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輸於《神農本草經》的藥書,為什麼它的熱度卻不高?知道嗎

談起中國的古代名醫,享譽全球的比比皆是,例如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咱們關起門來數數,那就遠不止這些了,畢竟在中國曆朝歷代的更迭過程中出現過太多太多的醫賢!

若要數數中國的本草著作,相信有很多人不假思索也會脫口而出《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本草綱目》《唐本草》等等,如果大家還可以數出更多來,那就必須打斷大家,來談談這本“藥書”了——《名醫別錄》(簡稱《別錄》)。

有很多人學習各種技藝,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這些經驗很管用,所以往往這些人常被別人用“學霸”一詞代誇。

這些年,隨著網絡的興盛,人人就有了更多機會利用這個平臺去傳播與學習“學霸筆記”,在中醫藥的圈子裡面也有一本藥學“高階筆記”。


一本不輸於《神農本草經》的藥書,為什麼它的熱度卻不高?知道嗎


除了著名的四大經典中的藥著《神農本草經》以外,還有一本與它媲美的藥著,它就是《名醫別錄》。

可能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本藥書是收錄了漢代至魏晉時期名醫在《本經》中增附的資料,這段時期的諸多名醫據不同底版的《本經》,又依據各種的行醫用藥經驗,再將其附於《本經》之上,後經陶弘景收集整理,又載於《本草經集註》(本書可流傳至今,與其被收錄與《唐本草》,後《唐本草》又被收錄於《證類本草》有關)當中,陶氏再將其彙編整理而成《名醫別錄》。

換句話說,這本藥書就是這段時期的多個名醫做出來的醫藥筆記,然而許多人卻理解錯了。

這些名醫都有醫聖張仲景、神醫華元化(即華佗)、藥學家吳普、醫家李當之等等。

按理說,這麼一本“高階筆記”價值應是不輸於《本經》的,但是為什麼它卻熱度不高呢?

筆者以為,有幾個原因值得了解。



第一、源起作者

書的熱度不高,怎麼能怪罪在作者身上呢?這本書現在定型的作者是南梁醫家陶弘景(自號隱居先生或華陽隱居),其為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其著有《本草經集註》《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華陽陶隱居》等。

唯獨《名醫別錄》,因“父母”存疑的問題,所以在官方“戶籍”當中有種似有似無之嫌。

《名醫別錄》最早錄於《隋書•經籍志》,其題為陶氏撰。而《舊唐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雖然也記載了《名醫別錄》,但卻沒有題著者。直到宋代鄭樵《通志•藝文略》載《名醫別錄》是由陶隱居集,宋代王應麟《玉海》也題陶氏撰,至此,《名醫別錄》的作者才大致定型。

但為什麼有的人卻爭議它不是陶弘景撰寫的呢?

《名醫別錄》之所以被指不是陶弘景所著,這是因為《本草經集註》當中講了很多有關《名醫別錄》存疑的話,而《名醫別錄》又是從《本草經集註》完成後從中整理編輯而成書的,因此日本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認為《名醫別錄》不是陶弘景所著。


一本不輸於《神農本草經》的藥書,為什麼它的熱度卻不高?知道嗎


前面我們提到,《名醫別錄》這本藥書系由諸位名醫所記,本書內容雖沒有具體的歸屬醫者,但現前的資料當中有一點可以肯定,它為陶氏收集整理而成《名醫別錄》。

實際上,要不是定型為了陶弘景,如果不是,它現在的熱度情況還真不好說。但有一點,對於中醫藥人來說,我們所關注的應該不是它熱度高不高的問題,而是它的醫藥價值,當然也包括它對我們臨床用藥的指導與影響。

第二、源起書名

有這樣的一個觀點,相信很多人是比較贊同的。暫且不論價值,但凡熱度高的東西,關注的人會多一點,說明它的傳播廣和影響力較大。

《名醫別錄》在醫藥的書籍當中若有若無的感覺,正如寶藏之光被掩蓋一樣,自然熱度也不如前之《本經》以及後之《唐本草》。

筆者以為,這本書的熱度不高,還可能與書名有關。歷代本草鉅著皆以“本草”二字相關的字詞命名,唯獨這《名醫別錄》一書,明明是藥書,卻以“名醫”為名,怎麼樣想,它在一般人的搜索當中,都是不容易出現的!


一本不輸於《神農本草經》的藥書,為什麼它的熱度卻不高?知道嗎


第三、基本內容

《名醫別錄》的基本內容有二:

一是收錄了兩漢魏晉以來名醫常用的藥物;二是記載了《本經》原載藥物的新用途。

《本經》原載365味中藥,《名醫別錄》經整理後,共載730味。因此,換句話說,就是《名醫別錄》跟《本經》相較,它新增了365味中藥,並且《本經》當中的原載中藥的用途也得到了更新。

最後,筆者需要指出,此書雖然偏“冷”,但《別錄》者乃陶弘景集南北朝以前名醫所用之藥,附載於《本經》之後,用墨書之,以別於《本經》之朱書,故曰《名醫別錄》。中醫名家張錫純言:“此雖非《本經》,其書誠確可信。”足見,這本“名醫筆記”亦可是“滄海遺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