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劃停止向我國供應航發:淺談命脈產業絕不應學握在別人手中

援引《華爾街日報》消息:特朗普政府正在討論“停止向我國供應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集團生產的飛機發動機”的問題。至於他們為何會突然討論這個問題,不具名消息人士解釋稱:白宮給出的理由是擔心我國會對LAP-1C發動機進行逆向研發。

美國計劃停止向我國供應航發:淺談命脈產業絕不應學握在別人手中

LAP-1C發動機是由通用公司和賽峰集團合資成立的CFM國際(CFM)聯合研發的,它是該公司非常重要的一款下一代高涵道比發動機。也許很多人對於這款發動機並不是很熟悉,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發動機恰好就是我國C-919客機選定的發動機。

按照預定流程,裝備了LAP-1C發動機的C-919已經開始試飛,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將在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可如今美國就這一問題突然發難,勢必會打亂我們的腳步。而且通過這個事件,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兩個問題:1.美國正在不斷加碼損人利己的貿易保護;2.諸如航空引擎這樣的命脈產業,絕不應該掌握在別人手中。

美國計劃停止向我國供應航發:淺談命脈產業絕不應學握在別人手中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一直以來都是限制與影響我國在民用和軍用領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適用於大飛機的航空引擎:我們目前雖然已經有了相應的研製計劃,但是還沒有一款成型或者是成熟的產品;而這也恰好為掌握這一技術卻不懷好意的國家提供了掣肘我們的“良機”。

回望我們幾十年來的航空發動機發展之路,總結起來基本上就是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建國之初,由於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的多重限制,我們不得不選擇一種看上去最容易的發展模式:先引進,再修理,繼而仿製;比如曾裝備在殲-5戰鬥機上面的首臺渦噴-5發動機便仿製自蘇聯的WK-1F。

美國計劃停止向我國供應航發:淺談命脈產業絕不應學握在別人手中

當時,我們雖然還不具備完全自主研發的實力,但空軍所裝備的仿製發動機性能實際與一些外國產品的性能相差無幾,大概也就是五年左右的差距。例如我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生產出來的紅旗-2發動機,其綜合性能就與當時蘇聯的R-11、法國的阿塔-9發動機不相上下。而且就航空引擎發展起步時間來看,我們也並不是太晚。但為什麼越到後面差距就越拉越大呢?

首先無法迴避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殊時期的工業停滯:在那個橫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動盪時期,包括航空發動機在內的諸多工業生產均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而這一歷史插曲對於當時已經頗有起色的發動機產業來說無異於是自廢武功。

美國計劃停止向我國供應航發:淺談命脈產業絕不應學握在別人手中

其次就是發展思維的偏差。參考國外航空引擎強國的成功經驗來看,他們一直都是把航空發動機研發置於一個單獨的重要地位。這就使得他們對該領域的研發工作能夠集中投入、集中精力進行,輕易不會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

但反觀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研製思維,長期以來都是將其作為飛機研發的附屬產物來對待。也就是說,只有在某一機型立項後才會進行配套的發動機研發,如果該機型最終下馬,那麼與其相關的發動機項目也會就此終止。

美國計劃停止向我國供應航發:淺談命脈產業絕不應學握在別人手中

所以,在吸取這一經驗教訓得出的總結就是:航空發動機產業必須要擁有其獨立且重要的工業產業地位。

客觀而言,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引進競爭機制。或許在國有化和計劃經濟之下我們可以快速解決有和無的問題,但卻很難保證質量好與壞的問題。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航空發動的發展也必須要經歷時間的檢驗和技術積累才能碩果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