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三問有答案嗎?

大岔姐


“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哲學與宗教含義不同,哲理想通。人只要沒死,就有人生。有人生,就會思考人生;

世上萬物皆由“心”而生,“心”是成就一切的主宰。真“心”明白的人,和妄心所念的人,對萬事萬物的表述是不同的。

哲學三問的答案都在各人心中;你說我是誰;我是我,我非我,無人認識我,我也不知道我,這就是個真我。我從來處來,我也無所從來,沒人發現我來,我也不知道我來,我即來,也非來。我去該去處,也無去處可去,來非來,何談去。


假語勿言


哲學三問( 1.我是誰? 2.我從哪兒來? 3.我到哪兒去)都是很簡單的問題,沒有什麼難的。

我是誰?


我不是你,我也不是他,我就是我自己!


我從哪兒來?


我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不是從地上冒出來的,也不是從石縫裡蹦出來的,我是從娘肚子裡爬出來的!千真萬確,一點不假!


我到哪兒去?


我去過北京,我去過紐約,我也去過倫敦。但我知道,自從孃胎出來那天起,我就在一步步走向墳墓啊!這是任何人都一定要走的一條旅遊路線!人生就是一杯具啊!

超級科學奶爸


有的話,為啥還是亂七八糟?沒的話,哲學又有什麼用有什麼益呢?

這可能有個誤解,就是哲學是答案。答案是答案,是某個靈魂給出的答案,但不是最終答案。

哲學是愛智慧,不是就是智慧,雖然從某些角度來說它是智慧,但要記得蘇格拉底,記得蘇格拉底說:我知到自己的無知。這既不是閒言調侃,也不是謊言計謀,是哲學的一個答案。哲學知到這些,可是哲學為什麼還是要問?而不是信某個神佛,祖宗,權威,或者由他去吧,理這作甚?

這三問的價值更在於它的問,其次才是回答。

人挺胸直立的問,真誠的問,不自卑也不自傲,哪怕面對祖宗、面對神聖和權威!那是何等的尊嚴、自由和靈魂。

每個人都有其回答,在生活生命中,有的精彩,有的猥瑣,有的美點,有的醜些............

至少在目前可期的範圍內,沒有終極答案,不過愛好權威的人不會這樣說,但權威不是哲學。

所以,哲學要問,理性的追問,理性才是人前進的路。

有沒感覺?在不斷的,真誠的追問和回答中,人生和世界像是揭開了一幕又一幕,打開了一門又一門,有的赤烈,有的冷酷......盡然能達到如此深邃的美,好一個神妙的世界和人生....

而且,自啟蒙運動以來,不是靠帝王祖宗神佛,社會和文明的顯然進步,不是這種追問的成就嗎?

也不是不想有個最終的答案,只是他真誠的感知到了人和世界的有限和無限,世界和人的廣大和深邃,不自卑的滿足於現世,又好像感到遠方有更美的光明,或更美的黑暗... 於是,哲學看不到止境地追問。


雲莊學府


我認為沒有,但我們可以一直去探索。

人在這個世界上,是非常渺小的動物。旅行者號回望地球時,拍攝的那幅照片,徹底震撼了我,地球是如此渺小,在太空中,僅僅是在太陽系邊緣我們就看著像一粒塵埃。如果是一艘外星飛船來到了柯伊伯帶,拿著望遠鏡看了一眼太陽系,我的個天啊,啥也沒有。他們根本看不到地球,你說對吧?

所以,哲學三問在我剛研究哲學的時候,我覺得好有意義的三元問,但現在隨著知識的越來越容易獲取,它已經不能驅動每一個人的好奇心了。唯物主義從某種程度上被更多的人理解,所以大家好像也期望值下降了。

不過,從旅行者號拍回的圖片中,我又看到了希望。你想想,我們是一粒照片中的塵埃,但是卻有70億人生活在這裡,那麼當我們仰望蒼穹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什麼呢?不也是點點星光和無盡的塵埃嗎?那這太空中可能沒有智慧生物嗎?

從這個角度看,更加增加了人類尋找更多文明的慾望。那個黑暗森林,我們知道會充滿危險,卻無法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好期待人類可以看到更多。

所以,哲學三問不需要答案了,我們就是一粒塵埃。

祝在哲學的世界裡找到更多智慧,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殷亮老師


許來西先生說,從古至今,哲學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1. 世界的本質是什麼?

2. 我們是如何認識世界的?

3. 我們應該做什麼?

第一問的答案:單一本源就是世界的本質。世界中的存在(萬物)和意識都由同一本源而來。

第二問的答案:單一本源產生四種可能的存在:一定在,一切在,恆在,不在(又稱自在,自由,自肯,自否);單一本源產生四種可能的意識:本我,自我,能我,才我。一種意識對應認識一種存在,一種意識擁有認識對應存在的一種覺。四種意識認識對應的四種存在所藉助的覺分別是:直覺,自覺,感覺,先覺。

第三問的答案是:本我永恆,自我不息,能我順道而行,去歧而感,才我相信先驗和創新世界。

這是新的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下面是老的哲學三大終極問題。

1我是誰? 2我從哪裡來? 3我要到哪裡去?

第一問的答案:我是由四個意識同時組成。本我,自成,能我,才我。四種意識分別存在於四種可能的世界中。(現實世界由四種可能的世界組成:自在,自由,自肯,自否。自由產生一切可能的存在,自由世界破缺之後產生了同時受四種世界的四種邏輯約束的現實世界。)自由世界破缺的時候,本我,自我被具有空間界的才我封閉於物化的身體之中,身體的控制和對外界的感知由各個功能專一的能我一一實現。“我”的概念由本我直覺而知,由自我的思維自覺而成,是在其餘“我”眼中的空間界——才我內的能我。所以,“我”由本我,自我,能我,才我四種意識共同組成,“我”是被空間界隔絕的本我和自我。

這就是第一問:“我是誰?”的答案。

能我產生的才我的活動,對外界產生作用,從而使其餘的“我”通過這些活動中所展現的創造性,自由性和共同經驗先驗確定可見的才我之內存在著其餘同類卻不同的“我”。

無數個本我在一起,等同於一個本我。本我是意識的起源,本體是萬物的起源。本我即本體,本體即本我,所以意識與萬物是由同一本源產生的,從而可以存在於同一個世界之中。(本源不同,世界不同。本源是世界的本質。)

本體(本我)是因同而一,因一而同的存在。它在空間中是“唯一在”,在時間中的“恆在”,二者同時有效時就是永恆的自在。所以,本我永恆。

自我是自由的本我。本我產生的“我”之本,“我”之道,“我”之力,使本我擁有了自由。自由的本我,就是自我。自由是一種存在可以成為另一種存在的存在,規律和能力。自我在本我中可產生一切可能存在的知識,從而擁有在


閟宮


哲學,是一切科學之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瞭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徑和模式。其中著名的“哲學三問”道出了哲學的精髓。

一、何謂“哲學三問”?

哲學三問,既“我是誰(我是什麼人)?”

“”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也有“三個人生哲學難題”“三個西方哲學永恆命題”“世界上最終極的三大哲學問題”三種說法。成為人類千百年來學界和學者一直探索和人知的曠世論點。那麼,這三個問題為何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

二、認知世界的本源。

世界是神奇的,於人類而言,其來者和去向充滿了神奇和未知。因此,這三個問題提出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路徑和方向。使人們能從無數個方向中沿著這三個方向去探討和發現。千百年來,為人類認識世界和自身所處的環境,提供了無數理論方法和可能。因此,人們一直熱衷於探索這三個問題。

三、對人的三重意義。

事實上,這三個問題不僅僅只是哲學問題,且是人的觀念所面臨的三個思考。面對大千世界,人們常常會問自己:“我是什麼人?我我從哪裡來?歸到那裡去?”這是人自然性和社會性的本能反應。也是對人存在的終極思考。我認為有一下三重意義。

1、我是什麼人?——核心是對自我的定義和定位。希臘古典哲學認為,人首先要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不然一切都是空的。我國有俗語“人貴有自知之明”,告訴了我們:人的身份地位是個人在社會中存在的前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是個人條件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比如自己的學識技能、品德善惡、身份收穫等,是人行走的根本。因此人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2、我從哪裡來?這一命題的核核心是對自己存在的歷史回顧。如對我,我的祖先,人類的來源的思考。對我成長史上所經歷的事情的思考,是對自我的反問和思考,以逐步完善自己,修正自己,甚至可以說是進化自己,以珍惜自己的過去史,創造美好的未來史。

3、我到哪裡去?前面兩個問題獲得結論後,這個問題就來了——這是人存在的核心追求:我的未來和以後究竟是什麼。一般情況下,人有職業、家業和事業,統稱為“三業”,是人終其一生的所有存在。而對這一所有存在,其未來方向充滿了無限可能,因此,人不得不對自己的歸去及其方向提出嚴肅而認真的思考,以達到致良知,格物自知,至善的美好未來。

因此,這三個問題,不但是哲學,更是人生。哲學從人開始,又反饋於人。面對大千世界,一切皆有可能。這三個命題,永遠是人類探索和實踐的問題,成了人類存在的基礎和前提,也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根本路徑和方向,沒有固定答案和結果。


然琴部落


保安三問這種東西,是個人都能回答幾句。然而,如果想以哲學的方式來回答,你就會發現,這麼簡單的三個問題如果要仔細推敲,根本無法回答。甚至問題本身是否值得存在都是一個問題。如果要速成,馬克思的答案即可。

一、我是誰

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二、我從哪裡來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三、我到哪裡去

共產主義社會形成之後,作為歷史發展源動力的階級鬥爭停止,歷史步入了終點,永久的和平到來,而人類也從壓迫與被壓迫中獲得瞭解放,全面的發展、屬於全人類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終於到來了。


格物書畫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之前先簡單討論一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眾所周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兩個相對立的世界觀認識論。他們的核心區別也不難理解。

唯物:物我相獨立

唯物主義認為世間萬物的存在不受意志的影響,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唯物主義哲學問題的終極三問不同於唯心主義哲學問題,它的問題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和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這與其相應的三個問題。

哲學兩大派別

唯心:我決定事物

通俗來說,唯心主義認識論則認為因為“我”的存在,世界萬物才得以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識決定事物的存在;事物存在的前提就是因為“我”能感知到它,我不存在了世間萬物也就不復存在。

而唯心主義解決的僅僅是關於人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自從柏拉圖提出後就成為從古至今各方神聖一直爭論的問題。它們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展開,考慮的完全是人的問題,以人的自由意志為核心。

1、我是誰?

我是誰?

其中這個“我”也就是自我意識感知的結果,是自己對我是誰的思考,當一個小孩從出生當剛會說話的時候,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對獨立個體的你我沒有區分,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如果父母對他說:“明明聽不聽話”。

他會回答說:“明明聽話”。

當父母對他說:“明明,去書房叫你爺爺來吃飯了”。

他跑到書房會說:“你爺爺,爸爸叫你吃飯了”。

當我們長大後會慢慢意識到這個“我”可以代表天下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說它,但是當它從我的嘴裡說出來後,就只能代表我自己這個個體,不可能我說“是我”,而指的是其他人。所以我們所說的“我”時時刻刻都在詮釋著我是誰,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完善著我是誰這一千古難題,就像笛卡爾的命題“我思故我在”,然而問題的答案卻是永無止境,每個人都在不斷探索著對自己的認識。

笛卡爾唯心主義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

2、我從哪裡來?

如今,個人對自己的由來問題已經得到解答,但是當追溯每個人到其祖輩,租祖輩,最後直到人類的始祖,他們又是從哪裡而來?

就像追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上帝創世之初?

女媧造人?

達爾文進化論?

超出人類意識的操縱者?

對於此我們只能隨大流,從達爾文,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中我們或許能找到今人信服的答案,但並不是說我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而是我們找到了一個解釋的理由填充一下千年空虛的心靈,就像人們信仰宗教一樣,說不定有一天突然就會有一個人跳出來說:世上沒有什麼上帝,都是騙人的。

3、我要到哪裡去?

我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是對人的最後終結做出的考慮,對於個人來說極其簡單,無非就是生老病死,沒有誰會長生不老坐看整個人類的終結。但是人類未來的去向比人類的起源更加撲朔迷離,有人說人類會自生自滅?有人說地球的壽命就是人類的壽命?有人說人類會延續到宇宙毀滅的一天?有人說人類不會滅絕,未來的人類會進入另外一個可知世界,延續人類文明?種種可能都只是猜測,我們無從得知,非我等鼠輩所能研究的。

作為一個靈長類高級智慧生命體,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多想想“我是誰?”。


中醫推拿絕技杜雲祥


“哲學三問”指學哲學的人總結出的人生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三問,就好像現在各社區為檢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盤問過往人員一樣:“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誰也想不到這是個哲學命題。這個哲學命題既不是唯物論又不是唯心論,既不是說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又不是說人對大自然的認識,而是在說“我”的存在,對“我”的認識。

“哲學三問”(網絡圖片)

“哲學三問”有答案了嗎?答案不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沒有統一的結論。

實際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三問是一個對自我認識的哲學命題。它不同於唯物論或唯心論,說人與自然或者自然與人,雖然,這三問與唯物論或唯心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說它唯物,是因為這“三問”始終承認“我”的存在;說它唯心,是因為 它始終存在著疑問,有唯心論嫌疑。存在與疑問是兩個不同的物質與唯心的概念。

認識論本身具有唯物辯證法。例如“我從哪裡來?”用哲學解決了這個問題,是為了滿足人對於外部世界的好奇,同時也建立了人對於自然的敬畏;“我到哪裡去?”對應了認識論哲學,建立了人對於自身能動性的肯定,同時也給人以無限的自信和複雜的思維能力;“我是誰?”對應了一個最原始也最基礎的問題,也是當下人們的語言論哲學。從這裡我們可以衍生許多提問,例如我是誰?我們又是誰?等等。

總之,認識自然世界,我們有科學;認識人類社會,我們有哲學;而認識我們自己,要憑藉什麼呢?也許,這就是學哲學的人總結出的人生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根據這樣的描述,現在各社區為檢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檢查員,不就是很優秀的“哲學三問”的哲學家了嗎?^_^

想想這“哲學三問”,的確與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認識論“我思故我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言者青青


哲學的三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哲學是愛智慧,不是就是智慧,雖然從某些角度來說它是智慧。這三問的價值更在於它的問,其次才是回答。

至少在目前可期的範圍內,沒有終極答案。所以,哲學要問,理性的追問,理性才是人前進的路。

也不是不想有個最終的答案,只是他真誠的感知到了人和世界的有限和無限,世界和人的廣大和深邃,不自卑的滿足於現世,又好像感到遠方有更美的光明,或更美的黑暗... 於是,哲學看不到止境地追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