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悲哀


秦始皇的悲哀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 ,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徵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故陸賈嘆曰:“秦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而《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即宗室,這裡指趙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於行法,不在於信同姓。”


另外,趙高還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家,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雲:“趙高作《爰歷篇》,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北魏《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謂趙高“善大篆”。唐·張懷瓘《書斷》捲上《大篆》曰:“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書。”著有《爰歷篇》六章。


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他的母親因觸犯刑法遭到處刑後身體殘缺,被收入秦朝官府專門設立的收容刑滿釋放人員工作的隱官,趙高兄弟皆出生於此。

秦始皇聽說他為人勤奮,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由於趙高善於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違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處他死刑,趙高巧言令色,最終使秦始皇赦免了他並復其原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雖然他一生都在尋求著所謂的長生不老的秘方且“討厭別人談到死”, 但仍然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運作規律。隨著病勢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當務之急是趕快確定立儲之事。長子扶蘇雖屢屢與自己政見不合,但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將蒙恬的輔佐,無疑會是一位賢能的君王。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製也應該傳位於他。當下始皇不再猶豫,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發佈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時扶蘇正監軍在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始皇命他將軍事託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詔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豈料的趙高假意允諾著,但是由於太子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擔心,太子扶蘇繼承帝位後,自己的個人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無知,若胡亥繼任帝位後,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卻扣壓了遺詔。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裡,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詔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託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正面遊說無效,便一轉話鋒,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面,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 ”趙高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利害關係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亂如麻,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向趙高妥協,趙高知計已成,欣喜若狂,馬上與李斯合謀,假託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 又另外炮製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


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開始追求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來。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儀,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的春天,他就仿效始皇的排場沿著東線出巡,一直到達海邊。又南下會稽,最後由遼東返回。此外,他還大修阿房宮,徵召5萬名精壯之士屯衛咸陽,並收集天下奇花異草、珍禽奇獸供自己玩樂,以至於“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但他畢竟清楚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夠光彩,因此仍時時憂心忡忡。一天,他向趙高感嘆:“朕既然已君臨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盡人間歡樂,實現自己所有的心願,那該是多麼愜意啊!”趙高何嘗沒有這樣的隱憂,立嗣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劃,紙終究包不住火,倘若機密洩露,自己便會死無葬身之地。今日見二世亦如此,乘機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所慮極是!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們都在懷疑,這些人難保不懷有二心。臣每每想到這些,就戰戰兢兢,恐有不測。心腹大患不除,陛下又怎能安樂一世呢!


李斯死後,趙高名正言順地當上了丞相,事無大小,都完全由他決斷,幾乎成了太上皇,漸漸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時,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說:“臣進獻一馬供陛下賞玩。”胡亥雖然糊塗,但是鹿是馬還是分得清。他失聲笑道:“丞相錯了,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板起臉地問左右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圍觀的人,有的懾於趙高的淫威,緘默不語;有的慣於奉承,忙說是馬;有的弄不清趙高的意圖,說了真話。胡亥見眾口不一,以為自己是衝撞了神靈,才會認馬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時沒有齋戒沐浴,故至於此。”胡亥信以為真,便在趙高的安排下,打著齋戒的幌子,躲進上林苑遊獵去了。 二世一走,趙高便將那些敢於說“鹿”的人紛紛正法。


然而,此刻的咸陽城外,已到處捲起了亡秦風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劉邦領導的反秦義軍以更加迅猛的勢頭繼續戰鬥。秦二世三年鉅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一役中,秦軍主力被項羽打敗,精銳盡失,大將王離被擒。章邯求助不成,恐朝廷降罪,率20萬大軍投降。 六國舊貴族見機紛紛自立為王,併力西進。劉邦帶著數萬兵馬迂迴進入武關(今陝西商洛縣西南丹江北岸), 為了早日攻克咸陽,他派人暗中與趙高聯繫,希望趙高能作內應。趙高擔心胡亥知道後禍及自己,便稱病不上朝,私下裡暗算著乘亂奪位之事。


章邯的倒戈,給了搖搖欲墜的秦王朝一個沉重的打擊,胡亥寢食難安,他派使者質問趙高:“丞相不是總說關東盜賊不能成氣候嗎,令天怎麼會到了這種地步? ”趙高聽了知道二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與不滿,於是秘密與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商議對策, 制定了弒君政變的計劃:由咸陽令閻樂率領手下士兵裝扮成山東農民軍攻打望夷宮(今陝西咸陽市東北涇河南岸),以郎中令趙成為內應,趙高則負責指揮全局。


一切安排妥當後,趙成便在宮內散佈謠言,假裝說有盜賊,命令閻樂發兵追擊,致使宮內防守空虛。同時,閻樂指使部分親兵,化裝成農民軍,將自己的母親劫持起來,暗中送到趙高家中,一邊又率千餘人以追賊為名直逼望夷宮而來。他們衝到宮門前,大聲向守門官吼道:“強盜進了宮門,你們為何不抵擋?”守門官莫名其妙,問:“宮內外禁衛森嚴,怎麼會有賊人進宮呢?”閻樂不容分辯,手起刀落,殺死了守門官,衝進瞭望夷宮。逢人便砍,見人放箭。一時宮中血肉橫飛。


胡亥見狀嚇得目瞪口呆,直到趙成與閻樂走進來。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胡亥急召左右護駕,怎料侍從們早已溜之大吉,只有一個宦者站在身邊。 他揪住宦者的衣衫,歇斯底里大叫:“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呢,現在弄成這樣,我該怎麼辦!”宦者鼓起勇氣道:“正因為奴才平時不敢說話,才能活到今天。否則,早就被皇上賜死了。 ”


閻樂衝到胡亥面前,胡亥道:“朕乃真龍天子,你敢弒君!”閻樂氣勢洶洶:“你這個無道暴君,搜刮民膏,殘害無辜,天下人人得而誅之。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胡亥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絕:“不行!” 胡亥仍不死心,哭喪著臉哀求:“那麼,可以給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搖搖頭。胡亥絕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 ”閻樂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剷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沒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無可奈何,拔出長劍,結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閻樂向趙高報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趙高匆匆趕到現場,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璽佩上,大步走上殿去,仰仗著自己也有著嬴姓趙氏的血統,準備宣佈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 趙高頓覺天旋地轉,他這才感到自己的罪惡達到了“天弗與,群臣弗與”的程度,只得臨時改變主意,將玉璽傳給了王室成員子嬰。由於秦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只得取消帝號,複稱秦王。


子嬰早在當公子期間,就已耳聞目睹了趙高的種種罪行。被趙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過乃是一個傀儡而已。子嬰不願再重蹈胡亥的覆轍,便與自己的貼身宦官韓談商定了斬除趙高的計劃。


原來趙高要子嬰齋戒五日後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趙高便派人來請子嬰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趙高無奈,只得親自去請。等趙高一到,宦官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就將他砍死了。子嬰隨即召群臣進宮,歷數了趙高的罪孽,並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