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暨:直言切諫,為臣本分


楊暨:直言切諫,為臣本分

佩劍豈宜恩死士,拖金終要作誠臣。給他人提建議有不同方式,有些人會直言不諱,容易招致他人的厭惡,有些人會設身處地,更容易被採納。本篇就來聊聊楊暨jì,字休先。

楊暨是司隸滎xíng陽人,上一篇文章剛提完,魏國在正始三年(242年)分割河南郡新置滎陽郡,而楊暨在曹叡時期就已經出仕了,所以他出身的時間點要在正始三年之前。換句話說,楊暨也應該被被稱為司隸河南人,像杜夔kuí、鄭泰、鄭渾、任峻等人都是來自河南尹。

案《全三國文》,楊暨是驍騎將軍楊恪之子,他在曹叡時期出仕,也算是子承父業了。而且楊暨擔任的是“中領軍將軍”,或者“領軍將軍”,這個官職是曹丕時期新置的,負責執掌禁軍以及武官選舉,資歷較淺者擔任的是中領軍、中護軍,資深者才能出任領軍將軍、護軍將軍,而護軍將軍還是隸屬於領軍將軍的。

“驍騎將軍、遊擊將軍,並漢雜號將軍也”——《晉書·職官志》


楊暨:直言切諫,為臣本分

而“驍騎將軍”屬於雜號將軍,顯然比不上楊暨這個領軍將軍的重要性,當然這也不會是楊暨剛出仕就能擔任的官職。楊暨的主要事蹟都發生在曹叡時期,他在《上明帝表》中提及了當年曹操征討張魯之事,也是想吹捧一下魏國,天祚大魏。

“此計已定,天祚大魏,魯守自壞,因以定之”——《上明帝表》

曹休經歷石亭一役慘敗後上書謝罪,曹叡就派楊暨去傳諭並且安撫曹休,這時的楊暨還只是屯騎校尉,屬於北軍五校之一,所以楊暨此時已經能統領部分禁軍了。而楊暨最主要的事蹟是勸曹叡不要伐蜀,這應該討論的是太和四年(230年)那次,時任中領軍的楊暨是最堅定的反對伐蜀者。

“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持不可伐蜀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曄講不可之意”——《三國志·劉曄傳》注引《傅子》


楊暨:直言切諫,為臣本分

不過楊暨要面對的是劉曄,劉曄同樣受到曹叡寵信,而且劉曄左右逢源,見到楊暨就說不能伐蜀,在曹叡那就堅持伐蜀。曹叡在天淵池再次討論伐蜀事宜時,楊暨苦勸不已,曹叡就說“你就是個書生,哪裡瞭解軍事”,這時楊暨就引用了劉曄的話“我的話可信度不足,但劉協作為先帝謀臣,也說‘蜀不可伐’”。

曹叡糾正楊暨“劉曄跟我說的是可以伐蜀”,楊暨因此要求與劉曄對質,但劉曄被找來後一言不發。劉曄單獨面對曹叡時還責備他“軍國大事哪能輕易跟別人談起,不要洩密”,

出了宮劉曄又責備楊暨不應該直言勸諫,要好好反思。結果是曹叡、楊暨都被劉曄忽悠了,不過後來劉曄也在他人的讒言中失寵了。

“子誠直臣,然計不足採,不可不精思也”——《三國志·劉曄傳》注引《傅子》

太和末年討論征討公孫淵事宜時,楊暨還推薦了田豫,此後就沒啥關於楊暨的記載了。楊暨在逝世後還獲得了諡號,與賈詡、程昱、賈逵等人同為“肅侯”,可見他在朝中的影響力。順便,楊暨之子楊肇zhào後來出任荊州刺史,不過後來被貶為庶人了,潘岳或者“潘安”就是楊肇的女婿,楊暨的孫女婿。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