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詩歌寫了“冰心”、“玉壺”,為何唯獨王昌齡唐詩流傳最廣?

我們認識王昌齡,基本上都是從他一首非常精彩的邊塞詩歌開始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歌當中滿是盛唐報國的豪情。而王昌齡也和高適、岑參這些人一起成為了盛唐邊塞詩人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榜樣。

很多詩歌寫了“冰心”、“玉壺”,為何唯獨王昌齡唐詩流傳最廣?

​王昌齡還有一首詩非常出名,那就是《芙蓉樓送辛漸》。當中一句著名的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流傳後世上千年。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按照一般詩詞解讀的翻譯,最後兩句的意思就是,到了洛陽,如果親友們問起我來,就請你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那樣晶瑩純潔。

一般的送別詩都是表達不捨之情。為什麼王昌齡在送別朋友的時候就突然寫出這樣的詩句來?727年,王昌齡進士及第,官授秘書省校書郎。734年又通過了朝廷的考試,繼續升任汜水縣(今河南滎陽西北)尉。

很多詩歌寫了“冰心”、“玉壺”,為何唯獨王昌齡唐詩流傳最廣?

​但是接下來,王昌齡就一直遭遇被貶。先是被貶嶺南,然後742年調任江寧縣丞。後來又直接去了夜郎,以至於連李白都同情他的遭遇,寫出了著名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芙蓉樓送辛漸》就寫於公元742年左右,王昌齡從嶺南來到江蘇南京擔任縣丞。由於他的人生非常的坎坷,屢次遭遇被貶,所以親友們都非常擔心他。至於他為什麼屢次被貶?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說是生活上不拘小節。顯然是被一些人抓住了小辮子,以至於小事情成了大事情,讓他屢次遭遇坎坷。

很多詩歌寫了“冰心”、“玉壺”,為何唯獨王昌齡唐詩流傳最廣?

​面對親友們擔心的現狀,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的時候,安慰親友大家說“一片冰心在玉壺”。他所表達的意思就是,縱然遭遇誹謗詆譭,但是自己光明磊落,胸襟坦蕩,正如玉壺之冰一樣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絕不會為世俗之點而改變,也不會像無端的讒言而屈服。

“冰心”,指的是王昌齡此時純潔的內心,如光潔的冰塊一般,光明磊落,胸襟坦蕩。

玉壺並非指的是用玉做的容器,其實是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比喻人的純潔清白的情操。

用玉壺的冰來比喻人的高潔品格,很早在詩歌當中就已經出現了。

很多詩歌寫了“冰心”、“玉壺”,為何唯獨王昌齡唐詩流傳最廣?

​南朝劉宋時著名詩人鮑照的詩:“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玉取其堅貞潤潔,冰取其清瑩澄澈,壺則取其虛中能受。

駱賓王在送別李嶠的詩中就寫道:“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別李嶠得“勝”字》)王維也以“清如玉壺冰”為題作過詩。

不過這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王昌齡的這一句流傳甚廣。

很多詩歌寫了“冰心”、“玉壺”,為何唯獨王昌齡唐詩流傳最廣?

​一方面是因為王昌齡作為一個不拘小節兄弟坦蕩的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實在是最能夠匹配他的品格。

另外一方面從藝術的表達上來講,王昌齡的這句詩歌更為含蓄,比起一般的說理、直白的表達更加富有詩歌的韻味。

因為他不光寫出了自己品行的高潔,而且還表達了對親友的一片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