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可以打败项羽,最后成就帝王霸业?

女总裁


刘邦与项羽同是泗水郡人,秦末起义时,刘邦投靠项氏家族。刘邦虽年龄上大项羽二十四岁,但二人曾称兄道弟、并肩作战。

前208年,两人一起领兵作战,先后攻下城阳、定陶、雍丘。但两人的作战方式不同,刘邦以战略招降为主;而项则是野蛮攻城,坑杀降卒。

两人分道扬镳的原因是项梁之死,楚怀王借机打压项氏势力,扶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仅为次将。而刘邦与项羽的身份此时已经同为列侯,刘邦为武安侯,项羽为长安侯,刘邦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巴结项羽。

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楚怀王派刘邦与宋义兵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西行,攻击秦军,项羽跟随宋义。

北上的这支部队,宋义与项羽产生了分歧,因彼时秦围赵于巨鹿,宋义想先观望一番,项羽欲为叔父报仇,希望直接与其决战。两人相持不下,项羽只能凭暴力拿下楚军指挥权,在一天清晨,项羽斩下宋义人头。

其后,就是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大战秦军。当时在观望秦赵相斗的共十余家壁垒,所谓“作壁上观”这个成语便是由此而来。而唯有项羽敢与秦军决战,后来方有项羽的一战成名,各路诸侯悉数投靠项羽。

而西行的这支部队,刘邦并无遇到太大阻力,凭借“上兵伐谋”的战略部署,招降秦军守将。

前207年,刘邦行至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项羽的矛盾于此时真正开始


首次军事对抗(前206年):先入关的刘邦派人紧闭函谷关门,欲在关内称王。项羽后到,看见关门紧闭,于是派英布攻破函谷关。这是项羽与刘邦的第一次军事对抗。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鸿门宴”,刘邦逃脱被封汉王。但只半年时间,刘邦就重新出兵,为了稳住项羽,派张良休书一封,直言不敢出函谷关。

  1. 第一次交战(前205年):项羽果然相信刘邦所言,不顾汉军,而向北攻打齐国。其结果就是刘邦背约,直抵楚国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闻讯急忙返回,在彭城,大破汉军。这是刘邦与项羽首次正式交锋,刘邦逃亡,士兵死伤十余万。如若不是彼时大风突起,打乱了楚军的进程,刘邦恐怕命丧于此。
  2. 第二次交战(前204年):彭城之败后,刘邦重整旗鼓,驻扎于荥阳(今河南郑州)一带。项羽攻打荥阳,汉军作战失利。五月份,楚军兵临城下,刘邦的部下纪信坐着汉王的车,假装投降,刘邦才得以逃脱。此后,刘邦退守成皋,并总结出与项羽的作战经验:“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3. 第三次交战(前203年):刘邦自知无法战胜项羽,便与项羽对垒而不战,欲打消耗战。然而此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落在项羽手里,项羽以此威胁刘邦,刘邦又打起了
    心理战,说道:“必须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然无可奈何,便靠近刘邦,在广武涧与刘邦对话,项羽派一弓箭手暗杀刘邦,刘邦胸部中箭,大病。
  4. 第四次交战(前202年):项羽军队无粮,且孤立无援。本来相约中分天下的刘邦,再次背约,联合韩信、彭越攻打刘邦。然而韩信与彭越却一直不出兵,导致刘邦再次败于刘邦,退后防守。最后,刘邦承诺分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魏王,两人才出兵攻打项羽。

以上就是刘邦与项羽的直接交锋,刘邦从未占得便宜,却每次都险些丧命。但是在韩信、彭越的帮助下,终于在垓下大破楚军。可见刘邦的军事能力远远不如项羽,其能够最终胜利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招贤纳士。

这个原因刘邦在后来说的很明白: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用人,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秦汉鱼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刘邦和项羽二人都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但两个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1、刘邦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在历史变革中,做为一个群众领袖敢于担当很重要。首先,敢当沛公,起兵时萧和等人都担心起兵失败,会遭秦惩罚,刘邦无所畏惧做了沛公;其次,征讨秦国时,只有10万人却敢封堵函谷关,欲做关中王;还有刘邦敢当皇帝,强秦二世亡国,很多人看好郡县制度,刘邦敢于称帝,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

2、共享成果

和下属们分享成果,高祖12年封候143个,兑现了当初的约定,共享了灭秦、灭楚的成果。

3、容人的雅量

刘邦集团内部人才济济,有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这些人的加入跟刘邦海纳百川的胸怀密不可分。他不计前嫌、不计易主、不计言语冲、不计来自何方,所谓英雄不论出处,刘邦认准了,照单全收。刘邦起兵时,雍齿在丰邑投降魏国,后来刘邦打了3次才收回来,刘邦到称帝后也恨透了雍齿,最终雍齿也被封候;王龄是刘邦的老乡,却单独拉旗,后加入刘邦,雍齿是刘邦最恨的人,可王陵却反其道而行与其单独交好,最后王陵被封安国候;陈平三易其主,加入刘邦后,被周勃等人说坏话;叔孙通更是六易其主,这些总变心的人都被古今学者贬低。人皆凡人,皇帝也是凡人,却能控制住七情六欲,这种性格、气度成就了刘邦的霸业。

事实是刘邦做了汉高祖,项羽是楚国将军的后代,从小就豪情壮志,立志图秦,以报家仇国恨。反秦中只用了三年,做为西楚霸王领导刘邦等18路候灭了强秦,"力拔山兮气盖世",强大的自信心、暴燥的脾气导致他失去了像刘邦集团人才济济的局面,这些人才又有多少是昔日干将!

西楚霸王项羽,司马迁无法盖棺定论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为后人的我们,还是慢慢地从中体会这些英雄人物的人生经历!


总部001


刘邦出身贫寒,缺乏教育,性格痞气,心胸宽广,任人唯贤,有勇有谋,志在天下。——如此之人,成千秋之帝业。



项羽出身名门,高等教育,性格孤傲,心胸狭窄,任人唯亲,有勇无谋,志在先祖。——如此之人,承一世之枭雄。


业余机械师


一:刘邦比较容易听得进去意见,张良说他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就敢惹项羽的时候他没有责怪。项羽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谁要是有不同意见就一个字烹,把人煮了,谁还敢提意见啊,谋士也是混饭吃的,项羽不听就都跑到刘邦那去了。

二,刘邦善用计谋(主要是手下出主意,他拍板)在作战的时候从不正面打,项羽追着刘邦打,还没有什么战术,就凭着自己的个人的武力,刘邦断项羽粮道,项羽去救,结果前面失手,项羽赶回来打前面,刘邦又去打运送粮道的路,项羽叫苦不迭,只能来回当救火员。

三,刘邦很无情啊,为了自己逃命把儿女都踹下车不要。刘邦自己本来很好色的但是很克制自己,说明他胸怀大志,豁出去了。而项羽呢,快死的时候还虞姬虞姬奈若何了。

四,刘邦会装孙子,刚开始争霸的时候,项羽在和别的王打架,刘邦装孙子讨好项羽,表示自己只是他的马仔,不和项羽争天下,自己老实本分。等到刘邦发展壮大的时候,就不装了,就和项羽PK了。

五,项羽心眼小,把秦王赶走的时候,自己不当皇帝,非得衣锦还乡当个小霸王,这不就是把皇位拱手让人吗,想在争皇位那就难了。当时项羽是老大,他负责分封土地给功臣,可他心眼偏,谁和他好他分给谁大的地方,谁和他不好即便是功劳很大他也分一块鸟不拉屎的小地方或者根本就没分封地,别人能对他没意见么。

六,刘邦比项羽大好多岁了,一个中年人把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玩的团团转是很正常的。


南城格格


刘邦出生农家,非常了解农民的贫苦生活,且为人宽容,“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在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对于刑徒纷纷逃亡的现象,他权衡利弊,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他和众刑徒死亡的命运,就对刑徒不加防范,而且对剩下的刑徒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去矣。”

因为这,他赢得起义军的支持,很多徒中壮士愿意追随他。

刘邦在陈胜、吴广起义后,觉得“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于是也起兵响应。

刘邦的做法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并有很多对刘邦建立汉王朝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才加入,如萧何、曹参等,其起义队伍迅速增加到几百人。

刘邦起义之后,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支持,处处表现得宽厚豁达,获得“宽大长者”的称谓,并很快得到怀王的重用。

秦军那时处于强盛时期,众将领认为先入关是非常不利的。 项羽因为项梁军队的垮台,心中愤激,怨恨秦军,愿和沛公西进入关。

怀王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 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 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 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刘邦本身就是一个农民,所以深深明白农民生活的艰难,知道秦朝就是因为实行严刑酷法、残暴统治而导致四分五裂,起义不断。

因此他实行许多对人民有益的政策,获得人民的支持。

刘邦在发动战争的过程中,经常“抚关外父老”,每打败一个地方,他采取招抚的方式,取得安定民心的作用。

当听到怀帝死亡的真正原因时,就“袒而大哭”,并为义帝发丧,很多诸侯因为他的宽容仁慈而归顺刘邦。

刘邦的起义队伍越来越大。刘邦宽容的性格在用人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邦用人不疑,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身边汇集了一大批谋士,如张良、萧何、韩信、黥布等,为其后来刘邦战胜项羽起到巨大作用。

张良是刘邦身边一个重要的谋士,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知张良对刘邦取得胜利有多重要。

但张良费尽心力地为刘邦出谋划策都与刘邦对张良的态度息息相关。 张良多次离开刘邦,刘邦却不以为疑,完全信赖,将其作为心腹策士。 萧何是刘邦的老乡,关系特别好,刘邦非常信赖萧何,“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 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在发兵攻打三秦的时候,刘邦让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巴蜀。

大概就是因为刘邦用人不疑,为人宽容,才使萧何死心塌地地跟着刘邦。韩信有很强的作战才能,刘邦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是萧何推荐给刘邦的,认为他“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刘邦即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 还有很多刘邦用人宽容的表现。

可以说,正是刘邦的用人政策才为其最后取得胜利奠定基石。


牛克思


毛主席曾经评价刘邦: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夜游000


1,人生格局比项羽高,刘邦是游侠出身,曾游历天下,见多识广,比出身贵族的项羽心胸豁达,能知人善任。

2,利用几个事件占据了政治上的制高点。3,军事上,拜韩信为大将之后,依靠秦国军制、训练军队,吸收秦国军功制度提高军队战斗力,所以后来老秦人和原来的很多秦军都加入了他的部队。后来追杀项羽的杨喜就是一个典型,杨喜的后人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

4,他有孙子兵法和太公兵法的智慧。韩信是孙子兵法,张良是太公兵法,战略格局更高,所以才能网罗天下群雄。

5,我列举的只是几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人能成就大事,肯定有很多原因。




小龙i说历史


第一,刘邦和项羽的阶层不一样,起点不一样,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第二,刘邦善于用人,在刘邦手下做事有成就感,可以发挥最大优势,而项羽个人能力太强,下面人几乎找不到成就感,所以英布和韩信等倒戈,就一个范增这么优秀的谋士的计策都不听


福福林


个人觉得,刘邦能打败项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人的处事方式和脾气性格不同,刘邦的性格和韦小宝有点相同,刘邦玩的是心眼,喜智取不喜战,而且知人善用,宽宏大量。项目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莽夫,做事没耐心,眼高手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靠体力干活的肯定挣不过靠脑力的。其实最开始两人还是结拜兄弟,两人共同的目的就是灭秦复楚,一山难容二虎,最后还是反目成仇了。




艿芯寶寶


我认为主要可以从这几点来看:

1、刘邦派将士打下城池,有封有赏;而项羽对有功劳和才能的人猜疑,妒忌,打了胜仗不记人家功劳。韩信,陈平等人都是从项羽帐下投奔刘邦的。

2、刘邦知道成功失败,全靠用人。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用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用萧何;率领大军,战必胜,攻必克,用韩信。

3、刘邦没有项羽所看重的“大男子主义”。通俗点就是刘邦不怎么要脸面,愿意低头。鸿门宴和乌江自刎就是两个极端的反面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