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剑川是个出手艺人的地方,每一个来剑川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父亲叫施家顺,他1987年初中毕业后进入剑川县民族木器厂学习木雕工艺,从事木雕行业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叫施彬林,17岁时开始接触木雕,从事木雕行业到今年8月刚好八年。”施彬林腼腆的说道。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大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家顺

到剑川嘉林木雕艺术有限公司的那天,主人施家顺不在,于是施家顺的儿子施彬林带我们走进了嘉林木雕,参观了他父亲跟他的一些作品。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剑川嘉林木雕艺术有限公司展厅一角(张玲/摄)

施家祖祖辈辈都是木匠,雕过多少东西,技艺是从谁传承下来的,没人能说清。滇西一带有这么一句流传久远的民谣,“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从这一句话就能想象得到,剑川木雕氛围自古以来之浓厚,木雕匠人之众多。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雕刻

据了解,剑川木雕在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西安、南京、北京等地的园林建筑、家具、屏风及木雕艺术陈设品,不少都出自剑川木匠之手,昆明的三牌坊、钱南园祠堂、金马碧鸡坊、筇竹寺,建水的孔庙、朱家花园,大理的感通寺、观音堂、杜文秀帅府等古建筑都由剑川木匠建造。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花剑川木匠擅长雕刻的对象之一

施家顺技艺精湛,公司里很多雕工复杂的大件都出自他的手。眼前就有一幅雕工精细、立体逼真的屏风,据施彬林介绍,名为《锦上添花》。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施彬林介绍《锦上添花》(张玲/摄)

《锦上添花》使用的木料是花梨木,由当地有名的剑川木雕绘图设计师王坤永设计,以高洁的玉兰花、富贵的牡丹花等植物为表现主题,花下有锦鸡和小鸟作配饰,以取其锦绣前程,富贵长春,锦上添花之吉祥美好寓意。作品由施彬林的父亲与4名工人历时三个多月完成,光打胚就做了一个多月。2014年时,在中央美院的展览上,有人曾出价48万元购买这幅作品,但为了继续参加完展览,作品没有出售。目前,这幅作品的市场行情价远不止2014年的价,不过他的父亲也打消了售卖《锦上添花》的念头,打算将它收藏起来。

施家顺是剑川当地有名的木雕师,于2015年成立了剑川嘉林木雕艺术有限公司,志在弘扬壮大剑川木雕。而施彬林从小就对木雕技艺耳濡目染,再加之父亲的熏陶,也志在将剑川传统木雕技艺传承下去。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施彬林正在雕刻作品

较同龄人,施彬林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且很喜欢创新,这从他的雕刻对象就能看出。他带我们看了他的得意之作:《童趣》。那是一簇簇蘑菇长在灌木上的景象,用一块原木雕刻出来,不细看,竟觉得是真的一样,栩栩如生。他说,这是他一次上山时见到的景象,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回来便开始动工做了出来。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童趣》(张玲/摄)

施彬林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剑川木雕现在的地域性还不够明显,他想挖掘更多提升剑川木雕实用性、功能性的方法,改变人们对木雕固有的观赏性、单一性印象,拓宽剑川木雕的销路。

刀尖匠人身怀“绝技” 剑川木雕历久弥新

精美的木雕工艺(张玲/摄)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块土地孕育了不知多少技艺精湛的木雕师,诞生过不知多少巧夺天工的木雕作品。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木构件上的卯榫,见证了剑川木匠技艺之远古;剑川石钟山石窟中仿木结构建筑的石雕和精美的龙椅等,印证出唐宋时期剑川雕刻技艺的成熟;剑川古城西门街明清古建筑群和世界建筑遗产沙溪寺登街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留存着剑川木雕的记忆。这些,无不是勤劳质朴的剑川白族儿女们用千百年的岁月一锤一斧、一创一凿打磨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