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燭影斧聲”,卻不知道原來宋太宗如此可愛

很多人都知道“燭影斧聲”的典故,講的是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不正,他因故與自己的親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發生爭執,然後用斧頭殺了他自己繼位的故事。

對於“燭影斧聲”的真假,史學界爭論不休。但是,因為這個典故很多人對趙光義的印象非常壞,影視劇中也往往把他塑造成陰險毒辣的形象,其實這就冤枉趙光義了。我們拋開“燭影斧聲”這個有爭議的事件不談,趙光義其實是非常可愛的,尤其是後世的讀書人一定要正兒八經地對趙光義說聲“謝謝!”

1.重文輕武,給讀書人更多機會

在宋朝之前,幾乎所有的朝代都重武輕文,讀書人沒什麼地位,古語有“武死戰文死諫”之說,認為當兵打仗保家衛國是武官的事情,而勸誡皇帝耍耍嘴皮子是文官的事情,再加上從漢朝開始,我中原政權與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爭鬥不斷,再加上隋唐末年都發生了嚴重的國家內亂,武官都發揮了平定天下的作用,導致武官在國家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你只知道“燭影斧聲”,卻不知道原來宋太宗如此可愛

宋太宗(劇照)

到了宋朝,由於趙匡胤怕重蹈“陳橋兵變”的覆轍,所以給武官立了很多苛刻的規矩,比如用武官訓練軍隊,卻用文官調度軍隊甚至指揮軍隊,軍隊的訓練、調度、指揮權力分散,這一方面避免了武官掌權,另一方面也導致文武官員互相掣肘,軍事效率低下,這也是導致宋朝軍事實力衰弱老打敗仗的原因。

這項政策雖有很大弊端,但是卻實實在在提高了文官的地位,一大批飽學詩書者脫穎而出,如我們熟悉的范仲淹、歐陽修等。

到了太宗朝,趙光義比他哥哥的做法更甚。為了清除哥哥在位時的影響,更為了剪除異己,趙光義一方面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掌握大權,另一方面,大大增加科舉取士的機會,他在位期間,靠讀書考取功名的人比宋太祖時代猛增了兩倍多,而且一旦考上了官,提拔的還非常快,而武官卻提拔起來遙遙無期,就因為這個,一大批讀書人脫穎而出,進入國家權力的中央。

不僅如此,宋太宗還對那些寒門學子實施“希望工程”,沒盤纏去京城考試,國家給;沒衣服穿,國家給;考上了官卻沒錢上任,國家給。

據統計,太宗在位期間,錄取進士將近7000人,是宋太祖時期的40倍!

這樣的宋太宗,是不是很給力呢?

2.致力國家統一,和遼國死磕

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哥哥強,宋太宗一直致力於國家統一。他首先利用政治手段威逼利誘吳越的錢氏和福建漳州和泉州的陳洪進歸降,然後御駕親征滅掉北漢,結束了唐朝末年以來將近百年的藩鎮割局面,形式上統一了全國。

趙光義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北伐遼國。


你只知道“燭影斧聲”,卻不知道原來宋太宗如此可愛

太宗北伐是宋朝少有的主動出擊

為什麼要北伐呢?因為遼國一直佔據著“幽雲十六州”,這“幽雲十六州”是在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為稱帝割給遼國的,是北方人民的一塊心病。趙光義當然知道順應民意,於是他不顧眾臣反對,在滅掉了北漢之後,非要北伐,要和遼國死磕。

結果,雙方軍隊展開激戰,趙光義中箭受傷,只得乘驢車倉皇撤離,原本熱熱鬧鬧的北伐宣告失敗。

趙光義對北伐半途而廢很不甘心,於是幾年以後又重整起鼓進行了二次北伐。結果因為趙光義選拔的軍事將領臨陣懼戰,北伐再次失敗,這次失敗,宋朝損失了一員大將——楊業。對,就是楊家將楊繼業的原型。

無奈,趙光義只得和遼國議和。不成想遼國竟然同意了,為什麼?因為遼國也打累了!

後來,趙光義為了滅掉遼國想了很多辦法,比如連夷攻遼,就是聯合剛剛興起的金來滅掉遼國,結果屢次被金國要挾,最終,宋太宗決定“修德以懷遠”,把滅遼這件千秋大業默默的放在心裡了。

屢敗屢戰,武的不行來文的,這樣的宋太宗是不是有點小鋼炮的感覺?

3.太宗是個大“書蟲”

大家都知道“開卷有益”這個成語,卻不知道這個成語來自宋太宗。

太平興國八年,宋太宗下令編纂一套大型類書,就是分科目編纂的叢書,又一千多卷,分成五十五門N多類,一聽這些數字很多人都會打退堂鼓,可是太宗不這樣,他越看越喜歡,越看越來勁,他給自己制訂計劃,每天讀三卷,一年讀完。


你只知道“燭影斧聲”,卻不知道原來宋太宗如此可愛

正在他正按部就班實施自己的計劃的時候,大臣們不幹了,他們生怕皇上累著,勸誡皇帝不要那麼拼命,可是太宗卻說:“我每次讀書都能從書中得到很多樂趣,讀書好處多多,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怎麼會覺得累呢?”

“開卷有益”就是這麼來的。

太宗繼續按照計劃讀書,萬一哪天耽擱了就找時間補上,過了一年,還真的讀完了。

如此書蟲,真是佩服佩服!

4.沒事就愛雪中送炭

除了開卷有益,太宗還留給了我們另外一個典故:“雪中送炭”。

大家知道,北宋的都城叫東京,也叫汴京,就是今天的開封。作為一個北方城市,東京的冬天還是非常寒冷的。每年,開封都會有人被凍死。但是,這一點在淳化四年得到了改觀。

這一年二月,春節剛過,趙光義為展現開封溫暖祥和的氣氛,更為了展現自己的仁君器宇,下旨給東京城裡年齡比較大的老人禦寒的衣物,百歲老人則另外加賜塗金帶。


你只知道“燭影斧聲”,卻不知道原來宋太宗如此可愛

老天爺幫忙,這一天又恰好異常寒冷,宋太宗又命人給老人們送去米麵和錢,另外每家還加送了很多煤炭。人們吃著太宗的米和麵,燒著太宗送的煤炭,心裡真是溫暖,真是打心眼裡感謝心繫民生的宋太宗啊!

“雪中送炭”就是這麼來的。作為北宋最高統治者的宋太宗,能夠在寒冷的冬季,心繫天下蒼生,於是,從宋太宗開始,“雪中送炭”的典故就流傳開來。

如此關心百姓疾苦,是不是要為宋太宗點個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