鴨”成為搶手貨,4000多隻鴨子在短短几天裡被搶購一空,王學智因此獲利近3萬元。

  王學智沒有想到,行動笨拙的“醜小鴨”,不僅成為治蝗的好手,而且給他帶來了財富。王學智趕著5000只鴨子進入天山牧場滅蝗,不僅消滅了2萬多畝草原上的蝗蟲,而且當初剛出殼的“醜小鴨”,現在體重已達2公斤左右。

  滅蝗的鴨子剛下山,便被一些精明的酒店老闆和小商販們盯上了,前來收購。這些吃高蛋白的蝗蟲、喝天山冰雪融水的鴨子,肉質鮮美,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深受人們歡迎。在烏魯木齊川力綠色農莊酒店的吧檯上,一塊醒目的牌子上寫著:滅蝗“醜小鴨”。前來品嚐的食客絡繹不絕。

  王學智說:“吃蝗蟲的鴨子基本上不需要飼料,因而節省了大筆費用。”左鄰右舍看到王學智養鴨滅蝗賺了錢,便準備來年也上山牧鴨。如今,在烏魯木齊市蘆草溝鄉的農家庭院裡,幾乎家家都能見到搖搖擺擺的鴨群。

  另據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研究室主任盧立志介紹,目前養殖的蛋鴨是靠飼料中添加某些物質,才能使鴨子產紅心蛋,如果蛋鴨吃的是高蛋白的蝗蟲,那不僅蛋鴨的產蛋量增加、蛋個大,而且會產天然的紅心蛋,市場前景看好。

  3萬鴨兵整裝待發

  雖然楊大元不知道自己提供的鴨仔到底立下了多少“戰功”,不過一想到10萬隻滅蝗鴨中有3萬隻是自己提供的,他就非常自豪,這是他養鴨一生中碰到的最為奇特的故事。

  好消息終於傳來。9月5日,由於空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擔負掃蝗使命的3萬“鴨兵”非常“稱職”,中間商受新疆委託,再次向“鴨司令”求援,希望楊大元出動第二批“援兵”,數量也是3萬隻。屆時,這批浙江鴨將在新疆草場上滅秋蝗的戰鬥中再一次顯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