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你最喜欢哪种艺术形式?为什么?

醉翁人494


本人更喜欢宋词,因为唐诗大部分的篇幅都比较短,给人一种言而未尽的感觉。

唐诗一般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但是总是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宋词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比唐诗更多变、更精微、更纤巧、更能完整的抒发人们胸中的感情,引起别人的共鸣。

其实在唐诗中除了五言和七言绝句之外,也有不少长体乐府诗,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和白居易的长恨歌。

就已经有了宋词的感觉,它们和宋词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抒情。

而到了宋代便更近了一步,便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宋词,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开篇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能够让人感受到他对自己亡妻的思念之情。

而他的另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则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一腔热血、豪迈之情,尤其那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更是让我念念不忘。

其他的如柳三变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出了为情所苦的男人的心声。

而苏东坡的《蝶恋花》更是经典,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是描述爱情的佳词典范,然而一山还有一山高。婉约之词苏东坡能写,李清照也能写,就连一心抗金光复大宋河山的辛弃疾也有感情细腻的一面。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词佳作的屡出不穷也是我喜爱它们的原因,同时宋词在现代的传唱度更高,更能朗朗上口,所以我喜欢宋词胜过唐诗和元曲。


平安是福0123


总体上,我还是喜欢唐诗。理由如下。

一:唐诗格局大,气势磅礴。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巜蜀道难》等等,雄浑壮丽,充满着盛唐特有的气派。

二:唐诗题材多样,全方位地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送别诗、边塞诗、因园诗、咏物诗、咏史诗、隐逸诗、闺怨诗、赠答诗……各种题材齐备,而且都有传世佳作。

三:唐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而且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如张几龄、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贾岛等也各具特色,共同组成了瑰丽夺目的诗的百花园,这是其任何朝代都难以匹敌的。

第四:唐诗表达技巧日臻成熟。用词之精当,句法之独特,构思之缜密,章法之多样,体悟之细微……均叹为观止,堪称典范,后代诗歌或宗法杜甫,或崇尚李白,或师法贾岛,或学习李商隐,但其成就终难以望其项背。


郑显亮


我最喜欢宋词

宋词的风格和唐诗元曲病并不一样,因为宋朝长期收到外祖的侵犯,像辽和金。不过古人有一句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正式在这种混乱的社会局势下,也出了不少爱国抗金、抗辽的大英雄和词人、诗人。因为在特殊的背景环境下,也影响了诗词作品的风格。打个比方,像在盛唐国力强大,疆域的版图也不小。张九龄就能写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样的名句,这是描写的万物生光辉的自然环境。而再反过头来看宋朝的词,我们举的这个例子爱国将领和词人辛弃疾的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诗人没有时间去看这种花花草草,梦里想的不是绝代佳人,而是吹角连营。而且宋词在读起来还有韵律感,朗朗上口。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扩展资料: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来源划分: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宋词的风格

宋词的风格主要有婉约派风格和豪放派风格。 婉约派风格: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豪放派风格: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扩展资料: 宋词风格出现的原因 1、宋词发展的基础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间财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几个大城市,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 2、至北宋崇宁年间,都城汴京成为文化娱乐中心,出现了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时期,都城临安又成为地主官僚纵情享乐的场所。 3、词这种体裁从草创时期的大众艺术过渡到文人手中,进入以言闺情与赏歌舞为主的时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利品。受燕乐的制约与熏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艺术个性,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12

宋词有什么特点

宋词特点\r 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r \r 一.词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2.中调:59--90字;.3.长调:91字以上\r \r 二.调分为四类:1.单调:不分段;2.双调:分两段;3.三叠:分三段;4.四叠:分四段.后两种少用\r \r 三.1词牌与音乐结合成曲调名称;2.词牌与音乐脱离就成了填词的格式.3.词牌不是标题,与内容无必然联系.4.押韵对135句不严,对246句较严.5.词牌有800多种,常见的有100多种\r \r 四.两大阶段:1.北宋;2.南宋风貌不尽相同.\r \r 风格\r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r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r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r \r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r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r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 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r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r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4 创作形势

宋词的创作特点

宋词\r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词人千家以上,词作二万首。最近还陆续有所增补(如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等)。虽因词在开始时还未被承认为“正统”文学,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词的繁荣兴盛和丰富多彩了。\r \r   前人论词,有“婉约”、“豪放”之说,历来聚讼纷纭。此说首见于明张綖所作《诗馀图谱》。其《凡例》后有按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张綖关于婉约、豪放的界说,是从艺术风格着眼的,但又把它们看作词的两“体”,后人又引申为两“派”(如王士祯)。这就与宋词实际风格的多样性发生矛盾:宋词显然不止这两种风格,即以豪放派创始人苏轼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过二三十首,争论即由此产生。其实,在许多词学家的具体评论中,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这种倾向和趋势对于宋词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大致说来,苏辛豪放词派即革新词派,与传统婉约词派的不同在于: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坚守词为“艳科”、“诗壮词媚”的樊篱,抒情则男欢女爱,伤春伤别,状物则风花雪月,绮罗香泽,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在手法风格上,前者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当行本色,后者善于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为主要特色。在体制声律上,前者强调合乐,如李清照《词论》要求词“协音律”、“可歌”,并批评苏轼“往往不协音律”,后者却重文不重声,不肯迁就声律而妨碍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所谓“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这是宋词中实际存在的两大倾向和趋势。\r \r   应该指出,北宋以来不少词评家把豪放、婉约说成“正格”、“别格”的观点,是错误的。署名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并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四库总目提要》卷198也说,词应“以清切婉丽为宗”,苏辛一派词“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他们虽然承认苏辛词“工”,但又囿于传统成见,把它视为“非本色”、“别格”,对苏辛词派的革新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解放以来有的论者又把两派说成“主流”、“逆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一般被认为婉约派的作家,情况复杂,但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思想艺术成就,逆流说导致全盘否定,显然不符实际;豪放派作家不仅仍有一些婉约之作,而其豪放词往往吸收、融化婉约词的艺术手法,仍然保持词区别于诗的特性,并不被诗同化。我们为“大江东去”这种俯仰古今的巨大感慨所感动,也能体味“扬柳岸,晓风残月”的侧悱缠绵的羁旅者的心情;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岳飞《满江红》、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乃至辛弃疾的许多佳篇,固然大声镗鞳(tangta,鼓鞞声),悲歌慷慨,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周邦彦《兰陵王·柳》、史达祖《双双燕》、吴文英《莺啼序》、王沂孙《齐天乐·蝉》等体物精细的工笔之作中,也包蕴着回肠荡气的情操。春兰秋菊,各尽其妙,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在充分估计豪放词派革新意义的前提下,应该把两派统一起来。\r \r   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顶峰,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

22

宋词按风格分为哪两种?

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2、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扩展资料: 宋词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按长短规模分 1、小令 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但词中称“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 2、中调 中调是一种词调体式。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 3、长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 二、词牌来源划分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13

宋词的艺术特点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r \r \r \r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r \r \r \r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r \r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r \r 词的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r \r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久哥解读国学经典


最喜欢宋词,因为宋词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更有节奏感。比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每每读起来荡气回肠,豪情万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世事杂评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元曲,我最喜欢的是唐诗。

唐诗以短小精悍而备受推崇。如李白的《静夜思》,描写的是秋日夜晚,在屋内抬头望月的感觉。诗运用比喻、衬托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韵味含蓄无穷,令人百读不厌。

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十八字,使姑苏寒山寺名扬千古。

崔灏的《登黄鹤楼》五十六字,使黄鹤楼名齐江南三大名楼。

当然词曲也是精妙得很,只是我爱诗胜过爱词曲罢了。


13974003915


唐、宋、元的诗词曲无分高下,读后感也是很个人的,受众也无高下!所谓大格局、豪放、婉约也就是闲得蛋疼的人给贴了一张片面的标签!

就个人看而言,一直喜欢一些序、记、跋之类的小品文,最爱个人游记!由魏晋至清末,精品太多!下面就分享一篇谐谑、真率的王思任的大作:

越人自北归,望见锡山,如见眷属,其飞青天半,久渴而得浆也。然地下之浆,又慧泉首妙。居人皆蒋姓,市泉酒独佳。有妇折阅,意闲态远,予乐过之。买泥人,买纸鸡,买木虎,买兰陵面具,买小刀戟,以贻儿辈。至其酒,出净磁,许先尝论值。予丐冽者清者,渠言燥点择奉,吃甜酒尚可做人乎!冤家,直得一死。


老庄之路


唐诗宋词元曲最喜欢还是宋词,唐诗比较高大上,而且很多诗用典的比较多,不知道典故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不像宋词通俗易懂比较直白,你像南唐后主李煜词就是用纯白描的手法写出来的。比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直白的话写出来让人读后柔肠百转。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 ·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些词贴近生活,很自然拉进人与物之间的距离,仿佛眼前发生的一样。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就是喝多酒以后发生的事情,聊聊几句话,就像有摄像头把整个画面拍出来一样。在一个傍晚女主角在河边亭子里喝多了忘了回家的路,然后坐着小船划到一片荷花池子里,非常恐慌的想要上岸,无意中惊动了池边是鸥鸟和鹭鸟。

唐诗要求比较严格的,句子里必须有警句,还要有字眼,诗之间必须有“起,承,转,合”,“粘”,“错”押韵,平仄等要求,所以现代人写出来完全达不到唐人要求。

比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你要不了解典故“庄周梦蝶”“”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不了解这两个典故,你不会理解诗中的含义。

再举个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一首诗被宋代评论家严羽认为是“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把这首诗列在律诗之首,言下之意,这当然是一首律诗了,可是如果我们按照律诗的格律去套,会发现这首诗的前四句又太不像律诗了。一是前两句根本不是一联,而第四句“空悠悠”连用三个平声字,显然三平调,这又是律诗的大忌。因此,我们大致认为这一首诗的前半算是七古,后四句算是七律,这是一首古律诗,说七律也说得过去。

这里的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所以说唐诗你不了解古文化都看不太懂,不看注释不明白意思。元曲是从宋词演变过来的,是另外一种体彩,也是读后使人宁静,思想得到升华。

这里举个例子:

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十六个字就把一片荒凉的景象概括出来了,最后凄凉,荒芜发挥到了极致“断肠人在天涯”。《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所以本人最喜欢宋词!但是我写诗比较多一点,也不擅长用典。






我更喜欢宋词。

因为:

1 宋词的境界美,给人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三大样式。

在我看来宋词可以和唐诗媲美,与元曲斗艳。最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的诗歌里汲取营养与精华,又为后来的明清小说输送养料。

直至今天,宋词里那些闪烁着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又达到了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旧陶冶着我们读者的情操,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下面我列举几首优美的有代表性的宋词。

①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阔远美丽之景色,又抒发了羁旅相思之情。极富有画面美和诗意美。

表达了词人广阔的胸襟和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同时又抒发了相思的愁苦。但却不显得颓靡。

② 欧阳修《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这首《采桑子》写泛舟夜游西湖美景的感受。词人以饱满的喜悦之情畅游西湖,热情地赞美西湖。写出了月光照映下的西湖莹碧如玉,人在舟中仿佛能够骖鸾成仙。

达到了一种远离尘嚣,飘飘欲仙的优美境界。

③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千古名篇,即使不怎么读诗词的人也会很熟悉。

这首中秋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想象奇丽,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④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是杰出的豪放派词人。这首词平易中见真切,连绵中呈转折,刻画景物神妙,耐人寻味。

⑤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这是一首游赏之作。寥寥数笔,如一副少女游玩回来误入藕花池的优美情景画。写出了主人公忘情于山水的美好心情。

2 宋词产量极为丰富,风格多样,性格迥异。

词其实不是宋朝的专属,它在隋朝就兴起了。但是宋之前的词作家仅仅80余家,留下不足2000首词作。而到了宋朝则多达1430余家,留下了近21000首词作。达到了顶峰。

可以说是从一湾清浅,发展成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词人,比如:范仲淹、刘永、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元好问等大家。

尤其是一些爱国主义词人。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文天祥等。

并产生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风格。

3 宋词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亦饱含了一段深沉的抗击外族入侵的历史。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至今读来都有一种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息。

比如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最后以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做结尾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谢谢大家的阅读。祝大家健康幸福!


隽永柴扉


唐诗宋词元曲在艺术文化传承上各有千秋,与所在朝代,环境是分不开的。

唐诗依托于大唐气象,既有大气磅礴的边塞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有悠远山林,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当然也少不了愁绪满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诗是大气象,也是大朝代的缩影。

有宋一代,可谓是中国文化最灿烂最繁荣的一个时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适合山东大汉擂鼓歌且唱;念去去千里烟波,适合红帐高悬,琵琶弹破;更有宫墙柳,红酥手,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没有一样从宋词里找不到。

再来看看元曲,山河易主,中华文化几乎被拦腰斩断,唐诗,宋词渐渐远离了生活。但是,文化是烧不尽的野草,春风吹又生的。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曲接近生活白话,更易底层民众接受,也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所以,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元曲也行,终归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去了解,品味。


左岸桥西


个人觉得还是最喜欢唐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接触的多。不但我接触的多,大部分接触的也比较多,对诗句也都有认同感。记得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庆余年》,里面有一段男主在宫殿里吟诗一晚,震古烁今的桥段,看着就很过瘾,印象里里面的诗句都是唐诗。下面具体说一下唐诗的好处:

1、唐诗形式多样: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

2、唐诗的风格丰富多彩、推陈出新: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不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是中国的国粹文化,都要去发扬光大的,但必须选一个的话,个人还是最喜欢唐诗,希望对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