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品读:《新台》这场乱七八糟的风月案,实在太辣眼睛了

卫宣公给他的儿子太子伋聘齐国公主为妻,听说齐国公主貌极美,起了歹念,想为自己娶。卫宣公于是在黄河边高筑新台迎接齐国公主,霸为己有。而本该迎娶齐国公主的太子伋,竟然是卫宣公与继母夷姜乱伦所生。

这个卫宣公是啥人啊?与继母乱伦,强娶儿媳妇,这节操掉一地,三观被震碎!实在太辣眼睛了!虽是王室私生活,卫国老百姓也看不过眼了,大骂他为“癞蛤蟆”,写下这首讽刺诗,让卫宣公遗臭万年。

《诗经》品读:《新台》这场乱七八糟的风月案,实在太辣眼睛了

新台

国风·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cǐ鲜明的样子),河水瀰瀰(mǐ水盛满的样子)。燕婉(安乐美好的样子)之求,蘧篨(qú chú癞蛤蟆,比喻貌丑驼背)不鲜。

新台有洒(xiǎn光鲜的样子),河水浼浼(miǎn水流盛大的样子)。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癞蛤蟆)。

新台富丽又堂皇,河水汤汤齐岸涨。本嫁温柔美少年,貌丑驼背老奸王。

新台高峻又宽敞,河水浩荡泛波浪。本求英俊有才郎,赖皮蛤蟆丑模样。

别人设网把鱼捕,没想鸿雁来离间。初配谦谦美少年,遇个蛤蟆真心伤。

《诗经》品读:《新台》这场乱七八糟的风月案,实在太辣眼睛了

《左转》“桓公十六年”记载:“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烝”,本意是指火气上行;引申义是指古代冬天祭祀;也指父子(烝)、叔侄、兄弟(报)先后同娶一妻。在先秦时期,“烝报”是婚姻的形式之一,经过祭祀禀报上天及祖宗,“烝报”的妻子就符合礼法了,所生子也是嫡子。“烝报”制主要存于奴隶制社会,曾经是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所谓“上烝下报”。但是,从古至今,不管什么朝代,于礼法上也不能娶儿媳妇。杨玉环也是出家当了道士成为杨太真,然后才成为杨贵妃的。

这是一首讽刺诗。以齐国公主(后称宣姜)的角度写的。“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齐姜。太子伋博学多识,长相俊美,谦恭有礼,在列国间有广泛而良好的声誉。美丽少女配翩翩少年,齐国公主嫁才貌双全的卫国太子,本是一段美好姻缘。不料却被一个驼背鸡胸的糟老头子破坏了。

全诗三章。“新台有泚,河水瀰瀰”,既是起兴又是赋陈其事,卫宣公欲夺儿媳,先造“新台”,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诸侯都喜欢修筑高台,以便政治、军事、享乐之需。高台多与美人有关。如商纣王的“鹿台”;周文王筑的“灵台”;“好细腰”的楚灵王章华宫的“三休台”。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盛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新台的高大雄伟、富丽堂皇反衬托出卫宣公之恶形恶状、丑陋不堪。诗中“河水瀰瀰”、“河水浼浼”,以水喻泪,以水写悲,突显宣姜的痛苦怨愤。“水”在《诗经·国风》婚恋诗中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有相当一部分情歌吟咏于水滨河畔或与雨水密切相关。如《江有汜》《氓》《汉广》等。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燕婉之求,蘧篨不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蘧篨”,喻身有残疾不能俯视之人,此处讥讽卫宣公年老体衰腰老脊椎僵硬的样子,真是丑陋如癞蛤蟆。宣姜远嫁本为追求燕婉之好,想过一种郎才女貌、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的,可是竟被丑老头糟蹋,她举目无亲,只能怨愤郁闷,打落牙和血吞。

《诗经》品读:《新台》这场乱七八糟的风月案,实在太辣眼睛了

后续故事为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公子朔欲夺太子之位,便诬告太子伋阴谋不轨。宣公想废黜太子伋,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派太子伋出使齐国,让人冒充盗贼在半路截杀他。宣姜让长子公子寿密告太子伋,劝他逃离。太子伋拒绝了,公子寿只好灌醉他,代替太子伋持白旄到了卫国边境莘地,盗贼见到白旄以为他就是太子伋,于是杀了公子寿。太子伋酒醒看到弟弟的尸体,大哭曰:"所当杀乃我也。"盗贼又杀了太子伋。宣公见到两个儿子尸首,大悲,只好立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宣公薨逝。“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宋代朱熹《诗集传》云:“旧说以为卫宣公为其子急娶于齐,而闻其美,欲自娶之,乃作新台于河上而娶之。国人恶之,而作此诗,以刺之。言齐女本求与急为燕婉之好,而反得宣公丑恶之人也。”

面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百姓敢怒不敢言,文人却有讽喻的权利,《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