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习系统框架,指引练习者清楚自己的高度和未来要走的路


太极拳修习系统框架,指引练习者清楚自己的高度和未来要走的路

洪均生先生

  有些人刚上完小学就臆想着读博士,抛开中学、大学和硕士的学习过程,想一步登天,由于错误观念的指导而荒废了人生是非常可惜的。

  本文对太极拳的修炼进行了系统框架的划分,可以让每个太极拳练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太极拳领域中的高度(今天所站的位置)和未来要走的方向和路程,在一个有路标、有台阶的路上走,才不会迷路,才会走得高(个人境界)、走得远(人生与社会价值)、走得久(历史价值)。

  太极拳的系统框架

  01.太极小学。

  太极小学注重于盆骨的水平面自转、下肢的迈步和重心转换、上肢的摆动

例如:目前流行的24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系列)就是太极小学的要求。太极小学适合体质相对较弱的人群作为养生祛病用,例如:老年人群体、正在疾病治疗和康复阶段的病人群体等。

  02.太极中学。

  太极中学注重于整条脊柱的水平面自转(俗称搓麻绳)、下肢的滑步(以横向滑步为主)和稳固(尾闾下沉)、增加上肢的舞动,上肢配合下肢运动。

例如:目前外传的陈式太极拳系列和杨式太极拳系列就是太极中学的要求。太极中学适合体质相对较强的人群作为强身健体用,例如:年轻人群体、武术爱好者群体等。

  课外读物:迈步和滑步的区别,盆骨的运动轨迹、开步时足底的运动轨迹等例举几个区别出来让大家先大致了解一下。

  03.太极大学。

  小学和中学是业余爱好者的学习内容(学习太极拳是为了养生的群体),以锻炼太极拳套路为主要课程。从太极大学开始,是专业研究者的学习内容(学习太极拳是为了当太极老师的群体),这就必须从预备式开始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包括:基本功篇、套路篇、保养篇的内容),从对运动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作为切入点,并适当配上冥想的内容。

  太极大学注重于脊柱的柔韧性训练(脊柱完整系统的6个运动模式),脊柱主动运动并带动下肢和上肢进行统一协调运动、下肢的滑步(以纵向滑步为主,纵向难度大,横向难度小)、连贯成一个由足-腿-腰-脊-胸廓-上肢的整体协调、上肢飘荡(形于手指)运动模式,太极大学内容分布于中国各门派的内传太极拳传承者中,内容大同小异,俗称各家的看家本领(各家老师是靠教这些内容吃饭的)。例如:传统杨式太极拳50式套路(内传)以及陈式太极拳系列(内传)就是太极大学的要求。

  课外读物:脊柱爬行法。

  脊柱爬行法是太极拳基本功之一,主要是针对尾闾盆骨、脊椎骨、胸廓、肩胛骨和头骨(以下统称躯干骨)的锻炼,日常生活以及普通锻炼方法都难以运动到躯干骨,因此躯干骨更需要得到有效运动,通过主动运动躯干骨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同时脊柱连接下肢和上肢,脊柱柔韧灵活能够使全身各个部位(关节)连成整体。脊柱爬行法是不可多得的整体劲(协调性)训练方法之一,长期坚持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高整体协调性。

  04.太极硕士。

  硕士开始学习内容从形体到气息,包括:腔体鼓荡、脏腑调和(柔和)、内外通透(从脏腑腔体到皮肤内外通透)。

  课外读物:怎样成为强者?(怎样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怎样成为强者? 强者就是英雄,也就是清静。

  “清”就是思维清晰(认清现实、看透一切),“静”就是内心平静(面对现实、内心不起波澜)。

  思维清晰就是要做到:“悟透天理,吃透人性;融和水火,保持心静。”

  一:天理:共存和发展。共存就是现在常说的共赢、和谐。体现了天(宇宙自然环境)的包容性,天能包容一切。

  二:人性:生物(自然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这三种属性的均衡协调,能够透彻理解人的这三种属性并保持使之和谐(均衡协调),就是吃透人性(不要理解为能算计别人就是吃透人性)。人世间的任何事情,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三种属性去透彻解释。

  三:水火:水火理论就是阴阳理论(动静理论)。以健康作为例子:水就是静的力量,就是无为,就是疾病发生之前的预防;火就是动的力量,就是有为,就是疾病发生之后的治疗。

  四:静心:只有思维清晰(俗称脑袋清醒)的人才深刻地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心静。什么是静心?静心就是要求做到(在大风大浪面前依然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衡、意志坚定、道德高尚。心静可以提升(人)对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心静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心静才能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持之以恒。

  05.太极博士。

  博士开始学习元神内敛、凝聚真气、真气运行。

  博士的学习内容已经超出了本家个人能力,因此需要有一个互相探讨,共同研发的过程,所以在这里不再详细解释。在这里我们只说一句:太极拳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各人所站角度和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今天我们从入门(太极小学)角度去理解整个太极拳的系统框架,按照上述标准先大致理解一下太极拳就可以了。


太极拳修习系统框架,指引练习者清楚自己的高度和未来要走的路


  太极拳修炼次序

  1: 任何事情都是从基础开始,才能够通过不断攀登逐渐达到高处,所以想要研究高深的理论,必须要从研究基础的理论开始,比如借助意念导引的冥想初级阶段的难度,好比是一个人买了个手机,并学习如何使用手机这样的难度;而真正达到丹田与经络(气)的有效运转(内动)的难度,好比是一个人去学习如何装配(组装)手机这样的难度,前者是学习如何使用手机打电话,后者是学习如何装配出个有用的手机来。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大家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要混为一谈。

  2:锻炼太极拳必须要经过整体劲(柔韧性与整体协调性)、明劲(全身弹簧力)、暗劲(丹田吞吐与开合)、化劲(皮肤毛孔呼吸,内外通透)这四个过程。犹如大厦的一楼、二楼、三楼、四楼。每一个初学者必定要在明师的指引下,从入门到登上第一个台阶开始,通过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不断攀登,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一个高度。从古到今所有练拳的人无一例外。放眼天下,古今中外成大事之人的成长历程,无一不是历尽磨砺,从血泪奋斗中谱写的史诗,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而有些拳友一开始就在化劲上琢磨,未免有好高骛远之嫌。因此我们一开始没有必要把目标锁定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先爬上第一个台阶才是正道,否则就会永远滞留在山脚下仰望遥远的山顶而迈不开第一步。大家换个角度去想想:站在山脚下的人才能够看见山顶;在攀登的过程中是看不见山顶的,能够看见的只是一级又一级的台阶;而哪天真的爬到山顶了,看见的也是远处的风景,而不会执迷于看山顶本身;所以整天在形容山顶什么样子的人,肯定是站在山脚下滞留还没有起步的人,眼睛看见山顶跟脚已经踩在山顶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

  3:整体劲、明劲、暗劲这3个阶段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都有外形的证明,而且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掌握、并有效运用。其实只要练到能够熟练运用整体劲,其效果就足够可以强身健体一辈子,不是职业运动员,后面的内容均显得有些多余;当然能够练到高处,对于健康的效果肯定更佳。至于化劲阶段,一方面受人的生命长度、灵性、机缘等限制太大,现代社会的生活不允许人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武学中;另一方面,就算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能够达到化劲阶段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取舍之间在各人的选择,我们建议:守住健康这个首要目的,在健康的基础上无论能爬多高,我们都坦然面对。

  4:丹田与经络的生命力(元气)俗称为“气”,这个“气”的运转周流属于化劲阶段学习的内容,在没有达到化劲阶段之前,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这个“气”存在于活体,只要人还活着,“气”就在无时无刻都处于运转周流状态中。丹田与经络是天(自然)造的,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通道清洁工的作用,人要做的事情无非是清理、疏通和使用(善用)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