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绝技(下)

在北京城的西北郊,有一片气势恢弘的皇陵区,明十三陵。上个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曾经发掘了十三座皇陵中的定陵,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在皇帝遗留下来的所有财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件并不大的物品。

皇宫绝技(下)

这是万历皇帝的皇冠,只有一斤六两六钱重。它全部用金线编制,孔眼匀称,外表光亮,而且找不到任何接头的痕迹。

皇后的凤冠一样高雅华贵,冠上装饰着珍珠和宝石组成的花卉,还有姿态生动的龙和凤,如此精致细腻的艺术珍品,让现代人感到疑惑,在400多年前,当时的人们是靠着什么工具和手法实现的呢?

胡同

其实,皇宫里的绝技曾经是民间工匠谋生的活计,银匠们在打造首饰的时候都用一种祖传的绝活儿,叫花丝镶嵌。

百工坊花丝镶嵌展品

花丝镶嵌号称“燕京八绝”之一,和景泰蓝一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它的工艺和景泰兰不同,工匠们用手工拉成的金丝或银丝扭结成精密的花丝,根据设计,编制、焊接出各种花纹图案造型,附着在内衬上,点上银蓝,镶嵌上珠宝,形成一件工艺品或艺术品。

故宫花丝镶嵌藏品

最初的花丝镶嵌技术是民间匠人打制首饰的专门手艺,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雏形,到唐朝时已经十分流行,波斯的金银丝技术传入后,中国的工匠们把原来的一根丝改造成两根丝扭结在一起,流传后世的花丝技术就此诞生。

和景泰兰的历史正好相反,花丝镶嵌工艺首先产生于民间,后来走进宫廷,成为皇家艺术的一种,最后又因为封建帝制的结束,大量宫廷工匠流落民间,这项来自普通街巷的绝技再次回到平民的作坊中。

历史资料“百工坊”门旁文字简介。王树文走进“百工坊”正门,步入自己的工作室。

新中国成立后,手工艺人第一次受到广泛的尊重,曾经受歧视的低贱行业被赋予艺术的称号,一批老艺人开始传授他们祖传的绝技。

在今天的百工坊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花丝镶嵌技艺的杰出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很多出自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之手,他叫王树文。

说起来,王树文在花丝镶嵌这个传统行当里,算是半路出家。他早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雕刻专业,后来成为小有名气的牙雕和玉雕专家,他制作的牙雕作品《万里山河展新容》长期在联合国大厦里展出,得到了很多外国友人的赞赏。

但是,王树文是个兴趣广泛的人,由于所在单位是国家唯一一家综合艺术生产基地,使他有机会吸取各种工艺,设计创作集大成的艺术精品。在完成牙雕名作《万里山河展新容》后,王树文开始进入花丝镶嵌艺术的世界。

我原来是搞立雕搞牙雕的,花丝整个是平面的,对花丝一窃不通,这时候就得需要上车间,先不能找老艺人,先不能找老艺人去学,老艺人不能教你,先找青年技工师傅,一块学怎么焊。

对初学的王树文来说,花丝镶嵌技术和雕刻工艺完全不同,但它包含的技艺魅力同样十分诱人。渐渐地,王树文全身心地钻进了这项古老的手工艺术中,很快成为花丝技艺的现代传人。

如今,王大师的手法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身上,似乎映出千百年来能工巧匠的身影。

但是,王树文更大的建树是在继承精湛的皇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象牙雕刻技艺,借鉴其它艺术,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花丝镶嵌艺术。这是他为迎接新世纪,锐意创新的著名代表作——《腾飞》,又叫《中华世纪龙》,曾被美国前总统布什作为私人收藏,还有一件则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在做龙的这个过程中,按过去做龙,里面一定要有胞胎,24k 金很软,一动个方面变形了,必定有胞胎各个方面。做这么一条龙,用24 k 金做,用原来的工艺,没有700、800克就做不成。

花丝镶嵌制品的第一步是根据设计的图样做成石膏模型,然后翻制成金属内衬,行话叫胞胎。

但是,有了胞胎不一定就能满足外观造型精美复杂的图案,这样就需要錾活的功夫,用錾子一点一点地錾出细节,技师必须特别地小心谨慎,一点差错都不能出,否则就会影响图案的表现力。这也是一项传统的手工绝技,但在现代,由于设计图更加复杂,所以对技师在耐心和手艺方面的要求更高。

那么我把原来我们这个錾活,花丝的錾活不是这样剔透没有行云流水的,我是把象牙雕刻的,把立体雕塑的这种造型结合在这里,因此呢,它走的行云流水这个呢也利用力学。 把时间的空间概念表现出来了。这也是过去,往往我们过去云彩一堆一堆堆出来的,不是这样的。这就是现在咱们新的做法。

錾好的胞胎大致完成了造型的环节,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花丝技术了。

花丝的主要原材料是金丝、银丝、铜丝等金属丝。为了得到纤细、精美的花丝,技师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气力。

金属棒经过反复的捶打和加热,质地变得比较柔软。但是,从这么粗的金属棒到细如发丝的花丝,还必须借助一种特殊的工具。

这就是传统拉丝的工作台,由几十个圆孔组成,每个圆孔逐步缩小,金属棒每通过一次小圆孔,就变得细小一点。就这样,一次次地拉出金属棒,直到最后成为纤细、柔软的金属丝。不过,这还只是单条金丝,下一步还需要把两条金丝像捻麻绳一样,捻来揉去,扭结成均匀的麻花劲儿,再用手几经梳捋,一根根精密的螺旋状花丝就形成了。和单根的金丝相比,经过拧结的花丝增加了金属本身的光泽和闪烁感,显得更加名贵。

漂亮的花丝经过技师灵巧的双手,不再是没有灵性的金属,而成了具有无限活力的绘画线条。在胎体上细致地把花丝平填、掐丝、堆垒和焊接,就基本形成了作品的大样。和景泰兰相像的是,传统花丝作品也有点蓝和烧制的工序。

它主要是它点的蓝叫银蓝,它的温度比景泰蓝的温度低,它属于一种玻璃的蓝料,这个在花丝上之所以要点这个银蓝,那么主要是增加它的色彩感,但是它是点缀,不是全部。

这条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世纪龙,倾注了王大师的一腔热血,特别是在花丝工艺创新方面,赢得了巨大的突破。他大胆取消了延续几千年不变的铜胎内衬,以力学原理为依据,使一条纯花丝编制、焊接的镂空金龙灵性地跃然华表之上。

我把每一个点,像我这个每个鳞都是一个三个焊点,我就用半面圆形的拱形我焊里面,利用力学的拱形我每一个点、我每一个点焊上去,我增加了焊点,像这样一条龙就将近一万个焊点,由于这样我做出来的龙,本来有拱形,因此它镂空,用的材料300多克,那么就做成了。

生动的龙体做成之后,还需要进行装饰,这就是花丝作品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用各种宝石镶嵌。

可以镶嵌的宝石种类很多,有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玉等等,凡是美丽多彩的宝石都可以尽情地使用,以突出作品色彩的跳跃和强烈对比。至于在什么部位、选择什么材质和颜色的宝石,主要依靠技师的经验和灵感,进行即兴的创作。

宝石镶嵌技术早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就被运用在青铜器上,镶嵌虽然并不是难度特别大的绝活儿,但同样也是细致工夫,就连大师也不一定每次都干得那么顺手。

皇宫绝技(下)

花丝技艺和镶嵌技艺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丝镶嵌。但是,这一结合在早年民间的花丝技艺中并不突出。

到宫廷以后呢,由于这些高档的艺术品,当时为皇权所垄断了,这时候呢,他要求的工艺品就更精更细,更美,除了用花丝这个精美的丝的编制焊接,还镶上各种名贵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翡翠,这样呢使整个作品越来越华贵,那么发展到了明代,明代的时候,这个时候花丝已经到了比较顶端的时候。

皇宫绝技(下)

明定陵出土的皇冠和凤冠是那个时代花丝技术的杰出代表,如今在十三

陵博物馆展出的凤冠复制品,就是王树文当学徒时的作品。

明代的皇冠已经把金丝拉到0.01毫米,那么这个时候呢,在当时世界上在金属黄金白银,在这个角度来说,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么也说明我们在冶炼和工艺各个方面的手段,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皇宫里的花丝镶嵌技术在清代发展到最高峰,皇家的装饰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高级花丝作品,它们和景泰蓝制品一道,成为皇宫的专利和奢华生活的标志。

这两种工艺呢,它有异曲同工这妙但是它是工艺完全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景泰蓝的效果,整个是端庄大方,那么花丝产品呢,精巧细腻,玲珑,两个工艺概念。

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浑天仪,不仅具有天文学的实用价值,更是一件华美精巧的艺术品,九条盘旋的龙相互连接,组成了一幅生动通透的画面,呈现出雕塑的立体美感,这件作品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把錾活和花丝技术运用得十分自如。

相比之下,王树文的中华世纪龙更具有现代气息,全新的设计理念只有靠着细腻的技术作支撑,才能得到最终的体现。

尽善尽美是手工技艺的最高境界,花丝作品的关键在于细节,任何部分都不允许忽略或将就。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中华世纪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艺术和技术的高超结合。

就是我用松石做的松树用金丝花丝做出来的松枝,然后在每个松枝上头有一个宝石,绿宝石,显得这松枝上头,像刚打上水一样,下过雨一样郁郁葱葱,象征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蓬勃的发展,既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又是在21世纪龙的新的腾飞。

中华龙等作品一件成熟的花丝作品总能给人巧夺天工的感受,金银丝的纤巧玲珑和宝石的高雅光芒交相辉映,烘托出一种如梦如幻的高贵格调。

王树文仿制的《花丝金銮宝座》——局部、细部——故宫里的金銮宝座。

这是王大师受故宫博物院委托,亲手用3000多条纯金花丝编制成的《花丝金銮宝座》。作品长128厘米,宽120厘米,高72、5厘米,一共用了黄金36000克,镶嵌高档珠宝4000多粒。

三千多条龙姿态各异,龙的身体玲珑剔透,生动活泼。

每一处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无论是垂挂的小装饰还是地板、台阶,都做得惟妙惟肖,皇帝的宝座更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凸显出皇家的气派。

我们在开始设计这个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的时候,因为这个佛像,木雕、石雕、牙雕都有表现,唯独在花丝黄金这方面没有表现。我在这方面就就想探试一下,用象牙、花丝、宝石把千手千眼世观音表现出来。把佛像本身的立体雕塑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虚有实,虚托实,实把虚衬托出来,这样整个工艺就圆满地结合在一起。

王树文大胆地取消了传统工艺必须的内胎,采取编制的镂空花丝作饰物,巧妙地利用飘带作支撑点,犹如仙气把观世音凌空托起。由于大师深厚的雕塑功底,使观世音的面目表情和每一只手眼的神色,都有着特别的光彩。

有趣的是,千手观音虽然名为千手,但这尊观音实际上只有40只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按照佛教来说,他有40只手,每一只手按照佛教的礼仪来说有25种,人间25种法力,那么40乘25,这是中国古代艺人他们已经把这个作为千手,不作为一千只手那么复杂的,就是艺术的概括。

有雕塑经验的人都知道,手是很难表现的。偏偏千手观音有40只手,对王大师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钱少武教授当时说,你这件作品成功不成功,关键在于你的手怎么做,如果说你手做不好,容易就像蜘蛛一样,所以你手做好了,那么你这件作品就成功了。

王树文花了不少心血琢磨40只手的造型设计,最后他确定了一个方案,使得40只手形成一个椭圆形,众多的手捧着各种法器,构成了一个美的整体,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像一道佛光,笼罩着慈眉善目的菩萨。这件作品给王树文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也因此使他有机会对传统技艺作更多的创新。除了花丝技艺外,王树文还在镶嵌宝石的传统工艺上做了重大突破,他选用不同色彩的天然宝石,替代抵挡的玻璃釉,整个佛像镶嵌了12万粒宝石,从手镯的靠背到脚底的莲花瓣,全部用五彩缤纷的宝石装饰。

这是一个难点,怎么用宝石,把整个的活点缀起来,我们利用了各种办法,最后我们用了十二万粒宝石,整个进行全方位的点缀。主要用的是红宝石,红宝石既象征了富贵,黄金托出来也好看,颜色和黄金和宝石它本身就天然的一对结合出来,既不跳又非常协调。那么我们过去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金镶玉金镶宝互相衬托,如果说黄金是一宝石是一,如果黄金加宝石就不是二,它等于五或者等于十。

富贵而高压的宝石衬托着佛像,虽然光华灿烂,但没有丝毫的俗气。

观音的头冠上,还雕刻了99尊佛像,每一尊都有着不同的形象和表情,从制作工艺来说,这些小雕像同样也是珍宝。

那么观音头顶上,元古佛也叫燃灯法师,这个原来做的如果说按原来的

处理手法,这个可能就是要点上颜色,或者上上其他的颜色,我呢就整个从缅甸,当时云南到缅甸,到泰国选购了一个一千多克拉的一块红宝做的那个顶上燃灯法师。这件作品呢,不仅整个的使产品非常协调,也使这个作品佛中有佛。宝中有宝,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凡是亲眼目睹这件作品的人,都不由被它的庄严和华贵深深地震撼。过去的手工艺人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用来养家糊口的技艺会被后代用得这样出神入化。

由于这件作品,工艺美术家王树文也达到了自己创作历史的一个新高峰,特殊的人生机缘使他得到了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的滋养,现代观念又使他将各种技艺融会贯通。在这件作品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华集粹。

现在人家问我,你到底是算象牙的,你是算玉器还是算花丝的,实际我

现在什么都不算,又什么都算。在哪门子上都略有建树。

景泰蓝与花丝镶嵌极品交替回放。

其实不论是王树文,还是景泰蓝大师张同禄,他们都不再是传统的手工工匠,历史上各个行当之间的壁垒在他们的艺术灵感中被融化,曾经互不相关的工艺流程互为促进,成为和谐的整体。

严整复杂的景泰蓝工艺、灵巧细腻的花丝镶嵌,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新一代工艺大师用他们坚韧执着的努力和富于智慧的创造,为我们的文明世界又增添了几许金碧辉煌的艳丽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