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食药养生主


中医应该起源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

上古时期,巫医不分家。古汉语“毉”,毉字从巫。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古代典籍佐证。

《周礼·大聚》曰:“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

《说文解字》曰:“古者,巫彭初作医”。

《世本》曰:“巫咸作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巫的社会地位下降,医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史记·扁鹊列传》:“故病有六不治。……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内经》:信巫不信医,不治。巫岂可列之医科中哉!

所以我认为在医学脱离于“巫”的思想范畴中时,才算是中医医学思想的真正确立!这也才能算得上是中医真正的起源。

虽然已有分别,但这并不等于所有人都接受了,历史上每一次新思想都是慢慢的扩散然后才广为人知的。起码在当时的民间来说,对于巫和医的分别还是稍显迟钝!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巫”又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了“医”中。

这就是“祝由术”,其实我并不了解祝由术是真是假。我查了许多资料祝由术更像是一种心理治疗,通过外部刺激咒语、符咒、法术的等等方式达到治愈病人的目的。

在古代中医分为十三科,祝由术就是其中一种,祝由术治好了汉武帝的急病,一时间天下震动。隋朝以及之后的朝代,认同了祝由术的功效,都把祝由术纳入了官方医学的范畴。

现如今部分偏远山区所谓的“跳大神”,就是打着祝由术的幌子。

当然对于祝由术这种东西,大家了解下就好。

我在知乎上看了半天,有那么一群人,说他懂我没发现,说他们不懂,但他们也说的头头是道。

没有人体验过。也没有敢人质疑,因为感觉质疑了就等同于质疑了传统中医文化,没有人喜欢招黑,我也不喜欢。所以我对这种东西就四个字:不置可否


璨若朗星


中华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起源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中医就是华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活中得来的,也就是说中医起源于夏朝,到原始社会未期时,中医己成雏形。


创始人

由于当时缺乏文字的记载,只留下了一些传说,比如我们所知道的神农尝百草和伏羲制九针的传说,根据这些说法,后人确定神农和伏羲分别是中医学和针灸学的开创者。

中医方法的形成

灸熨、针刺和汤药是中医的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源自于人们对火的应用,针刺出白于对石器的使用,而汤药则产生于对食物的寻找过程,这些在初始阶段都是古人不自觉的偶然发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确定的知识,形成了中医发展的源头。



中医知识的形成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只是处于蒙昧阶段,因此巫术盛形,而疾病的治疗更是与巫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当时巫、医为一职,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医还是半巫半医。而最初的中医知识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在甲骨文中己经有了对确定病名的记载。
进入到周代,就开始出现了专业的医师,并且医学开始分科,也建立了医政制弢。到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随着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一批医学大家和医学经典著作的出现,中医就已经进入了全面成熟的阶段了。


半个南山人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中,摸索捕食的经验、怎样睡觉安全、怎样保护自己、怎样避寒避暑、怎样止血止伤。于是形成初步的自救意识,这种自救土办法就是中医的起源。

到了奴隶封建社会,中医自救、茅屋、衣服、床凳、木车都同时发展。茅屋越来越漂亮、床凳越来越精细、中医越来越成形。各行各业出现了能人,如建筑师赵春、木业鲁班、中医华佗。



杨哥之翩翩舞


人类的诞生,可以说与疾病相生相随,为克服疾病,医学便诞生,但严格意义上讲,那又不属于医学。

所谓医学,能够作为一门学问。自有其理论体系,如我们所说的中医,它包含有独特的:阴阳五行学说,中药药物学、经脉学说;“望、闻、问、切”四诊法等,若符合这标准的,大概只有战国至三国期间(公元前475-公元265年),近7百年时间。才算中医诞生时期。


那么往前推,只能说中医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未形成自己所独有的体系,如从已出土的文物,殷墟甲骨文约有16万片,其中光描写疾病的就有323片,415辞。所载疾病名称就有20余种,但能够依次来判断,从此中医就诞生于西周时期。

这显然是不够严谨,如在埃及发现象形文字,同样有关疾病的描述,但能够就此说埃及医学就此诞生。


同样的道理,在农村的,有这么一个经验:所养的猫狗不舒服,它们自己会跑到山里,自己去吃些野草来缓解疼痛,鸡会吃些石子,来帮助消化,可否就此推断,动物也形成了自己的医学!



自然是说不通的,具体而言。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两晋时期,中医医药学飞速发展,与之协调发展则是中医体系已初具规模,这个西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到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及晋初王叔和编纂的《脉经》,还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无不以标志中医作为一门学问,已初步完成。

中医真正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则要等到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完成。这前前后后,数千年时间,我国医学才算走出来一条不同于西医的都有医学。


本草百晓生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药最早起源于《神农百草经》中,神农氏尝百草,这是目前最早的起源,对各种药理的认识,是在后期不断的积累中。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一点点儿123


我始终认为中医自古以来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后来只是不断的改良。在改良中发展,就像现代医学一样,医学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道路,没有尽头,发展、实验、实际运用。

中医的起源问题,其实中医的起源它是没有确切的时间,是中国古代老百姓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结合了中医古代哲学理论而产生。生活实践,非常简单,从一开始并没有多少理论基础,比如某个人着凉感冒了之后,吃了生姜之后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那老百姓就有这种生姜治疗感冒的模糊印象,随着经验积累,一代传一代,并且逐渐丰富,或者某两样食物树叶树根树皮等等搭配一起,能够治疗某个疾病,它就是形成一个简单的复方,从最早的记载,比如“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就是这古人对于食物和大自然动植物的药性的基础探索。





钿车宝马


中医起源很早。在成书于战国到泰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中医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中医辩证论治原则。以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有所发展。以中医分科为例,《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宫廷医生只分食医(相当于营养师),疾医(相当于内科),疡医(相当于外伤科)和兽医。到明代,太医院设十三科,即大方脉(相当于内科),伤寒(即热病),妇人,小方脉(相当于儿科),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或正骨),金创,针灸,按摩,祝由。清初,从小方脉中更分出痘疹科。但近代,由于西洋医学的输入和旧政府对中医的歧视和排挤,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而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阻碍才得以消除。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立中医院,创办中医高等学校,提倡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学。80年代,进一步提出中医现代化,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多学科,多途径研究和发展中医。


中古朝堂


根据资料记载,马王堆三号坟,中(五十二帛书),出自公元前400年至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是现今最早出现的药方剂书,共有52首药方。在同时代的古医典藉(内经),有应象大论,阴阳,脏腑经络大论,中医理论。记载有方剂十二首。是为我国中医理论基础形成期。现代要见到(内经)真迹很难。

根据早期中医学方剂学资料,将春秋战国时期,定为中医理论创建形成期。中草药的发明便是在此之前的时代。难于知道。

现代,西医发达,中医艰难。还不努力,中医会更难。


无忧草2775


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卢嘉锡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看,人类医学的起源是有“本能的作用”,人类“完成了‘本能的’向‘意识的’行为转化,形成了人类医学文化向前发展的基础。”作者还论述“巫医与巫术”对医学起源起到的作用,还说“先秦的‘医’字,曾经有过‘毉’的写法。”作者指出“尽管在现代西方医学与中医学中均无巫术疗法的立锥之地,但在古代(不论中外),巫术疗法乃是医学构成的组成部分。”

再从中国古人对疾病的认识看,在殷代的甲骨卜辞里就已经有了疾病的概念“在甲骨文中,疾病称之为‘疒’。”作者还指出在西周的文献《诗》中提到疾病的名称就有数十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传文献中,疾病的名称亦不少见,如痢、疟、鼽嚏、风欬、疕、疡、瘅疽等均属后世常用的疾病名称。”

从对药物的认识看,药这个字在殷周时期的金文中就已经有了,“不可救药就是出自《诗经·大雅·板》,在《尚书·说命上》还有“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

作者因此指出“由于从具体药物的使用,到建立抽象的‘药物’概念,再至创造出‘药’的文字,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岁月,因而可知‘药’之抽象概念或在周代以前即已产生。至迟在西周时期‘以药治病’已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祝祷之法”。

如果从药这个抽象概念形成看,还有甲骨文的“疒”看,中医的起源应是在周代以前。


挂在明堂射古今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常受伤,便会本能的用捣烂的树叶或土覆盖伤口,用鱼刺或兽角刺放脓血。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炎帝,号神农氏,尝百草,掌握了各种植物的药性,便能对症疗疾。到了周朝,就要求大夫,必须学过《神农本草经》、

《素女脉诀》、《黄帝针经》。而中医系统形成的标志应是《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最早成于战国时期,又经过两汉时代或更晚时期的医者学者修订和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