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是在忽悠刘备吗?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应该说司马徽没有忽悠刘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诸葛亮和宠士元都有经天纬地之谋。只能说刘备没有曹操谋略。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后,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守望佳苑胶州湾


我认为司马徽并没有忽悠刘备。

卧龙凤雏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每个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刘备虽然得到了卧龙凤雏,但是刘备不识人而且刘备也不如老祖宗刘邦,也就是说刘备把卧龙凤雏放错了位置。

卧龙诸葛亮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未出茅庐就知道天下三分,当刘备三顾茅庐时献上了流传千古的隆中对,这无疑为刘备集团指明了大方向,而刘备也高度认可了隆中对战略,可是呢隆中对战略要求很高,也就是说取得荆州后,由一上将把守,而这一上将其实指的就是诸葛亮自己,而对刘备的要求是取西川,待天下有变两路大军夹击曹魏,如果刘备集团能做到,那汉室真有可能再次中兴,可是刘备能能力不如刘邦,刘备离开诸葛亮根本取不了西川,不得已诸葛亮只能去增援刘备,这样一来守荆州的上将就换成了关羽,而诸葛亮就变成了张良,这样一换关羽明显不能独挡一面,虽然说取了西川,隆中对战略表面看成立了,但是关羽的荆州军明显不行,最后丢了荆州隆中对战略彻底瓦解。

而凤雏庞统下场更惨,凤雏庞统投奔刘备时其实已经向刘备漏了底,也就是在耒阳当百日县令时,在张飞面前庞统仅用半日就处理完积压了百日的政务,其实这就是投名状了,意思是说让我给你处理政务,在后方筹措钱粮,我庞统绝对是好手,可是刘备却理解错了,只知道凤雏的名声却没看清楚庞统最擅长的地方在哪,庞统最想干的那就是治理荆州,可惜刘备没给他机会,却让庞统当军师去取西川,可这不是庞统的强项啊,最终庞统白白牺牲。

刘备拥有了卧龙凤雏,可最终没能复兴汉室,这只能说是天意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这是士族文人举荐人才时惯用的夸张手法。但是司马徽说的确实大大的实话,没有忽悠刘备。

魏晋南北朝风行品评人物

那个年代没有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汉朝靠的是察举征辟制,曹丕发明了一个九品中正制。

一个人要做官,名声就是重中之重。由此,社会上品评人物之风极盛。如果能够得到名人贵胄的好评,那自然是身价倍增。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曾做过这样的买卖。得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语。

品评人物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受人所托,背地里不知道受了多少好处。所以一般都是往好了说,往往有夸大其词之处。

凤雏庞统成名后,屡屡点评后生。总是言过其实、表扬过多。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天下大乱,人才凋零,言过其实只是为了鼓励后辈努力向前。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

司马徽当世大儒,比庞统更擅长品评人物,适当的夸张,也是他惯用的手法。但他对诸葛亮、庞统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

卧龙凤雏,确实有王佐之才。诸葛亮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道德品行,千古罕有其匹。庞统比之诸葛亮略逊一筹,但是却比诸葛亮更擅长权谋机变。诸葛亮是正,庞统是奇,一正一奇,相辅相成,仿佛汉朝开国功臣张良、陈平。

可惜,诸葛亮庞统都是寿命不长。庞统三十多岁就意外亡故。诸葛亮五十四岁劳累而死。倘若庞统多活二十年,一直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刘备后来的一系列失误就可能避免。倘若诸葛亮多活二十年,北伐中原必定成功,汉室复兴指日可待。可惜天不假年。


上将嗳福斯


可以索性地讲,司马徽没有忽悠刘玄德,仅仅是实话实说。

卧龙凤雏也不假,都足以安天下,尤其是凤雏,若不舍身落凤坡,后来的天下极可能改写,不定是司马仲达家族的。理由,司马仲达惟一的克星,也只有凤雏庞统。

卧龙诸葛,实有其才,与凤雏齐名,能力亦不可小觑。但软肋多,虽未出山时有言淡泊明志,可自扶持刘玄德后,大不尽然,却又恰而反之,时刻顾及自家身份名利,则使其才能大打折扣,此一痛哉!

卧龙,绝对拼不过司马仲达,这点,卧龙心知。然而,又没办法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因导致必须如此来作为。证明,卧龙与司马仲达在个人的自身修炼上,前者远不及后者,另亦体现来后者的世之第一的长谋与远虑之功。

卧龙失算的地方很多,正史或演义中俱全,从某种意义上也在暗喻其之自以为是的个性。当然,决定真正成败者,却也是他的最大的败笔之处,即拒不纳魏文长进献的子午谷奇计。由此,更足以说明卧龙诸葛的在诸多方面的写意,然于此不便细言。

以上陈述的内容,均围绕真实展开思考的。

话再说回,卧龙凤雏之才能,实实地百分百足以安天下。事实虽如是,但天意绝不可背逆。


紫微CSZ


在三国中, 有一位超级牛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徽。绰号水镜先生,是颍川阳翟人,他一生精通兵法、经学、道术等多门学问,他还收了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位超级徒弟,他如同鬼谷子一样,自己不出山,但天下尽在他掌控和预料之中,因此,他便成了三国最神秘最厉害的隐士。

宣传他的两大弟子的广告词,10个字: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这句宣传语,引得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后来在赤壁之战时又成功将庞统招于麾下,从而向川蜀进军,成就了霸业。

三国之初,司马徽并没有让他手下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大弟子都追随刘备。他想让三大得意弟子分别效力于曹操、刘备、孙权麾下,让他们自由竞争,看哪位弟子谁能笑到最后,成为最厉害的弟子。同时,他也想派三大弟子就能够将这天下搅得天翻地覆,让曹刘孙三方势力彼此争斗消耗,从而证明他这个幕后操手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形势最初朝着他的预期发展,手下三大弟子各事其主,徐庶虽然最早投靠刘备,但很快被曹操以挖墙角的方式给挖过去了,而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凤雏庞统已经选择追随东吴雄主孙权去了。至此,三大弟子,徐庶跟随曹操,庞统跟随孙权,诸葛亮跟随刘备,果然形成了各司其主的目的。然而,司马徽梦想着三大弟子左右曹刘孙三大枭雄的格局并没有形成,原因很简单,计划赶不上变化。除了刘备格外重用诸葛亮外,徐庶到了曹营后便成了“花瓶”,徐庶因为其母的惨死,宁肯埋没自己的满腹才干,也发誓做到:不献一计一谋。与徐庶的主动“不作为”相比,庞统更为可怜,尽管他积极“想作为”,但孙权并不看好长相丑陋的庞统,而是重用玉树临风的周瑜,没有给他作为的机会。

为什么刘备得到了两个却只能三分天下,而并没有“安天下”呢?

首先,刘备在得到卧龙时没有“天时”。要知道那时北方已被曹操平定,整中原之地都成了曹操的盘中菜,其综合实力已强大到了几乎无法战胜的地步了。同时,刘备过于仁慈,他没有在刘表死后乘机夺取荆襄九郡,在战略上再失良机,天时已被曹操牢牢占领了。就算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逆天而行,力挽狂澜。其次,刘备在得到庞统时也没有“天时”。还是因为刘备的仁慈,赤壁之战后,刘备没有在占领荆州之地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战果,没有及时除去雄霸川蜀之地的同是刘氏宗亲的刘璋,结果几番纠缠,等形势恶化到不能再恶化时,刘备才挥师进军川蜀之地,最终,复杂的乱战中,导致大意的庞统在落凤坡惨死。庞统的突然夭折,使得刘备失去了一臂,刘备又回到了“得一”的原始局面,真是时不我待啊。

最后,诸葛亮在伐魏时更没有“天时”。刘备成蜀中之主后,却为报关羽之仇,举全国之兵伐吴,一举打破了吴蜀联盟的政策,最终夷陵之败后,刘备病逝白帝城,致使诸葛亮时运不济,孤掌难鸣,“平天下”到时实际上已是痴人说梦了。虽然最后诸葛亮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六出祁山强行伐魏,但那时汉朝已经被曹丕取代,大汉名存实亡,蜀汉也只是继承了“汉”这个字而已,民心已不在汉,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道,只靠诸葛亮苦苦支撑,北伐非但注定不会成功,而且注定蜀国迟早要被魏国灭亡。


东瀛万花筒


浅谈“卧龙风雏"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其实是“卧龙风雏"的伯乐。司马徽慧眼识出两匹千里马,让刘备一下子得到了两匹真正的千里马,虽然当时刘备对二人的情况一无所知,但他仍然喜出望外。以刘备当时的处境是个什么样子?被人追杀时慌不择路,前有溪水,后有追兵,跳入谭中水淹难逃,亏得座骑神勇,纵身飞越溪水,摆脱追兵逃命山中,浑身上下湿淋淋的象个落汤鸡,慌乱逃到深山密林中,突见一处宅院,慌乱下马想进内躲避,又不知里面底细,于是牵马抚墙,惊魂未定。但见堂内灯光闪烁,又隐约传来悠悠琴声。刘备正厕耳细听,气喘未平,忽然间琴声骤停,刘备不知所措。就见里面走出一个童颜鹤发老者,朗声说道:琴声悦耳,我料必有英雄垂听!敢问是哪位英雄光临寒舍?

刘备一听,人家已知道他在偷听,也就不便再躲了,于是整理一下自己的狼狈形象,牵马走出双手合十,弓身一揖道:在下刘备,字玄德拜见高人!只见老者爽朗一笑,原来是皇叔驾临,我已等候多时,请,快请!

于是,刘备才吃个定心丸,用现在话叫遇上贵人了。这一位是谁?便是当世隐士司马徽,号水镜。于是,刘备终于迊来了他命运的转机。

这个被他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才给刘备说出这两个高人,成为他未来的合伙人!只不过,从未见过,也未听说过,这“卧龙风雏“又在何方呢?这就是刘备路遇贵人指点迷津的故事!其实,如果不是司马徽,三国的历史又将如何呢?刘备的蜀汉大业梦也就迷茫了。而如果不是司马徽,那诸葛亮可能仍然是躬耕隆亩,高卧于南阳卧龙岗上吟唱"梁父吟“的一介书生,一介农夫!那风雏呢?风雏可能隐居东吴娶妻生子了。然而,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于如鱼得水,梦想成真!于是,才有了蜀汉霸业,三分天下!杜甫的《八阵图》为证: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误!

假如,刘备没有遇到司马徽,三国怎么演绎?假如,刘备没有遇到司马徽,那诸葛亮怎么能星落五丈原,庞统星殒落风坡?而我们今人又怎能读《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为司马徽这个历史贵人和慧眼识得两匹千里马的伯乐点赞吧!

与大家分享,谢谢关注!


酒醉的蜂蝶


水镜先生说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就是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后人都过分看中了前一句话,忽略了后一句。原意是,伏龙凤雏得一即可,他是没有想到天下群英会全归刘备,本来是好事。水镜先生也希望刘备能一统天下,大汉再兴,才找他透露这样的消息,但是他又不太看好这个结果。所以一方面鼓励刘备争夺天下,同时又告诫了一个极端苛刻的条件。事实上刘备得到庞统后入川,虽然得了子初孝直,但是庞统却死于入川途中的落凤坡,虽死得其所,也还是壮志未酬身先死。至此失去一位才智杰出的重量级的谋臣。可谓不吉,水镜先生早就说过得一人可安天下。今二人具得,却留不住。刘备在益州,二人子初孝直辅佐之下,物埠民丰,实力大增,举兵进汉中,吃掉夏侯渊。刘备称帝后,不久,子初孝直相继而亡。蜀中国士凋零,仅剩诸葛亮,独木难支。关羽失荆州后,张飞亦死,刘备报仇心切,欲一举灭吴。结果70万大军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也驾崩在白帝城。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功败垂成。国运如此,大概水镜先生已早知之,不便明言耳!


天人之学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天下统一、兴复汉室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庞统的能力其实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记载:

第一,献连环计,使曹操战船用铁索连环,促使周郎火烧赤壁。

  第二,耒阳县理事。用半天时间内处理耒阳县百余天的公务,民皆叩首拜伏。令前来问罪的张飞惊叹不已。

  第三,议取西蜀。早早看出荆州的潜在危险和益州的战略重要性,劝说刘备图谋西川,使固执的刘备“恍然大悟”,最终迈出具有决定性的一步。

  第四,献上中下三计。在西川攻略战的危急关头,能分析形势想出三条计策,让君主来决断。

诸葛亮运用的是智谋帮刘备安天下,庞统运用计谋把自己性命搭进去。

这就是为什么司马徽教出来的两个学生会有不同的成就,读死书的人最终只能成为知识的复读机,而把书读活的人,才能成为知识真正的传承者。诸葛亮之所以智慧超群、名贯古今,司马徽的教导和自身的天分和思考是无法割裂开的。




易中智慧


是在忽悠刘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

1.网上说司马徽是诸葛亮的师傅,老师向当时的一方霸主推荐自己的学生无可厚非,但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就有点过分了。不过后来也没得天下,得到了印证。而纵观影视剧中,也只有司马徽说过这话而已。

2.先说诸葛亮,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而三顾茅庐第一次发生在公元206年冬,此时诸葛亮已经26岁了,而三国时期人均寿命才46岁,按这个平均寿命计算,利用20年时间,帮助刘备从0到1得天下,着实困难很大,就算诸葛自比管仲乐毅,但终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从后面也说明了这点,诸葛亮凡事亲力亲为,最终积劳成疾。而管仲乐毅是国相,手下出色的管理人员数不胜数。纵观诸葛亮身边,人才很少,只是到晚年才碰到姜维,才算让诸葛亮满意。所以从后面诸葛亮的表现来看,当国相有点不太胜任。也没有帮刘备安天下。

3.再说凤雏。凤雏自从跟了刘备,也没有一件载入史册的事绩,初入川时,死于落凤坡,可谓,“小河沟里翻了船”,悲乎。

所以,从卧龙凤雏后期表现来看,司马徽确实忽悠了刘备。


大唐影视城


卧龙诸葛亮天下闻名,唯一能够和诸葛亮齐名的,就只有凤雏庞统了。有道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两个人能够得到一个就可以安天下,这个安天下可不是统一天下的意思。而是安定,或者实在点,就是说能让你站稳脚跟,割据一方。诸葛亮我们都了解,那这庞统真的有这么厉害么?

庞统小的时候非常朴实,长的也很朴实。当时社会流行被名人点评,庞统也去找当地的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在树上采桑葚,庞统站在树下,两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吃桑森,居然从白天一直聊到了晚上。庞统也被司马微惊为天才,庞统的名头也因此迅速扩散开来。

庞统本来是打算跟着周瑜混的,结果因为太狂了,被周瑜容不下。鲁肃惜才,又不愿意让庞统去投靠曹操,就写信给刘备,让他重用庞统。

据说庞统长的非常特别,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很丑,小眼大嘴龅牙。不管长相是不是真的,但是他的名头是真的。比如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这句话还有下一句呢。

现在很多话大家都喜欢只记住上一句,比如说著名的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其实安迪生的下一句是“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很扎心。

“人是生而自由的”有木有些许激动?但是他的下一句是“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不是很虐心?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下一句是: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子初就是刘巴,孝直就是法正。

刘巴这个人曾经是益州刘璋的手下。这个人的特别之处就是他善于理财,是一个经济人才。比如刘备刚入巴蜀的时候,头疼于军用不足,就被刘巴轻松解决。若要征战天下,耗费必然是个天文数字,缺的就是刘巴这种辅助型经济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地“加血减CD”。

法正的特点是善于谋略,是个法师型人才,是刘备的总参谋长。善于出奇计,凭借计谋干掉了当时魏军名将夏侯渊。连诸葛亮也对其赞叹不已,刘备更是如获至宝。

诸葛亮和庞统属于综合型人才,各方面都是顶尖。可惜庞统英年早逝,诸葛亮一个人干了两份工作。后来法正也病死了,诸葛亮一个人又挑起了三个人的担子。最后终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