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災難史之瘟疫:淺說明清瘟疫的爆發流行及止疫防治》

一、瘟疫的種類與起因

亥子相交之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席捲神州大地,所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古代官家醫家對於瘟疫,稱為“瘟疫”、“大疫”、“大癘”、“大流行”等。 瘟疫的種類,最常見的是鼠疫、黑死病(普遍認為黑死病就是鼠疫,但有人提出質疑)。其他還有天花、霍亂、流感等。

事實上,病毒、細菌、瘟疫離我們不遠,可能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和我們同存。只不過,它們在深度潛伏著在大自然中(包括人體、動物身上)。在某個天時地利及多種條件成熟的特定時刻,它們如魔靨般無聲無息爆發肆虐橫行。如控制不住,治療失當,則會屍橫遍野,連綿千里,十室九空,如同人間地獄。

關於瘟疫的描述,史載、小說、影視劇中有很多。如:希臘文學家、史學家、十大將軍之一的修昔底德經歷雅典瘟疫,悲痛感慨並描述:“健康的人突然發高燒,雙眼睛充血紅腫如噴火,喉舌充血,散發陣陣惡臭,嘔吐、腹瀉、極度口渴。然後,病

《人類災難史之瘟疫:淺說明清瘟疫的爆發流行及止疫防治》

者身體劇痛,有部位發炎並很快變成潰瘍,人根本就無法入睡。有病人在街上游蕩,到處找水喝,還沒喝到水就倒地而死。就連狗也死於這種病。因為狗吃了滿大街都是的人屍染病而死。能幸運活下來的人極少。而且,還因染病要截手指、腳趾,四肢健全的很少。有些活著的人盲了,有的人瘋瘋顛顛,完全喪失了記憶。完好的人幾乎沒有。”

在查士丁尼瘟疫中,史料記載著:“數不盡的屍體,不論男女老幼,不論貴賤貧富,覆壓近百層,都埋在一起……”

想想,瘟疫有多可怕。可比瘟疫更可怕的是,人。瘟疫的起因,我國古代醫家認為是人體虛弱有隱疾(或者說是亞健康狀態),外邪入侵,以致發病。如史載一些醫家認為瘟疫起因是“由腐爛的屍體燻蒸的穢氣引起”。

西方醫學文明用科學手段相對較早判定,病毒病菌一是來源於動物身上,一是存在於大自然(如空氣中)的某種細菌、病毒;一是人類本身的病菌發生變異(這種論點還沒得到科學認證);一是公共衛生“髒亂差”引起病菌病毒大量滋生聚積。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瘟疫的發生說到底,通常都是因為人類是否和大自然和諧共處。一些史家醫家認為,瘟疫的爆發和流行的起因有幾個可能,雖然未經證實和公認,但我個人比較認同這個說法。

一是,某地方的人(如歐洲人),去接觸另一地方、氏族的人(如印第安土著),歐洲人身上所攜帶的病菌(或者當時還沒成為致命的病菌),一旦傳到當地土著身上,就有可能發生變異,成為致命病菌(就像化學反應),而當地土著免疫系統無法適應這種結合的病菌,所以一擊即潰。然後,人又傳人,疫毒病菌又不斷變異(一些專家、醫家、科學家認為,大自然的病菌病毒也會成長、變化;人類想滅它,它也不斷反抗,變化變異令人類無法適應),那就變成大流行。

二是,能和野生動物接觸,或者食用野生動物,連野生動物攜帶的病菌、病毒都吃了進去。野生動物攜帶病菌,但能不發病、能生存,可能因為野生動物能和這些病菌病毒和平共處,或者互相保護,互相得益。這種道理就像人類本身,也存在著1000億個以上、共400多種細菌微生物。有的細菌有益於人體,有的細菌會致病。平時,好的細菌多,力量大,人不會發病;虛弱時,壞的細菌正好乘機發作,人就會生病。另外,當人類生病用抗生素,日久就會產生耐藥性,失效或無效。這是否從側面說明了同樣的道理?這是否說明病毒、細菌也會在不斷進行升級變異,對抗這種抗生素和各種治療?還有可能,伴隨人類的發展進步,新的病毒細菌被會人類本身無形中、不自覺中製造出來,而人類還不知,直到瘟疫發生,這才如夢初醒。

野生動物棲息於大自然,身上攜帶的各式病菌病毒,它們本身沒事,可人類卻不行,抵禦不了這種人類不該有的病菌病毒。所以瘟疫爆發,互相傳染,接著大爆發,大流行。

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野生動物靈性較家養動物為高,它們在被殺時嗔恨心起,釋放“致命病毒”在身體中,隨著食用而入了人腹。久而久之,病毒越積越多,自然在某個時刻爆發。只有戒殺食素,才能在瘟疫中吉祥平安。這也是佛教仁慈,勸告人類不要殺害野生動物來取食裹腹,保護大自然。確實應該如此,人類要學會和大自然(包括野生動物)和平共處。說到這,還真別說,不知是歷史驚人的巧合還是我佛慈悲,“食素止瘟”,歷史上還真發生過,正是1894年清甲午粵港大瘟疫。下文(四、)會較為詳細講述。

三是,也有惡人故意製毒,拿病菌病毒殺敵制勝的史例。如未經歷史科學考證的傳聞中,美洲印第安人敗給西方殖民者,不是軍隊、武器、戰術,而是歐洲人見打不贏印第安人,無法征服印第安人,所以故意把病毒傳染給印第安人,由此引起美洲瘟疫。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當然,這是陰謀論下的生物化學病毒戰了,不在此文所說範疇。

還有人認為,人體本身存在的細胞、細菌、病毒、微生物,可能會有由好轉壞的過程和結果,然後危害人體。相對,也會有壞的細胞、細菌、病毒、微生物變成對人體有益。因為在某種條件下,各種微生物細菌也需要生存,所以轉變、轉換自己來適應人體自身結構變化和內外環境變化。同時,持這種觀點的人也認為,宇宙萬事萬物都會轉變轉換,只要條件成熟。這種說法,也沒得到科學界和醫學界的肯定。但也不能說是謬論,畢竟一切都有可能。是否成立,只有留待科學認證了。

以上幾種起因,都是從歷史瘟疫中,一些專家、醫家得出的觀點結論,業界並未公認。這也因為,人類對於所有瘟疫,還沒有完全瞭解,無法下準確定論。

二、人類歷史十大瘟疫與危害

歷史學術界、醫學界比較公認的認為,在人類史上,不算局部性、小型、短時的,共記載著十大重大瘟疫:1、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死亡人數約總人口一半,沒有確切數字);2、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公元164—180年,估計死亡人數500萬);3、查士丁尼瘟疫(541-542,據估計死亡人數1億多);4、歐洲黑死病(1348-1350,死亡人數2500萬/另有數據顯示,1347-1353,死亡人數達5000萬。數字情況未能考真);5、美洲瘟疫(1521,估計死亡人數9500萬);6、米蘭大瘟疫(1629–1631,死亡人數約6萬);7、倫敦大瘟疫(1665-1666,死亡人數約10萬);8、法國馬賽大瘟疫(1720 – 1722,死亡人數約10萬);9、莫斯科黑死病(1770,死亡人數無確切記載);10、雲南省鼠疫大流行(1885-1950,死亡人數10萬多)。

在《歷史上的大瘟疫》(楊紅林著)一書中,詳細記載了世界歷史上的一些重大的瘟疫。回看我國曆史,西漢、三國、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末、清末,都曾經發生過大瘟疫。每次瘟疫爆發流行,危害無窮,必會死傷無數,哀鴻遍野,甚至因瘟疫致敗軍滅國、改朝換代。可見瘟疫的淫威力量是何等驚人。

如,在《舊約聖經》中記載了鼠疫侵襲亞述軍的情況。

再如,公元前6世紀(541-542)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派兵出征,試圖再統一羅馬。即將取勝時,大規模的瘟疫突然而至,肆虐半個世紀,1/4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然後引起大饑荒和內亂,這徹底擊敗了軍隊,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從此走向沒落和崩潰。

又如,晉·陳壽編的《三國志·武帝紀》一卷中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這就說明,曹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真正原因是“大疫”。

再如,史載明末大瘟,京城人死,幾達一半,估計約達20萬,“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真正的人間煉獄。因而李自成輕易破城。崇禎梅(煤)山上吊,明朝滅亡。後李闖王大順軍大敗於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聯軍,也是因為大順軍中瘟疫流行,戰鬥未開始,就死傷無數,其戰鬥力自然大減,所以大敗。

除了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瘟疫外,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瘟疫。

如我國2002年爆發的非典。非典,全稱是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直到2003年中,才被逐漸消滅。據統計:非典事件,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其它國家地區數字略。

關於人類史上的瘟疫災難,給我印象最深,而且歷史資料較為詳細的,是我國曆史上,明末亡國年大瘟疫(1644,另有歷史記載起瘟時間是1642年)、清甲午粵港大瘟疫(1894)。

三、1644明末瘟疫

史記載,最先起瘟的是1633年(崇禎六年)的山西。1641年(崇禎十四年)傳染到河北。1642年傳到京城,到1643年,瘟疫達到高峰,京城死傷“二十餘萬”。1644年4月,李自成破京入城,明亡。

明末,崇禎在位,雖試圖勵精圖治,重振社稷江山,欲致明朝萬世不衰代代相傳。但那只是枉然,妄想。此時的明朝已是內外交困,病入膏肓,如同一個瀕死的老人,念著榮華富貴,不願就此死去,還在垂死掙扎。

督師(兵部尚書)孫傳庭還握著明朝最後一支大軍,駐紮河南。生性多疑的崇禎害怕孫手握兵權,可能會反,又夢想快速平亂,天下回復太平,所以不斷下聖旨要孫領兵出關戰闖賊(李自成)。孫自知武器劣勢,軍心不穩,且李自成大順軍氣勢正盛,不宜正面對抗,為保存明王朝最後的資本兵力,孫不惜接連抗旨,拖延不出。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鼠疫突然而至,幾乎橫掃整個河南,一些城鎮村莊人口死絕,屍橫遍野。瘟疫很快就傳進軍營,每天都有十幾人發燒、嘔吐、昏迷,日日死人。軍醫不識瘟疫,不知防治、遏制傳染,無法對症下藥,只按治傷寒法來醫。感染者與常人雜居同食,所以瘟疫很快大爆發。這支軍隊,還沒開戰,已經大損,十去六七,潰不成軍。

活菩薩出現了。有遊醫吳又可(下簡稱“吳”)來到軍中求見孫傳庭(下簡稱“孫”),表示此乃“戾氣”瘟疫(一說是“癘氣”),表示他有法可治。孫死馬當活馬醫,答應吳條件,全聽他的,全力支持配合他的治療方法。

據說,孫還請了高僧來軍營高聲誦《楞嚴咒》以驅邪鎮疫。

只到月終,吳的一系列醫治方法,就成功阻止瘟疫的擴散。重者死部分,傷者得活,瘟疫受控。

崇禎連發十二道聖旨,成了孫和這支軍隊的催命符。孫明知一戰即九死一生,但不得不忠君聽命。有百多重病者不能隨軍起行。吳請孫派兵看守隔離,但孫竟趁夜將重病者全部殺死,全軍起拔備戰闖王。同時請吳隨軍而行。吳心寒又驚,早就收拾細軟,安排後路,當晚星夜而逃,回到老家蘇州,繼續行醫濟世。

果然,孫大敗於李自成,以身殉國。

上文提到,李自成大敗於吳三桂與多爾袞聯軍,起因就是大順軍中爆發瘟疫。史載“遺屍上百里”,非常恐怖。而吳三桂與多爾袞的軍隊卻沒有爆發流行瘟疫,究竟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吳三桂和多爾袞軍隊中有神醫,治瘟得當?歷史上沒有記載。一些古體小說,只神乎其神地稱戰勝李自成後,瘟疫莫名其妙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麼,吳又可何許人也?吳又可究竟用什麼醫治方法來止疫制瘟呢?這些內容,在“五、”章節會較為詳細敘述。

另外,以這場明末大瘟疫為框架,拍出電影《大明劫》(馮遠征、戴立忍主演)。電影雖然經過藝術創作,但瘟疫之殤,還是可見的,絕對令人震撼。

四、1894粵港瘟疫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壽。是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結果我們知道了,1985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後簽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這一年,也發生了瘟疫流行。發生地,是在南方,主要是粵(廣東,主要是廣州)港兩地。

其實早在1888年,廣州就已發生過小規模的瘟疫,並傳到周圍各縣。史載“南海縣屬之佛山鎮豆市巷某號,一日連死六人,鋪內無人司理,因而閉門歇業,亦可見患疫者之多矣”。不過,這場瘟疫沒有更大規模地傳播,發病流行的時間也短。但應該說,這場小規模的瘟疫,為後來的1894年大瘟疫,埋下了大隱患。

史載,1894年3月雨始,連綿至7月,期間竟無一日放晴,但有一異象,不斷有老鼠莫名死去,浮屍於河(珠江廣州段及其在廣州的支流河涌),鼠屍被江水浸泡腫脹,不日就發臭腐爛。史載,“一日中共收得一千餘頭(死鼠),其不及收者更不可以數計,宜乎疫之終不可防也”。這在當時,並沒引起政府和民眾的足夠重視。人們如往常一般在河道洗米、洗菜、洗衣,大人小孩下水游泳戲玩者不在少數。有人狂言:幾隻老鼠,何足懼也!

不料,瘟疫來了。其實在3月(一說是2月)已經有人染病,只不過沒有大擴散。隨著人群為生活奔波勞碌流動,5月時,瘟疫傳到香港。5月10日,當時的港英政府宣佈成為疫區,實施港口檢疫制度,推出《香港治疫章程》。但因文化差距、生活習俗、防疫理念等而被在港華人牴觸,與港英政府爆發零星衝突,由此引發“大逃亡”。部分在港華人用種種方法逃回粵(穗)。事後估計,瘟疫期間,約有10萬人逃港回粵,而死亡人數多於2千人(沒有記載確切數字)。後港英政府向清政府施壓,兩廣總督李瀚章迫於各種壓力,於6月21日覆函,始將香港東華醫院分局的患病華人載回廣州醫治。港英政府向各國求援,日本和法國專家前後腳抵港研究,後法籍專家阿歷山大·葉赫森(另翻譯為“耶爾森”)發現鼠疫桿菌,在1967年才正式以葉赫森命名(另翻譯為“耶爾森氏菌”)。

而粵的疫情從開始就已失控,肆虐數月,因為當時政府政策失當,群醫束手,防疫止瘟沒有絲毫效果,以致廣州城內十室九空,家家有喪,何等悽慘!

據海南儋州醫家羅汝蘭著的《粵疫續述》載,這次鼠疫,廣州死亡人數超過10萬。據1900年廣州醫家林慶銓著的《時疫辨》,序中記載:“光緒二十年(1894),又繼而廣州群城疫作,次及村落…故癧疫盛行…死亡接踵。”

另載,此場瘟疫期間,百業凋零,一片遍鴻,如同死城。只有兩個行業是非常興旺發達的。一個是棺材店,包括義莊,即暫時停屍,擇日下葬的房子、殯葬業相關聯的行業:“多有不及救治而死者,棺木店生理之旺為近年來所罕見”;另一個是藥店,包括藥房、藥材鋪、藥材商、中醫師、中醫館:“月餘來醫生藥店及棺木店均極忙迫,幾於日無暇暑(釋:沒有一點空閒)”、“疫症傳染日盛一日,藥肆棺店無不利市三倍”。

瘟疫流行,苦無對策,新死之人日增。當時政府急集群醫出謀劃策。有不知名的遊醫認為,“此瘟疫起於鼠,乃野物。而人多食野物,所以得病”。他的意思是說,病菌病毒從動物身上來。他還說,病菌病毒即使不是從動物身上來,動物也就是病菌的原宿主(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也無法證實到底是不是),也可能動物就是病菌、病毒的中間宿主,然後才傳給人類。他提出防疫對策之一,為阻止瘟疫的擴散,所以要全民吃素。這剛好跟佛家提倡的戒殺食素、防疫止疫的理念相吻合。

但人微言輕的他,馬上遭到那些“德高望重”實則貪名重利的政府名醫專家們,以種種醫學理論駁斥。論資排輩也輪不到這個無名遊醫來“指手畫腳”。可是,這些名醫專家如吵架般各出辦法,鬧了半天的臉紅耳熱,也沒說出個道道來。

廣東巡撫剛毅(一說廣東巡撫是馬丕瑤;另一說廣東巡撫是由光緒皇帝欽定的許振禕,此處未考證)也毫無辦法,只得死馬當活馬醫,有沒效不管,用了再說。可是,又怕引起全民抗議,所以,全民食素改為“端午節食素”。荒唐不?!

有如此政府,止疫無功,自然瘟疫照樣繼續,死人不斷。

對於這場廣州瘟疫,並未見於清廷檔案,也未見於當時疫情當時在職的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剛毅(滿族)的文選和奏摺中。只有南海縣誌、番禹縣誌,對這場瘟疫有廖廖數語的簡述。

賴文、李永宸在1999年第04期《中華醫史雜誌》上發表的醫學論文《1894年廣州鼠疫考》中,對1894廣州大瘟疫有詳細記載和考證。兩名科學嚴謹、水平極高的作者還共同著有《嶺南瘟疫史》(廣東人民出版社)一書。

在美國曆史學家班凱樂所著的《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一書中,對1894粵港大瘟疫,作了更為詳盡的描述和深入研究,值得一看。

五、明清瘟疫的止疫防治

1、

我國曆史上歷朝歷代的瘟疫,對於止疫防治記載不詳不盡。在1644明末大瘟疫和1894粵港大瘟疫中,如何止疫防治應對,記錄得相對較為詳細。

上文(三、)講到1644年的明末瘟疫,孫傳庭軍隊瘟疫爆發流行,遊醫吳又可現身止疫。吳又可,名有性,以字行世,祖籍江蘇吳縣(今蘇州)。他本在京城太醫院供職,毫不起眼,不見經傳,但他醫骨仁心,看不慣那些太醫們昏庸無能,不專心醫術而是勾心鬥角、攀附權貴、弄權玩術。於是,吳又可辭去公職,遊走江湖,懸壺濟世。

當吳又可得知瘟疫在軍中爆發流行時,主動到軍營求見孫傳庭,得孫傳庭對其高明醫術的讚賞,命他全權治理瘟疫。

吳認為,軍隊所染非傷寒而是瘟疫。瘟疫是天地間的戾氣(一作“癘氣”)。空中有無數戾氣,人吸入肺。人身強健,戾氣力量不足,或難發作或暫時不發作,待時機成熟就會發作。人身虛弱,戾氣即時發作。一旦病發,若無對症下藥,就會死亡。

吳先採購大量織布,裁成很多長條,用開水煮燙晾曬,發給每人一條。命令所有人用布條嚴實包住面部口鼻,只露出眼睛。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口罩,類似武俠小說中的蒙面巾。同時,吳又下令:不戴面巾者不得出門,不得交流聚集,不得雜居。吳又令診斷甄別所有人,設立三區進行隔離。重者一區,胳膊纏白布為標記;輕者二區,纏紅布;疑者三區,纏黃布。實行隔離,派兵把守,禁止三區之人離區。另外,診斷未染病者,擇地別居,不得與三區人員來往。

因為對策得當,止疫效果立竿見影,每日患病人大減,亡者亦減。

吳又親調含大黃、芒硝等性情兇猛的中藥方劑,自取名“達原飲”。以幾十口大鍋通宵炮製湯藥,要求病患者按時服藥。

月終,疫情被控,部分重症者自死,輕者得活。康健者不染。

後吳回家鄉蘇州,醫藥濟世,杏林春滿,並根椐止疫防治經驗,寫下驚世醫學專著《瘟疫論》。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描述瘟疫和防控治療方法的醫學專著。《瘟疫論》時至今日,對防治止疫,仍有重要的示範和指導意義。

2、

在1894廣州大瘟疫爆發流行時,儘管有一些棺材鋪、藥房抬價出售,因瘟疫而生意興隆,發國難財,發死人財。但值得慶幸的是,人間有愛。一些有愛心的商賈、慈善家出手了,相繼成立救濟所、善堂。最為著名的有仁濟、廣濟、愛育等。他們施醫贈藥、救治病人,積極參予止疫制瘟。如仁濟堂在城裡設立病房,隔離病人。人滿後,竟以珠江河南(注:珠江南岸)上的本用來做犁園、食肆、歌舞、說書(總之就是吃喝玩樂)的大船,改建成水上醫院,專門用來收治病人,實行隔離。同時,善堂僱人或招請義工,施捨棺材,為染病死者殮葬。

這就等於防疫止疫的執行,由這些善堂來完成,而不是當地政府。

不過,當時的政府和官員們,也不是什麼都不做的。如史載,政府一再發告示要求:所有人保持清潔;所有死者、染病者的衣物和垃圾,全部扔到河裡;僱請苦力打掃街道;每天早上10點前集中運走所有糞便,運到無人山地挖深坑傾倒;運輸糞便工具要用有蓋的桶,桶蓋封嚴,中途不得打開;禁止殺豬;禁止釣珠江河裡的魚;禁止食用河裡的魚;獎賞拾到死鼠的人(等於用錢買死鼠屍體);集中鼠屍,由苦力帶出城外掩埋。等等等等。總之,當時的政府用盡各種辦法,試圖來阻止疫情漫延擴散,但效果甚微。

3、

1894廣州大瘟疫,傳到香港,引至大逃亡,百業凋零。港英政府醫治應對止疫,也是出盡辦法。不但向世界各國求援,同時進行防疫隔離,又請醫學專家入港尋病毒源,進行醫藥治療。最後還把木屋區(貧民窟)裡的窮人全部趕走,一把火將木屋內燒得精光。這把火,不知道能不能連病菌病毒也燒死了,誰也無法確定。當時法籍耶爾森發現並確定這場瘟疫由鼠疫桿菌引起,也就是說,這場瘟疫是鼠疫。但還是沒有絕對有效的藥物根治。不過,奇怪的是,“火燒”這招似乎有效。同年9月,瘟疫停止並逐漸消失。但鼠疫的發生並未完全杜絕,而是每年都有小規模、時間短、小範圍的發生,如1896年,香港再次爆發鼠疫,死亡人數達1千人。這讓鼠疫成為香港的風土病(釋:地方病)。至1926年,鼠疫才正式結束。

4、

在清亡國年(1911)的東北瘟疫中(史載此疫起於1910年10月25日),清政府同意外務部右丞施肇基奏請,設立東三省防疫總醫官,同時接受施肇基的舉薦,由劍橋大學華裔醫學博士伍連德擔任此職。伍連德有報國之心,領命立即帶領醫療隊抗疫。歷經困難危險,最終成功阻止瘟疫擴散。伍連德的止疫方法,正是“火燒屍體”和“隔離”。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火燒屍體,那是相當的不容易。

因為封建觀念根深蒂固,都是“人死入土為安”。所以“火葬”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強烈反對,因此產生了很多磨擦、衝突、甚至打鬥受傷。經過一番努力,伍連德說服了清廷,清政府強行下令並強硬推行“火葬”。這招果然有效,成功阻止疫情的擴散。同時,伍連德醫療隊推行隔離法,積極用藥物進行治療,最終控制了疫情。

5、

在國外的瘟疫史中,也有記載了止疫防治應對的方法。如,在莫斯科黑死病(1971)爆發流行時,政府為止疫做了一系列的醫治應對措施:專門設立隔離區;銷燬被汙染的物件;關閉公共浴池;實行軍事管制;實行宵禁;推出法律禁止疫期來往;等等。同時,因為疫情影響民生,為安定民心,防止動亂,政府也積極採取一些為民眾舒難解困的措施:為市民提供工作;發放食物;等等。最終平息民眾的不滿,共同參予止疫。至於,這場疫情何時結束,怎麼結束,還沒有真實史料用以佐證,進行詳細瞭解和研究。

六、跋

綜上,由歷史瘟疫事件中的止疫方法和經驗得出結論:最有效阻止瘟疫擴散的方法就是隔離、死者火葬、生者用專業醫藥治療。

另外,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往往伴隨瘟疫流利的,就是大饑荒、水災、風災、冰雪災、火災、蟲災、地震、戰爭。或一前一後,或同時發生。

這次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真正顯示出我國是世界強國,有絕對的能力來止疫制瘟。

雖然絕大部分的染病患者被隔離,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國家強而有力,應急對策正確,全國人民沒有慌亂,非常配合國家政府,響應國家號召,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直到現在,中國速度,全民參予,以致大局穩定,正常有序。

看看上文所提到的瘟疫情況, 再對比我們現在的全國止疫防治的情況,誰都會肯定感嘆:幸虧我們是中國人,幸虧我們活在現在的中國!

有中央政府、各級政府、機關單位、解放軍、醫護科研人員、公安警察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戰疫止疫,中國必勝!(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