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

疫情爆發之前,大家有沒有在一個茶餘飯後的閒聊中突然發現,周圍的朋友和同事已經對使用信用卡、花唄、京東白條等進行消費習以為常了,你甚至得知,平日裡見到的那些各種大牌傍身的俊男靚女中,有幾個早已熟練地在各種網貸App之間來回切換了。而且你們還在炫耀誰的貸款額度高?誰的芝麻信用分高?誰的花唄額度更高?

一場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


“會花錢才會掙錢,只有窮人才只知道攢錢!” “聰明的女人才會投資自己!” “AJ讓你玩出個性,做自己,成為人群中最亮的仔!” “存錢買房真的是‘剛需’?既然始終都買不起房,那及時行樂才是人生意義!”……我們的生活,不知何時起已經被這些花裡胡哨、色彩繽紛的充滿誘惑力的廣告語所填滿。於是你開始相信,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悄無聲息中,被資本鋪天蓋地的“消費主義”營銷影響,成為了資本鐮刀下一顆翠綠翠綠的韭菜。

何為“消費主義”?過去消費主義通常是商家主動出擊:產品的生產者自己通過暗地裡的操控來達到讓消費“合理化”的目的。而現在的消費主義早已經不滿足於此了,在現今各大行業產量過剩的今天,它要進一步引導、刺激、拓展、創造消費需求,於是它讓你認為,消費了什麼商品,你就是什麼身份。當被消費主義洗腦的人們滿足自己的慾望和熱情,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時,資本主義用利潤再生產出的商品也在此時被消化,資本與消費主義,原本是兩種不同的秩序,但在這樣的運作之下,如同一母同胞的好兄弟一般肩並肩越走越遠。

一場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

“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年輕人的消費水平,在這一刻足以讓在社會上工作了十餘年的前輩們咋舌,甚至認為,中國的有錢人是越來越多了,年齡也越來越小了。那麼,真的有那麼多有錢人嗎?二十年前,在二三線城市,一個月收入2000塊的家庭能在五年之內買下一套房子,甚至不用借錢不用貸款。二十年後的今天,在房價的上漲趨勢中,一個年收入20萬的家庭在五年之內不用貸款買一套同規格的房子幾乎不可能。根據網上的數據,一個年收入20萬的家庭在中國家庭中可以排在前10%,而超過70%的中國家庭,年收入不到9萬。

問題來了,身邊各種用著大牌化妝品、揹著名牌包、穿著潮牌鞋的年輕人,有達到上文所述的收入水平嗎?匯豐銀行披露過一組數據: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而我國目前90後人口總數大約有1.715億人,人均12.79萬元,負債總額約為22萬億元。

一場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


新時代下的青年人,成長於西方文化滲透的80、90、00年代,恰逢國家蓬勃發展時期——03年加入世貿組織後,更朝著世界領先經濟體的目標極速前進。因此,這一部分人群的思維更加開放,花錢也更加大膽。可是與此同時,房子,這個我們最看重的剛需產品的價格也開始飛漲,佔據了普通家庭的絕大部分財富,這可讓其他非必需的產品極其羨慕嫉妒恨了,拼需求拼不過,拼價格也被人家吊打,這讓人怎麼活?資本又出手了,沒有條件買,就要創造條件讓你買。

你現在沒有錢,可是你在不停賺錢啊,我可以現在把錢借給你,等你賺了錢再還給我,你買到了東西,還不用一次性花太多錢,既能享受產品又能兼顧生活,豈不美哉?並不是只有你房地產會搞貸款。於是花唄、白條、信用卡、任性付等各式各樣的透支渠道上線了。只要你想借錢,各種各樣的網貸平臺任君挑選。同時,我們還有世界領先的電商體系和物流鏈,還有雙十一、雙十二、818、618、黑五等繁多的促銷日。

一場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


透支消費終究是要還的,請牢記這一點。尤其是,在消費主義已經逐漸模糊了你能負擔的抵押品的情況下,你能保證還的起欠款嗎?互聯網上不乏被曝光的女大學生裸貸、上班族網貸無力歸還跳樓的案例。傳統的信用卡消費場景下,你的收入就是你的抵押物,若下個月有收入,可以負擔得起眼前這筆債務,那這個月花多少是心裡有數的。

為什麼這些手段會套牢你?因為當你的欠款面臨越來越多的分期支付時,你很難在各種紛紛擾擾的雜事中算清楚到底欠了多少錢。很少有人能邏輯清晰地在不停的欠款和還款中理清這些賬務,而算不過來的人,他們往往就忽視了自己那5000的工資(收入)才是抵押物,改為算我還剩多少額度可以花這種事了,而你對於自身的實際抵押物認知一旦被模糊,你的人生就開始墜落了。

一場疫情讓“超前消費”現了形


當前情況下,國內的“消費主義”已經氾濫,“享受主義”日趨膨脹,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很多人多少會衝動一兩次。但衝動之後,還是要回歸理性,透支消費並不是為你省錢,你該支付的錢沒有少一個子兒,反而親手給自己的未來埋下了地雷。這顆雷什麼時候引爆,沒有人能猜中。

2020年開局的這場瘟疫,一場屬於不可控力的災難,目前已經讓整個國家的經濟停滯了一個月,在疫情徹底結束之前,復工也難以達到正常時期的規模。不可預計的打擊。更對於揹著房貸或車貸,還超前消費了不少的普通人,同樣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關口。當你面臨被裁員,當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導致收入減少,當停工導致周圍物價紛紛上漲生活成本上升時,信用卡、花唄、白條還在發著消息提醒你按期還款,你默然回顧,除了貶值的包和鞋,除了朋友圈的網紅打卡,除了在外人面前光鮮靚麗,除了父母的錢包,你其實一無所有。

看到疫情報道之下的各種現實案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災難打擊的不僅僅是實體經濟,還有如空中樓閣一般的“超前消費”這一觀念。沒有什麼比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很窮更能讓人痛徹心扉。疫情爆發的這一個月裡,我看到周圍不少小夥伴們哀嚎著還花唄的艱難,網上很多人抱怨房貸車貸的艱辛,突然意識到,或許我一直被消費主義編織的幻境桎梏著,沒有清醒的認識到,房車靠父母、存款拿不出手的自己,真的很窮。希望經過此次事件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