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会“哭”的老板十万加


1


应对危机,资金紧张的企业,最终要往这三个方向解决问题:


第一:申请成本减免,通过申请减税、房租等成本减免,活下去。

第二:搞到钱,通过借款、贷款、变卖其他资产形式搞到钱,活下去。

第三:另辟蹊径,用新的方式开展业务,以维持公司正常运转。


疫情之下,会“哭”的老板十万加


事实上,这段时间,大多数企业都在这三个方向上努力了,国家和地方也出具了相应的政策来辅助。但僧多粥少,政策只能辅助缓解一定的经营压力,最终还是要在业务运转和资金周转上解决问题。


核心问题:短期要解决周转,长期要解决业务运转。


短期资金周转,方式很多,主要还是融资、贷款等,但缺钱的不是你一家,所以竞争也很大,前提是需要良好的信用基础和担保能力。长期业务运转,则是绕开疫情,走线上路线,尽快复工复产,这需要调整公司结构,新增线上部门,加大品牌投入。


有没有一种快速助推这两个问题的方式?还真有!


2

2月1日,当一位深圳制造业老板刚刚在朋友圈写下“今年太难了,希望疫情快点结束”的时候,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一篇题为《西贝贾国龙: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 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月》的专访刷爆了全网。


随后,各大主流媒体跟进,关于西贝更多的新闻出街,当西贝把自己袒露在公众面前的时候,西贝的品牌也得以大面积曝光,成为了“积极应对危机,但依然有点无力”的代表企业。


这次大面积曝光,对西贝来说,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一周后,西贝餐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其中1.2亿元已于2月7日到账,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表示,在这期间主动找上门来为西贝提供帮助的不止浦发银行一家,另有多家银行也都表示要为西贝提供贷款,还有投资机构要注资入股。西贝的合作伙伴也预付5000万元,买了西贝的餐券以表支持。


即使这样,受到疫情影响,西贝还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但得到各种帮助之后,它一定是最后倒下的那一批。因为西贝得到的,远不止上面提到的那些,海量媒体的曝光,各种资源,玩法也多种多样。


疫情之下,会“哭”的老板十万加


得益于这次曝光,西贝的线上业务开始递增,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要买一份牛大骨支持西贝。与此同时,西贝的大量空闲员工,暂时被安置到阿里系的盒马鲜生,一定程度减缓了成本压力。


更大的价值应该在后面,借势成为超级IP之后,疫情结束也会引发销售暴增。


3


西贝莜面村本身很会营销,它的乙方是上海华与华,国内营销界的老司机。


到了2月,疫情拐点迟迟没有出现,媒体开始把很大一部分焦点放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上,这个时候,需要大量一线的鲜活素材。


主流观点认为,这次疫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企业将举步维艰,尤其是比较重的线下实体店,因为无法正常开业,也没有什么顾客光顾,大多数店铺每天都是亏损的状态,难以为继。


疫情之前,由于经济大环境本身不好,处在下行期,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裁员过冬,现在又遇上疫情肆虐,工作难以展开,成本却每天都在消耗,可谓雪上加霜。


这些观点,需要一系列鲜活的例子来论证。


如果这些例子能结合实际的经营数据,让大家看到清晰的支出和收入对比,要活下去非常不容易,那将是很多媒体关注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人共鸣。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这篇专访,把自己的经营状况、规模、亏损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让所有人明白,像这样的品牌,也因为疫情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真实的例子,董事长口吻,略带悲情,印证了大多数的想法,因此引发巨大的共鸣。


4


像西贝这样”会哭“的企业,不止一家。


魅KTV的创始人吴海,本身就是个创业网红,在西贝贾国龙的专访走红后,吴海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的文章,也刷爆了朋友圈。


这篇文章相比贾国龙的专访,罗列的数据更加详细,谈及的问题更加清晰,剖析了魅KTV在业务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带了吴海独特的煽情,同样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共鸣。


尽管吴海在文章的最后声明不是为了获得贷款写这篇文章的,在这里我也无意揣测吴海的目的。但一个事实是,这篇文章像吴海此前很多文章一样,火了,跟着火爆的,还有“魅KTV”这个品牌。


通过这篇文章,很多人知道了“魅KTV”,知道它的不容易,知道它的经营模式,知道了老板吴海的情怀,知道了“魅KTV投了3千多万研发的AI和虚拟现实的产品将在4月推出”…….


另一个刷爆社交媒体的企业家,则是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他的方式不是“哭”,而是“反哭”,在深夜拍一段深情视频。这段视频里,束从轩跟大家分享老乡鸡的损失状况和抗议决心,高潮点是手撕员工不要工资的联名信,从情怀的角度鼓励员工共克时艰。


束从轩这段视频不一定是炒作,但一定是一个很漂亮的PR行为,该视频火爆后,已经有多家银行主动联系老乡鸡。网民反响也非常强烈,纷纷表示对老乡鸡支持。


疫情之下,会“哭”的老板十万加


5


自媒体人@南七道 表示:为什么老板和创业者要学会公关?你看北方的西贝贾国龙,邀请媒体做个采访,马上就得到了银行5.3亿元贷款,魅KTV的吴海,一篇求救的文章,瞬间刷屏。而更困难的深圳制造业的老板们,只会在朋友圈里发“努力”“加油”。


不会“哭”的广大中小企业老板,缺乏话语权,有苦无处可说,应对各种繁琐的问题,只能干着急。


贷款,如前面所说,银行看重的是信誉和担保能力,没有名气的品牌在信誉上很难证明自己,将面临繁琐的评估程序,最后不一定贷到款。


开展线上业务,是需要品牌和人才基础的,平台给到的流量扶持都是常规的,对业务的转型并没有太大帮助。疫情期间是一个线上转型窗口期,但也要发出声音,才会被听到,才会吸引相应的资源和客户。


这两个问题能同时拉出一堆需要解决的难题。


这些难题,西贝贾国龙通过一篇专访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贷款到位,资源追随,供应商开绿灯。


而没有话语权、不会“哭”的老板,可能会直接在一个问题上就栽倒,比如复工,工厂需要走繁琐的防控流程,给相关部门提交各种表格,做出相应的防控设施,接着要解决原料供应,货款、物流……而这只是其中一个问题。


6


会“哭”,不一定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但的确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武器。


“哭”,其实公关的一种形式,上面提到的西贝、魅KTV、老乡鸡,都是非常重视公关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都有专门的公关营销体系。


公关不只是应对负面,在越来越互联网和社交化的今天,公关更多的作用是跟客户保持沟通,让客户在情感上成为企业的一部分,从而不断获得客户的支持。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情感连接关系,而不是干涩的买卖关系。


贾国龙的专访,吴海的文章,抢先“代表”了疫情之下的企业,成为了网民心中对抗困难的“典型”,从而在情感上产生了链接关系,更多的客户、更多的资源,会向他们导过来。


这一切,源于他们会“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