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七绝古诗,传达出女子的寂寞与成长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王昌龄的这首七绝,简直妙不可言,首先利用细腻而婉转的手法,表达出少妇的心情。虽然此诗名为《闺怨》,然而从开篇第一句,未直言怨在何处,到底因何所怨,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整首诗应该是“平叙”,但细读通晓其意后,又感到这是“倒叙”,故而王昌龄的诗句,总是给人一种空间感,不会刻意的拘束思想,让人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还能达到心澄明镜的境界。同时发挥想象,这个少妇到底因何而怨,显然首句与第二句,是铺垫与承接的关系。

经典的七绝古诗,传达出女子的寂寞与成长

且交代女主人为深闺中的少妇,根本不曾愁,这里的愁颇有深意。假设尝尽世间百态,经历诸多磨难,又岂能未曾愁闷过。而不曾愁,似乎在诉说,自己出身名门,亦或是富贵之家,不愁吃,不愁喝,更不愁生活的无趣。第二句交代家境富裕,非农家子弟,否则春日,正是种田的季节。尤其在古代,皆为人力,然而少妇还有闲情逸致,这印证家中富足。其中有两个词为凝妆和翠楼,所谓的凝妆,就是盛装,意为精心打扮,古代的翠楼为青楼。此青楼非彼青楼也,通常只有显贵之家,楼房才装饰为青色。走上翠楼,乃是为了欣赏风景,而非消除闲愁。

诗意为闺怨,前两句均未交代,直到第三句,才终于起到转接。让读者感受到一丝丝“凉气”。其中忽见二字,是否有些突兀,正因如此,才极好的表达出女人的心境。从不曾愁的天真烂漫,到如今的感伤,这个微妙的变化,才是全诗中的精髓。仿佛忽见,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至此该诗的意境,也逐渐由喜乐转为悲伤,少妇的复杂心情,如同一柄巨锤蓦地砸向胸口,此前却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经典的七绝古诗,传达出女子的寂寞与成长

喜悲的微妙变化,具有浓重的代入感,极容易感染读者。陌头杨柳色,似乎触发女主的防线,否则何来怨之意。有一点毋容置疑,未登楼之前,或此前登楼,没有这种“失落感”,而那句不曾愁,正是答案。用不曾两个字,来衬托女主的的心,仿佛更加有说服力,同时还能将那份愁滋味传达而出,给人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且更能让人产生同情,在古代,杨柳代表离别,或许正是女主人走上翠楼,忽然抬头看见杨柳色,故而想到夫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中的杨柳与雨雪,正是极好的对比,然杨柳蕴意离别愁,亦有冬去春来的的意思。证明时光飞快,不经意间,已经过了好多年。

经典的七绝古诗,传达出女子的寂寞与成长

《闺怨》中的杨柳,也泛指离别。不然凝妆不曾愁,轻声上翠楼的少妇,为何见到陌头杨柳,会感到离别愁和离别苦。到了最后一句,诗人王昌龄,才终于给出答案。原来夫婿边塞远征,从军立功,成为“觅封侯”的一条捷径之路。其中在这件事上,女主人起到推动的作用。悔教两个字,恰恰证明她的悔意,还有无奈,又想见到夫婿的复杂心情,全部一股脑的涌了上来。然而夫婿远征未回,登翠楼后,女主突然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只有真情不变,才是最渴望的东西。一个忽与悔字,巧妙的呈现出少妇的所想,亦属顿悟的状态。忽然与悔教,已经证明登翠楼的她,从另外一种人生境界,过渡到另外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能够从头来过,宁可不要凝妆与翠楼。甚至有一些愁,亦是能够接受的,唯独夫婿远征,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归来。或许是否能凯旋而回,皆是未知之数。纵使家中宽绰,又有何用,这一切的美丽的景象,已经不再重要。

经典的七绝古诗,传达出女子的寂寞与成长

这首诗也在传达人生爱情观,告诉人们在金钱与虚名,以及爱情中如何抉择。诗句中的哀怨,引发读者联想,颇具教育意义。有些时候,幡然领悟与终生迷茫,只差一步之遥。然而有些时候,这简简单单的一步,却无穷无尽。而又有多少女子,能达到女主的境界,突然间顿悟,不求绫罗绸缎和锦衣玉食,只求夫婿平安归来。爱情经历生离死别,才终于所悟,而王昌龄的这首七绝,也真是妙不可言。虽然主题为怨,可到最后两句,才表达出来。那种“跳脱感”,更是给人一种穿越时空感,至此让人物更加饱满,刻画的别出心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