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蝗蟲是一種美味,價格還很貴?為何古代鬧蝗災還會餓死不少人?

YXL獨立風中


這問得。

蝗蟲把農作物吃光了,絕收,當然會餓死人。

蝗蟲是季節性的,哪裡天天有蝗蟲吃?


董叔365


炸蝗蟲是美味,那是因人而異。無論價格多貴,哪怕你白送我幾斤,我也不會感謝你的。

記得多年前,還在大學裡。寢室裡有人回了趟家,神秘地掏出了一個盒子,衝著大夥兒吆喝:“你們有口福了,看我帶了什麼?”看著眾人湊了過去,一臉滿意地吃著,感覺是眉毛都要掉了。

我也趕緊擠過去,媽呀!是一盒燒好的蛹,這玩意還能吃?心裡想著,欲掉頭就走。那位夥計一把把我拉住,說道:“你嚐嚐,非常好吃,營養也高!”大夥都堅定地點點頭。在他們的鼓勵下,我猶豫不決地拿起了一個,一口咬下去,“撲哧”,一股雪白的液體衝出了口腔。噁心死了,我趕緊跑到衛生間,拼命漱口。這就是我曾經的一段吃蟲子的經歷,因此,這蝗蟲比那繭蛹還有那啥,我是沒那口福了。

古人,不知道會不會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倒是《大明風華》的朱瞻基對著張太后說過這麼一句話:“那蝗蟲有多厲害,敢過來吃我糧食,我就一口吃了它!”明朝恰好處在小冰河期,朱瞻基登基後,多年乾旱,俗話說旱極必蝗。於是,在他執政晚期,就出現了罕見的蝗災。他吃沒吃蝗蟲沒人知道,但是,治理蝗災肯定是參與了。據史載,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就曾統計和分析過明朝以前的蝗災,並據此推出了古代蝗災多發季節和滋生地的相關知識。

至於古代鬧蝗災為什麼會餓死人,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古人不吃蝗蟲

這個事情得追溯到周朝。“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這段文字選自詩經,大致意思是說,除掉害蟲螟螣和蝗蟲,把它們扔到大火裡。諸位,別誤解了,這裡是燒死,不是串起來燒烤。可見,古人是不吃蝗蟲的。

不過,聽說李世民倒是真吃了一隻蝗蟲。那年,發蝗災,官員都說沒辦法,李世民心想天下我都能統一,又何懼小小的蝗蟲。於是,他趕到田頭,順手抓了只蝗蟲,便吞了下去。據說,古人從那時起,就開始吃蝗蟲了,但也只是個傳說。

二、古人不敢捉蝗蟲

還是在唐朝,據史載,開元時年,山東那裡又爆發蝗災了。老百姓每日祭拜禱告,祈求上蒼降福,能將那蝗蟲收回。時任宰相的姚崇看不下去了,就上奏唐玄宗:“詩經裡說,抓住吃禾苗的害蟲,扔到烈火中焚燒。再者,那蝗蟲怕人,只要讓農夫驅除,肯定沒問題。請皇上恩准連夜堆設火場,砍出隔離道,邊焚燒邊掩埋,蝗蟲就可以捕殺乾淨。”

唐玄宗動心了,但是百官仍疑懼不安。黃門監盧懷慎說道:“蝗蟲是天災,哪裡是人力能除的?殺蟲太多,有傷天和。”姚崇怒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孫叔敖斬蛇得到福報。如果放任蝗蟲成災,一旦糧食吃光,到時百姓怎麼辦?滅蝗就是救人,真有天災,有我姚崇一人承擔,絕不會推諉給您。”盧懷慎這才閉口不言。

於是,唐玄宗下旨滅蝗。

本來是件好事,可不久,汴州刺使倪若水便上了道奏摺:“消除天災應當憑藉德行。漢昭武帝劉聰就是因為昏庸無道,所以除蝗非但不成功,反而更嚴重了。”拒不執行除蝗命令。

姚崇知道後,給他寫了封信:“你說修養德行可以消災,蝗蟲躲開良官所管轄的地方。那麼,你那兒的蝗蟲那麼多,是因為你沒有德行才招來的嗎?如今你眼睜睜地看著蝗蟲吃禾苗無動於衷,那麼今年必然顆粒無收,刺史大人該如何解釋?”

倪若水細品姚崇的話後,發現自己是作繭自縛。他十分害怕,便號召農夫大規模捕捉蝗蟲,共捕得蝗蟲14萬石。吃貨們,別咂嘴,還是一把火燒了。

從這段真實的歷史來看,古人對蝗蟲確有敬畏之心,他們認為蝗蟲是神物,不可捕殺,唯有祈禱,方能除災。

三、蝗蟲只能塞牙縫

假如,古人都愛吃蝗蟲。古人乾的都是體力活,就那玩意,幾釐米長,吃多少才能填飽肚子。然而,據專家說,1公里的蝗蟲一天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如果放任不管,那麼吃上個把月,當地的老百姓只能喝西北風了。

所以,這筆賬不難算吧,別看它個兒小,但它們的殺傷力太強了。別看現在是一株禾苗,將來可是半碗飯。所以,就算一隻蝗蟲每日吃一顆禾苗,其實差不多等於吃了農夫將來的半碗飯。

就算你一發現就動手,但是由於這貨實在是太能吃了,等你把它們捕捉完,可能大部分禾苗已經被吃掉了,只能說減少損失,將來餓肚子還是在所難免。

不信,可以看看最近正遭受蝗災的非洲和巴基斯坦等國,別說吃,用飛機噴藥都不好使,所以,吃是解決不了的,預防才是關鍵。

因為各位吃客忘記了一個必要條件,你得在它動嘴前,先把它吃了,否則農作物還是保不住。你說呢?


讀春秋思無忌


豬吃2.3斤飼料才長一斤豬肉,這叫料肉比。蝗蟲的料肉比我不知是多少,但我見過養蝗蟲的,那傢伙太能吃了,一大捆草很快就沒了。如果把那些草比作糧食,假如夠人吃2天的,那些蝗蟲可能還炒不了一盤。我是海邊的,最近豬肉有點貴,魚便宜,就想著多吃魚,不吃或少吃豬肉。可是不行啊,這才幾天就覺得沒有以前有勁了。這又讓我想起大集體的時候,海產品都漚大糞了,沒人吃,還是豬大白肉吃的香,幹活還有勁。


膠東老農


在古代,一旦出現蝗災,便會屍橫遍野,到處都是流亡的難民和餓殍。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古人為何寧願餓死寧願流亡也不吃那些遮天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大自然給他們送到嘴邊的高蛋白蝗蟲肉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一,我們講的蝗災,其實是指飛蝗,飛蝗的速度非常快,答主小時候經常會去稻田裡抓蝗蟲,對這種飛蝗印象深刻,彈跳力很強,速度極快,答主每次都不能得手。讓古人受飢餓之苦的情況下去捕飛蝗,只能說很不現實。

其二,史料中有記載古人確實是吃蝗蟲的,他們會將捕獲的蝗蟲曬乾儲存,但是由於沒有專門的捕蝗蟲工具,捕獲的數量遠遠不能緩解一整年的災荒。 所以靠吃蝗蟲填飽肚子的想法可以打消了。

其三, 其實剛發生蝗災時,老百姓家裡是有少量存糧的,但也僅僅只夠吃幾天。 等存糧吃完,即使老百姓想回過頭來捕食蝗蟲的時候也沒有機會了。為什麼呢?這裡不得不再提一下飛蝗那魔術般的速度,蝗蟲一旦壓境便會風捲殘雲,食禾稼,草木俱盡,而且當他們啃食完後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失在另一片地區,連一株青草都不會給老百姓留下。所以蝗災是不會給古人留下任何生存機會的。




吉玲


蝗災來臨吃貨也沒有轍,更何況是古人沒有這麼龐大的吃貨群體。

唐朝就開始吃蝗蟲。

從唐朝開始中國就開始通過吃蝗蟲解決蝗災問題,唐玄宗時期河南一帶發生特大蝗災,黑壓壓一大片遮天蔽日莊稼顆粒無收。唐玄宗為了表示自己治理蝗蟲的決心,就叫人去捉來幾隻蝗蟲,煮熟了之後當著眾人的面兒吃下去。這個方法讓災情得到緩解,但根本上沒有解決問題,每逢蝗災還是有大量人餓死。


有蝗蟲吃當糧食為什麼還會有人餓死?

不夠吃啊!

我們做個假設,一次大型的蝗災蟲群規模大概在五十億隻左右,五十億蟲群來到蝗災頻發的河南中原大地。我們假設古代中原有一千萬人口,一千萬人分五十億隻蝗蟲平均每人能分到五百隻蝗蟲。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吃六兩米飯,蝗蟲肉也就十幾克樣子當糧食吃起碼要吃個幾十上百隻才管飽,幾天就斷糧了,沒有蝗蟲吃只能吃樹皮活活餓死。


另外,蝗蟲捕捉難度大。

中國歷史上蝗災大部分是飛蝗為害,飛蝗普遍以飛的快,吃的快著稱,捕捉難度大。你準備回家拿工具捕捉驅趕時,蟲群把糧食糟蹋的七七八八拍拍翅膀溜了。古代信息傳播方式單一,沒有現在發達的新聞媒體現場直播,迅速傳播全國,吃貨大軍能夠提前對蝗蟲攔截,一飽口福。

蝗蟲形成條件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吃蝗蟲只能解決一時問題。

  • 蝗災發生最主要是自然因素,當季節乾旱時,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 000~5 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 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只有治理汙染保護環境,改善蝗災多發區土壤植被,才能根本上遏制蝗災。一個環境優美,植被茂密,沒有裸露土地,蝗蟲也就沒有繁殖的機會。靠吃貨吃光蝗蟲我只能用一個詞“呵呵”,權當笑話不可太認真!

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妖氣歷史


<strong>炸蝗蟲是一種美味,價格還很貴?為何古代鬧蝗災還會餓死不少人?


你都說了炸蝗蟲是一種美味,那麼在炸之前是不是要有油啊。古代可不向現在物質那麼非富,油幾塊錢一斤,古代的油可是比豬肉貴的東西(古代的的榨油技術落後,出油率低,油料來源單一,油的產量本來就少,價格自然貴到只有富人才能天天吃的地步),有錢人不會去吃炸蝗蟲,就算想吃,任何一個年代的富人都比窮人少,那麼丁點的人口就是天天吃,也吃不光蟲群,窮人想吃買不起油。而蝗蟲除了炸的口感好,你見過拿蝗蟲去烤去煮湯,去蒸著吃的嗎。一想到蝗蟲做的湯,那場面,只要是個正常人意想一下,湯上面飄著幾隻蝗蟲的屍體,你們估計會把隔夜的飯給全吐出來吧。下面的圖片是不是有點像是湯上面浮著幾隻的蟑螂啊。這賣像有點倒胃啊。


炸蝗蟲子


奮鬥的路上


古代鬧蝗蟲災,蝗蟲所到之處,所向披靡,顆粒無收,片甲不留,因為這些蝗蟲不是一個兩個太多了,如泰山壓頂一般。

古人只想儘快的把他們趕走,因為這些蝗蟲糟蹋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口糧啊,沒有糧食人就得餓死,捉個蝗蟲基本是抓著了,能吃幾天?有捉蝗蟲的功夫,他們早把那些莊家給糟蹋光了。



我認為在鬧黃災的時候果然不吃蝗蟲,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不是說古人不想把蝗蟲拿來做成美味吃,而是各種各樣的情況導致他們不能吃。首先,因為每年都會有蝗蟲災害,所以每家每戶都會提前準備糧食,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吃蝗蟲也能夠果腹。而當他們的狼食吃完之後,蝗蟲也已經飛走了,根本就沒有辦法捉他們來吃了。


其二:古人種莊家完全是靠天吃飯,如果有一年老天不下雨,那基本就屬於大旱,除了上一點農家肥之外,根本就不會有什麼現代化的化肥。所以莊稼的收成也可想而知,根本就寥寥無幾,只夠一家人果腹,所以一旦黃蟲來襲,古人是拼了命了,也要保護莊稼,根本就沒有心思吃那些蝗蟲,他們想的是儘快把那些皇后趕走,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其三:也許好多人不知道,蝗蟲災是多麼的可怕,真的是所到之處在頃刻之間大片大片的田地就會變得光禿禿,因為這些蝗蟲太多了,甚至多過了每一個糧食顆粒。人們把能想的辦法都想到能做的事都做定,就是為了儘快的趕走蝗蟲,而不是在捉蝗蟲上浪費功夫,消耗無謂的人力和體力。



蝗蟲是一種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它所得之處人們會被它們嚇得措手不及,這時候人們想的糧食在自己心裡才是第子位的,因為本來就不多,哪能讓這些害蟲來分食,只能想辦法把它們大批量的趕走趕殺,根本就沒有人會有閒工夫去捉這些蝗蟲捉來吃,古代農民是非常可憐的與天鬥,與地鬥,與蝗蟲鬥,即便是是拼了命,一年所產的糧食也是寥寥無幾。


佳寧姐姐說歷史


來中國體驗過生活的外國人,常會開這麼一個玩笑,那就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沒什麼是中國人不吃的。

這話雖說是玩笑話,但也說出了一些實情,在吃這方面,中國人確實是鮮有禁忌,世間生物只要是吃了不會死人的,基本都難逃中國人的一張嘴。

但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蝗蟲可不是人人都喜愛的美食,而是農民眼中的災難,因為一旦鬧起蝗災,農民們一年的辛苦基本都要全費,不僅要餓肚子,還有可能要餓死不少人。

首先,古代人一開始並不知道蝗蟲能吃,而且即便知道能吃也不敢吃,因為他們認為蝗蟲是上天派來懲罰他們的使者,吃了蝗蟲可能要得罪老天爺,降下更大的災禍。

其次,蝗蟲若不加處理的話,其實一點也不好吃,而且吃了還會讓人覺得更餓,根本不頂飽,並不能當做主食來吃。

有些人可能會說啦,用油炸過的蝗蟲特別美味呀,咬起來脆甜脆甜的。但是大家要知道,以古代農民的生活條件來說,用一鍋油來炸蝗蟲十分不現實,他們平日裡連口肉湯都不常吃得到,哪兒來那麼多油讓他們揮霍呢?





小孫說史vlog


事實上,他們吃。

但等到他們要吃的時候,蝗蟲已經飛走了。

蝗蟲過境時,地裡還有莊稼,百姓的家裡也有存於的糧食,那時候根本沒有人會去吃蝗蟲。

可到了遮天蔽日的蝗蟲飛過,莊稼都被洗劫一空。

那時候蝗蟲已經不知去向了,到哪去吃蝗蟲。

更重要的一點是,蝗災中的蝗蟲與一般蝗蟲不同,即飛蝗,飛行的速度非常快,就算抓也只能抓幾隻?

根本就不夠充飢的。

又沒法保存,不可能提前抓起來當口糧。



理水采薇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蝗蟲吃完莊稼他就飛走了。你吃不了多少天。草你都沒得吃。自然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