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紫禁城 太和殿 簷脊獸

前文《 》中說到了紫禁城宮殿頂部的“五脊六獸”,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神獸們的排序?還記不記得那句討喜的順口溜?我們來回憶一下:一龍二鳳三獅子,天馬海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鬥牛,最後行什像個猴

其實,它們屬於廣義上“五脊六獸”中的蹲獸,也稱走獸,除了它們十個根據建築等級輪流值班外,殿頂還有幾個神獸常年守護著大殿。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幾個為我們帶來祥瑞的神獸吧。

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螭吻

紫禁城宮殿的正脊兩端,有一種被稱為螭吻(音“吃吻”)的神獸,又稱鴟吻、鴟尾、吞獸、吻獸。相傳,螭吻是龍的第九子,母親是一條魚,所以它是龍和魚的結合體,龍頭魚尾。螭吻平生好吞,我們現在看到古典建築正脊兩端張口吞脊的龍頭魚尾形象就是螭吻。

紫禁城建築平地凸起,最易受到雷火的光顧。1421年,一道霹靂直中奉天殿(今太和殿),引起的大火使剛剛落成的三大殿化為灰燼。據記載,紫禁城在明朝共遭受13起雷擊,其中有6次擊中宮殿最高點的螭吻,螭吻受損,而宮殿安然無恙。現如今,人們採用更加安全的避雷針和導鐵防護在螭吻之外,使建築免受雷電的侵擾。

螭吻被認為來源於印度佛教。相傳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後變化而來,寓意在佛家為護法,有驅兇辟邪的作用。

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嘲風

我們平常在古建築垂脊上看到的簷脊獸,一排中站在最後,大個長角的神獸叫做嘲風,也叫角獸,它在垂脊上又叫垂獸,而在戧脊上則叫戧獸。傳說中嘲風是龍的第三子,母親是猞猁,由於平生好險又好望,龍王就把嘲風封為了鎮宅之神,後被用作了簷脊獸,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功能。

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騎鳳仙人

而在一排簷脊獸之前領頭的是騎鳳仙人,他是戰國時的齊愍王的化身。據傳說,齊愍王即位後窮兵黷武、驕縱自大,致使君臣不和、內外樹敵,終於引來五國聯軍的討伐,奔逃之時被各國驅逐。前有大河,後有追兵,眼看齊愍王走投無路之時,一隻鳳凰飛到他眼前,齊愍王飛身跨上鳳凰,騎著它渡過大河,絕處逢生。所以,脊端的騎鳳仙人有"逢凶化吉"的寓意。

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螭首

在騎鳳仙人正下方殿脊的尖端,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龍頭狀的神獸,稱為螭首,也就是螭龍的頭,又稱作套獸。螭龍是傳說中是一種海獸,喜水,能存水,能鎮水,故常被置於殿脊的尖端以避火災,而它實際上起到的是防止屋簷角遭到雨水侵蝕的作用。雨水可以順著管道通過螭首口部的孔洞排出,以保護木質建築不會因受潮發黴而損壞。

螭首另多置於殿階之上用於排水,我們在三大殿的殿階上能看到眾多螭首形象。大雨時,1142個螭首宛若千龍吐水,將雨水通過內金水河排出紫禁城,守護著紫禁城600年來不受水患。這些奇妙的部件,將實用和審美融為了一體。

紫禁城為何600年未受水患?缺了它試試

簷脊獸排列示意圖

我們在這兩天文章中介紹的簷脊獸,它們有些是龍,有些是龍子,它們身上承載著我們祖先的美好寄託,共同守護著我們。那麼除了嘲風、狻猊、螭吻外,龍的家族還有哪些子嗣呢?我們將在下一期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