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美國有座國會山,上面雕刻著美國曆史上四位最偉大總統的頭像,分別是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和西奧多羅斯福。

華盛頓是開國之君、傑弗遜起草了《獨立宣言》,奠定了立國之本、林肯廢除黑奴,穩固了執政之基。這三位的入選無可爭議,眾望所歸。但是西奧多羅斯福(大羅斯福)又何德何能,可以跟這三位創立不世之功的偉大總統並列呢?就讓我們走進羅斯福,看一看這位奠定了美國崛起基礎的偉大政治家。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一、十九世紀末的美國

186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坐落在新大陸上的美國,遠離戰爭的困擾,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礦產資源都為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搭乘著工業革命的快車,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20世紀初,美國的製造業就已經超過了歐洲各國,遙遙領先居世界第一。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鄧小平說過一句話,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是這時候的美國就好像缺了一隻胳膊的殘疾人,雖然經濟一枝獨秀,但是政治軍事卻毫無建樹,在國際社會沒有一點影響力。怎麼看都像一個一夜暴富的鄉巴佬,被歐美列強深深的瞧不起。

人弱被人欺,這是當今世界小國們常常哀嘆的一句話,可是誰能想到,當年的美國也曾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過。

當時的美國,海軍總共只有48艘船,這個數量和噸位甚至還比不過同時期的北洋水師,在美洲,鄰居智利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1891年,美軍的巴爾的摩號在智利停靠時,上岸休息的船員遭到了暴徒的襲擊,2人死亡,多人受傷。美國對此表示了強烈抗議。這要放在當今,那絕對是不可想象的,估計早就起兵武裝干預並進行經濟制裁了。但是當時的美國政府,也就只能口頭抗議一下,因為他們的海軍還沒有智利強大,最後,以智利象徵性的賠償7.5萬美元受害人家屬草草收場。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羅斯福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就任美國總統的。

二、一手促成巴拿馬運河

要論美國騰飛的關鍵,怎麼吹巴拿馬運河都不為過。

我們知道南北美洲的地形,是南北縱向結構,中間有很細長的一段陸地連接。這就導致了美國想從東海岸到西海岸要繞道南美洲的最南端,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對美國造成了極大的鉗制。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美國和西班牙之間曾經打過一場美西戰爭,戰爭期間,美軍的俄勒岡號艦艇要從西海岸的西雅圖前往東海岸的佛羅里達支援,於是一場長途跋涉就開始了,當美軍繞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風塵僕僕的趕到佛羅里達時,已經過去了68天。相對於一場總共也就持續了百餘天的戰爭來說,這簡直就成了一個笑話。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於是,在南北美洲中間最窄的地帶開鑿一條運河,聯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就成了美國人畢生的夙願,一旦運河修成,可以將東西海岸之間的距離縮短一半以上,每年可以直接提升約5%的GDP,對軍事的意義更是不可估量。而羅斯福最大的貢獻就是為美國人修成了這條堪稱生命之河的巴拿馬運河。

三、偉大的西奧多羅斯福

下面就讓我們來結合這條運河的修建分析一下,羅斯福身上究竟具有怎樣的特質,能夠完成這樣一項基本不可能的任務。

1、卓越的政治遠見

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家馬漢寫過一本《海權論》,在書中他詳細闡述了制海權對於當代政治軍事的影響,在當時能夠清晰意識到這一點的人還不多,然而羅斯福卻深深表示了同意,他成了這本書的忠實擁躉。並且踐行著書中的觀點。他大力發展海軍,同時將巴拿馬運河開鑿一事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運河修建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天災人禍各種阻礙,但是從來沒想過要放棄。因為他深信,美國要想崛起,這條運河必須要修成。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最終,1914年一戰前夕,巴拿馬運河提前竣工通行,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而美國,也藉著運河修成所帶來的運輸便利,搭乘一戰二戰的順風車,一舉成為了新霸主。這一切,都得益於羅斯福那非凡的政治遠見和眼光。

2、清晰的大局意識

巴拿馬運河的所在地巴拿馬最早屬於哥倫比亞,因此美國要想在這裡包工程可不是光自己說了算就行,至少要翻過哥倫比亞和當時的霸主英國這兩座大山。美國人能看出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靠海洋起家的英國人又怎麼會看不出呢?

這麼大的肥肉自然不會輕易就讓美國人叼走,分一杯羹那是必須的。

即使不甘心,但是羽翼未滿的美國也不敢惹英國人,只好簽訂了《克萊頓-布爾沃條約》,規定運河的一切利益雙方共享,任何一方不得將其據為己有。但是這樣一條關係到國運的海上生命線,美國人是無論如何也不甘心與人共享的。因此這也就成了修建運河的第一大障礙。

可是,隨著羅斯福的上臺,這個問題迎刃而解。18世紀的末期,英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且陷入了南非布爾戰爭的泥潭當中不能自拔。同時英國同法國俄國的關係也一度惡化,這時的大英帝國已經無力繼續在加勒比地區爭霸,也不願再樹強敵。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這一稍縱即逝的良機就這樣被敏銳的大羅斯福捕捉到,經過一系列的外交手段,最終英國同意了作廢《克萊頓-布爾沃條約》,重新簽訂《海-龐賽福特條約》,

在新的約定中,美國享有全部的運河修築、運行管理權,代價僅僅是戰爭時期讓運河保持中立。

這一次,美國人贏了,順利搬開了運河修建路上的第一座大山。

3、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堅持

其實,美國人並不是第一波修建運河的人。之前,哥倫比亞政府早已經將運河的修築權交給了法國,法國成立了專門的運河公司,由蘇伊士運河的修建人萊塞普帶隊進行開鑿。似乎已經沒美國人什麼事了。但是老天爺保佑,由於在設計上的重大失誤,沒有考慮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高度差,工程陷入了停滯並返工。資金預算的不足,內部的財政腐敗,當地瘟疫流行造成的工人大量死亡。各種天災人禍一起爆發,導致了運河公司的破產。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眼看運河的修建權就要到手,羅斯福激動得坐立不安。可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前面還有第二第三座大山擋路。

第二座大山是國內的反對勢力,有人認為專業人士都鎩羽而歸,說明開鑿的施工難度和資金壓力太大,不應該趟這個渾水。羅斯福於是通過賄賂手段拉攏了法國運河公司的繼任總經理,用4000萬美元超低價格買下了價值1億美院的開鑿設備,同時組織精英科學家和建築工程師重新研究改造圖紙,在前人失敗的經驗上加以完善,確保萬無一失。

還有些在尼加拉瓜附近有莊園的議員建議重新選址,應當從尼加拉瓜處開挖,那裡有天然的湖泊和河流可以利用,能夠減少工作量。羅斯福又翻出多年前尼加拉瓜發行的火山噴發郵票,苦口婆心的勸說國會考慮自然災害的影響。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終於,由於羅斯福的堅持不懈,國內反對勢力這座大山也被剷平。可是前面還有更難翻越的第三座大山,哥倫比亞政府

今日的哥倫比亞和美國一直就不對付,其實這都是有歷史根源的。

美國想要獨霸巴拿馬運河修好後的所有權利,哥倫比亞政府是絕對不接受的,因此這就是一個死局。既然無法翻越,那麼就剷平吧。這就是羅斯福的處事,不擇手段只求結果。

派兵攻打不是個好主意,花費高不說還容易引起國際輿論的抵制。於是羅斯福就玩起了資本主義列強們最喜歡的手段“和平演變”。

羅斯福開始全力煽動巴拿馬獨立,他拿出大筆金錢收買哥倫比亞高官,巴拿馬的第一任總統阿馬多就是被一張10萬美元支票拿下的。據說前後總共花費了5000萬美元,而當初買路易斯安那也不過才用了1500萬。在如此強大的金錢攻勢下,哥倫比亞高官紛紛倒戈,最終巴拿馬爆發“起義”,建立了新的國家,而哥倫比亞政府則迴天乏力,前來平叛的艦隊也被美國海軍牢牢擋住,只得望洋興嘆。

第三座大山就這樣被羅斯福搬開了。

4、睿智的識人用人眼光

巴拿馬建國的第二天,就同美國簽訂了運河的開鑿協議,羅斯福終於夢想成真。

但是開鑿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同法國一樣,美國人也面對著同樣的難題。

首先就是疾病的困擾,巴拿馬地區流行黃熱病,傳染幾率高,死亡率高。造成工人的大量減員,就連當時的首席工程師沃勒斯都給自己準備好了棺材。染病的工人回國後還把疫情帶回本土,造成新奧爾良黃熱病大爆發。

國會山四巨頭大羅斯福為何能佔有一席之地?美國人民說因為一條河

其次是工程技術難度,如何在不規則的山峽之間開鑿通道並順利引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這些都難不倒羅斯福,他天生就有慧眼識人的天賦。

他任用了一個叫格爾加斯的軍醫去巴拿馬控制疫情,格爾加斯很快就發現了黃熱病是通過蒼蠅傳染,於是他對工地進行大面積消毒,規範出入管理,控制飲食衛生,多手段齊下,很快就控制了疫情的傳染,黃熱病幾乎被完全消滅。格爾加斯也因為出色表現,在後來被威爾遜總統邀請擔任衛生部長。

羅斯福另一舉措就是任用斯蒂文斯出任總工程師。斯蒂文斯提出一系列天才構想,通過分段設閘的方式,完美解決了兩大洋水平面高度不等的問題,保證了大運河的順利通行。

終於,1914年8月15號,巴拿馬大運河首航成功。而美國也借運河之力,一躍成為超級強國。

這就是西奧多羅斯福的一生,一個頭腦冷靜、目光超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卓越政治家。

將他同華盛頓、傑弗遜和林肯放在一起,就是對他這一生貢獻最好的詮釋。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更多有趣有料的歷史解讀即將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