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知乎和頭條是兩個世界?

有撒事


1、平臺定位不同。“大而全”和“小而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活法”,頭條是前者,知乎是後者。


2、人群和文化不同。“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你會在知乎看到精英階層的“何不食肉糜”的矯情,會在頭條看到普羅大眾的“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剛毅。


3、表達方式不同。”學術風”和“家常風”是兩類人群的“語言特點”。知乎很多高贊來自於類似學術的嚴謹表達,像看論文;頭條更像一群人在嘮家常,更接地氣。


但好的內容都離不開好的選題立意、有血有肉的案例故事,以及讀起來舒服的結構和排版。知乎會一點點下沉,頭條內容也會逐步精選。


楠楠說賺錢


我來站在用戶的角度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知乎:

我玩知乎好幾年了,基本是每天必上知乎,看知乎日報,也確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我這麼多年在裡面也只是潛水觀戰,不太敢去回答問題,為什麼呢?

比如一個問90後平均工資水平的問題,回答的人基本全是月薪上萬的,像我這種月薪幾千的人,根本不敢去搭話。所以總體來說在知乎的我是相對比較自卑的。。

頭條:

我是最近幾天加入頭條的,挑選了一個問題,認真回答,然後馬上就被推薦到首頁,這讓我頓時有了自信和成就感,導致我現在也是經常來悟空回答問題。一個平臺能激發大家參與討論,讓每個人的發聲,我們才會看到不一樣的更大的世界,這是我選擇頭條的原因。

頭條作品質量問題

我也知道大家說的頭條的作者參差不齊,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也不能確定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大家的要求,但是我自己的觀點是:

1、我控制不了別人,改變不了世界,但是我可以讓自己認認真真看書寫文章,儘量給頭條建立良好的作品環境。。

2、對於標題黨的差質量文章,其實我自己有時候也是看到自己興趣的標題就點進去了,人都有好奇心,但是我支持對低俗和低質作品採取不算流量或者懲罰等措施,儘量保證頭條文章的高質量輸出。。

我相信所有的現象都是帶有邊際效應的,

好的作品遲早會被替代,但是他將成為經典,

差的作品雖會一時興起,但是遲早會被淘汰。


小簡的生活


知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這是一個梗哈哈哈。說說我的找個吧,本來,知乎是學習交流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一個女大學生說有6000塊,做什麼好,知乎大佬建議買比特幣,女大學生表示沒聽過,拿錢去旅遊了,當比特幣大漲的時候,人們發現了這個信息。並拿來大肆調侃一波。其實,很多時候知乎分享的故事,交流的經驗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社會嘛,啥樣的人都有,一個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有時候也會透露收入學歷什麼的。然後就有一群人跑出來,表示懷疑,更有的人曬一些更加炫富的東西,從此他變成了逼乎。然後在來說說今日頭條,這個軟件,怎麼說呢,有些手機買來的時候這個軟件就在桌面了,給人一種廣告app的感覺。偶爾推送,都是一些生活新聞。很大一部分用戶,源於app的大規模推廣吧。很多人都是慢慢的接觸這個平臺,而知乎,說實話大概還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道這個app。今日頭條,看著看著偶爾發現一個很認同的事情,就想評論一兩句,自然而然就註冊了。知乎,有時候甚至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一笑而過。頭條感覺比知乎更貼近生活。


JohnL2T


真的是圈子不同,眼界不同。這也是知乎被稱為逼乎的原因。

在知乎,人均985&年入百萬😃😃。211以下學歷,20萬以下年薪,在知乎的都只能默默點贊,匿名回覆,怕被歧視。

年入30-50萬是分水嶺,一邊小心翼翼答題,一邊歧視拉低水平線的人。

年入50萬以上家裡二線以上幾套房,有出國經歷的最受歡迎,暢飲雞湯。

在知乎槓精最多,一個觀點分分鐘被噴死。被噴你也不能亂回覆,否則禁言套餐等待你。

所以,知乎=逼乎,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偽造各種身份,讓自己“光鮮豔麗”,也蠻可悲的。

知乎也有它的優點,有個統計,知乎活躍用戶大學生佔比(樓下有個帖子說50%以上)非常高,所以各個專業精英比例會比頭條高很多(不是大神,大神各個網站都會入駐),想獲得一些專業知識,知乎用戶的回答更靠譜。畢竟現在百度不可信,貼吧被封,沒有更專業的信息獲得地了。現在買東西不會用百度搜,全是廣告,都用知乎了。

頭條就很大眾,暢所欲言,大家誰也別歧視誰,畢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頭條回答更隨心,更歡樂。


小喇叭1987


確實非常有趣的回答,所以想認真寫一下:

我是知乎房地產話題下的活躍用戶,目前在知乎有67k關注,出過2本電子書,開過8場live,回答近300個問題,累計獲得194531個贊同和128180次收藏;

與此同時,我在頭條有3.3k粉絲,獲得了5300個贊同,只有兩篇閱讀超過10萬的“爆款”文章。

從用戶群中我們就可以明顯發現,知乎以學生、以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為主;

而頭條的年齡結構更偏年長,區域分佈也更加廣泛。

受眾不同,受眾喜歡的東西也自然不同。

知乎最火的,是“個人成長”、“情感”、“影視”、“故事”等內容;

頭條最火的,是新聞、娛樂等內容。

知乎因為檢索機制,會很“慢”,我經常有一兩年前的回答被“挖墳”,每天都有幾年前的回答被點贊;

頭條因為信息流,會很“快”,內容短、更新快,幾天會突然爆發,但以後根本不會起來。

所以,在知乎裡,“乾貨”受到尊重,在頭條裡,“標題黨”得以橫行。

不同的規則,會吸引不同的用戶,造成不同的氛圍,導致不同的結果。

但是知乎在變,頭條也在變,兩邊的用戶更在變,日後鹿死誰手,真的尚未可知。





羊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值得一議。

去年聽到一消息,某企業把收到的簡歷分成兩摞,一摞是985、211,一摞是普通院校。

普通院校的看都不看,直接倒進垃圾桶,面試通知只發給985、211的應聘者。

這家企業做錯了什麼嗎?

“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之所以流行,之所以振奮人心。內在原因是這樣事情發生的並不多。如果遍地都是這種故事,這句話就是一句陳詞濫調。沒有任何價值。


回到知乎和頭條問題,這是兩個世界嗎?

還真是。

知乎基本就代表者精英,而頭條基本就代表者普羅大眾。這兩者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是混居的,甚至每天推杯換盞;但是在意見陣營中,卻涇渭分明,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那麼是誰在拋棄誰?

答案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精英在往更高的精神領域去攀爬,並且率先掌握高層領域的話語權。

普羅大眾雖然也在往更高的精神領域去怕,但是由於自身經歷、學歷等原因,處處落後於人,總是拾人牙慧,一直拿不到高層話語權。不過轉身去拿底層話語權卻很容易。

人一旦選擇了陣營,不論這個陣營是國家、民族、種族、省份,甚至小到學校、班級、家庭,只要選擇好自己的陣營,就會想方設法維護自己陣營的正確性。

一旦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有著怎麼怎麼樣弊病,你只要跟他敵對著去說,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找到更多案例,比如公德心不足、同情心不足等等,用來證明你是錯的,他是對的。

而如果是外國人說中國人不好,他就會極力為中國人洗白,說中國有多少美德。

一些人儘管他對普羅大眾本來是平常心的態度,一旦站到精英陣營,他也一定會逼出稜角來。

精英認為自己有責任感,有責任帶著普羅大眾去往更好的方向。有時候,即使脫離實際,還是堅持自己是對的。

而普羅大眾則認為精英太高冷,太脫離實際。不願意靠近。即使有時候精英說的方向很正確,還是要堅持走彎路。

歷史這麼長,發生這麼多事情。不論地理邊界還是立場邊界,當邊界形成的時候,邊界兩邊的人都是不斷將邊界劃分得更加清晰,而不是打破邊界,除非到了已經形成勢如水火的敵對狀態,才會爆發革命,一方推到另一方。


小到一家公司,985、211是一種陣營,一旦劃清邊界,和普通高校學生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知乎、頭條,用戶間界限一旦形成,也就形成兩個世界。


零售新物種


兩個平臺的確很不同。

知乎剛創立的時候,平臺可是人才濟濟,很多專業領域的大佬入駐平臺,這些大佬不為了盈利,他們就是為了解答。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當初的知乎絕對是一股清流,並且它所具備的專業性絕對是所大多數平臺都難以企及。

可惜隨著知乎平臺的擴大,很多營銷號開始入駐平臺,這使得知乎整個平臺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雖然我也加入清理營銷大軍的隊伍,但是力量微薄,實在難以有所作為。

此外,很多人開始竊取知乎大佬的回答,知識產權本來就是一件麻煩事情,很多大佬因此退出知乎,這讓知乎的優質回答逐漸變少。

與此同時,頭條正在崛起,因為頭條的用戶數量龐大,盈利手段多且穩定,很多大佬都開始轉向頭條,這些都是知乎不具備的優勢。上次知乎上新聞還是因為裁員,之後知乎可能會更難過了!雖然現在頭條有時候還會送我一些獎勵,但終究沒什麼興趣回去了。




許青竹觀娛


我認為;知乎和頭條確實是兩個世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主要原因是頭條更加平民化,更加平易近人。知乎更趨向於精英,回答也更加專業。知乎的用戶群是受到高等教育,水平普遍較高。會以比較客觀的理性態度,去面對待一些事物。頭條萬家燈火明,而知乎就是精英們團隊去看風景的狀態。風格不同,平臺機制也不同。在頭條裡你看的是故事,而在知乎你看到的卻是知識。頭條語言,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來告訴你,讓你能夠理解。知乎是精英們的語言,知識擺在那裡,讓你自己去悟吧。知乎的評論,幾乎都是有理有句的探討。知乎一直是以高端用戶自居,知乎用戶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很多答案看了之後,是讓人感覺真的學到了知識。知乎更加理性,而頭條更加感性。我在知乎裡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我每次上知乎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我沒有見過,而且一個比一個更專業更有深度。知乎學文高文化的人很多,而頭條是你寫的東西,能夠展現給大家要你感受這一份榮耀。這也就是知乎與頭條區別。以上只代表個人的理解和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正。


857860文化領域創作者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說實話,一開始還以為要誰更好,誰更差的來比較。但是後來發現了,其實很多答案都比較理性看待這兩個平臺的差異。

悟空問答,依託今日頭條的的巨大用戶數量,所以用戶數量比較巨大。在悟空問答,大家關注的問題比較廣泛一些,對於回答的要求需要更加詳細,更加接地氣。也就是說,你在知乎上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在悟空問答上是行不通的。

同時,因為悟空問答上的人比較多,一旦裝逼起來很容易就會翻車。所以,在悟空上可以幽默,可以嚴肅,可以講道理,可以舉例子。但是你不能裝逼。

在知乎,更加講究的是格調。就是你說的內容可以比較普通,但是需要用語言的技巧把格調給提升起來。

要是評比干貨,知乎和悟空都不差,因為很多機構號、認證號都入駐了,而且很多高質量答主、高學歷答主在悟空和知乎上都有賬號。

所以說,這兩個平臺都有優質的乾貨。

不過,說實話,其實這兩個平臺都是內容消費平臺,沒有什麼樣的本質區別。只不過是他們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他們的網站(APP)的形式不一樣,側重點不一樣,內容的面向的人群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內核或者是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內容平臺。

就是一個APP,沒有必要分高低,誰也不要看不起誰,悟空上還有很多博士看著呢。


太平洋電腦網


看了很多人的發言,觀點基本一致,無非是知乎更理性更具知識性,而頭條則是荒草遍地魚目混雜。我感覺很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搞清楚定位,就像我們在討論法拉利跑車和秋名山神車一樣,你要看它們的市場定位和老百姓需求,而不是看它動力上有何區別,操控有多牛掰。

知乎從開始到現在,走的仍是高冷範兒,它就像一個拿著咖啡坐在裝飾考究的館子裡的人,不管自己實力如何,起碼先要把格調搞的與環境配套起來,談一談北美最近上了什麼好片子,巴黎走秀上出現了什麼好款,下個星期準備和哪個基金老闆見面,過幾天還有一個課題等著討論等等。大家一團和氣,表面上都是謙謙君子,即使我心裡想懟死你,但我得場面上做的紳士一般。

而在頭條,就是巷子口的閒磕,不忙的時候來嘮一嘮,吹吹牛,或著坐在弄堂邊上的燒烤攤,喝著烈性的牛二,狠狠心點一串腰子,然後喲五喝六的開始吐槽,隔壁吳老二被綠了,誰家老婆又養野漢啦,菜價又高了兩毛,孩子成績又下降了等,都是家長裡短,都是雞毛蒜皮,我高興了可以大口喝酒,不高興了可以跳起來開口大罵。或者直接幹就完啦。

知乎小眾,頭條大眾,這就是定位和區別。知乎就像老師在上面講課,大家聽一聽,而頭條則是人人都有話筒,不管講的對不對,語言糙不糙,上了臺想說就說,不用憋著。

知乎也許更專業,但頭條更接地氣。知乎更多的是理論上的專業性,而頭條更多的則是實際的實踐者,就像一個汽車製造者一樣,工程師只負責造,而到底好不好開則要廣大的用戶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