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我们知道《道德经》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经》,下部《德经》。上部主要讲道,道就是天道,就是宇宙中的自然规律。下部则主要讲人之道,也就是人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在下部德经上。

身在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顺任自然。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不只是人类的自然,是一切生命的自然,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会让我们变得那么渺小而无力,新型冠状病毒不出意外地和SARS病毒一样仍然来自野生动物。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如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推知天下事理;不望窗外,可认识天道规律。

反观现在,信息时代,网络发达“不出户,知天下”是,直接了解天下事情、工作娱乐等等。但是古时却不一样,需要哲学理念,把握就是智慧。

身在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老子认为掌握事物的“无”比事物的“有”更重要,以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他人的所思所想的对比,探寻出其间的异与同,而这种异与同的把握就是智慧无是事物的本质是说悟道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即从虚无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并可鉴别出事物的极细微之处;而从实有的角度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表象。人若带着欲望或出于目的性去审视万千世界,那么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利”(即为我所用)的方面,而难以看到事物背后的真谛。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身在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水,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态,千变万化。

水在老子笔下成为“道”的代言者。之所以老子会说水最接近于道,是因为水吻合了道的三个特性:第一,道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水也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道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水也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第三,道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世界;而水也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许多事物。

水与世无争,水拥有最为宽广的胸怀,拥有海纳百川的道德。一个人,只要有了宽广的胸怀,那么还有什么东西能扰乱他的思想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水才是人要学习的最高境界。

水可以随时随地而变化自己,不会固执在某一个形态上,遇到山它就是小溪,遇到陆地,它就是波光浩淼的湖,遇到海,它就是宽广无边的海洋,什么都可以接受,都可以变化,而绝不会执着于某个不变的境地。

恰恰是水的柔弱,也造就了水无比强大的能力。高山,水可以冲出峡谷来,坚石,水可以用持之以恒的毅力滴穿。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