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有人說:“昆蟲是與人類爭奪地球星統治權的主要對手。”

自古以來,人類與蝗蟲就“水火不容”。有蝗蟲的地方,基本都會鬧饑荒,蝗蟲所到之處一片赤地枯木……

近日以來,沙漠蝗在東非以及西亞等多地罕見暴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向全世界進行了預警, 多國宣佈進入應對緊急狀態。

當下,疫情抗擊戰仍處在膠著狀態,很多人表示擔心,沙漠蝗蟲會不會進入我國境內?又該如何預防?對此,也有人想出了不少的方法,比如有人說飛機噴藥、建立防護網等等。不過,方法雖多,基本都不管用。畢竟,面對數以萬計的蝗蟲,人類的力量仍十分渺小。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蝗蟲,為何有如此大的破壞性?

1.生命力、繁殖能力強

蝗蟲,生命力極為旺盛,繁殖能力以及環境適應性極強。如此次報道的起源於非洲的沙漠蝗蟲,其體型較大,身長可達六七公分,且進食量大到驚人,一隻成年蝗蟲,每天能進食和自身體重相當的食物。根據有關計算,若按1平方公里四千萬隻蝗蟲來算,每平方公里蝗群僅1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可見其對農作物的破壞性和毀滅性有多大。

此外,蝗蟲可以生長在沙漠、草原、溫帶、熱帶等地區,可以說全球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地表,植物,土壤,蝗蟲……一個生態鏈,一隻雌性蝗蟲可產300顆蟲卵,成長期僅需要兩個月,只要雨水夠,蝗蟲每年就能孵育3-5代。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蝗蟲產卵

所以,要徹底消滅蝗蟲幾乎不可能。正因如此,自古以來蝗蟲都是人類的天敵。

2. 飛行距離遠

蝗蟲分為很多種,主要分為土蝗和飛蝗。飛蝗為全球分佈最廣的一種,目前,已知的亞種就有十種之多,其顯著特點就是能長距離遷飛。也正是這一特性,加劇了蝗蟲的危害性。這點單從東非沙漠蝗從非洲飛越紅海,來到遠隔重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就足於看出。

有關資料顯示, 蝗蟲一天能飛150公里。而蝗蟲並非是人類,按目的地出行。蝗蟲遷徙,目的是為了尋找食物和生存地,若非不是荒蕪之地,蝗蟲將會停停靠靠,吃完沿途食物再繼續往下一個未知目的地飛去。可見,其持久破壞力有多大。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烏干達遭遇蝗災,圖片來源:Twitter

蝗蟲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1.程度Ⅰ——農作物減產或絕收

現如今,科技比較發達,人們可以利用比較先進的科技、農業技術來干預,以儘可能減輕蝗蟲對農作物的損害程度。不過,即便如此,一旦發生蝗災,還是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而在古代,其影響程度更深,可以說古代人民飽嘗了蝗災之苦。

相關文獻記載,我國古代發生的規模較大的蝗蟲災難次數就多八百多次,秦漢時期蝗災的發生次數平均為8.8年一次,兩宋時期為3.5年,元代時則縮短為1.6年,明、清兩代大體為2.8年——(源自《中國救荒史》)。其中中原地區發生的蝗蟲災害最為嚴重(多集中在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且次數頻發。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春秋》一書中記載的蝗蟲災害就多達數十次。鋪天蓋地的蝗蟲,把農民的所有莊稼都吃光。

2.程度Ⅱ——因無糧可食造成大量老百姓食不飽腹

比如唐朝盛世,貞觀之治時期,也曾暴發過蝗蟲之災。根據資料敘述,蝗蟲遍野肆虐,遮天蔽日,彷彿是狂風過境,老百姓食不飽腹,叫哀不斷……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而在古代,糧食是極為重要的生活物質,一旦發生蝗災,老百姓只能餓肚子,甚至面臨著餓死的風險。如 宋代詩人章甫曾在詩中寫道:

田園政爾無多子,連歲旱荒飢欲死。今年何幸風雨時,豈意蝗蟲乃如此。麥秋飛從淮北過,遺子滿野何其多……老夫寒餓悲惱纏,分而食之天或憐。

——《分蝗食》

蝗蟲飛過之地,麥子絕收,所產下的蟲卵,等到次年,環境合適之時,又重新孵出,繼續危害農田莊稼。老百姓苦於無米可炊,無糧可食,只能吃蝗蟲充飢。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3.程度Ⅲ——饑荒、戰爭,導致餓殍遍野

在當時,因為蝗災帶來的饑荒問題,引發了社會動亂和戰爭。古詩《蝗飛高》中曾描寫過這樣的場景,其場面可謂是觸目驚心、慘絕人寰:

“戰士屍上蟲, 蟲老生翅翼。目怒體甲硬,豈非怨飛激。櫛櫛辮方來, 橫遮遍天黑……昨夜魂夢歸, 白騎曉無跡。因知天中蝗, 乃是屍上物。仰面久迎視, 低頭淚雙滴。呼兒勿殺害,解系從所適。蝗乎若有知,飛入妾心臆。”

因為爭奪糧食和地盤,引發戰亂。死去的戰士,屍體長了蟲子,蟲子長出翅膀,滿天飛,遮天蔽日,黑壓壓一片。因為是從屍體上孵化出來的蝗蟲<strong>,戰死的士兵親人,將其視為死去親人的魂歸……這是何等悽苦和痛心?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即便如此,在古代,蝗蟲曾一度被視為“神物”,有“蝗神”之稱

現在,提到蝗蟲,很多人腦中首先想到的除了是啃食農作物,第二想到的應該就是美食了。蝗蟲即“螞蚱”,可用來烹飪、油炸。對許多喜歡追求新鮮刺激的人來說,比較愛體驗這種不太尋常的“食物”。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然而,在古代,蝗蟲卻有“蝗神”之稱。

《詩經·爾雅》曾記載 :“食苗心螟,食葉塍,食節賊,食根蟊。”

“塍”即是蝗蟲。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剛進入春秋、周代時期,古人就已經知道,蝗蟲吞食禾田,損害農作物生長。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不過,由於當時人們的認知還比較受限,雖說知道蝗蟲會損害莊稼,但卻不曾觀察到其產生的過程。由於不知其具體為何物,為此當時的人們曾一度將蝗蟲視為“神物”,有“蝗魚(蝦)互化”的說法。

比如宋朝陸佃在《埤雅》中寫道:“或曰蝗即魚卵所化”,又如《太平御覽》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

蝗蟲能夠“飛天遁地”入海,還可以化作魚蝦,這點和《莊子》中所記載由“鯤"變“鵬"的化生現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莊子曾曰:“萬物皆化”,即萬物皆可化生,這一觀點在古代普遍流行。古人認為,植物類的烏足,可化為地下的害蟲蠐螬,葉片可化作為蝴蝶,而蝴蝶又可化為蟲,蟲又能化為鳥……

受認知水平的限制,當時還出現祭“蝗神”的風俗,以祈求平安、無災,祈求蝗災早日結束。

結語

總而言之,蝗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苦難,從古至今皆如此。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一直與自然災害作鬥爭,這或許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人生,註定要面對現實世界的各種苦難,在苦難在成長,在苦難中前進,生生不息……

龔光明:《中國古代害蟲觀念與防治技術研究》


寫作不易,喜歡就點個贊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 。


明明是害蟲,為何卻一度被視為“神物”?蝗蟲,究竟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