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冠肺炎治癒率近50%;“上海人最怕死”?看精神衛生專家怎麼說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市衛健委通報,2月17日0-12時,本市新增1例確診病例,總確診病例為332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天中午,本市新冠肺炎病例治癒出院的人數已達161名,治癒率接近50%。同時,這些治癒出院的患者還將接受居家2周的跟蹤隨訪觀察。

上海新冠肺炎治癒率近50%;“上海人最怕死”?看精神衛生專家怎麼說

本市治癒率近50%,出院者需接受觀察

據市衛健委通報,2月17日0-12時,本市新增治癒出院21例;新增確診病例1例,為本市常住人口。目前,152例確診病例病情平穩,14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1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天中午,本市新冠肺炎病例治癒出院的人數已達161名,治癒率接近50%。

那麼這些治癒出院的人是否還需要後續追蹤和隨訪,以及隔離觀察?

對此,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回應稱,本市定點醫院對所有的出院患者,在出院前一天都會與患者家屬聯繫落實出院事宜。市防控新冠疫情相關工作部門會提前將計劃出院的病人信息告知病人所在區,並由各相關街鎮、社區和醫療機構做好對接。患者出院後需要居家休息2個星期,不要外出,醫務人員會上門進行健康隨訪。如必須外出時一定要戴好口罩。居家休息2個星期後,出院患者需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隨訪。

同時,鄭錦強調,未來一週本市道口流量、城市通勤、復工生產都將逐步迴歸常態,防輸入與防擴散,形勢依然嚴峻。本市仍要堅持全力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盡最大努力確保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和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公共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督導,對浦東國際機場、虹橋機場、上海火車站、虹橋火車站、上海南站等場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導,包括體溫檢測、個人防護、環境清洗消毒、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等重點環節,並實地調研民營快遞公司聯防聯控、復工復產等情況。

市民政局開通全市24小時社區特殊兒童安全保護服務熱線,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區特殊兒童安全保護服務工作。市藥監局積極保障全國防控醫藥物資供應,根據國家藥監局通知,第一時間報送本市藥品流通領域醫藥物資供應重點企業名單。市交通委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為疫情防控期間長三角區域貨物跨省運輸提供便利,制定發佈上海市“長三角疫情防控交通運輸一體化貨運車輛通行證”,本市持證貨運車輛在長三角區域內可便捷通行。

11.5萬餘名志願者報名參與疫情防控

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介紹,截至2月16日12點,“上海志願者網”共發佈20類4200多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其中防疫宣傳、平安守護、醫療衛生、文明勸導、應急救援類項目參與度最高。通過“上海志願者網”共招募上崗志願者11.5萬餘人,上崗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達2033053小時,人均17.66小時。

同時,近期以來,本市積極加強疫情防控公眾心理疏導。其中衛生部門搭建了由“健康上海12320”和各區精神衛生熱線組成的專業電話服務網,在上海“健康雲”網絡平臺設立心理服務板塊,目前已有200餘名專業諮詢人員參與,提供24小時服務,相關服務平臺和熱線累計接待諮詢1300多例,在線心理自評6萬餘人。“青年之聲12355”和“青小聊”網絡平臺開通疫情諮詢專線,組織70餘名專家志願者,累計接待諮詢1500餘例。

針對學生群體,教育部門組織40位專家成立心理援助中心組,充實高校、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員隊伍。發佈《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推出一系列心理調適課程,16個區學生心理中心開通24小時熱線,55所高校開設心理熱線和網絡輔導。據統計,2月以來,本市各區和高校累計服務逾2500人次。

增強抗疫勝利信心,有助減少心理問題

據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分析介紹,本市心理在線諮詢平臺上,市民關心的話題主要歸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焦慮鬱悶情緒、睡眠困難等問題,及其帶來的軀體反應如心慌、胃口差等;第二類是家庭、親子關係問題,如跟長輩或者子女相處的問題、家庭矛盾等;第三類是工作、學習壓力問題,如出門上班怕被傳染、工作強度過大等。

下一步,本市將對這些問題彙總後進一步加以聚焦,組織各方專家“會診”,提出更精準、更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干預措施。

謝斌認為,目前階段對上海市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心,要堅信會取得抗疫的勝利。同時,市民也要對上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有信心,上海市民一旦生病了根本不用擔心得不到及時救治,沒有病更用不著整天憂心忡忡。

此外,市民要對自身有充分的信心,網上說“上海人最怕死”,這就是我們信心最重要的底氣。因為在傳染病面前如果人人都怕死,才有可能最快地切斷疾病的傳播。

對於防控疫情期間的心理疏導,謝斌建議做到四方面:

一是廣大市民要學會“抱團取暖”,在親朋好友微信群中儘量多一些支持和鼓勵,交流情緒體驗並分享成功經驗,分散對引發負面情緒問題的過度關注。

二是多關心家中的特殊人群,如老人、孩子、孕產婦、慢性疾病者等。在做好個人和家庭成員身體防護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心理防護”。

三是要把自己“喚醒”,增加單調生活中的“儀式感”,如每天定時起床,打理自己,與小夥伴相約打打卡,形成工作契約,在牆上貼日程表和工作進度表,在心理上先行過渡到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等狀態。

四是要有“彈性”,學會用長期目標來指導短期變化。因為疫情關係,我們的很多短期計劃無法實施,但換個角度看,這不過就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只要長期目標不變,可以適當調整短期的計劃,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挑戰,完成長遠目標。


記者 | 王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