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的招安大計對於梁山是對是錯?

郭汪旭


《水滸傳》是耐庵和羅貫中的同名小說改編,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以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


《水滸傳》以北宋末年為背景,很好的反映了北宋的社會現實,其政治腐敗、社會混亂、民生凋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這些在施耐庵的筆下活靈活現


其實咋們說起來最受爭議的還是宋江,投降派是反面教材,在當時卻是唯一的路子。宋江拿不出更高遠的政治目標來號召群雄,那當然只能到此為止。



如果是我的話我覺得招安也是可以的,先殺了貪官汙吏,然後回去好好輔佐皇帝,我想那也是一段佳話。每個朝代的變遷不得流血犧牲。何況那是錯誤的決定。最後把全部的英雄,沒有讓他們發揮正真的餘熱。


說到好與壞,自然有歷史去評價,後人說是非。如果為了老百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有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起義,等等他們在後人評價也不壞,中華經歷了32個朝代變化,要都如宋江一樣怎麼可能有新朝代的興起。


宋江這個錯的離譜了,《水滸傳》留給我們後人最寶貴的東西,當時社會現狀。





小奶粉晨夕


水滸傳裡擺在宋江面前的路無非兩條,一是招安,二是不招安。

首先咱們先說招安。在說之前咱們先看一看水泊梁山的人員構成,梁山人員構成分為以下幾種:1、原宋朝的文官,以宋江為代表,包括柴進之流。2、原宋朝的武將,比如呼延灼、關勝、花容、秦明、索超、林沖等等,這些武將或是遭梁山擒獲,或是被梁山嫁禍、誘騙,屬於逼不得已上山。3、以魯智深、武松、阮氏三雄等等為代表的綠林豪強勢力,這些人是真正不想招安的人,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今日吃飽不管明日,快活一時是一時。4、剩下的人為一類,上梁山只為混口飯吃,招安與否與他們無關,他們也從不關心將來的前途,只關心自己的肚皮。

梁山人員構成雖分為四種,但是處於領導層和核心地位的多是第一種和第二種人,這些人心裡多是忠君報國的思想,想搏個封妻廕子,青史留名,所以對招安很支持,這也是宋江的招安大計能實施的根本原因。

其次,再說說不招安。如果水泊梁山不招安,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條。請大家記住,梁山好漢多是一些烏合之眾,戰鬥力並不強,書中戰鬥描寫是經過藝術誇張的,不足以採信。且梁山的地理位置離京城開封不算太遠,皇帝怎會容許國家心臟地帶有反賊?動用精銳部隊滅梁山簡直易如反掌。更何況梁山也並非鐵桶一塊,幾類人離心離德,之所以朝廷採用招安政策是決策者聰明,用最小的損失解決問題,還能以賊治賊,最終讓兩夥賊一起滅亡。

所以擺在梁山面前的兩條路都是死路,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的必然結果。沒有優秀思想、沒有統一的目標武裝起來的農民起義,滅亡就是他們的最終結局。

我是葉舞清風,喜歡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評書的書迷可以關注我,看連載區小說,瞭解白眉龍虎的後續故事。喜歡本文或者本人撰寫的小說,請點贊,關注呦[祈禱][祈禱][祈禱]





真葉舞清風


當然是錯的。宋江推行了一條投降主義路線,葬送了農民起義的果實,表現了革命的不徹底性。對於《水滸》這部書,毛主席早有評語:《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終於是奴才!宋徽宗時期,朝廷腐敗,國家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大小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而是與方臘農民起義軍聯合,南北呼應,是完全可以推翻宋朝統治、建立新政權的。而宋江卻反其道而行之,打著為梁山好漢的將來謀出路的幌子,實則為自己升官發財充當墊腳石。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成了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使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毀於一旦。宋江以為只要投降了就可以受到朝廷重用,封妻廕子,但事與願違,不僅他沒有得到善終,還害了眾多梁山好漢不得善終。這充分說明,他沒有認清封建統治者的本來面目,投降是決沒有好下場的!所以,宋江的招安大計,對於梁山而言是錯的,宋江罪該萬死,死有餘辜!



處處是中心


我們看梁山有三條出路:宋江的主意就是去做官;李逵的主意就是去做皇帝;其他人的主張就是安心做強盜。各有好處,做官安心了,做皇帝稱心了,做強盜開心了。

憑著梁山的力量顯然還不能推翻大宋王朝,憑梁山的力量也不可能自己去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這不僅是個軍事,武力的問題,還涉及到很多道德道義等等的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看,首先看梁山的道德資本如何,一個新生的政治力量要攫取國家的政權一定要有道德上的積累,但梁山怎麼樣,顯然不夠。一個新生的力量要行使國家權利一定要有相應的文化能力,要有文化上的願景,但梁山怎麼樣,梁山整體文化水平極低大多都是文盲,所以他們只有破壞能力卻沒有建設的藍圖。

而一直做強盜,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消滅。

所以我們看招安對於梁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寒山筆記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當然是錯,招安這事對宋江個人利大於弊,對梁山整體弊大於利,最好的策略是高築牆緩稱王徐徐圖之,毛主席早就講過,批判水滸這本書,最主要就是反招安,你一招,趙家就讓你去打方臘,不去是死、去了也是死,打輸了是死、打贏了也是死、一戰下來,名為小勝、實則慘敗,因為趙家本來就是要你死,你離得更近啊,一百零八將死了快大半,一塌糊塗,剩下的明白的逃了,不明白的被毒死了,糊塗的還跟著上吊,都一幫二傻子。



百視人生


《水滸》梁山好似一個公司做大後,被收購的命運。事情上,公司做大必然會面臨這類問題。梁山的品牌是忠義,《水滸傳》原來有個全名就叫《忠義水滸傳》。而梁山的對手,是朝廷。朝廷打算把梁山品牌收歸為國有。這就變成了私企變國企的博弈過程。



宋江的策略是接受“國有化”,這樣一來,草根們就有了國家身份,宋江這個原本出身山東的基層小公務員,可以華麗轉身為國企領導。替天行道的廣告口號,轉變為“替天子行道”。從當時的條件看,梁山接受招安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為啥這麼說?這得從大宋的國勢去看。

首先,大宋朝廷有著強大的國家機器。熟讀大宋歷史都知道,其地方軍隊雖弱,但中央軍(禁軍)不可謂不強大。史家稱之為“強幹弱枝”,“幹”就是禁軍,“枝”就是地方軍。為了防止地方軍官出現唐末五代那樣的節度使作亂,宋自立國開始,就實行了這種政策。這也就意味著,梁山所在的地方軍,根本幹不過樑山集團,梁山得以存在,和這種國策有關。但並不意味著宋朝軍隊真的是弱雞。宋朝儘管被少數民族遼、西夏、女真、包括後來的蒙古,打的很狼狽,乃至亡國。但是,它幹起自己人,可不是弱雞,兩宋鎮壓農民起義從來沒有失敗過,前有宋江,後有方臘,再後來還有鐘相、楊么等,無一不成功。宋江是押司出身,一個瞭解國策的基層公務員,焉能不知其理?

其次,梁山集團的企業文化很虛空。僅僅靠打家劫舍,挑戰朝廷而嘯聚山林的一窩古惑仔們,組織性和紀律性都很差,動不動熱血上湧,除了吳用等稍微有點腦子的讀書人外,再無韜略家可言。那種自由主義的氣質和思維,特別不適合一個集團做大做強。宋江深知,歷代農民起義的結局和出路,仔細思量一下,梁山這幫人肯定無法建立一個新時代,他宋江自己也無法帶領大家改朝換代,不管他崇拜的黃巢,還是其它人,最後都沒有成功。一句話,素質不行!

再次,宋江自己的格局不夠。一個集團的領導人,決定了它的整體格局。企業文化說白了,就是領導文化。梁山這輛火車跑不快,原因在於車頭宋江本身跑不快。他的目標就是把公司做大,最後被收購時賣個好價錢,最後解甲歸田,拿退休金,吃養老金,賺點宋朝國務院津貼。宋太祖趙匡胤當年杯酒釋兵權,不也是搞了一場不流血的光榮革命嗎,這事擱宋朝政府也不是不可能。儘管,他的想法還是天真了些,他忘了大宋開國百年後,已經失去了太祖時期那種胸懷。

綜述之,無論從國勢、還是從梁山企業文化、好漢們的個人素質,乃至宋江的個人領導格局看,招安都是必然的。但是,招安雖對,結局卻是悲劇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請順手轉發收藏,更是一種美德!祝您新年吉祥!我是“文史包袱鋪”,持續為您解答文史話題。


文史包袱鋪


當然是錯,招安這事對宋江個人利大於弊,對梁山整體弊大於利,最好的策略是高築牆緩稱王徐徐圖之,毛主席早就講過,批判水滸這本書,最主要就是反招安,你一招,趙家就讓你去打方臘,不去是死、去了也是死,打輸了是死、打贏了也是死、一戰下來,名為小勝、實則慘敗,因為趙家本來就是要你死,你離得更近啊,一百零八將死了快大半,一塌糊塗,剩下的明白的逃了,不明白的被毒死了,糊塗的還跟著上吊,都一幫二傻子跟著大傻子闖天下最後沒幾個落下好下場[捂臉]。



八仙過海法力無邊


宋江尋求招安的活動幾乎出現於每一回裡,實際上,宋江除了招安之外,別無他計,擺在宋江面前有八條出路:

第一,繼承晁蓋的既定方針,在梁山泊打富濟貧,甘當草寇,了其一生。當時國家正處於危亡於旦夕之時,宋江和梁山好漢不願意。

第二,像方臘一樣奪州縣,稱皇帝,建年號,與朝廷對著幹。這樣,階級鬥爭的結果是漁人得利,外族坐收中原,宋江不走此路。

第三,以民間武裝的身份獨自出發到邊關抗遼。由於宋政府一直敵視農民武裝,梁山軍一旦離開梁山,無所憑藉,必然受到圍追堵截,恐怕到不了邊關就會被宋政府消滅,這是死路。

第四,以梁山兄弟作為資本投降朝廷,謀個一官半職。這一條不可能,因為宋江本來就是政府官員,衣食無缺,想弄錢或升官,只要稍微墮落一點就可以無任何風險地“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了。 而且梁山事業興旺發達,沒有必要投降朝廷,宋江也沒有到混不下去的地步。這時宋江已做出了“迷天大罪”,作為“賊首”,投降朝廷下場可知,即諒不死,投降朝廷後,與自己痛恨的貪官汙吏同流合汙,也違背起義的初衷,宋江不為。

第五,降遼,當漢奸,與外敵一起推翻宋政府。這一條不符合宋江的人格和志向。

第六,瓜分珠寶,洗手不幹,散夥回家,潛回民間,當個土財主和順民。這樣或將被政府分別捉住處死,或重新受貪官汙吏的欺壓,宋江不敢為。

第七,聯合其他義軍,先推翻朝廷,再抗擊遼國。這也行不通,因為,其他義軍由於宋朝延防範嚴密。規模都不大,且各自孤立作戰。即便行得通,時間也來不及,可能還沒有推翻朝廷時,遼兵就打過來了,民族就滅亡了。

第八,受招安,以政府軍的身份請纓抗遼;這是宋江及梁山軍唯一的正確的選擇。

至於招安,自古以來,綠林好漢請求招安的動機有三,一是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光宗耀祖,即所謂“要當官,殺人防火受招安”;二是處境不利時,請求招安,喘息休養,以圖東山再起的權宜之計;三是其他動機。統治階級實行招安的動機也有三,一是擴充軍隊,彌補兵力不足的矛盾;二是因為鎮壓不了,所以乾脆招安了,再慢慢消化掉,是當時“上將奇謀只是招”這一政治諷刺諺語的由來;三是用招安的農民軍對付未招安的農民軍,“以毒攻毒”。總的說來,招安是封建統治階級通用的鎮壓反政府武裝的“軟”手段,既不是宋朝政府的獨創,也並非只對宋江。但像宋江這樣,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為了保衛國家與民族的利益,為追求“萬死”主動要求的招安,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投降和請求招安是兩個概念,投降是戰敗後的行為,是無可奈何的求生行為,是別無選擇的選擇,在內部意見不統一時, 投降的意向是見不得陽光的。投降的目的或者是本人處境難受、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或者是個人想升官發財,或者是面臨絕境抵抗無效,這些目的宋江都沒有。而請求招安和同意招安不管是哪一方先提出,都是一種雙向選擇行為,是有條件的,條件不合適,是不會接受招安的。宋江要求招安的目的是為了抗遼萬死不辭,而不是為了當官,條件是眾兄弟不分開和允許以政府軍身份抗遼,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萬死",條件可以說是低得略勝於無了。儘管如此,宋朝廷都不答應,橫生波折,迫不及待地企圖乘招安之機就立刻消化、消滅或吃掉梁山軍,梁山軍還得靠戰鬥來實現招安條件,以至於前兩次招安失敗,第三次才成功。宋江要求招安的目的明確、動機高尚、行為光明、有利有節,不能把請求招安與請求投降混為一談。

宋江為抗遼大業而要求招安,宋政府無奈答應招安,於是招安成功,宋江就可以以政府軍的身份實現北上抗遼的宏願了。外敵當前,民族要滅亡了,人民要抗遼,宋政府自己不抗遼,也不許人民抗遼,人民和愛國志士連戰死疆場的權力都沒有。人民被逼上梁山後,想接受招安抗遼還得找門路,國家興亡競繫於一風塵女子身上,這實在是宋江的悲哀,也是歷史的悲哀。

歷史事實也表明了招安是當時形勢的需要,聯合政府抗戰救國是自發的行動,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南宋時,在國家和民族處於危急關頭時,社會各界包括那些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或者平時魚肉鄉里的惡霸地主,凡有愛國心的,無不支持或積極參加抗遼鬥爭。農民起義鬥爭的主要對象已由宋政府變為金兵了,這種趨勢是自發的,也是歷史事實。農民起義軍自發地改變鬥爭目標,高舉抵抗侵略的大旗,奮起抗戰的,也並非宋江一家。南宋高宗時,黃河以北淪陷於金國,華北人民用紅巾作標誌,結為忠義社,其士兵稱為忠義民兵,主動向南宋政府通報敵軍動向,要求接濟配合。公元122年,在金國佔領區內,爆發了楊安兒、李全起義和彭義斌起義,李全抗元戰鬥失敗後,降元而成為漢奸部隊。彭義斌義軍主動與宋政府聯繫,要求聯合作戰夾擊元兵,再進軍汴、洛,南北互相配合,庶幾“神州可復”。王彥領導的抗金部隊,因士兵臉上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而得名“八字軍”,有十餘萬人馬。

岳飛帳下戰將如雲,其來源多為嘯聚山林的民間抗金武裝的頭領,他們一遇到岳飛的抗金部隊,無不納頭就拜,情願歸降。可悲的是,面對如此大好的抗金形勢,南宋政府不肯協同各路忠義民軍作戰,也不予以組織、接濟,甚至在風雨飄搖自身難保時,對人民武裝仍是毫不手軟、斬盡殺絕,未能對金兵形成有效的抵抗。高宗趙構因恐父兄還朝,威脅自己的皇帝位置,為了一己之私利,竟然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喪心病狂地默許和支持秦檜謀害了希望“二聖還朝”的主戰派將領岳飛,製造了千古奇冤。

宋政府還企圖取悅金人,息事寧人,罷免主戰派李綱、韓世忠等人的官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醉生夢死,直至滅亡;官僚之間,在國家處於危亡之時,仍在為一己之私利,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實在令人切齒痛恨,南宋政府和秦檜等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宋江招安成功了,梁山軍以政府軍的名義赴邊庭抗遼,並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實現了宋江和梁山軍的報國之志。但是,民族滅亡的外患威脅還沒有根除,宋朝廷中皇帝和姦臣還沒有改弦易轍。由於國內反政府武裝與政府對立的結果必然是漁人得利,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宋江又主動請纓積極參與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反政府武裝的鎮壓。為了維護統一抗遼的局面,宋江在被害死之前不惜毒死了可能製造動亂、破壞統一抗遼局面的生死弟兄李逵,宋江不僅實現了他保境安民萬死不辭的誓言,而且以死來證明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耿耿忠心,也證明了被宋政府反覆圍剿的“賊寇”對民族和國家的忠誠卻是那樣真實那樣可敬。

社會各界對招安抗遼是理解和肯定的。在八十八回,宋江得玄女娘娘面授兵法軍機,得以順利破遼。在第九十回,奉旨抗遼之後,宋江率魯智深等到五臺山拜訪智真長老,智真長老揶揄魯智深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無言,宋江代為辯解道:“久聞長老清德,怎奈俗緣淺薄,無路拜見尊顏。今因奉詔破遼到此,得以拜見堂頭大和尚,平生萬幸。智深兄弟,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今引宋江等眾兄弟來參大師。”智真長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閒論世事。久聞將軍替天行道,忠義根心。吾弟子智深跟著將軍,豈有差錯。”

在國家利益和階級利益的天平上,國家利益永遠高於一切,在民族矛盾上升時,階級矛盾必然下降,宋江爭取招安乃是拯救祖國和民族的唯一選擇


捨得5152653299656


一直以來,眾多水滸迷都極力“痛罵”是宋江選擇招安,而最終讓梁山集團走向分崩離析。難道宋江選擇招安真的是大錯特錯嗎?而如果宋江選擇不接受招安,那麼梁山就能走的更遠,甚至於梁山還能在天下佔據一席之地嗎?或者說,宋江有機會稱帝?梁山108將還能成為開國功臣嗎?小編想說,這是你多想了,不接受招安,梁山結局會異常的悽慘。

招安一直以來都是宋江心目中對梁山集團未來的長遠計劃,宋江雖然武藝一般,打仗不行,但是對於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宋江做出的規劃還是非常靠譜的。事實上,招安的確是最符合梁山利益的。招安之所以在後來會讓梁山大將們結局那麼悽慘,一個原因是梁山高層沒有制定出合理的風險規避方案,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梁山集團沒有徹底解決好宋徽宗問題。

很多歷史發燒友提出意見,既然梁山選擇了接受招安,那麼你就必須設計出合理的風險規避方案,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高俅蔡京這些奸臣是絕對不會放過樑山的,因此梁山高層就必須針對奸臣們的陷害,做出至少兩套規避風險的方案,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梁山損失。比如說,宋江吳用盧俊義等高層不妨給高俅蔡京送去大量的賄賂,以取得他們的信任,至少讓他們收了錢,不至於陷害梁山。或者說針對朝廷當中的一些重臣權臣進行攻略,讓他們能夠幫助梁山說話。


第二,梁山選擇了招安,那麼梁山就必須徹底“拿下”宋徽宗,讓皇帝看到自己的忠心。不要以為宋徽宗是一個傻瓜,沒有一個皇帝會是傻瓜,是傻瓜,宋徽宗就不可能成功的當上皇帝。因此,在接受招安以後,梁山就要試著想盡一切辦法去取得宋徽宗的信任。

比如說,可以通過李師師的關係,梁山可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誠。可以讓李師師成為梁山和皇帝之間的中間人,梁山可以向皇帝表達出只願意聽從皇帝一人的命令。試想一下,如果梁山諸位一流武將都跪下向皇帝表示效忠,那麼場面一定會非常具有視覺效果吧,也會讓皇帝感覺到自己的忠心吧。

比如說,可以向皇帝送去一張鉅額支票。錢這個東西,皇帝其實也缺啊,這私房錢,宋徽宗會不要嗎?

比如說,宋江等高層不妨主動要求皇帝可以派出自己的親信來梁山軍,這不是一種表達自己忠心的方式。

那麼,如果宋江真的不接受招安,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可以肯定說,宋江肯定沒辦法當上皇帝。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梁山絕對會被朝廷剿滅,這最多是一個時間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梁山實力和朝廷實力相差太懸殊。朝廷圍剿梁山是五次失敗,但是你要看看指揮官都是哪些人,童貫和高俅都是軍事門外漢,靠這樣的人去指揮打仗,不敗才怪呢?而如果換成种師道、張叔夜這些北宋名將出馬,也許梁山都堅持不了一年。

其二,梁山一旦選擇造反,那就不是替天行道了,而是赤裸裸的造反了,這是殺頭的大罪,以當時的情況,梁山是得不到多少百姓支持的,一旦梁山失去百姓支持,那麼梁山必敗無疑。

其三,梁山內部很容易被朝廷瓦解。我們來看看梁山108將的組成部分,在這其中,除了宋江的中央派系,就魯智深的三山系和朝廷降將派系實力最為雄厚。因此,一旦梁山扯開大旗宣佈造反,那是和朝廷徹底撕破臉了,那麼可以想象,只要朝廷展開對朝廷降將派的招降,那麼至少一大半會選擇倒戈,像呼延灼、索超、關勝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朝廷在梁山的臥底,那麼梁山的敗亡就不遠了。

其四,梁山內部仇恨宋江的人太多了,一旦朝廷發動對梁山的進攻,只要梁山出現危險,這些仇恨宋江的人就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像盧俊義、扈三娘、朱仝、李應這些人都對宋江非常仇恨,正是宋江害的他們家破人亡,財產盡失,如果梁山能夠保持不敗還好,一旦梁山露出敗相,那麼這些仇恨宋江的大將就會成為朝廷的幫手。

種種跡象來看,宋江不得不選擇招安,這一方面的確是宋江的夢想。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宋江不選擇招安,那麼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梁山都只有滅亡一途。因此,宋江招安沒有錯,宋江錯在了沒有繼續完善自己的招安計劃,錯在太高估了自己。


小豬剪輯


宋江尋求招安的活動幾乎出現於每一回裡,實際上,宋江除了招安之外,別無他計,擺在宋江面前有八條出路:

第一,繼承晁蓋的既定方針,在梁山泊打富濟貧,甘當草寇,了其一生。當時國家正處於危亡於旦夕之時,宋江和梁山好漢不願意。

第二,像方臘一樣奪州縣,稱皇帝,建年號,與朝廷對著幹。這樣,階級鬥爭的結果是漁人得利,外族坐收中原,宋江不走此路。

第三,以民間武裝的身份獨自出發到邊關抗遼。由於宋政府一直敵視農民武裝,梁山軍一旦離開梁山,無所憑藉,必然受到圍追堵截,恐怕到不了邊關就會被宋政府消滅,這是死路。

第四,以梁山兄弟作為資本投降朝廷,謀個一官半職。這一條不可能,因為宋江本來就是政府官員,衣食無缺,想弄錢或升官,只要稍微墮落一點就可以無任何風險地“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了。 而且梁山事業興旺發達,沒有必要投降朝廷,宋江也沒有到混不下去的地步。這時宋江已做出了“迷天大罪”,作為“賊首”,投降朝廷下場可知,即諒不死,投降朝廷後,與自己痛恨的貪官汙吏同流合汙,也違背起義的初衷,宋江不為。

第五,降遼,當漢奸,與外敵一起推翻宋政府。這一條不符合宋江的人格和志向。

第六,瓜分珠寶,洗手不幹,散夥回家,潛回民間,當個土財主和順民。這樣或將被政府分別捉住處死,或重新受貪官汙吏的欺壓,宋江不敢為。

第七,聯合其他義軍,先推翻朝廷,再抗擊遼國。這也行不通,因為,其他義軍由於宋朝延防範嚴密。規模都不大,且各自孤立作戰。即便行得通,時間也來不及,可能還沒有推翻朝廷時,遼兵就打過來了,民族就滅亡了。

第八,受招安,以政府軍的身份請纓抗遼;這是宋江及梁山軍唯一的正確的選擇。

至於招安,自古以來,綠林好漢請求招安的動機有三,一是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光宗耀祖,即所謂“要當官,殺人防火受招安”;二是處境不利時,請求招安,喘息休養,以圖東山再起的權宜之計;三是其他動機。統治階級實行招安的動機也有三,一是擴充軍隊,彌補兵力不足的矛盾;二是因為鎮壓不了,所以乾脆招安了,再慢慢消化掉,是當時“上將奇謀只是招”這一政治諷刺諺語的由來;三是用招安的農民軍對付未招安的農民軍,“以毒攻毒”。總的說來,招安是封建統治階級通用的鎮壓反政府武裝的“軟”手段,既不是宋朝政府的獨創,也並非只對宋江。但像宋江這樣,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為了保衛國家與民族的利益,為追求“萬死”主動要求的招安,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投降和請求招安是兩個概念,投降是戰敗後的行為,是無可奈何的求生行為,是別無選擇的選擇,在內部意見不統一時, 投降的意向是見不得陽光的。投降的目的或者是本人處境難受、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或者是個人想升官發財,或者是面臨絕境抵抗無效,這些目的宋江都沒有。而請求招安和同意招安不管是哪一方先提出,都是一種雙向選擇行為,是有條件的,條件不合適,是不會接受招安的。宋江要求招安的目的是為了抗遼萬死不辭,而不是為了當官,條件是眾兄弟不分開和允許以政府軍身份抗遼,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萬死",條件可以說是低得略勝於無了。儘管如此,宋朝廷都不答應,橫生波折,迫不及待地企圖乘招安之機就立刻消化、消滅或吃掉梁山軍,梁山軍還得靠戰鬥來實現招安條件,以至於前兩次招安失敗,第三次才成功。宋江要求招安的目的明確、動機高尚、行為光明、有利有節,不能把請求招安與請求投降混為一談。

宋江為抗遼大業而要求招安,宋政府無奈答應招安,於是招安成功,宋江就可以以政府軍的身份實現北上抗遼的宏願了。外敵當前,民族要滅亡了,人民要抗遼,宋政府自己不抗遼,也不許人民抗遼,人民和愛國志士連戰死疆場的權力都沒有。人民被逼上梁山後,想接受招安抗遼還得找門路,國家興亡競繫於一風塵女子身上,這實在是宋江的悲哀,也是歷史的悲哀。

歷史事實也表明了招安是當時形勢的需要,聯合政府抗戰救國是自發的行動,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南宋時,在國家和民族處於危急關頭時,社會各界包括那些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或者平時魚肉鄉里的惡霸地主,凡有愛國心的,無不支持或積極參加抗遼鬥爭。農民起義鬥爭的主要對象已由宋政府變為金兵了,這種趨勢是自發的,也是歷史事實。農民起義軍自發地改變鬥爭目標,高舉抵抗侵略的大旗,奮起抗戰的,也並非宋江一家。南宋高宗時,黃河以北淪陷於金國,華北人民用紅巾作標誌,結為忠義社,其士兵稱為忠義民兵,主動向南宋政府通報敵軍動向,要求接濟配合。公元122年,在金國佔領區內,爆發了楊安兒、李全起義和彭義斌起義,李全抗元戰鬥失敗後,降元而成為漢奸部隊。彭義斌義軍主動與宋政府聯繫,要求聯合作戰夾擊元兵,再進軍汴、洛,南北互相配合,庶幾“神州可復”。王彥領導的抗金部隊,因士兵臉上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而得名“八字軍”,有十餘萬人馬。

岳飛帳下戰將如雲,其來源多為嘯聚山林的民間抗金武裝的頭領,他們一遇到岳飛的抗金部隊,無不納頭就拜,情願歸降。可悲的是,面對如此大好的抗金形勢,南宋政府不肯協同各路忠義民軍作戰,也不予以組織、接濟,甚至在風雨飄搖自身難保時,對人民武裝仍是毫不手軟、斬盡殺絕,未能對金兵形成有效的抵抗。高宗趙構因恐父兄還朝,威脅自己的皇帝位置,為了一己之私利,竟然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喪心病狂地默許和支持秦檜謀害了希望“二聖還朝”的主戰派將領岳飛,製造了千古奇冤。

宋政府還企圖取悅金人,息事寧人,罷免主戰派李綱、韓世忠等人的官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醉生夢死,直至滅亡;官僚之間,在國家處於危亡之時,仍在為一己之私利,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實在令人切齒痛恨,南宋政府和秦檜等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宋江招安成功了,梁山軍以政府軍的名義赴邊庭抗遼,並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實現了宋江和梁山軍的報國之志。但是,民族滅亡的外患威脅還沒有根除,宋朝廷中皇帝和姦臣還沒有改弦易轍。由於國內反政府武裝與政府對立的結果必然是漁人得利,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宋江又主動請纓積極參與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反政府武裝的鎮壓。為了維護統一抗遼的局面,宋江在被害死之前不惜毒死了可能製造動亂、破壞統一抗遼局面的生死弟兄李逵,宋江不僅實現了他保境安民萬死不辭的誓言,而且以死來證明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耿耿忠心,也證明了被宋政府反覆圍剿的“賊寇”對民族和國家的忠誠卻是那樣真實那樣可敬。

社會各界對招安抗遼是理解和肯定的。在八十八回,宋江得玄女娘娘面授兵法軍機,得以順利破遼。在第九十回,奉旨抗遼之後,宋江率魯智深等到五臺山拜訪智真長老,智真長老揶揄魯智深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無言,宋江代為辯解道:“久聞長老清德,怎奈俗緣淺薄,無路拜見尊顏。今因奉詔破遼到此,得以拜見堂頭大和尚,平生萬幸。智深兄弟,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今引宋江等眾兄弟來參大師。”智真長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閒論世事。久聞將軍替天行道,忠義根心。吾弟子智深跟著將軍,豈有差錯。”

在國家利益和階級利益的天平上,國家利益永遠高於一切,在民族矛盾上升時,階級矛盾必然下降,宋江爭取招安乃是拯救祖國和民族的唯一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