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在近体格律诗诸多类别中,最受大众欢迎的大概是七绝了。

律诗(五律、七律)太苛刻,五绝太短小,唯七绝长度适中,遣词造句较为友好,初学作诗的大都从七绝入手。它是众多老干体的最爱,各种诗词选本的的扛把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大家也知道,作诗最厉害的是唐人。那唐人中七绝最厉害的又是谁?

有人说,是李杜。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李白的七绝确实厉害,但杜甫得稍微往后站一站了,老杜的成绩主要在于律诗。

事实上,在唐朝,有一个人,写七绝特别厉害,他不仅绝句做得多,而且质量特别好,获得了“七绝圣手”的美誉。他就是王昌龄。

据好事者统计《全唐诗》,初唐七绝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盛唐七绝的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诗人,并以之成为名家。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七绝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这么定调:“七言绝,太白(李白)、江宁(王昌龄)为最。”到后来,中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如果某个人代表了唐人中七绝的的最高水平,那他基本上也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水平。

这么牛逼?我们来看看。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一、看老王怎么写边塞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王昌龄最负盛名的作品,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本诗看似简单,写景也并不稀奇,却总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这是诗家举重若轻的成功之处。首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把历史时空融为一炉,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而最后落回现实,感叹当代没有飞将军那样的良将。

有历史情感,又怨而不怒,说它七绝“压卷之作”,哪怕是诗仙太白,估计也会表示大大地服!太白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揶揄起他的小迷弟杜甫来,不在话下(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但在老王面前不敢造次。你看他是怎么向好基友表白的。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一组组诗,本是七首,这四首实在舍弃不下,是各种选本里的常客。它把唐人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关山之景,有思乡之情,有报国之志。昂扬的气息里,有绵绵的愁绪,却不颓废,由是构成一个复杂的多声部组曲。这样的诗,你把宋人杀了也写不来。在我看来,这就是盛唐气象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因为老王在边塞诗方面的成就,百度百科把他归到了边塞诗人的行列。老先生若有知,会不会气得吐一口老血呢?我猜,估计会。老王的创作路子是相当广的。

二、送别诗里出名篇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因为这首诗,害得世界上有了两个芙蓉楼。一个在湖南洪江市,一个在江苏镇江市。据考证,镇江那个应该是原始的,是故事的发生地。本诗第二首即说“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丹阳就是镇江的一个县。

作为送别诗里的名篇,最后一句很是出名,理解起来却有点玄乎。什么叫作“一片冰心在玉壶”?一般认为是,老王向好友表达自己哪怕是遭受贬谪或诽谤,也要坚持清白操守的意思。

本诗极有情味,意深韵长,是七绝中的神品。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三、看大男人怎么写闺怨

男子作闺音,写闺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颇耐人寻味。

《闺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别致。写相思之情却从不知愁导入,便与后两句的悔恨形成鲜明对照。它是一首世情诗,又是一副风俗画,也是一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更是一个独守空闺少妇的心路历程。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评价说:“以无情写情则情出,以无意写意则意真。”作为一个男人来读这词,似乎看到了诗人的吐槽:女人啊,你天生就是一种矛盾的动物。

老王长于体会人情,更善于为女性代言。这种宫怨诗那种幽微的情感,尤其被人称道。

又如《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又如: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平明时分,得不到皇帝宠幸的宫女们持帚清扫庭院,然后只好拿着团扇早那里幽怨徘徊了。她们姣好的容颜还不如天上的乌鸦,因为它们能飞过昭阳殿的上空,沐浴着君恩的那一点阳光。昭阳是汉宫殿名,赵飞燕曾经居住昭阳殿。这里借汉言唐,写出了后宫女性的孤寂情怀。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四、可以写出隽永的民歌风味

《采莲曲》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水芙蓉,红颜少女。青春、健康、美丽,有着沈从文笔下翠翠那种健壮、活泼、野性的气息。若干年前,卧榻先生还是一名尚未脱中二气息的伪文艺青年,在湘潭一个叫晓霞山的地方,写了一首采莲曲,后来发觉韵脚一致。不怕出丑,献给大家:

《过荷塘》

半亩荷塘绿色裁,田田莲叶护菲开。

纵然一夜风吹雨,清水芙蓉夺目来。

似乎也一点小清新的味道。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五、其它代表之作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流人即流浪艺人。水调子即后来的《水调歌头》。这是王昌龄晚年被贬到龙标(今湖南黔阳)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王昌龄在盛唐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诗人,在当时就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时人殷璠编《河岳英灵集》提出了“风骨”说,十分赞赏王昌龄的诗,书中所选诗歌以王昌龄为最多,共16首,但最多的是五言古诗,王维和常建次之,各15首,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有选,杜甫先生则没挂上号。

我还告诉你,老王另有两个外号:一个说他是“诗家天子”(《后村诗话新集》转载唐人《琉璃唐图》),一个说他说“诗家夫子王江宁”(《唐才子传》)。孰是孰非,似无定论。古代鲁鱼亥豕之误实在太多,我怀疑“诗家夫子”靠谱一点。这“天子”不“天子”的,你让真正的皇帝老儿听了作何感想,实在有点忌讳。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写出了唐诗中的神品

诗人小资料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 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又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存诗210余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