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 我们需要什么教育


灾难面前 我们需要什么教育


人类面临各种考验

人类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

我们从父辈的回忆中知道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每每听到父母讲述他们的童年,我就能联想到那些饥饿的岁月对人性的考验。

1976年唐山大地震,二三十万人死亡的巨大灾难。

我曾经亲历过1998南方洪灾,目睹人们家园被淹。洪水泛滥成灾,水面上漂浮着被淹死的猪和各类生活物品,那是上游的人家,家当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

2003年非典,北京城经历了严峻考验。我那时正产后抚养嗷嗷待哺的新生娃娃,她全然不懂大人的忧伤,今年已经十八岁。人们只有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2008年汶川地震,我在北京长安街的办公室里,忽然感觉大楼摇晃,我站不稳,同事大喊:“快下楼,地震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地震的震感。

2017年北京大雨,我开车在下班的路上,看着洪水涌进车里淹到我的脖颈。那种恐惧,不是自己经历,是感受不到的。所幸周围汽修店的小哥把我抱了出来,我弃车而逃,把车钥匙交给汽修店的师傅。等大雨过后我才发现车牌都被冲走了,另一家店的店员捡到还给了我。

2020年,庚子大疫,我们始料不及。未曾想过这场灾难蔓延开来。这一月,我们悲伤逆流成河。

灾难面前 我们需要什么教育


美好又艰难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一生太短,一瞬好长,我们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

灾难面前,什么样的心灵鸡汤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什么样的教育能真正启发我们的孩子?在直面现实之时,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传递哪些基本的生活教育?

1、生命教育

活着真好,可是对于那些不幸的人来说,活着是一种奢望。

突发性的灾难如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灾区的人们难有逃生的机会。非典、新冠肺炎,此类瘟疫流行,免疫力低下的人难以逃脱劫难。

那一个又一个倒下的陌生的鲜活的人,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如此热爱生命,却在这场灾难中遭遇不幸。

那些一个又一个不顾一切冲上前线的人,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二万多医护人员在一线和病毒作战,抢救着那些渴望求生却被病毒吞噬的灵魂。

孩子,你的生命如此美好,你要珍惜这样的人生成长机会。看一看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承受的无限痛苦,你要有感受他们悲伤的同情。

虽然你可能帮不到什么忙,但是你要有对生命的认知。希望你思索生命的意义,释放出你真正的内心,希望你们今后的岁月里,对自己的真实。

人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2、信念教育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肯定很多人都看过,那些经典的台词,就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心灵鸡汤。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在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在云南昆明设立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在长沙设立的临时大学召开誓师大会开始搬迁过程。

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有男同学200余人则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这样艰苦卓绝的求学经历,也造就了一代非凡的中国人。

西南联大抗战8年培养了3882名学生,培养出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8位两弹一星专家,4位最高科技奖,172位院士,数百位人文大师。

他们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硝烟中求学求知,锻炼出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他们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而这其中就有一位我敬仰的前辈史筠,史筠先生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民族史学家。

1979年从内蒙调至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1981年起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并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兼职教授,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顾问。他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起草人之一,也是最早提出“民族法学”者,是民族法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奠基人。老人家为学严谨,关心后学。

2017年1月12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与完善学术研讨会——史筠与民族法制研究纪念会”在京召开。

他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我每次去他家里,站在他的书柜面前,听他的家人讲述往事,我就感受到西南联大那一代人的风骨犹存。

孩子,今天我们不需要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求学,那请问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今天的中国,未来的时代,你应该肩负什么任务?我们能不能树立奋斗的目标,担当起社会重任?

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时代使命,每一代人都有全新的任务。能救国救民救世的人,是有信念的。

3、科学教育

在这段艰难的防疫生活中,我们主动求知或被动接受各类信息。一些无厘头的低俗恶搞资料,有人到处转发。一些毫无价值的信息被人当作科学传播。此时,最能检验人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在此环境下,如果你有基本的科学常识,你会怎么来面对?怎么帮助大众了解科学?

世事无常,只有才华最耐老。

你看看这些一线的老科学家,他们一生都在追求什么?在国家最艰难最需要的时候,只有科学才能解决问题。

孩子,希望你爱上科学,花一点儿时间去探索发现科学的乐趣。

4、道德教育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来人性的善恶,也会照出来各种各样的工作方式。

如果是你在第一现场,你会怎么样对待重症患者?你会怎么和隔离人员相处?在工作原则与人道主义关怀面前,你怎么平衡?

如果你是感染者,你在强烈的求生欲望与他人避而远之时,你会是什么心态?疫区有各种各样你意想不到的情况,人们随时都接受道德的考量。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可能比做一个不讲原则的人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是,如果你有道德的底线约束,你不会走向与大多人的对立面去。

孩子,我希望你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健康,也有能力照顾他人的安危。在灾难面前,我们要警醒。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都要对自己对别人好一些。

人生充满挑战,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段时间,你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社会是最生动的课堂,也是最接地气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特殊的防疫大战时期,感受风月同天,感知同胞情深,理解人生价值,明白求知意义

希望这样的现实教育,激励一代人成长!让亿万中国人,展望民族希望!

灾难面前 我们需要什么教育


2020,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全国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青少年励志报告,邀请权威专家和行业主管领导深入基层指导。有意者可联系小编。请关注燕语世界公号。

灾难面前 我们需要什么教育

康海燕,作家、编剧。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讲师。代表作《妈妈养育心经》《孩子我想让你幸福》。长篇小说《小康之路》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原创公众号《燕语世界》。今日头条号《燕语父母大学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