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宝钗结合后,为何会夫妻反目?

李顺Leesun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那是高狗的流毒,那是不可能的,薛家绝不会把攀附富贵的唯一指望薛宝钗嫁给已经衰败的贾家!

【知玉斋】大观园诸芳流散

诸芳流散,就是死的死,流散的流散,开到荼蘼花事了,大观园的诸芳流散,一定跟怡红院和麝月有关系。有可能是麝月离开大观园,袭人死亡。

因为袭人流产的时候就吐血了,王熙凤也是因同样的原因,病重无法管理荣国府,而袭人的病症比王熙凤还严重。王熙凤是累的,加上小产,所以,贾琏才判断王熙凤必死无疑。而怡红院的事情也不少,麝月和晴雯都不在了,袭人能不累吗!贾宝玉在这个时候出一点点问题,袭人和黛玉都会急火攻心,病情加重。而她们是同一天生日,会不会一天死去?而这个时候,元春,贾母应该都不在了,贾宝玉一下子变的一无所有,他这个情种,只能殉情自杀。

尤二姐尤三姐自杀,他魔障了一阵子,晴雯死了,他卧床一个月,说黛玉走,他马上疯。

最爱他的贾母死了和这两个他最爱的人死了,他不自杀也活不成了。所以,贾宝玉根本没机会出家。

在黛玉和袭人死亡之前,秦可卿死了,尤二姐死了,尤三姐死了,迎春死了,香菱死了,晴雯死了,元春死了,贾母死了。袭人和林黛玉死了之后,贾宝玉和王熙凤都病死了,王夫人畏罪跳井自杀。薛蟠酒后杀了夏金桂,夏家报复连薛宝 钗一块弄死。让薛姨妈跟夏家奶奶一样变成孤家寡人。李紈改嫁,妙玉还俗嫁人。史湘云婚姻美满,结局凄惨,跟李清照一样。我早就分析过,邢岫烟的家庭背景和她的个人性格,她嫁入薛家好不了。香菱和迎春何如?

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府因为王夫人收受甄府罪证而获罪,史家和王家受到牵连,都完了。落得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屠尔佳哈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维持不久,贾宝玉离家出走,留下薛宝钗一人守寡,有人认为这代表夫妻二人反目,其实宝玉宝钗从来没有夫妻反目,也没有互相厌弃。相反却夫妻和美,齐眉举案。虽然贾宝玉觉得薛宝钗替代不了林黛玉,未免美中不足。但不足的前提是美,证明夫妻感情不错。这点【终身误】写得清楚。关于二人为什么分道扬镳,具体有三个原因,却都与夫妻感情无关。


【一】

(刘姥姥说)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三十九回,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随后贾家就起火了。雪下抽柴本就代表薛宝钗。而当时她穿的什么“红袄白裙”古人绝不会这么穿,只能代表她经历了红白喜事。推断宝钗嫁给贾宝玉,为了给病重的贾母冲喜,不想贾母当天去世,喜事变丧事,随后不久贾家“起火”被抄家。

贾宝玉先经历林黛玉被赐婚离开贾家后去世,再经历贾母去世,贾家被抄家,父母被治罪,家破人亡一无所有,身心受到绝对打击,这种情况下哀莫大于心死,出事是迟早的。

【二】

贾家抄家后,支撑贾宝玉精神的就剩薛宝钗。“雪下抽柴”是双关,即代表薛宝钗来到贾家的目的,也代表“金玉”婚后,贾宝玉抄家,薛宝钗负担起夫妻二人的生活。

甄士隐的家破人亡对贾宝玉有很重要的影射作用。甄士隐与妻子封氏投靠老丈人家,被老丈人各种嫌弃拐骗,全靠妻子和丫头做女红支撑。薛宝钗同样也是如此,判词说她“可叹停机德”,并非单独指出她具备这样的品德。而是她在贾家抄家后,确实靠女红纺织维系她与贾宝玉生活。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一文不名,又不会赚钱,唯有薛宝钗能负担起家庭用度。贾宝玉也就像甄士隐一样自怨自艾。可惜,他这样子不但帮不了薛宝钗,还会被薛家嫌弃。薛姨妈本就不是大方的人,平时常唠叨香菱等不会省俭。夏金桂更是眼睛不揉啥子,怎么可能放任贾宝玉在薛家吃白饭。薛蟠一个浑人,被撺掇几句话,真的可能像三十四回那样拿着棒子要打死贾宝玉。宝玉宝钗夫妇二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遭遇了人生最难的时候,薛宝钗无可奈何之下“停机德”,最后一次劝说贾宝玉拿起书本振作起来。


【三】

第二十八回,贾宝玉与冯紫英蒋玉菡薛蟠等每个人说过一个酒令,每个酒令并非只说一个人。根据古人酒桌文化,这种酒令难点是要照顾到每一位在座的主要客人。所以,除了冯紫英和云儿因为影射史湘云嫁给冯紫英,酒令单独唱和外,贾宝玉和蒋玉菡薛蟠的酒令分别都提到了除云儿以外的几个人的姻缘。属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是: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

第一句讲的是薛宝钗被逼无奈“停机德”规劝贾宝玉振作起来,能够科举仕途,不再被人瞧不起。家庭也需要他男人一点。不想贾宝玉遭逢巨变,自己无能养家,又不想科举仕途,万念俱灰离家出走。

第二句讲的是宝玉离家出走后人生境况就像“掉在池子里”,不排除也像甄士隐那样有“下世(死)”的状态,此时癞头和尚像当初点化甄士隐的跛足道人一般出现,贾宝玉被他点化(被癞头鼋吞了去),一去不复返。

第三句讲的是贾宝玉被癞头和尚度化后,出家为僧(变成个大王八,王八和乌龟是和尚戏称)后,寻到林黛玉的坟前,替林黛玉守墓一生(驮一辈子碑)。

薛宝钗在人生难以为继的时候规劝丈夫振作起来,并不算错。贾宝玉也需要振作才能活下去。可惜,宝钗高估了贾宝玉的神经承受力,贾宝玉不堪人生巨变,离家出走遁世而去,与薛宝钗的劝说并无多大关系,也不是夫妻反目。更多是他心关难过。最后薛宝钗的余生,就像四十回贾母看到的蘅芜苑雪洞一般的房间,一个人几本书,苦守余生!宝钗是真的可怜!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不是百二十回本续书中“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样戏剧化的对比性情节,黛玉应该在宝玉婚前香消玉殒。也就是说,宝钗不可能作为黛玉的替代品嫁给宝玉,更不会是阴谋竞争的无耻获胜者。

相反,在黛玉逝后,宝钗是宝玉最合适的婚配对象。她的美丽宝玉一向欣赏着,多年相处也算融洽(不谈爱情),更不用说她对宝黛爱情一向知情,算是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了。

如果贾家不衰败,凤姐继续强势管家,宝玉与宝钗可以做一对诗朋画侣、富贵闲人。宝玉尽可以一边欣赏宝姐姐“雪白的一段酥臂”,一边在心里怀念林妹妹的知己。就像藕官说的:“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仅仅是为了林妹妹灵魂的“安”,宝玉也不会拒绝正常的娶妻。

宝钗固然是希望宝玉“上进”、读“正经书”的。不过贾母早就预言过,“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宝钗对他的影响力,能比贾政的板子更大吗?贾政差点把宝玉打死,宝玉还不是照旧?他不听你的,宝钗能如何?身处那个时代,不能主动要求离婚吧?

但是随着家族败落、“大厦倾”、获罪抄家之类的大变故,情况就不一样了。凤姐肯定是获罪,然后被休,贾琏也势必受到连累(凤姐干涉司法,是用贾琏的名义)。就此家破人亡,大概也没那么惨。像宝玉这样不管事的,即使被羁押一段时间,还是会获释。

获释之后的日子,才更难过。因为家产被抄,经济上陷入困顿。宝钗与宝玉,不仅要独自支撑他们的小家,更负有主持家族的责任,再没有别人可以分担。到这时,宝钗就不得不劝宝玉、哄宝玉、骗宝玉、逼宝玉“上进”,比如求取功名了。

也就是到了这时,两个人的的三观不合问题,才真正到了冲突激烈、无法调和的地步。“银样镴枪头”的宝玉,也有他不肯让步的底线,就是人生道路的选择,绝不肯入“禄蠹”、“国贼禄鬼”的行列。

在宝玉,这是我的底线,绝不容突破。在宝钗,家事败坏至此,你身为男子,居然不肯担负责任。双方都不能退让。到忍无可忍之时,宝玉就“悬崖撒手”、一走了之,宝钗就不得不继续忍受贫困、孤独的生活。


栖鸿看红楼


宝玉与薛宝钗结合之后,宝玉撒手悬崖,许多人以为是宝玉对林黛玉念念不忘,对薛宝钗视而不见。其实不是这样,贾宝玉是接受薛宝钗的,他的撒手悬崖另有原由。

其实,宝黛钗三人的结局早在《红楼梦》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中,作者借藕官之口,告诉读者“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而贾宝玉也认可藕官的话。可见贾宝玉并不认为一个男人应该为一个女子守护一生。而且,以贾宝玉的性格,也不是坚强的,有责任感的,反而有些愚孝的成分,因而,当林黛玉去世后,他会听从家里的安排接受薛宝钗的。况且薛宝钗也曾经是贾宝玉喜爱的对象,而薛宝钗又是个有城府的,想要拿下心思单纯的贾宝玉还不是手到擒来。

如果说藕官菂官和蕊官之间的故事暗示了宝黛钗之间的结局,那么甄士隐拋妻出家的事情则暗示了贾宝玉拋家的原因。宝玉和宝钗在婚后会因三观不合而产生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但因而宝玉还不至于撒手悬崖。宝玉撒手悬崖的原因是家族的败落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后遗症。

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从小享尽荣华富贵,顺风顺水长到二十左右,虽然也受过小波折,但是在贾母和王夫人的护佑下,从来没有吃过大亏,就如同他自己想的,无论家族经济多么艰难,也不会短了他和林黛玉的。但林黛玉死后,贾府呼啦啦的大厦倾,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宝玉被压在狱神庙,饱受折磨,被救出府后,物是人非,更加见识到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他的心灵家园也一刹崩倒了。

而宝玉虽然有些个性,却无谋生本领,面对前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贾府,他不知何去何从,如果此时一僧一道出现,用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去蛊惑他,于是贾宝玉拋下一切,撒手悬崖,将孤独寂寞留给了宝钗。


萍风竹雨123


贾宝玉跟薛宝钗结合后,夫妻反目是必然的!首先,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这对表兄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着厚实的感情基础。其次,林黛玉丶贾宝玉有着夙世的因缘关系。在太虚幻境时,林黛玉是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每日里用甘露浇灌她。林黛玉曾说道,若下凡为人,则用一生的眼泪还他!再者,贾宝玉憎恨世俗,喜欢无拘无束。林黛玉虽弱不经风,但天生丽质,秀外慧中,不为世俗所束缚,故两人走得很近,也是天生一对!而薛宝钗,虽美貌超群,但城府极深!她是官宦千金,心目中追求的是升官发财,嘴上念叨的是经济学问,这是贾宝玉所厌恶的!并且薛是表姐,每日里道貌岸然,贾宝玉对她除了尊敬,没有一丝爱情。最让贾宝玉不能容忍的是,以贾母为首,王煦凤做帮凶,用李代桃僵的毒计让二人结合,骗过贾宝玉。一边是笙箫管笛入洞房,一边是凄风苦雨孤魂泣!贾宝玉悉知真像后,心如死灰,心中更加讨厌薛宝钗,从此注定了这场婚姻的破灭!


蓼风荷月


宝钗和宝玉的结合,黛玉的香消玉殒,注定了他们的结合不会幸福。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宝玉和黛玉从小一块在祖母跟前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黛玉更是老太君嫡亲女儿的遗孤,他们的关系相比较与其他人更是亲厚。

自小一块长大,在家中长辈的言谈举止当中,在姐妹的打趣当中。宝玉早已经认为在长大成人之后,他要迎娶进门的是自己的表妹林黛玉,而不是宝钗。虽然他和宝钗有金玉良缘之说,但是在宝玉的眼中,也只是将宝钗当作姐姐。

2.宝玉和宝钗的三观不合。

宝钗自小经历了家道中落,哥哥惹是生非,她和母亲不得不自小寄人篱下。虽说她与黛玉一样,都是寄人篱下。但是他们又是不同的,黛玉有自己的亲祖母庇护,又有亲舅舅在堂主事。而宝钗与贾家唯一的联系,就是他的母亲与宝玉的母亲是亲姐妹。

所以在宝钗的眼中,似乎只有读书科举,入朝为官才是唯一的正途。对于不爱读书,不求上进,渴望自由的宝玉,她不厌其烦地劝解。

而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文人风骨。林黛玉深受其父亲的影响,渴望的无忧无虑,洒脱不羁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她与宝玉是契合的。

3.宝玉真正恨上宝钗的可能就是结婚的时候。为了骗取疯癫的宝玉结婚,在黛玉病重之际,他们让黛玉的贴身丫鬟雪雁扶着宝钗行礼。

最终,黛玉在婚礼的鼓乐声中吐血而死。而宝玉和宝钗也在一众人等的筹划之中,结为夫妻。


笨笨猪的窝



其实宝玉和宝钗最终也没有反目成仇,依然举案齐眉,只不过宝玉的心里有些“意难平”,还牵挂着林黛玉。

我们从《红楼梦》曲子〔第二支终身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玉和宝钗的性格都是温和的,又有教养,就算不是惺惺相惜,恩恩爱爱,也绝到不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毕竟他们俩不是薛蟠和夏金桂,也不是王熙凤和贾琏,那两对确实有点反目成仇的意思。

黛玉死了,宝玉和宝钗成婚,到底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宝玉被骗,反正根据书中的提示,他们后来确实结婚了。

至于后来的宝玉出家和兰桂齐芳都是后四十回的内容,和曹雪芹的意愿是否一致,我们真不太清楚啊。

但是这两个人顶多是面和心不和,不会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以宝钗的为人来讲,装也要装的琴瑟和鸣。


凡眼看红楼


《红楼梦》虽80回后遗失,各人的最终命运没有体现,但通过前面各种蛛丝马迹作者大体上暗示了主要人物的结局,主要有黛玉早亡,金玉成婚等。宝玉和宝钗虽然成婚,婚姻却是名存实亡,但并不是那种夫妻反目,我们来分析一下。

对于薛宝钗,很多人很喜欢,觉得她才貌俱全,但可惜婚姻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成一场空。

宝玉眼里宝钗才学是数一数二的,长的丰腴可爱,很是敬佩她,但仅此而已,两个人三观不同,内心深处其实并无交集。相反宝黛二人却是心灵知己,互相能感受到彼此的灵魂,所以木石前盟才是爱情,金玉良缘并无爱情,宝钗注定得不到爱情。旁人觉得金玉才是良缘,但婚姻如同穿鞋,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宝钗不是夏桂也不是凤姐,宝玉也不是贾链和薛蟠,俩个人成不了真正的夫妻,却也决不会反目。虽然宝玉宝钗成婚,但这本就是一桩强扭在一起的不幸婚姻,所以忘不了黛玉的宝玉,虽然对宝钗有敬重,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疏远,不管宝钗如何对他“举案齐眉”,也难以打动。


輶车鸾镳


谈不上反目吧,只是理念不合,关系不是很亲密罢了,这是重点,因思想境界不在一个频道,所以永远对不是路。

但是在新婚期那会,关系还是可以的,毕竟宝玉在成亲前,对多次对薛宝钗的美貌表示欣赏,对她的脾气秉性也是敬重的,并不敢随意冒犯。以例为证:贾宝玉探病薛宝钗时,在贾宝玉眼里看到的薛宝钗的样子,是那样的岁月静好的美感,其实还行欣赏薛宝钗的,毕竟美好的事物谁都喜欢。再次就是关于宝钗戴的红麝串时,又从宝玉眼中看到关于薛宝钗的美,竟然能看呆了去,足以证明薛宝钗美貌可以打动贾宝玉。

婚后,蜜月期还是有的,刚开始,毕竟薛宝钗还对婚姻抱有希望,会柔情蜜意,总能让贾宝玉这个极喜欢和女孩说话的人粘上来的。例如,贾宝玉午睡,睁眼没见到薛宝钗,就问半天没见着你,去哪了。早晨与宝钗同时起看着薛宝钗梳妆不错眼的。多次让凤姐打趣他们夫妻的甜蜜气息。

当然这蜜月期是短暂的,真正心灵上的沟通总是没有,甚至完全背道而驰,就会相看两厌,贾宝玉甚是无奈,甚至会不想面对薛宝钗,而薛宝钗完全看不是贾宝玉的所作所为,因此必定会关系疏远。以至于贾宝玉为摆脱对他来说以无可留恋的枷锁,毅然出家放弃一切,只为追求心灵上的愉悦与满足。

可见真正的天长地久靠外貌是无法实现的,只有真正心灵契合的伴侣才算是神仙眷侣。


小窝里的妖精


薛是个实用主义者,封建社会闺阁淑女的典范,在她看来,象宝玉这样的世家子弟自然无可避免地要走仕途经济的路,所以在宝玉很不耐烦不愿见贾雪村时,她劝宝玉也该见些做官的人,谈些仕途经济,宝玉当即就恼给她个下不了台。宝钗此人,无论才貌,自不在黛玉之下,然而她比不上黛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真性情,她心里也喜欢宝玉,可是碍于礼教不敢有丝毫表示。照书中她自己的话讲,她很讲主子身份,跟奴才丫头不会亲热玩闹得主仆不分。而宝玉最讨厌的就是学那些无聊的走入仕途所需要的八股文章,其实宝玉并不是不好学,不过他喜欢学的不是那些用来当仕途的敲门砖的东西。他喜欢看的是庄子这样的杂学,甚至西厢这样的禁书,在他看来,女儿是最美的,最不该有世俗之气的,他把那些钻营之人称为禄蠧,而宝钗却屡屡劝他交往禄蠧,贾宝玉向往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交往的冯紫英、柳湘莲这样的人,他也并没有要脱离社会,毕竟在书里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对人生以及今后的前途并没有完整的想象,他不过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想当个干净些的人罢了,而薛宝钗却是个完全为世俗要求浸化的人,就连史湘云也劝他,而只有林妹妹才是同道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