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你最喜歡哪種藝術形式?為什麼?

醉翁人494


本人更喜歡宋詞,因為唐詩大部分的篇幅都比較短,給人一種言而未盡的感覺。

唐詩一般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但是總是讓人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而宋詞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比唐詩更多變、更精微、更纖巧、更能完整的抒發人們胸中的感情,引起別人的共鳴。

其實在唐詩中除了五言和七言絕句之外,也有不少長體樂府詩,比如李白的將進酒和白居易的長恨歌。

就已經有了宋詞的感覺,它們和宋詞一樣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抒情。

而到了宋代便更近了一步,便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宋詞,比如蘇軾的《江城子》開篇就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能夠讓人感受到他對自己亡妻的思念之情。

而他的另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獵》則讓人感受到了他的一腔熱血、豪邁之情,尤其那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更是讓我念念不忘。

其他的如柳三變的《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寫出了為情所苦的男人的心聲。

而蘇東坡的《蝶戀花》更是經典,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也是描述愛情的佳詞典範,然而一山還有一山高。婉約之詞蘇東坡能寫,李清照也能寫,就連一心抗金光復大宋河山的辛棄疾也有感情細膩的一面。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詞佳作的屢出不窮也是我喜愛它們的原因,同時宋詞在現代的傳唱度更高,更能朗朗上口,所以我喜歡宋詞勝過唐詩和元曲。


平安是福0123


總體上,我還是喜歡唐詩。理由如下。

一:唐詩格局大,氣勢磅礴。比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登岳陽樓》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巜蜀道難》等等,雄渾壯麗,充滿著盛唐特有的氣派。

二:唐詩題材多樣,全方位地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送別詩、邊塞詩、因園詩、詠物詩、詠史詩、隱逸詩、閨怨詩、贈答詩……各種題材齊備,而且都有傳世佳作。

三:唐詩風格多樣,異彩紛呈。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達到了詩歌創作的巔峰,而且對後世的詩詞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他如張幾齡、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賈島等也各具特色,共同組成了瑰麗奪目的詩的百花園,這是其任何朝代都難以匹敵的。

第四:唐詩表達技巧日臻成熟。用詞之精當,句法之獨特,構思之縝密,章法之多樣,體悟之細微……均歎為觀止,堪稱典範,後代詩歌或宗法杜甫,或崇尚李白,或師法賈島,或學習李商隱,但其成就終難以望其項背。


鄭顯亮


我最喜歡宋詞

宋詞的風格和唐詩元曲病並不一樣,因為宋朝長期收到外祖的侵犯,像遼和金。不過古人有一句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正式在這種混亂的社會局勢下,也出了不少愛國抗金、抗遼的大英雄和詞人、詩人。因為在特殊的背景環境下,也影響了詩詞作品的風格。打個比方,像在盛唐國力強大,疆域的版圖也不小。張九齡就能寫出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這樣的名句,這是描寫的萬物生光輝的自然環境。而再反過頭來看宋朝的詞,我們舉的這個例子愛國將領和詞人辛棄疾的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是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詩人沒有時間去看這種花花草草,夢裡想的不是絕代佳人,而是吹角連營。而且宋詞在讀起來還有韻律感,朗朗上口。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宋詞: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係。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裡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

而配合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

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

《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現如今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擴展資料:按長短規模分: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音樂性質分:

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麴、纏令、諸宮調九種。

按拍節分:

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詞牌來源劃分:

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

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

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宋詞的風格

宋詞的風格主要有婉約派風格和豪放派風格。 婉約派風格: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 豪放派風格: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後,由於時代鉅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 擴展資料: 宋詞風格出現的原因 1、宋詞發展的基礎宋代立國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民間財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幾個大城市,為統治者寄情聲色、歌舞作樂提供了物質條件。 2、至北宋崇寧年間,都城汴京成為文化娛樂中心,出現了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南宋政權偏安江南時期,都城臨安又成為地主官僚縱情享樂的場所。 3、詞這種體裁從草創時期的大眾藝術過渡到文人手中,進入以言閨情與賞歌舞為主的時代,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專利品。受燕樂的制約與薰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藝術個性,具有特殊的藝術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詞

12

宋詞有什麼特點

宋詞特點\r 句式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r \r 一.詞分為三類:1.小令:58字以內;2.中調:59--90字;.3.長調:91字以上\r \r 二.調分為四類:1.單調:不分段;2.雙調:分兩段;3.三疊:分三段;4.四疊:分四段.後兩種少用\r \r 三.1詞牌與音樂結合成曲調名稱;2.詞牌與音樂脫離就成了填詞的格式.3.詞牌不是標題,與內容無必然聯繫.4.押韻對135句不嚴,對246句較嚴.5.詞牌有800多種,常見的有100多種\r \r 四.兩大階段:1.北宋;2.南宋風貌不盡相同.\r \r 風格\r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r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r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r \r 詞的初期極盡豔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宋朝的豔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r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r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r 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r 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於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託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r 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豔情的巢窠,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4 創作形勢

宋詞的創作特點

宋詞\r的詩歌形式,從隋唐發軔,至宋代進入鼎盛時期。唐圭璋先生所編《全宋詞》收詞人千家以上,詞作二萬首。最近還陸續有所增補(如孔凡禮先生《全宋詞補輯》等)。雖因詞在開始時還未被承認為“正統”文學,亡佚很多,但目前蒐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詞的繁榮興盛和豐富多彩了。\r \r   前人論詞,有“婉約”、“豪放”之說,歷來聚訟紛紜。此說首見於明張綖所作《詩餘圖譜》。其《凡例》後有按語說:“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籍,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張綖關於婉約、豪放的界說,是從藝術風格著眼的,但又把它們看作詞的兩“體”,後人又引申為兩“派”(如王士禎)。這就與宋詞實際風格的多樣性發生矛盾:宋詞顯然不止這兩種風格,即以豪放派創始人蘇軾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過二三十首,爭論即由此產生。其實,在許多詞學家的具體評論中,豪放、婉約兩派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也不是對藝術風格的單純分類,更不是對具體作家作品的逐一鑑定,而是指宋詞在內容題材、手法風格特別是體制聲律方面的兩大基本傾向,對傳統詞風或維護或革新的兩種不同趨勢。認識這種傾向和趨勢對於宋詞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義的。大致說來,蘇辛豪放詞派即革新詞派,與傳統婉約詞派的不同在於:在內容題材上,婉約派堅守詞為“豔科”、“詩壯詞媚”的樊籬,抒情則男歡女愛,傷春傷別,狀物則風花雪月,綺羅香澤,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蘇軾手中,諸凡記遊、懷古、贈答、送別,皆能入詞,幾乎達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藝概·詞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詞人,更把表現愛國精神作為詞的主旨,標誌著宋詞的最高思想成就。在手法風格上,前者長於比興,以清切婉麗為當行本色,後者善於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為主要特色。在體制聲律上,前者強調合樂,如李清照《詞論》要求詞“協音律”、“可歌”,並批評蘇軾“往往不協音律”,後者卻重文不重聲,不肯遷就聲律而妨礙思想感情的自由表達,所謂“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能改齋漫錄》卷十六)。這是宋詞中實際存在的兩大傾向和趨勢。\r \r   應該指出,北宋以來不少詞評家把豪放、婉約說成“正格”、“別格”的觀點,是錯誤的。署名陳師道的《後山詩話》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並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四庫總目提要》卷198也說,詞應“以清切婉麗為宗”,蘇辛一派詞“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他們雖然承認蘇辛詞“工”,但又囿於傳統成見,把它視為“非本色”、“別格”,對蘇辛詞派的革新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但解放以來有的論者又把兩派說成“主流”、“逆流”的觀點,也是錯誤的。一般被認為婉約派的作家,情況複雜,但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思想藝術成就,逆流說導致全盤否定,顯然不符實際;豪放派作家不僅仍有一些婉約之作,而其豪放詞往往吸收、融化婉約詞的藝術手法,仍然保持詞區別於詩的特性,並不被詩同化。我們為“大江東去”這種俯仰古今的巨大感慨所感動,也能體味“揚柳岸,曉風殘月”的側悱纏綿的羈旅者的心情;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岳飛《滿江紅》、張孝祥《六州歌頭》、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乃至辛棄疾的許多佳篇,固然大聲鏜鞳(tangta,鼓鞞聲),悲歌慷慨,充分體現了時代的精神,但周邦彥《蘭陵王·柳》、史達祖《雙雙燕》、吳文英《鶯啼序》、王沂孫《齊天樂·蟬》等體物精細的工筆之作中,也包蘊著迴腸蕩氣的情操。春蘭秋菊,各盡其妙,都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在充分估計豪放詞派革新意義的前提下,應該把兩派統一起來。\r \r   宋詞是我國詞史上的頂峰,其影響籠罩以後的整個詞壇。宋詞實際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詩,使它取得了與“唐詩”、“元曲”等並稱的光榮。

22

宋詞按風格分為哪兩種?

婉約派和豪放派。 1、婉約派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2、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於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狂怪叫囂。 擴展資料: 宋詞的其他分類方法: 一、按長短規模分 1、小令 小令是詞調體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詞。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但詞中稱“令”的,並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 2、中調 中調是一種詞調體式。 明刻本《類編草堂詩餘》中以59字至90字為中調,實無根據,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這種說法。如“臨江仙”、“一剪梅”、“蝶戀花”、“釵頭鳳”、“漁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陣子”、“蘇幕遮”等,後多為沿用。 3、長調 長調,詞調體式之一。指詞調中的長曲。明刻本《類編草堂詩餘》中以91字以上者為長調,似無根據,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 二、詞牌來源劃分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 《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 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也就不再另擬題目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詞

13

宋詞的藝術特點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徵。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裡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節拍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r \r \r \r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餘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的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豔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r \r \r \r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儘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於抒發感情,所以“詩言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r \r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有的主張62字以內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詞雖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係,須有分有合,有斷有續,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異,而於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們看到宋代許多詞人創造出離合迴旋、若往若還、前後映照的藝術妙境,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盪漾波瀾。 \r \r 詞的平仄諸韻分別具有聲情之美。一般說來,平聲聲調長,不升不降,宜於慢聲吟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仄也稱“側”,是不平之意。詩詞中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聲調都是短的。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特別短促。以欹側短促的仄聲押韻,易於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不少詞調中平仄諸韻遞押,也就是長短聲調遞用、平調與升、降調或促調遞用,不僅聲調抑揚頓挫,激盪而和諧,蘊蓄的感情也顯得更加豐富曲折。 \r \r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


久哥解讀國學經典


最喜歡宋詞,因為宋詞讀起來跌宕起伏,朗朗上口,更有節奏感。比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 每每讀起來蕩氣迴腸,豪情萬丈: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世事雜評


總的來說,唐詩宋詞元曲,我最喜歡的是唐詩。

唐詩以短小精悍而備受推崇。如李白的《靜夜思》,描寫的是秋日夜晚,在屋內抬頭望月的感覺。詩運用比喻、襯托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韻味含蓄無窮,令人百讀不厭。

張繼的《楓橋夜泊》,二十八字,使姑蘇寒山寺名揚千古。

崔灝的《登黃鶴樓》五十六字,使黃鶴樓名齊江南三大名樓。

當然詞曲也是精妙得很,只是我愛詩勝過愛詞曲罷了。


13974003915


唐、宋、元的詩詞曲無分高下,讀後感也是很個人的,受眾也無高下!所謂大格局、豪放、婉約也就是閒得蛋疼的人給貼了一張片面的標籤!

就個人看而言,一直喜歡一些序、記、跋之類的小品文,最愛個人遊記!由魏晉至清末,精品太多!下面就分享一篇諧謔、真率的王思任的大作:

越人自北歸,望見錫山,如見眷屬,其飛青天半,久渴而得漿也。然地下之漿,又慧泉首妙。居人皆蔣姓,市泉酒獨佳。有婦折閱,意閒態遠,予樂過之。買泥人,買紙雞,買木虎,買蘭陵面具,買小刀戟,以貽兒輩。至其酒,出淨磁,許先嚐論值。予丐冽者清者,渠言燥點擇奉,吃甜酒尚可做人乎!冤家,直得一死。


老莊之路


唐詩宋詞元曲最喜歡還是宋詞,唐詩比較高大上,而且很多詩用典的比較多,不知道典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不像宋詞通俗易懂比較直白,你像南唐後主李煜詞就是用純白描的手法寫出來的。比如《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很直白的話寫出來讓人讀後柔腸百轉。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 ·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些詞貼近生活,很自然拉進人與物之間的距離,彷彿眼前發生的一樣。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就是喝多酒以後發生的事情,聊聊幾句話,就像有攝像頭把整個畫面拍出來一樣。在一個傍晚女主角在河邊亭子裡喝多了忘了回家的路,然後坐著小船劃到一片荷花池子裡,非常恐慌的想要上岸,無意中驚動了池邊是鷗鳥和鷺鳥。

唐詩要求比較嚴格的,句子裡必須有警句,還要有字眼,詩之間必須有“起,承,轉,合”,“粘”,“錯”押韻,平仄等要求,所以現代人寫出來完全達不到唐人要求。

比如李商隱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你要不瞭解典故“莊周夢蝶”“”杜宇稱帝,號曰望帝”。不瞭解這兩個典故,你不會理解詩中的含義。

再舉個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一首詩被宋代評論家嚴羽認為是“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把這首詩列在律詩之首,言下之意,這當然是一首律詩了,可是如果我們按照律詩的格律去套,會發現這首詩的前四句又太不像律詩了。一是前兩句根本不是一聯,而第四句“空悠悠”連用三個平聲字,顯然三平調,這又是律詩的大忌。因此,我們大致認為這一首詩的前半算是七古,後四句算是七律,這是一首古律詩,說七律也說得過去。

這裡的昔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楚辭·招隱士》曰:“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詩中“芳草萋萋”之語亦藉此而逗出結尾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

所以說唐詩你不瞭解古文化都看不太懂,不看註釋不明白意思。元曲是從宋詞演變過來的,是另外一種體彩,也是讀後使人寧靜,思想得到昇華。

這裡舉個例子:

天淨沙·秋思

[ 元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前十六個字就把一片荒涼的景象概括出來了,最後淒涼,荒蕪發揮到了極致“斷腸人在天涯”。《詩品》雲:“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不能自己。至於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所以本人最喜歡宋詞!但是我寫詩比較多一點,也不擅長用典。






我更喜歡宋詞。

因為:

1 宋詞的境界美,給人一種強烈的美的享受

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三大樣式。

在我看來宋詞可以和唐詩媲美,與元曲鬥豔。最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的詩歌裡汲取營養與精華,又為後來的明清小說輸送養料。

直至今天,宋詞裡那些閃爍著愛國主義、人文情懷又達到了很高藝術境界的作品,仍舊陶冶著我們讀者的情操,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

下面我列舉幾首優美的有代表性的宋詞。

①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向我們展示了闊遠美麗之景色,又抒發了羈旅相思之情。極富有畫面美和詩意美。

表達了詞人廣闊的胸襟和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同時又抒發了相思的愁苦。但卻不顯得頹靡。

② 歐陽修《採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鷺閒眠。應慣尋常聽管絃。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這首《採桑子》寫泛舟夜遊西湖美景的感受。詞人以飽滿的喜悅之情暢遊西湖,熱情地讚美西湖。寫出了月光照映下的西湖瑩碧如玉,人在舟中彷彿能夠驂鸞成仙。

達到了一種遠離塵囂,飄飄欲仙的優美境界。

③蘇軾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千古名篇,即使不怎麼讀詩詞的人也會很熟悉。

這首中秋詞,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想象奇麗,獨闢蹊徑,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④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是傑出的豪放派詞人。這首詞平易中見真切,連綿中呈轉折,刻畫景物神妙,耐人尋味。

⑤李清照《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詞人。這是一首遊賞之作。寥寥數筆,如一副少女遊玩回來誤入藕花池的優美情景畫。寫出了主人公忘情于山水的美好心情。

2 宋詞產量極為豐富,風格多樣,性格迥異。

詞其實不是宋朝的專屬,它在隋朝就興起了。但是宋之前的詞作家僅僅80餘家,留下不足2000首詞作。而到了宋朝則多達1430餘家,留下了近21000首詞作。達到了頂峰。

可以說是從一灣清淺,發展成了波瀾壯闊,氣象萬千。

湧現出大量優秀的詞人,比如:范仲淹、劉永、晏殊、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姜夔、元好問等大家。

尤其是一些愛國主義詞人。比如:岳飛、辛棄疾、陸游、陳亮、劉過、文天祥等。

併產生了“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風格。

3 宋詞的創作和發展過程中亦飽含了一段深沉的抗擊外族入侵的歷史。激起我們強烈的愛國熱情。至今讀來都有一種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息。

比如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

最後以岳飛的這首《滿江紅》做結尾吧。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謝謝大家的閱讀。祝大家健康幸福!


雋永柴扉


唐詩宋詞元曲在藝術文化傳承上各有千秋,與所在朝代,環境是分不開的。

唐詩依託於大唐氣象,既有大氣磅礴的邊塞畫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有悠遠山林,清泉石上流的幽靜;更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大氣;當然也少不了愁緒滿胸,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詩是大氣象,也是大朝代的縮影。

有宋一代,可謂是中國文化最燦爛最繁榮的一個時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適合山東大漢擂鼓歌且唱;念去去千里煙波,適合紅帳高懸,琵琶彈破;更有宮牆柳,紅酥手,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人間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沒有一樣從宋詞裡找不到。

再來看看元曲,山河易主,中華文化幾乎被攔腰斬斷,唐詩,宋詞漸漸遠離了生活。但是,文化是燒不盡的野草,春風吹又生的。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曲接近生活白話,更易底層民眾接受,也贏得了更多人的認可。

所以,唐詩也好,宋詞也罷,元曲也行,終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用心去了解,品味。


左岸橋西


個人覺得還是最喜歡唐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接觸的多。不但我接觸的多,大部分接觸的也比較多,對詩句也都有認同感。記得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視劇《慶餘年》,裡面有一段男主在宮殿裡吟詩一晚,震古爍今的橋段,看著就很過癮,印象裡裡面的詩句都是唐詩。下面具體說一下唐詩的好處:

1、唐詩形式多樣:

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

2、唐詩的風格豐富多彩、推陳出新:

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不論唐詩宋詞還是元曲,都是中國的國粹文化,都要去發揚光大的,但必須選一個的話,個人還是最喜歡唐詩,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